資訊
- 最新動態
- 求職攻略
- 職場分享
- 就業形勢
- 觀點熱議
- 學術科研
- 新聞動態
-
高學歷群體就業困難:35歲真的是道坎嗎?丨高才情報局第26期
用人單位在招聘公告中限制應聘者年齡的情況屢見不鮮,“35歲危機”已然成為懸在求職者頭上的一把刀。5月8日,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旗下公眾號「澤平宏觀」發布一則招聘公告,招聘職位涵蓋研究崗、商務崗和運營崗,但引起關注的是,三個崗位的任職資格均要求30歲以下。圖源:微信公眾號「澤平宏觀」有網友認為這種做法是年齡歧視,并質疑違反勞動法。針對此事,有記者采訪北京嘉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文昌律師。陳文昌律師表示,任澤平的做法并沒有違反勞動法,也并不意味著年齡歧視,因為勞動法律法對設置成年人以上的年齡門檻這塊并沒有具體要求。同時,陳文昌律師也表示,雖然沒有違法,但作為公眾人物,這樣的做法有違公平原則,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就業問題相對困難時期,有一個不太好的示范效應。35歲職場危機,似乎愈演愈烈。01.35歲的人該去哪兒?近年來,關于35歲職場危機的話題不絕于耳,35歲好比一道分水嶺,35歲前,你還有上升和試錯機會,但越接近甚至超過35歲,職場中就變得步履維艱。去企業,人才動蕩,35歲被裁員后想再就業可謂進退維谷;去高校,超過35歲申請基金受限,許多崗位也有年齡限制;去考公,招考年齡要求在35歲以下。而關于這個話題,博士群體有很大的發言權。前段時間,澎湃新聞發布了一篇題為《是誰制造了35歲職業危機?》的文章,引起了許多網友的轉發和熱議。文中提到,35歲的就業門檻刺痛了許多人,重要的一點在于“就業困難的不再是過去下崗潮中的低學歷人群,反而是高學歷群體:如大齡讀研、讀博后準備就業的人,又如互聯網“大廠”里“非升即走”的中年程序員等?!边@些人經歷了長時間的學習和磨練,但是因為年齡增長,職場競爭力被迫降低,即使有知識有能力,一道名為35歲的門檻也將他們拒之門外。據統計,我國博士畢業生平均年齡是33.17歲,很多博士畢業時就臨近30歲,再加上部分延畢的情況,留給博士們的時間只有5年甚至更少。而現實中,還有一部分人,一開始并沒有讀研或讀博的打算,而是在工作幾年后,意識到學歷的重要性才決定讀博提升自己。35歲門檻對這部分人而言就更殘酷了——考上博的時候,他們滿懷期待,覺得畢業后可以大展宏圖,自己前途一片光明;但是讀完博出來卻發現,不是那么回事,因為入讀晚了,畢業也就晚了,求職就業時受限更大。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求學求職時有充分的規劃,某種程度上來說,35歲門檻局限了人們生活的可能性,一旦走了彎路,想再回頭修正人生軌跡,難了。02.超過35歲就不“管用”了?年輕≠優勢。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蔣勝男建議,取消國家公務員報考35歲以下的年齡限制。在蔣勝男看來為,35歲正好是一個人做事業最好的黃金年華。一個人24歲、25歲從學校畢業,到35歲正處于年富力強的時候。經過幾年打磨,他們在工作業務、人情世故上都處于成熟階段。更進一步來說,現實中大器晚成的情況也有不少。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ohn B. Goodenough在30歲時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年過五十才開始研究鋰電池,57歲研究出成果,其后不斷挑戰,更在97歲高齡獲得諾貝爾獎。限制年齡,是對大器晚成的包容度缺失,可能會剝奪一個人厚積薄發的機會。結語不拘一格降人才需要社會的努力,但從求職者角度來說,也需認識到現實情況,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加強自身能力素養。以高校為例,不少崗位雖然對年齡有限制,但也有補充說明“能力優秀者,年齡可放寬至xx歲”。如下圖的招聘公告,要求年齡上限為35周歲,但“具有副高專業技術資格者,年齡可放寬至45周歲;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者,年齡可放寬至50周歲”。圖源:高校人才網與其焦慮于年齡限制,不如及早做好個人規劃,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實力才是硬道理。2022-05-18 11:31113 瀏覽 · 1 收藏 -
名?!巴税瘛笔歉淖兌栊怨芾淼钠鯔C
前不久,以最早引進SCI論文、引用率指標著稱的南京大學決定退出國際大學排名時,還有人將信將疑,揣測其中的微妙之處。隨后,中國人民大學宣布不再為國際大學排行榜公司提供數據,加上早已先行一步宣布退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的蘭州大學,三所國內著名大學不約而同的舉措不僅沒有解除人們的疑惑,反而讓各種聯想甚囂塵上。其實,面對公共性事件,公眾任何的反應都有其合理性。各人的立場、角度不同,所發的聲音自然不可能相同。如果僅止于維護自己一方的聲音,反對或指責別人的聲音,不僅不能平添正義感,反而顯得缺乏雅量。就此而言,三所名校以不同方式宣布“退榜”后,贊同者以為是學術自信的表現,懷疑者擔心從此與國際隔絕,而允執厥中者則各打五十大板,都是可以理解的。筆者一直以為,以大學現在的社會地位,其舉措能夠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公眾的熱烈討論,實在是一樁幸事。而在大學發展日趨板結、誰先動誰吃虧的情況下,能夠主動地尋求改變,這種勇氣更值得今天關注大學發展的人脫帽致敬。三所名?!巴税瘛弊钪苯拥囊饬x就在于破除“大學排行榜”的神話。這些國際與國內的“神話”,還包括SCI、SSCI、CSSCI、中文核心期刊等等。這樣說絕無質疑國際通行的標準和國際慣例之意。因為類似的“神話”并非國際施予中國,主要是我們自己以“科學管理”“量化機制”的名義制造出來,作為“彎道超車”的所謂密鑰的。在文藝作品中,“神話”是成就經典的要素,而在工作中卻可能成為惰性管理貌似合理的理由。依據“大學排行榜”衡量大學管理或者管理大學,等于是疊加惰性。正因為彼此勾連、相互銜接,讓這樣的管理模式持續了差不多二三十年。在這個過程中,獲益者是制作“大學排行榜”的商業公司,失意的則是泡沫之下的中國大學教育。用商業機構以營利為目的的“排行榜”來衡量非營利性的大學教育,其不協調之處盡人皆知,但何以大學還要樂此不疲地與之共舞,哪怕是吃了暗虧也在所不惜?相關大學評價標準參考“大學排行榜”的排名,當然是重要原因,但大學的公司化管理方式在與之相互呼應的過程中造就了管理惰性,其結果就是所謂惰性管理的常態化。以“大學排行榜”的指標為準繩,看上去要做許多細碎而繁雜的工作,比如量化所有的工作內容,收集數據、填寫表格、匯總表格、審核和上報表格等等。但這些工作都是程式化和重復性的,不具有創造性。其特點是以簡單的指標引導復雜的學術活動和教育活動,以數字衡量大學發展水平和人的創造性,因而直接造成高校管理工作處于變相的數數字式的惰性狀態。而習慣于惰性管理就必然唯數字是瞻。換言之,管理者只需要盯著幾個自認為重要的數字指標,與此相比,其他問題都是小節,可以忽略不計。至于個體的人,則只能成為數字的背景板。從目前的討論看,不僅是“退榜”的三所名校,就是第三方專家也很難提供“退榜”的替代方案。這一方面反映出長期的量化評價、惰性管理固化了人們的思維,限制了人們的想象力。從另一方面看,要從“離不開”到“離開”,也不是說聲“退榜”就可以了結的。因此,在有關三所名?!巴税瘛钡墓娍駳g之后,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應該是排除各種情緒化的反應,還原相關舉措的本來面目??陀^地看,無論是延續“破五唯”的政策思路,還是對“學術自信”的體現,三所名?!巴税瘛倍贾痪哂邢笳餍砸饬x。因為有關舉措的內涵仍是模糊的,比如“退出國際大學排名”是否意味著南大也退出國內排名?“不再為國際大學排行榜公司提供數據”并不等于人家不可以根據公開數據繼續排名,這個排名人大認還是不認?退出一家世界大學排行榜的蘭大,對另三家知名世界大學排行榜是不是要網開一面?另外,在出臺“退榜”政策時,各校也沒有擺脫傳統行政的習慣,就是先提出概念,再跟進實驗(踐),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建構出概念的具體內容。所以,后續的實驗(踐)能否超越口號化、概念化,就成了“退榜”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但無論怎么說,三所名校的“退榜”舉措都應該是改變以提升數據為抓手的惰性管理,以及走出過去所熱衷的“排名學術”“評比學術”“戴帽學術”之誤區的一個契機。由此入手,以開放的姿態,集思廣益,拓展思路,克服惰性的工作習慣,摒棄懵懂的觀望,從點滴做起,將具體的變化當成下一步改革的臺階,或更能讓人看到“讓教育回歸教育”“讓學術回歸學術”的希望。(作者系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2022-05-18 11:251 瀏覽 · 0 收藏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曾慶存:科研無“小事”,過則勿憚改
開欄語近日,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再度發布“誠信提醒”,倡導在科技獎勵申報過程中誠實守信。這也是自2018年以來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第五次以“提醒”的方式倡導誠實守信。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中國科學院始終將科研誠信建設當作一項長期任務,用持之以恒的決心、行之以穩的堅持,筑牢科研誠信的基石。為在全國科技界倡導風清氣正的環境,《中國科學報》自今日起推出“防微杜漸 培育優良學風”專欄,發動科研人員廣泛參與討論,強化科研人員“嚴謹表述、虛心求學”的良好學風,引導科研人員從小事做起,恪守科研道德,倡導青年科研人員在科研生涯初期就養成嚴謹求實的習慣。做實驗、處理數據、引注文獻、撰寫論文……科研人的日常處處是規范,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犯規”。當然,“不小心”之外,有時候也可能是出于僥幸心理的“雞賊”。面對這樣一些“小錯誤”,青年科研人員應該如何面對?導師又應該如何處理?為此,《中國科學報》采訪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詳解這些問題?!翱鬃诱f‘過則勿憚改’。對青年科研人而言,只要為學的態度端正,‘小錯誤’即使犯了,也很容易自己發現、改正。導師一旦發現,則應嚴肅指出,實事求是,不能矯情?!痹鴳c存指出。01.不做“害群之馬”科學研究和做學問本質上是追求真理?!皣液蜕鐣凑湛蒲腥藛T的成果及其所創造的真實價值給予報酬。但不能反過來,以追求名利、報酬為目的去搞科學研究?!痹鴳c存說。因此,為真理而奮斗,是做科研應當端正的基本態度。要實現追求真理的目標,就必須以嚴謹的學風和遵守科學道德為基礎,練就“真本領”?!耙谎砸员沃?,就是求真,實事求是,不作偽、不浮夸;為了共同的事業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痹鴳c存強調,“如果有人不是這樣,就是混入科學界的‘害群之馬’,為科學界所不容!”指導學生時,曾慶存常把“勇敢、嚴謹、堅韌”這六字箴言掛在嘴邊。他這樣告訴學生:“不勇敢就不能創新;不嚴謹就會根據不足,為錯誤開了門戶;不堅持就可能到達不了循此路本來可到達的正確的地方?!蓖瑫r,在曾慶存看來,科學研究追求真理必須嚴謹,容不得半點造假、片面、錯誤或含糊不清?!啊畤乐敗肿钪匾?,建立‘獻身真理’即‘獻身科學事業’的獻身精神是最基本的,否則沒有大出息?!彼麖娬{。02.導師以身作則日??蒲泄ぷ髦?,青年科研人員容易忽視一些細節,包括如何取舍數據、如何進行重復實驗、如何進行文獻引注、如何對文章進行署名等。曾慶存認為,只要為學的態度端正,這些“小錯誤”即使犯了,也很容易自己發現、改正?!板e誤不分大小,有則改之,不能馬虎?!碑斎?,導師的作用不可忽視。曾慶存表示,導師要引導青年人在科研生涯初期就有端正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旦發現學生犯錯誤,就應嚴肅指出,實事求是,不能矯情,但也要循循善誘,勉之向道,使之日后能通過自覺檢查,發現問題。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為青年人樹立嚴謹治學的榜樣,也是導師的責任。曾慶存回憶起我國氣象學泰斗葉篤正先生的一件小事?!爱敃r我和葉先生去參加一次國際學術會議,葉先生要做一次報告,給他規定的時間是15分鐘。他在房間里一遍遍試講,可以做到10分鐘講完,留5分鐘提問?!痹鴳c存說。讓他沒想到的是,第二天,葉篤正告訴他,經過一夜反復思考,演講時間可以控制在8分鐘?!皣罎认壬浺笪覀冎v課時要爛熟于心,從開講到結束句句連貫,沒有一句廢話。葉先生做到了?!痹鴳c存說,“前輩們的這種刻苦、認真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后輩學習和繼承?!?3.堅持“為國為民為科學”科技界建立嚴謹求實的良好學風,離不開對科學研究價值導向的堅持?!跋M兄緩氖驴茖W研究的年輕人,一定要在思想上認識到、行動上做到‘為國為民為科學’,使自己的研究能闡發真實、可靠的道理(理論或方法),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痹鴳c存這樣寄語青年?!熬唿S牛風格,如塞馬奔騰”,是他對青年科研人的期待?!熬唿S牛風格”指的是要像黃牛那樣吃苦耐勞、埋頭苦干,又能大量吃草、咀嚼反芻消化、積聚營養,意即有極強求知欲、多讀博覽、思考揣摩、融會貫通?!叭缛R奔騰”指的是像邊塞秋高馬肥時的駿馬、沖入敵陣、攻而取之,意即勇敢地創新、攻克目標。此外,管理者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也應堅持“為國為民為科學”的價值導向。曾慶存看到,這些年來許多單位的科研成果評價和晉升規則有一些“跑偏”,“唯帽子論”“唯國外期刊論文”“唯影響因子(SCI)”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人才的成長和選拔任用,也嚴重影響了科研選題的導向及科研成果的真實水平?!氨仨殢挠^念到規定條文徹底打破!”他強調?!吨袊茖W報》 (2022-05-18 第1版 國際)2022-05-18 11:161 瀏覽 · 0 收藏 -
關于辭職考博,過來人有話想說
一周前收到碩士同門學弟的微信求助消息:“辭職考博,這條路我能走嗎?”。事情是這樣的,筆者的碩士同門學弟最近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辭職考博,他目前在J市事業單位工作已滿一年,現在依然想考博,他說:首先是工作壓力比較大,在單位中能夠順利被提拔的人多數都有博士學歷背景,按照目前情況,僅僅擁有碩士學歷很難滿足自已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其次是他一直期望夠繼續學習深造,特別是對第一年考博沒能如愿以償去Z大學耿耿于懷。但是想辭職考博是一回事,能不能辭職考博是另一回事,畢竟辭職考博風險越來越高(比如博士考試競爭越來越激烈、博士畢業越來越困難、博士就業越來越內卷等等),他希望筆者這個過來人能給他提供經驗和出謀劃策。兩年前站在十字路口,一邊是簡單重復的工作,一邊是困難但有趣的科研,筆者選擇了后者,也有幸成為眾多裸辭考博大軍中的一員。辭職考博,這條路到底能不能走,想必那些已經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最有發言權,于是筆者采訪了自己身邊裸辭考博的同學和朋友,用一群過來人的實際經驗幫助與學弟有類似困擾的人解疑答惑?!?壹 ·辭職考博的動力是什么?博士Y工作不順利,希望通過讀博找個理想工作。去高校當老師一直是我的人生目標,碩士畢業那年考博失利后去了企業工作,但是我從未放棄過讀博的想法,在工作了兩年后,為了理想,我還是選擇了裸辭讀博。博士S考博是我人生規劃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作為某高校老師,原本是不打算辭職的,在向原單位申請脫產讀博時,被以報考專業與原單位定位不一致為由拒絕,于是我就毅然決然地申請辭職,當我收到博士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更加體會到申請讀博是一件睿智的事情!博士L對科研感興趣,希望能夠在本專業領域繼續學習深造。碩士畢業后,我進入研究所工作,每天穿著實驗服,與各種藥品(很多試劑對人體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儀器打交道,熬夜做實驗也是家常便飯。但是,我非常喜歡這樣的工作環境,也希望自己有機會繼續學習深造,以后有能力在所學專業領域做出一番成績。博士Z希望能夠接觸更多優秀的人,見識更寬廣的世界。博士群體無疑是一群智力超群的集合體,我希望能夠有機會加入并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科研工作中不斷擴展視野。我在碩士畢業工作3年后辭職考博,目前已經博士入學近一年了,入學后才發現身邊有很多工作以后來讀博的同學。博士G逃離舒適區,我喜歡挑戰自己。說實話,我讀博之前的單位非常不錯,工資收入比較可觀,工作上也有比較好的上升軌道。如今偏偏要跳出舒服的小窩,過著苦行僧一樣的博士生活,是因為我喜歡自我挑戰,想激勵自己不斷學習,或許博士畢業后會再去申請讀個博士后吧。博士X博士學歷是升職加薪的重要條件。碩士畢業后我留校做了自己導師的科研助理,工作三年后我發現,很多博士學歷的同事雖然比我晚進團隊,但是職稱和工資比我高很多,因此,為了以后的職業發展,我申請了辭職考博?!?貳 ·辭職考博面臨的困難是什么?博士P辭職考博機會成本太高。最大的挑戰就是一旦考博失利,我們就既沒有博士可讀,又會失去一份工作,面臨著巨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博士A對自己科研能力的擔憂。自己在原單位從事的大部分工作與博士期間的科研方向沒有關系,工作時間越長,對自己科研能力的擔憂越多。相比于直接讀博的人,辭職考博讀博期間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種落差和挫敗感增加了博士畢業的難度。博士L順利畢業比較難。當然這一條不只是針對辭職考博的人來說讀博畢業難,而是所有讀博的人都難??!· 叁 ·送給那些準備辭職考博的人的心里話博士Q在辭職考博之前做好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以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話很有道理:“一千個人有一千個讀博的目的,但終歸一條,讀博是手段,工作才是目的?!蔽业睦斫馐?,我們辭職考博是為了實現我們的理想或者目標,所以在讀博之前一定要做好調研工作,咨詢那些已經畢業學長學姐的工作去向,看是否是自己所期望那樣。如果符合自己預期,那選擇辭職讀博將是你人生中有意義的事情。博士Y無論是辭職考博還是順利上岸讀博一定要正確看待博士學歷,并保持良好心態。首先,博士學歷并不一定能帶給你更好的物質生活,當前國內高校就業以海龜博士為主,土博除非能力拔尖一般比較難進入好的高校。倘若你要回歸業界,也同樣需要考慮自己年齡、經驗以及資歷,是否能和一路讀書的年輕畢業生一爭高下。所以從決定考博那一刻起,你就應該對此有所認知,并保持良好心態,以便更好順利畢業,奔赴美好未來。博士M辭職讀博一定要出于喜歡科研。如果博士期間從事的科研活動是你喜歡的,那么你將會積極規劃出未來盡可能多的路徑,并能夠充分享受閱讀、思考、實驗時光,得到自己參與學術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那么這將是與原工作不同但極其美好的光景了。結語辭職考博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個小小的選擇,希望你能靜下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要想清楚我們到底是為了什么去讀博以及如何度過博士求學生涯。只要你確定了目標,那就全力以赴吧。加油,期待你順利上岸??!2022-05-18 10:364 瀏覽 · 0 收藏 -
面向名校畢業生的“定向招聘”該叫停了
近日,名校碩博畢業生扎堆到小縣城就業的現象引發關注。據報道,某縣公示名單顯示,24個工作崗位的入圍人員幾乎全部來自“雙一流”高校,碩博士的比例高達95.8%。這些頂著高學歷、名校畢業光環的“天之驕子”出現在小縣城的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擬錄取名單上,這到底是“學歷內卷的無奈選擇”還是“人才引進的正常流動”?網友為此掀起了一番爭論。如果招聘是面向所有高校畢業生進行,最終獲聘的都是名校畢業生,且當地完全堅持“擇優錄用”,那這樣的招聘結果確實反映出競爭的激烈,以及名校畢業生的“競爭實力”“學歷內卷問題”。然而,大部分輿論忽視了一個根本問題,這幾個小縣城的招聘都是直接面向“雙一流”高校畢業生進行的“定向招聘”。這種招聘,反映一些地方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招聘時存在助長“學歷高消費”的“唯名?!庇萌藢?,規定只有符合學歷標準的高校畢業生才能報名。2020年10月發布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帶頭扭轉“唯名?!薄拔▽W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改變人才“高消費”狀況,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決防止和糾正性別、年齡、學歷等就業歧視,大力營造公平就業環境?!边@是防止和糾正就業歧視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5月1日實施的新《職業教育法》明文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公平就業環境。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妨礙職業學校畢業生平等就業、公平競爭的報考、錄用、聘用條件?!彼羞@些,均指向必須遏制“唯學歷”“唯名?!睂?。然而,從社會輿論對地方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直接面向名校畢業生的“定向招聘”看,似乎很少把這和“唯名?!睂蚺c學歷歧視掛鉤,還認為這是正常的引進人才活動。這表明,按學歷識人選人,已經成為一種“潛意識”。對于職場存在的學歷歧視,很多人曾感慨就是被歧視了也很難查證,用人單位最終錄用的都是高學歷名校畢業生,可卻很難舉證、質疑用人單位存在學歷歧視。給所有學生平等的競爭機會,與設定學歷門檻,把低于這一學歷標準的求職者都排除在外,是不同的人才觀。前者倡導公平競爭,對于滿足基本學歷要求的求職者,全面考核其能力與素質,擇優錄用;后者則體現“唯學歷”用人導向,不斷提高學歷門檻,就會制造學歷高消費和內卷。道理很簡單,難道所有“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學生,能力與素質都高于其他高校學生?這會引導學校追逐進入名校行列,以享有名校的“身份”優勢。為避免“雙一流”建設成為學校的身份,把學校分為三九六等,我國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已經不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名單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可地方還是把“雙一流”作為學校的身份標簽?!拔▽W歷”“唯名?!庇萌藢?,學歷高消費、學歷歧視,已經嚴重破壞我國的教育生態,這是我國必須破除的教育評價、人才評價頑障痼疾。要拿出決心堅決清理招聘中不斷抬高學歷門檻的違規行為,叫停所有面向名校畢業生的“定向招聘”,建立基于能力的科學人才評價體系。2022-05-18 09:582 瀏覽 · 0 收藏 -
河北保定為“博士農場”引才納士
科技日報訊(實習記者 陳汝健 通訊員 尹曉龍)近日,記者從河北省保定市委宣傳部門獲悉,該市圍繞“加快推動傳統農業向都市農業轉型升級”出臺了系列扶持政策,吸引博士或博士團隊等高層次人才來保創新創業,計劃到2025年,全市全職或柔性引進100名(個)博士(團隊),分期建設一批規?;母邇r值、高效益、高品質的“博士農場”。保定市出臺《關于建設“博士農場”的實施方案》,以博士或博士團隊等高層次人才為技術依托,圍繞都市農業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聚焦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分別建設科研攻關型、成果轉化型、企業孵化型等不同類型的“博士農場”?!安┦哭r場”將優先從發展基礎較好的太行山驛站、保定(涿州)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中篩選,確定良種繁育、設施農業、苗木花卉、智慧農場、農產品加工、生物制藥、農業大數據等作為重點合作領域,重點建設設施農業、優質專用小麥、農產品加工、綠色果蔬、道地中藥材、優勢食用菌、優質水果、高端花卉苗木等產業集群,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打造全國都市農業先行區、智慧農業試驗區和鄉村振興示范區?!安┦哭r場”的建設將按照“整體推進、示范先行”和“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的發展思路穩步實施。據悉,保定市專門制定出臺包括提供用地保障、優先入駐現有平臺、簡化審批流程、提供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支持、資產收益項目支持、掛牌上市補助等扶持政策。市縣兩級都將籌措專項經費作為啟動資金,用于支持“博士農場”建設。重點協調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對“博士農場”建設的資金支持,提供融資貸款和擔保,并出臺相應的利率優惠政策。搭建融資平臺,引導民間資金和各種社會資金參與“博士農場”建設,不斷拓寬融資途徑和規模。2022-05-18 09:513 瀏覽 · 0 收藏 -
妥協還是堅守:大學青年教師的學術身份構建
近年來,有關大學青年教師生存困境的討論并不少。其結果多是給該群體貼上了“青椒”“學術民工”“學術鏈底端”等身份標簽。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青年教師競爭壓力大、學術信念感式微、學術地位相對低下的身份困境。然而,稍加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即使是同一個院系中的兩位青年教師,也會對大學教師“角色是什么”“生存環境如何”“我將成為誰”有不同的認知。這意味著該群體內部對大學教師身份的認知存在分化,而我們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此背景下,通過對一所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的質性訪談,我們試圖探求到底哪些力量影響了他們的學術身份認知,這些力量又是如何在學術身份構建過程中發生作用的。01.形塑學術身份的內外部力量學術身份是指大學教師在個體、組織與社會期待的反復協商與持續反思中形成其關于職業權責和自我的認知。其中,內在觀念的形成受個體經歷、能力與資本的影響,呈現較大的差異性;形塑外部期待的因素包括中觀的院校改革政策、組織評價(激勵)機制與學術共同體文化,以及宏觀的國家政策與話語導向。20世紀80年代迄今,強調效率、個體、競爭、自由化和市場化的新自由主義成為全球發展的“主流”價值,并日益成為重塑高等教育規則與大學治理的制度性力量。世界大學排行榜、績效評估、競爭性撥款和量化考核等方式在大學建立起追求效率和產出的秩序。高校既通過課題、職稱、榮譽等為青年教師構造外在驅動,又采用“非升即走”等機制在青年教師頭頂懸上“達摩克利斯之劍”?!皦毫μ蟆薄昂芨≡辍薄昂芙箲]”“沒有安全感”“迷失”成為許多青年教師的心理寫照,組織競爭壓力驅使他們“時刻都不能停下來”。同時,學術共同體內隱性的“學界行規”也以柔性的力量滲透到青年教師學術身份構建過程?!坝幸惶坠J的學術評判準則,就是看研究成果有沒有實質性突破,而不是數數量、完成KPI?!币晃磺嗄杲處熤赋?,原創性知識貢獻是國內外學術共同體共同的科研評價標準。此外,大學青年教師是活生生的個體,擁有著不同的人格特征、資源稟賦、生活經歷和學術成長路徑,在入職前大多已經形成了部分關于學術職業的觀念。院校組織、學術共同體的外部期待與個體的內在觀念成為了塑造大學青年教師學術身份的內外部力量,但這些力量間也存在著矛盾。比如,有受訪者告訴課題組,“要拿到長聘就得多發文章,難免也會發水論文,但是我現在拼命發論文就是為了將來不發水論文?!蹦敲?,青年教師是如何在上述力量間的分歧、趨同與平衡中構建起自身學術身份的?02.四類不同的構建過程研究發現,大學青年教師的學術身份構建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獨立自決型。學術和社會資源充足且人格特征獨立性強的青年教師,往往更有底氣對績效邏輯主導的學術制度說“NO”?!安荒苓^度地被體制左右”成了他們堅守個體內在觀念的行動底線,“我還是按照我認為合理的方式進行科研”“我不會過度地迎合考核要求,如果考核不通過,那就換個單位”是調研中此類青年教師的普遍觀點。二是面從心非型。有些青年教師同樣不認同外在制度約束,卻因“稻粱謀”或能力不足而選擇順從外部權威規制,“詩和遠方”的理想逐漸式微。他們大多以“短平快”的方式從事科研。有多位青年教師表示,“我平時寫論文很少系統地看文獻,要快點發表就要寫得快”“我一般在風險小且比較容易出成果的領域做研究”,且認為教學“太浪費時間”。他們對現行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老人老辦法”、榮譽評比中的馬太效應等“不公正”因素尤為敏感。三是互利共生型。部分具有強烈家國情懷的青年教師發自內心地認同外部對于大學教師“科教興國”“服務祖國”的期待,將科研看作是實現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利器。他們主動將個人成長與組織發展相結合。一位受訪者表示,“無論是從國家發展還是個人發展層面看,都需要面向國家做一些有用的東西,既符合我的科研追求,將來評獎、評職稱的時候也會事半功倍?!痹诖吮尘跋?,他們多視教學為職業道德支撐下的“良心活”。四是守正引領型。此類教師具有出色的學術能力和強烈的學術職業人格化的認知,認為在科研與教學的過程中能“成為更好的自己”?!爸挥姓娴脑谶@個領域做好了,個人作為學者才有價值?!币晃皇茉L者指出。同時,他們時常對當下學術制度進行批判性反思,以促進大學長遠發展。教學于他們而言不僅是教書,更是育人,且他們多從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的角度處理兩者關系。上述不同類型的學術身份構建過程,展現了青年教師在制度性與結構性困境中的妥協或堅守。就此意義而言,現實的引力雖重,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03.應對困境的三個突破口教師個體、高校組織和學術共同體是應對青年教師學術身份構建困境的三個突破口。首先,“回歸青年教師本身”。引導他們將滿足學術志趣、激發能力潛質和促進社會進步等動力結合起來,形成學術身份構建與完善的持續驅動力。例如,調研發現有些青年教師認為就算沒有外部考核,他們也“有所追求”“不會躺平”,甚至“希望可以和學術圈的高手過過招”。有關部門應支持他們在甄別短期效益和長遠價值、形式意義和實質貢獻、學術規律和市場邏輯的基礎上與外部因素展開協商。值得關注的是,青年教師并非單純、被動的“制度追隨者”,不少人有與外部環境展開博弈的強烈意愿?!爸匾氖堑茸约簩碛心芰Φ臅r候,思考怎么去改變環境?!币晃磺嗄杲處熯@樣告訴課題組。其次,增強學術共同體的自主性,“專業的事情讓專家干”。求實的科學精神、具有公信力的學術規范和公正的同行評議是學術共同體給予青年教師抵抗外界不合理因素、堅守內在觀念的“底氣”。其中,優化同行評議是關鍵。例如,既要細化專家領域和研究方向,建立“小同行”專家庫,又要形成大學組織內不同學科的學者間對于人事聘用的規則、程序和標準的共同期待,建立學術共同體自主、自律的專業化評議機制?!把芯空吆驮u價者都要有學術良心”,這是一位受訪者的感慨。最后,以制度的完善構筑學術職業“安全網”。優化學術制度的當務之急是改變以效率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形成既有適度競爭,又能保護青年教師學術激情,且重在培育人才的學術制度環境。例如,“非升即走”的人事聘用制度應配套充足的學術自由與學術資源,并完善相關的權利救濟制度和分流退出機制,為青年教師提供兜底的“安全網”。(作者系浙江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2022-05-18 09:472 瀏覽 · 0 收藏 -
【官網新升級上線】這些重要功能助您加速實現Offer自由!
好消息!快奔走相告~高校人才網全新改版上線啦!新版網站在風格、功能和體驗上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迭代升級將一站式解決用人單位的招聘管理需求2022-05-17 14:180 瀏覽 · 0 收藏 -
職等你來 就業同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啟動2022年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落實全國穩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強化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5月16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方面啟動實施“職等你來 就業同行”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搭建全國統一、多方聯動的網絡招聘平臺,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行動將持續至8月25日,預計提供超千萬個就業崗位。部省合力推進行動。設立百日千萬網絡招聘主會場和各省分會場,組織直播帶崗,提供職業指導云課堂、職業技能云培訓、就業創業政策宣傳等多維服務,首周崗位需求600萬人次。次序推出各省特色專場,首周推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4個地方特色專場。特色招聘常態舉辦。聚焦需求量大、緊缺熱門、發展前沿等領域,每周推出多個行業專場,首周專場涉及醫藥、汽車、智能制造等7個行業。按區域、群體特點,常態化開設14個招聘專區。區域專場聚焦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開設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專場。群體專場組織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脫貧勞動力專場招聘。直播帶崗持續推出。針對當前疫情形勢和互聯網發展特色,開設直播帶崗專區,開展行業性、綜合性直播帶崗和就業創業政策宣傳解讀活動,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精準對接服務,首周推出西南醫療人才、北京引才筑夢、重慶英才、名企就業直通車等50場直播帶崗。線下招聘有序組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會同部分行業協會和地方舉辦系列區域性行業特色招聘,重點涵蓋連鎖經營、有色金屬、保險等行業。各地也將統籌線上線下活動安排,有序組織靈活化、多元化、錯峰式供需對接活動,提供行業專場招聘、校園招聘、就業服務進校園等針對性服務。云端服務多元拓展。職業指導“云課堂”首周上線3000節公開課、直播課,提供求職技巧、職業規劃、創業輔導等服務。職業技能“云培訓”首周上線1400節微課,涵蓋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維修電工等領域。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分類歸集發布中央和地方有關政策文件、服務清單。多方主體資源聯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快遞協會、中國建筑業協會、中國醫院協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等10家行業協會,人民網、央視頻、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國投人力(國聘)、智聯招聘、58同城、前程無憂、同道獵聘集團、BOSS直聘、美團、一覽英才網、阿里巴巴、螞蟻集團、丁香人才、衛人就業網等15家市場主體將全程參與,推出面向不同行業、不同區域和不同群體的針對性就業服務。此次專項行動主會場設在中國公共招聘網(http://job.mohrss.gov.cn)、中國國家人才網(https://www.newjobs.com.cn)、“就業在線”(https://www.jobonline.cn),并開設就業導引地圖,鏈接各省招聘分會場和相關社會參與方。2022-05-17 10:155 瀏覽 · 0 收藏 -
?“四大天坑”“錢景”不一定差!選專業別只盯一把尺
最近,清華大學一名本科生在知乎網發布的一則帖子引起輿論沸騰。其內容指向該校2022年轉專業過程中不再公布具體的報名數據,導致學生“下盲注”,不能有效轉系。不過,也有人直言:“結果公不公布其實無所謂。大概率和前兩年一樣,生化環材‘四大天坑’都在轉政治、計算機和金融,避開這些熱門機會更大?!庇浾卟殚喦皟赡昵迦A大學公布的轉專業報名結果發現兩極分化十分明顯:在該校60多個備選專業中,20多個專業無人問津;與此相對,排名前五熱門專業的報名人數加起來,約等于申請轉專業人數的一半?!八拇筇炜印敝蓙硪丫?,關于大學選專業、轉專業,不少網友在文末的評論呈現“一邊倒”:“‘為愛發電’選擇‘天坑’專業等于天真幼稚?!薄皩幙煞艞壡灞?,去復交浙科選計算機、金融,也別去清北‘入坑’,去了毀一生也悔一生?!薄斑x錯專業入錯行,一不小心進入血汗工廠?!薄八拇筇炜印闭嬗心敲础翱印??“錢景”究竟如何?可以入嗎?選專業應用幾把尺?《中國科學報》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01.“錢景”“性價比”已日益成為年輕人選擇專業的“最優解”。被吐槽“性價比低”的生化環材學科就業和薪資情況真的很慘淡嗎?記者采訪發現,這一問題與個人受教育情況存在很大相關性。根據中國高教管理數據與咨詢企業麥克斯跟蹤統計,在本科階段,近年來生化環材領域畢業生的收入相比全國平均水平普遍略低。以2016~2020屆大學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統計為例,全國平均薪資水平為5039元,“四大天坑”平均差額在119元到529元區間內。碩士階段的情況則有所波動。天津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高耀基于對2021年全國4萬名學術碩士畢業生樣本進行的調查發現,在就業率方面,生物、化學、環境(分別為56.29%、63.71%,62.93%)相比全國平均水平(65.61%)略低,材料領域則實現了大幅反超(75.14%);在薪資方面,全國平均水平為15.9萬元,而“四大天坑”差別不大,收入區間在14.1萬~16.75萬元,其中材料領域薪資更高。在博士教育階段,生化環材則紛紛實現“逆襲”,跳出“天坑”。根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沈文欽對2021年全國博士畢業生調查(共15000多人)的數據分析,生化環材學科領域的博士畢業生工資均超過博士畢業生的平均薪資,比如生物和材料領域的博士年收入20萬元以上者超過40%,遠高于28.3%的平均水平。既然生化環材是不是“天坑”具有相對性,為什么相關專業的教育和就業滿意度普遍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呢?高耀認為,其背后應反思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以通用性的專業學習為主,還是聚焦培養學術能力。他表示,生化環材等基礎性的科學崗位往往需要更加專業化、高學歷的人才,而僅僅大學階段的通識教育很難滿足這些方向的產業需求。很多學生高分考進來,卻找不到好的工作,就會造成“性價比不高”。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彭湃則認為,“天坑論”反映了相關學科教育的外部適應和內部質量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由于產業發展原因,高質量就業市場位置不足;另一方面,這些比較“硬”的基礎學科人才成長不容易,要花費大量時間。如果沒有精心的教育設計來滿足學生需求,很自然讓學生覺得“坑”?!啊炜诱摗谝欢ǔ潭壬细癖妼Α锸兰o’或‘納米科技’等過高的期望值也形成了反差?!蹦戏侥掣咝;瘜W教授程墨(化名)對《中國科學報》說,我國的工業尚處于產業鏈的下游,利潤率不高,缺乏企業主導的科研,有待完成產業轉型,對研究人員的需求還未形成規模。而近幾年全國范圍的本科??粕鷶U招,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生化環材專業畢業生的供需問題?!半S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產業升級的需求,實際上就業的機會和待遇跟二十年前相比有較大改善。只不過近些年大學生擴招也很厲害,就業的不平衡也在加劇?!彼f,此外信息的傳播也更高效,不滿的聲音很容易浮現。02.“尺子”張樂(化名)是北京某“雙一流”高校一名大三的學生,兩年前從該?;瘜W系轉到軟件系?!捌鋵?,我挺喜歡當時的專業,還有老師、同學和輔導員,轉系是出于其他考慮?!彼颉吨袊茖W報》表示。一路走來都是“學霸”的張樂,大學第一年成績卻一直在年級排名中游“晃蕩”?!翱凕c低,排名也低,說出來就是‘菜’?!彼巴ι岵坏谩北緦I,但經過一番糾結后還是打定主意轉系。經過筆試加面試,張樂終于遂意。轉系后,他覺得“挺開心”,課程壓力小了很多,“只要不想著保研,壓力就追不上”?!斑x擇‘坑?!?,代表理想主義,這種‘為愛發電’往大了說是為了個人理想或國家需求,往小了說是天真幼稚?;钤诋斚?,選擇時下的風口才最明智?!睆垬诽寡?,身邊不少人在選擇專業時有些“現實”。對于選擇專業時的“功利性”,多位專家并不排斥其“存在合理性”?!叭硕际抢硇缘?,會計算得失和風險。如果學生一踏入校門就知道自己所選的學科就業前景一般,將不利于‘一心向學’?!迸砼日f。他同時認為,專業選取不用“過于功利”,尤其是本科階段,打好通識基礎、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無論在研究生階段是否繼續就讀相關學科,都有裨益?!案鼡Q專業并不容易,只要你有真本事、真學問,就業收入并不會存在大的問題?!痹谥袊嗣翊髮W哲學系教授劉永謀看來,現在的問題是評價專業的標準太單一,只有“錢景”一個?!薄叭绻迂殣鄹?,非‘天坑’的熱門專業就計算機、金融、電子商務等那么幾個,文科中的哲學、歷史、考古,純理科中的數學、物理、天文,多少有‘坑’?!彼麑Α吨袊茖W報》說?!皼_著錢去選專業,比入錯行更麻煩的是,干一行不愛一行,永遠沒入行?!眲⒂乐\說。沈文欽也認為,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不能僅僅考慮個人的經濟回報。一些工作如科學研究并不能給個人帶來很高的經濟回報,但能給國家和社會創造很大的價值?!啊畠蓮椩獎住嚰谙认壬谖覈訌?、氫彈研發成功后,僅拿到了20塊獎金。哪怕在當時這筆錢也絕算不上一筆高額獎金,但他為國為民的胸懷也絕非金錢所能衡量?!彼f。程墨希望,學生們從個人的興趣、熱愛和專長出發做選擇,而不是盲目地聽家長和他人的建議。因為人生的滿足感,更多地來自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是迫于生計混日子?!白钕矚g的、最擅長的、最賺錢的,三者之間肯定存在偏差,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來取舍和平衡?!眲⒂乐\說,就職業發展而言,前兩者甚至比第三者更重要。因為工作所給予的回報,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專業成就感、社會尊重、自由支配的時間等各方面的因素。這也是他堅守哲學“窮專業”的原因。03.破局事實上,在基礎學科教育領域,學生“用腳投票”的現象并非我國獨有。在西方國家,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基礎學科人才短缺也是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統計,該國近25%的STEM工作者為外籍人士。2022年其STEM崗位超過900萬,而填滿這些缺口則需要全美高校每年相關畢業生人數增長34%。美國政府為此制定了鼓勵相關學科發展的STEM計劃,促進國家科技與經濟共同發展。受限于學科難度、就業前景等因素,我國基礎學科人才儲備仍然“不夠強”?!熬鑼ιh材等基礎學科的‘污名化’!”“對‘天坑論’的過度渲染會讓很多學子對這些學科望而卻步,不利于這些學科的長遠發展。如果我們在這些基礎學科出現人才供給不足,最終國家和社會的利益也會受損?!鄙蛭臍J等在采訪中反復強調。為加強相關學科,我國已經采取行動。例如,2020年教育部推出“強基計劃”等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計劃。目前,該基計劃所涉領域已從最初的數、理、化、生及文、史、哲等基礎學科,拓展到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高精尖領域。在今年年初公布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材料、化學、生物這三個所謂的“天坑”位列學科建設前三位。多位專家表示,這一反差說明我國對發揮基礎學科原動力作用的重視,也說明了國家的需求所在。如何讓生化環材走出“天坑”?彭湃、高耀等建議,應多管齊下“練內功”。例如,從高中教育開始引導學生對高校專業和未來目標職業的認識,使他們能夠結合個人興趣和專業特點規劃目標;鼓勵高校開門辦學,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讓培養的人學有所用;教育主管部門對一些人才培養水平低的學位點或專業點設立退出機制,并將學位點的相關專業對口就業情況作為重要指標和依據;在國家層面培育相關基礎學科的產業企業,增加優質就業機會;在個人層面,穩扎穩打,練就真學問,把“冷板凳”坐熱。2022-05-17 10:128 瀏覽 · 0 收藏 -
四大天坑:“少花力氣多掙錢”行不通
對于一些青年人所認為的生化環材“四大天坑”,中科院院士李燦表示“可以理解”,但并不認同。作為一名化學家,他深知這些基礎專業科學往往付出很大,但回報較低。例如從事相關專業的理工科生往往本科要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才能繼續成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博士生。而這些領域讀研究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才可以做出原創性成果,很多博士生5年內不能完成博士學位,一些女博士生即將30歲才博士畢業,影響找對象。他建議國家重視理工科領域的人才培養,傾斜支持相關領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皬膰液腿祟惿鐣陌l展看,這些硬核技術缺不得?!彼f,現在很多青年人都想要“少花力氣多掙錢”,從事商務、經濟、運營等服務領域,但這些領域就像長在大地上的草,如果沒了工業硬核技術的基礎支撐,就無法運行?!熬拖窬W購,即便你有手機能夠付款,但前提是你要有貨物?!彼麑Ρ日f。李燦表示,從國家層面看,剛性、硬核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要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從個人方面來講,科研人員總要為國家做一些實實在在、摸得著、看得見的貢獻,不能玩虛的?!懊鎸倚枨?,家庭層面還是要正確導向。否則,大家都去做輕松的事情,都想要享受多一點,社會財富從哪里來?”中科院院士韓布興認為,相關學科領域都是“21世紀發展的重要方向”——生物學事關生命健康,化學可以創造新的物質,材料是很多制造業發展的關鍵,環境與高質量生活息息相關?!皩嶋H上,化學專業社會需求量還是很大的,我們的學生畢業后工作都很好找?!表n布興說,但其前提是要有“真材實料”,能夠掌握足夠的知識。同時,我國企業作為市場活動的主體,高層次人才仍相對比較缺乏,這一現狀亟需改變?!耙嬲蔀橐粋€世界強國,就必須把這些方向做大做強?!表n布興說?!皬募兛茖W來說,哪個領域都有它自身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如果‘坑’預示著難解決的科學問題,將會給你提供更多原始創新和重大發現的機會,使得你更有探索和奮斗精神?!敝锌圃涸菏筷悵櫳f?!叭瞬皇茳c苦,不受點磨難,是成不了事的。在磨難面前,凡事總是總結積極方面的人,會越來越有斗志;越是罵罵咧咧地不滿,沉淪地越快?!彼f,“一些年輕人不相信努力,希望少付出,少艱苦,多獲益。但社會發展中你永遠要面臨抉擇,不要以為這里不是坑了,你就能上去了;如果跳出坑,你想躺平,照樣啥事也做不成?!痹趯I選擇方面,陳潤生建議青年學生多從社會經濟全局發展角度看問題,而不要憑自我感覺,因為其中往往充斥著假象?!斑@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開放的社會,相關專業的發展布局情況都有大數據,你要吸收各方面的意見,積累更多的資料,再作出更加客觀的判斷?!彼f。2022-05-17 09:596 瀏覽 · 0 收藏 -
“流水線”教學,套路化答題:考研產業化隱患露頭
2022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達457萬人,連續7年保持高增長趨勢。激烈競爭之下,選擇考研機構的學生越來越多,考研的“產業鏈條”愈發完備。滿足了部分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其暴露出的一些亂象也讓部分學生陷入低效競爭,甚至給高校招生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01.考研輔導成了“硬需求”從北京“雙一流”院校,到西南地區重點高校,最后調劑到“雙非”,“我連考3年,感覺一年比一年難”,歷經“三戰”的考生宋宜告訴半月談記者,雖然自己的目標院校在逐年下調,但備考起來每年都覺得比上一年更吃力。報考人數上升的同時,也推高了多個專業的復試分數線。以新聞傳播專業為例,考研復試國家分數線(A區)高達創紀錄的367分,比去年高出12分。多個院校新傳專業復試線跨過400分,整體報錄比高達14:1。此外,經濟學、文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個專業分數線都上漲10分以上??佳腥藬翟鲩L迅速,報錄比逐年提升。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在110萬左右,這意味著457萬考生中將有約3/4的人落榜?!吧习丁?,成了許多考生最大的心愿。越來越多人加入考研大軍,也讓一些人捕捉到了新的市場信號?!爸灰舷鹿Ψ?,就能賺到錢?!币晃豢佳袡C構負責人認為,目前考研培訓市場大、需求細,不同規模的機構都能找到消費群體?!芭c學科類輔導相比,考研培訓的服務沒什么不同,產業化特征已經十分明顯?!边@位負責人說?!吨袊佳信嘤栃袠I白皮書2021》顯示,中國考研培訓市場規模已超110億元,年增長達30%以上。多家市場機構預測,2024年考研產業市場規?;驅⒊^200億元。對于部分考生而言,考研培訓確實是“硬需求”。據市場機構統計,有約22%考生在考研培訓中支出超過了1萬元。一位考生告訴半月談記者,動輒幾千上萬的培訓費成了自己最大的生活開銷,“但只要能‘上岸’,貴也值得?!币幻缈疾煌瑢I的考生也表示:“找對考研機構很重要,剛備考時一頭霧水,如果沒人帶著梳理考點,自己很難弄明白?!?2.部分機構存在“虛把式”“考研的人太多了,不敢不報班?!蹦掣咝4笕瑢W說,“劇場效應”在考研群體中普遍存在,雖然錄取人數變化不大,但參加考研培訓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形成了“焦慮傳遞”。市場“野蠻生長”,考生和考研機構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這一方面能夠幫助考生填充信息盲區,另一方面也給一些“虛把式”問題留下了死角。教育部《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指出,嚴禁招生單位內部人員舉辦或參與考試招生輔導活動。出于此,高校普遍不允許在校師生參與考研輔導。一位機構老師表示,培訓機構老師大多使用化名,很少透露個人信息?!皬氖谡n老師到助教,幾乎都是兼職,流動很大?!北本┠撑嘤枡C構老師透露,自己并沒有考研經歷,但也在機構講授專業課。相比授課老師,其他崗位則顯得更為隨意。一名考研機構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負責批改作業的多是從學生群里臨時拉來的,招聘時幾乎沒有門檻,“要求很低,批改快速簡單即可”?!艾F在機構之間競爭也非常激烈,為了爭奪生源,甚至會互相舉報各自存在的問題?!币晃豢佳袡C構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有些機構為了吸引考生,會收集整理研究生導師的私人信息。從職業經歷到性格特點,一些機構整理的導師“資料”會在統一匯總后出售給考生。一位研究生導師表示:“在面試階段,不少考生盡管沒有見過老師,但對面試老師已經非常熟悉?!卑朐抡動浾吡私獾?,一些機構宣稱在學校內部有“人情網絡”。一名考生反映,有的機構老師上課直播時稱“學校招生辦老師也在直播間”,這讓她覺得這所機構“很靠譜”。多名受訪人士表示,一些機構打著“與學校關系好”的旗號,實際上并不會提供有用的信息。03.量質并舉,創新招生機制部分高校老師認為,考研機構“流水線式”教學,對高校選拔學生造成了一定影響。有高校教師表示,批改考研試卷時,經常遇到模板化、套路化的答案,“有些試卷答案如出一轍,看不到學生自己的思考”?!霸谂嘤枡C構的全方位‘武裝’下,考生筆試分數越來越高,但招進來后發現,專業素養并沒有什么提升?!币晃桓咝@蠋熣J為,研究生考試應試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對此,多所知名高校也開始積極推進考綱改革,例如在考試中增加“主題寫作”“人文基礎”等靈活度較高的科目。此外,廣東、北京多地教育部門也在推進招生制度改革,如健全“申請-考核”選拔機制、擴大直博生比例等。受訪人士指出,考研熱潮持續,在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更應做到量質并舉,減少不合理的競爭形態,從招生關開始關注研究生專業素質培養?!霸凇藷o我有’‘人有我優’的思維下,許多考生唯恐落于人后,不得不加入這場過度競爭中?!焙峡萍即髮W教授黃洪珍認為,考研培訓市場亟待有效的監管規范,進一步來說,培養高素質人才要警惕過度的考研產業化,多在學術教育上做“加法”,在應試競爭中做“減法”。2022-05-17 09:553 瀏覽 · 0 收藏 -
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推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特色專場
5月16日至23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陸續推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特色專場活動。京津冀畢業生專場網絡招聘,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依托北京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平臺,組織首鋼集團、金隅科實(曹妃甸)精密制造公司、天津赫萊恩特生物科技公司等64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1227個,涵蓋機械工程師、生物發酵工程技術員、產品設計師等職位。天津殘疾人專場線上招聘,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和殘聯聯合主辦,旨在強化殘疾人士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進一步保障殘障人士平等就業權益。組織和平區少年文化藝術館、生態城世茂希爾頓酒店、津裕電業等21家企業提供開發工程師、漫畫原畫師、心理咨詢師、檔案管理員等崗位230余個。河北石家莊高校畢業生網絡專場招聘,結合產業集聚特色和畢業生就業需求,組織以嶺藥業、格力電器、金環建設等53家企業提供研發、技工、人事、財務等崗位2300個,通過石家莊市就業服務中心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同步發布信息,并為求職者提供“一對一”職介服務。山西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組織紅森網絡、集目看看信息技術公司、國泰中藥公司等60家企業提供崗位765個,涵蓋新媒體主播、運維工程師、人工智能工程師、中藥藥劑師等職位。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可通過中國公共招聘網(http://job.mohrss.gov.cn)、中國國家人才網(https://www.newjobs.com.cn)、“就業在線”(https://www.jobonline.cn)專項行動主會場頁面直接進入地方特色專場,或通過主會場就業導引地圖進入4個省份分會場參與。2022-05-17 09:453 瀏覽 · 0 收藏 -
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推出7個行業專場
5月16日至2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推出汽車制造、新基建、國企央企、智能制造、醫藥衛生、餐飲等7個專場招聘,共有8500余家用人單位提供10.9萬個崗位。汽車制造專場由前程無憂承辦,提供精準搜索和“大數據+AI”智能推薦崗位服務,組織比亞迪、華晨寶馬、福特汽車、小鵬汽車等4292家企業提供崗位16186個,涵蓋電池系統開發工程師、智能座艙系統工程師、整車架構工程師、汽車內外飾造型設計師等職位。新基建專場由美團承辦,組織旗下美團配送、美團優選、美團閃購、美團單車提供崗位2萬余個。其中,全國2800個市縣的萬余個配送站點,長期招募騎手、無人機飛手、自動配送安全員;優選、閃購、單車等業務提供網格站司機、中心倉操作員、電單車倉庫維修員、客服等職位。國企央企專場由國聘招聘平臺承辦,組織國藥集團、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北京公共交通集團、招商局汽車貿易公司等479家用人單位,提供船舶設計工程師、國際貿易業務專員、人力資源專員、財務資金專員等崗位2.5萬個,招聘信息通過微信、微博和APP客戶端同步更新。智能制造專場由智聯招聘承辦,組織東方電氣、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海爾智家等40家企業提供崗位300余個,涉及自動化開發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產品檢測專員等職位。通過空中雙選會發布崗位,5月16日至31日企業人力資源經理每天將與求職者進行在線溝通和視頻面試。醫療專場安徽省高校雙選會由丁香園承辦,聯合安徽醫科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等6所高校,面向醫學畢業生和醫療行業從業者,組織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國科學院合肥腫瘤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等369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3086個,涵蓋各科醫生、護理人員和醫技類醫師等職位,并提供在線投遞簡歷、視頻面試等服務。醫藥衛生專場由獵聘承辦,組織佰仁醫療、國藥集團、賽賦醫藥等1645家企業提供崗位23471個,涵蓋研發試驗員、高級醫藥代表、質量管理專員等職位。餐飲專場由58同城承辦,聯合旗下趕集直招結合當下服務業市場需求,組織呷哺呷哺、吉野家、百盛餐飲等1700余家企業提供崗位2.1萬余個,涵蓋餐飲店長、廚師、服務員、送餐員等職位。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可通過中國公共招聘網(http://job.mohrss.gov.cn)、中國國家人才網(https://www.newjobs.com.cn)、“就業在線”(https://www.jobonline.cn)專項行動主會場頁面直接進入行業招聘專場,或點擊主會場頁面下方參與機構LOGO進入分會場參與。2022-05-17 09:423 瀏覽 · 0 收藏 -
就高校人才網改版致用戶朋友的一封信
高校人才網的用戶朋友:您好!感謝您對高校人才網的關注!建站以來,高校人才網堅持“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為用戶節約時間,提供更多擇業機會”的理念,持續不斷地提供各類招聘信息,力求權威、及時、準確。今年4月以來,高校人才網經歷了建站以來一次大的改版。改版之后,很多用戶向我們反饋,原來那個熟悉的藍色網站不見了,感到不習慣、不適應。還有不少的用戶對網站功能和設計進行了吐槽,提議我們恢復到舊版。眾多的意見,讓我們意識到在改版過程中功能設計和指引說明的不到位,也讓我們意識到在尊重用戶使用習慣方面需要考慮得更周全。經歷了多年的運營,高校人才網的形象已然在很多用戶的腦海中打下了烙印,形成了習慣。高校人才網上一次大的改版還是在2015年,過去7年人們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如何更加全面、高效、便捷地獲取信息,是用戶對高校人才網的需求,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改變的方向。這一次網站的改版,我們沿著“保留特色、優化功能”的想法,進行了一些重要改變:首先,在欄目信息方面,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欄目設置,同時對各欄目的招聘信息進行了更加垂直精細的劃分,使欄目的數據展示更加精準和覆蓋到位;第二,我們將每條招聘公告進行了職位的拆分,對職位的字段信息進行了標準化的提取,方便用戶根據各種條件快速篩選職位;第三,我們為用戶搭建了個人中心,提供招聘信息收藏、單位關注、應聘過程記錄、簡歷維護和投遞等功能。以上是網站的一些重要變化。在新舊網站切換的過程中,用戶提出了不少需要改進的問題,如:歷史數據的缺失、學科專業分類的不全面、簡歷功能的Bug,等等,我們正在不斷優化處理。感謝大家對我們的寬容和理解,也期待大家給予我們一些耐心,讓我們接下來把還沒有做好的地方完善起來。用戶朋友,您看到的每條招聘信息背后,都有一群充滿朝氣的年青人在不懈努力。請相信我們,持續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是我們長久的理念,在尋找更好工作機會的路上,我們與您同行!高校人才網站長 陳煉2022年5月13日2022-05-17 09:2932 瀏覽 · 0 收藏 -
山東青島:212套產權型人才住房,9日起可申請
山東青島公開配售212套產權型人才住房,5月9日起開始申請。其中價格最低的是海洋智慧小鎮項目的8套住房,均價8444元/,遠洋萬和公館項目4套價格最高,銷售均價27678元/。日前,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了《關于市本級香江和苑等產權型人才住房的配售公告》。本次配售項目房源共212套,其中,西海岸新區香江和苑(奮進路453號)項目140套,銷售均價10482元/;其他統籌房源72套。房源中價格最低的是海洋智慧小鎮項目的8套住房,均價8444元/,遠洋萬和公館項目4套價格最高,銷售均價27678元/。此次配售房源面向青島市直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各類人才。為實施突破平度萊西攻勢,平度、萊西兩市引進的符合《青島市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規定的人才可參與本次人才住房分配。按照規定,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需在青島市無住房且5年內無商品住房交易記錄。全職工作人才申請人才住房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國內普通高校???、本科學歷人才需具備統招全日制???、本科學歷;研究生層次人才需取得相應學歷或學位證書;專技類人才需取得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證書;技能類人才需取得高級工(三級)及以上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高級管理人才近三年個人所得稅年度平均納稅總額應達到4萬元以上;創業類人才應作為第一大股東或法人代表所創辦企業一次性投資額(本人)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上,并年繳納稅額在10萬元以上或企業聘用青島市員工10人以上;具有青島市戶籍或持有青島市有效的《山東省居住證》;港澳臺同胞以及外籍人才需具有青島市有效工作居留證件。畢業學年在校大學生申請人才住房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1.屬于國內普通高校統招全日制???、本科學歷層次畢業學年在校大學生,研究生學歷層次畢業學年在校大學生,或在國(境)外高等院校留學的??萍耙陨蠈W歷層次畢業學年在校大學生;2.具有青島市戶籍;3.已與青島市直機關和事業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本次人才住房配售按照申請登記、單位初審、評分排序、補正復核、查重公示、選房公告、輪候選房等流程進行。5月9日起開始申請,7月21日發布選房公告。公告內容包含選房人員名單、選房順序、選房時間等相關內容。2022-05-16 17:495 瀏覽 · 0 收藏 -
科研選題,怎么選才科學
【科學隨筆】科研選題是科技創新的首要問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痹诳蒲袑嵺`中,能準確找到并攻克符合本國發展戰略需求和世界未來趨勢的戰略性科研選題,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標志之一??萍紕撔乱潞孟仁制?、打好主動仗,必須建立科學、自主、開放的科研選題機制,提高戰略性科研選題能力,避免重大科研項目重復布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少數前沿方向處于領跑,部分領域方向實現并跑,初步具備了同國際先進水平同臺競技的條件,大部分領域依然跟跑,但差距在縮小。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我國的科研選題與國家發展現實和長遠需要結合不夠緊密,基礎研究和底層技術短板依然突出,原始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國防建設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要求對能夠快速突破、及時解決問題的技術,要抓緊推進;對屬于戰略性、需要久久為功的技術,要提前部署。要引導企業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力度,密切產學研合作,聯合建立將重大現實問題轉化為科技問題的科研選題機制,從產業創新需求中凝練科技問題,突破一批底層原理和關鍵核心技術。這需要我們構建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相適應的科研選題、資源配置、評價激勵機制。筆者認為,科研選題應堅持“四個面向”,立足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選出“真問題”,然后“真研究問題”,最終“真解決問題”。這需要健全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穩定支持機制,完善高風險、顛覆性技術創新支持機制;建立興趣導向和任務導向相結合的基礎研究選題機制,從應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論問題,引導科研人員“十年磨一劍”,心無旁騖挑戰科技難題,努力開辟原創性引領性戰略性前沿方向;明確勇攀高峰、潛心研究、創造價值的評價激勵導向,避免“跟風式”科研和“短平快”研究。同時,要敢于給青年科學家擔當大任的機會,發現一批敢闖“無人區”的頂尖科技人才??蒲羞x題機制改革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它的切入點在哪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制定實施戰略性科學計劃與科學工程,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科學化的戰略性科研選題機制,選準科研選題機制改革的重點方向和切入點,做好人財物配套,促進產出更多原創性引領性戰略性科研成果。首先,探索制定戰略性科研選題清單。完善科技決策咨詢制度,形成常態化、政產學研聯合選題機制,精心挑選和吸納中青年科學家和企業家參與重大科研任務選題研討,形成符合我國發展實際和未來需要、涵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戰略性科研選題清單,定期更新,供部門、機構、地方共享,避免重復布局。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選題,要勇于跳出“舒適區”,向“無人區”邁進;立足現實需求的選題,要尊重科學、技術、工程規律,分類部署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其次,建立分工明確、相互協同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能高質量完成戰略科技任務的機構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國家實驗室和綜合院所的建制化、體系化優勢及行業院所的建制化、專業化特色優勢,主要承擔戰略導向、重大科技問題帶動的基礎研究;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著力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主要承擔前沿導向、好奇心驅動的基礎研究;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基礎前沿研究機構和創新聯合體,主要承擔市場導向、應用性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揮全國重點實驗室開放協同平臺作用。再次,強化技術科學在創新鏈中的連通作用。20世紀50年代,錢學森提出“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三個部門同時并進,相互影響,相互提攜”。技術科學是以任務和需求為導向,對行業技術領域共性技術原理的研究,是連通創新鏈的關鍵環節?,F有基礎及應用研究的資助政策對技術科學的資助不足。要建立技術科學類項目的選題、評價、考核和管理機制,引導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開展技術科學研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科學家、企業家和技術研發人員協同創新。從次,充分發揮科技評價改革的“風向標”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科技評價體系,引導形成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科研選題機制。完善科技評價標準,對基礎研究重點評價“從0到1”的“原創性科學價值”,對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重點評價“從1到10”的“原理突破和技術價值”,對技術集成和成果轉化等科研活動重點評價“從10到N”的集成突破和解決現實問題的“經濟社會價值”,以此帶動機構、人才、計劃、項目、基地、平臺等管理改革,推動科技資源優化配置。最后,分類實施科技獎勵和創新激勵。獎勵和激勵是促進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要加強對人的獎勵和激勵。堅持“非功不獎”原則,“成就在先、承認在后”,分類獎勵和激勵:在政府層面,突出科技獎勵的榮譽性,重視人員和科技團隊獎勵,大幅精簡過程性成果獎勵數量、提升獎勵質量;在市場層面,切實完善產權和知識產權制度,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實現對創新的普惠激勵;在社會層面,鼓勵科學共同體主導、企業捐贈的社會科技獎勵專業化發展。堅持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在創新實踐中識別、獎勵人才,帶動評價、獎勵和激勵機制改革,形成科技人員各展其能、各盡其才,伯樂與千里馬競相涌現的局面。(作者:萬勁波,系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2022-05-16 17:433 瀏覽 · 0 收藏 -
學術會議正在淪為社交秀場?
你是否經??吹阶约旱呐笥讶锏耐瑢W在學術會議上神采飛揚的照片?你是否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談起自己在學術會議上和大佬們談笑風生?你是否羨慕自己的同學參加各種頂級會議,論文發到手軟?不用羨慕,本期內容將帶你了解學術會議的基本知識,助力你參加學術人生的第一次學術會議~· 壹 ·學術會議對于青年學者的意義參加學術會議和發表論文一樣無論對于學術大佬還是學術萌新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于青年學者來說,學術會議不僅是嶄露頭角的好機會,有可能為你的學術發表和未來求職起到意想不到的潛在影響。01.豐富學術經歷參加學術會議是豐富學術經歷的重要方式,例如對于本科生來說,想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難如登天,發表普通期刊對于保研和參加夏令營的意義又不大,因此參加學術會議尤其是業內有影響力的學術會議可以算作含金量較高的學術經歷。02.結識更多圈內大佬、同行很多人參加學術會議的目的主要是結識業內大佬,因為學術會議也有不同的舉辦目的,有的學術會議是期刊為了篩選優秀論文、有的學術會議是學校為了篩選潛在的青年教師、有的學術會議則是單純的進行學術交流。但是無論何種類型的學術會議都會有大佬坐鎮,也可以遇到很多同行,因此多參與學術會議就可以拓展自己的人脈,給未來的學術發展提供更多潛在的可能。03.同行互評有助于改進自己論文學術會議的標準流程是作者展示自己的論文,同行根據你的論文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有助于提升論文的質量,并且同一論壇的參與人都有可能成為你未來論文發表時的審稿人,按照同行的建議修改完善也有可能提高自己文章的錄用概率。04.知識交鋒有助于啟發研究思路由于每個人擅長的領域都不同,因此同行的論文、別人對你論文點評的切入點和評價往往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論文的互評環節往往會產生知識的交鋒,在反復爭論中往往也有助于啟發研究思路,為進一步推進研究打下基礎?!?貳 ·學術會議的類別和期刊論文一樣,學術會議也分為不同的等級,但是和期刊不同的是,學術會議往往沒有嚴格的分級標準(期刊論文往往分為核心和非核心),在不同的學校對于不同會議的分級也千差萬別,因此這里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鑒別學術會議的小技巧,其次再為大家具體介紹頂級會議、普通會議的區別。01.學術會議鑒別技巧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重要學術會議指南》由于學術會議種類繁多、命名相對比較隨意,因此對于學術會議的分級分類一直是困擾學界和科研工作者的問題,為此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于2018年開始在全國各類學會的支持下組織院士、專家學者經過專家提名、學會評審、指南指導委員會認定等三個階段,編制《重要學術會議指南》,目前已發布了四本指南,既包括國內會議也包括國際會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該指南并沒有涵蓋所有學術會議,因此只能作為參考。 本校學術會議分級目錄目前有部分學校會采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重要學術會議指南》,將指南中的會議都認定為一級學術會議,但是絕大部分學校往往都會編制自己的學術會議指南,如果自己所在學校有自身制定的學術會議指南,建議還是以本學校的指南為準。很多學校會將學術會議分為:國際學術會議、國家一級學術會議、國家二級學術會議、省級一級學術會議、省級二級學術會議、其他會議。參加不同級別的學術會議往往會在獎學金評定時認定為相對應的分值,有的學校甚至將高水平學術會議等同于核心期刊論文,但是如果后續將會議論文發表于核心期刊,往往不會累計認定。02.學術會議分級那么該如何認定學術會議的等級呢?筆者建議從主辦單位、會議規模與舉辦歷史、業界影響力幾個維度來綜合判斷。學術會議分級最重要的指標就是主辦單位:國際學術會議一般指的是在國外舉辦的或者在國內舉辦但是嘉賓來自三個及以上國家的學術會議;國家一級學術會議一般指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所屬的全國一級學會主辦的全國性綜合學術會議或者由本校認定的符合國家一級學術會議標準的其他會議;省級一級學術會議一般指的是省級科學技術協會所屬的省一級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會議或者由本校認定的符合省級一級學術會議標準的其他會議。因此學術會議的主辦單位一般級別越高越好。會議規模與舉辦歷史一般也是衡量學術會議的重要指標,這里需要避免的一個誤區是“會議規模越大,含金量越高”。雖然通常來說規模大的會議影響力都比較大,但是也有一些國際會議的辦會目的是收取注冊費,這樣的會議雖然規模龐大,但是往往組織混亂,含金量往往比較低;其次是舉辦歷史,一般來說頂級學術會議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良好的歷史傳承,因此一般舉辦的屆數越多越能證明該會議的影響力和含金量,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后起之秀”,大家也不要因為過于強調會議歷史而忽視一些新興的優質會議,說不定你參加的新興會議也是一支潛力股。業界影響力也是衡量學術會議質量的重要指標,每個專業都會有幾個大家口口相傳、不容錯過的學術會議,尤其是那種業內大佬云集的學術會議,如果遇到這種類型的會議一定要積極參與。03.學術會議類型 學科國際頂級會議上文已經介紹了國際會議的概念,那么學科國際頂級會議自然指的就是本學科里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會議。以公共管理學科為例,專業內認可度比較高的學科頂級會議包括:美國公共行政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ASPA)公共管理研究會議(Public Management Research Association,PMRC)國際公共管理研究會(Intern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on Public Management,IRSPM)這些會議往往都會配備專業的頂級刊物作為會刊,例如:ASPA的會刊是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PAR)PMRC的會刊是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JPART)和Perspectives on Public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PPMG)IRSPM的會刊是Public Management Review(PMR)因此參加學科國家頂級會議不僅可以讓你在學界嶄露頭角,在獎學金評定方面獲得優勢,也有助于你未來在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說不定未來的審稿人就是你所在分論壇的主持人)。 國內頂級會議國內頂級會議與國際頂級會議大體相同,主要就是由國內協會、高校、科研院所、雜志社舉辦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會議,國內的頂級會議往往也會有很多頂級期刊的主編、副主編參會,有的會議還會和雜志社提前約定好獲獎論文將有很大概率刊發,因此如果想沖刺國內的頂級C刊,可以考慮經常參加國內頂級會議。例如國內經濟學領域的頂級會議包括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作為理事單位創辦的中國經濟學年會;社會學領域的頂級會議有中國社會學年會等。這些會議往往也會有國內的頂級期刊例如《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社會學研究》等作為會議支持期刊,因此不容錯過。 普通會議(包括水會)和學術期刊一樣,有頂級的,自然也會有普通的學術會議,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甄別和避免質量不高的學術會議呢?首先,如果在SSCI期刊發表過論文的同學,尤其是在開源SSCI上發表過論文的同學可能經常會收到各類學術會議的邀請函,并且有可能在第一次收到邀請時還會感覺很激動,因為有的會議的名字起得非常高大上,這個時候一定需要警惕,作為初出茅廬的年輕學者難道真的影響力大到讓高端會議邀請自己去做展示嗎?因此要仔細甄別,如果自己有某一篇論文被引用了幾十次,那么確實有可能受到邀請,否則則很有可能是收到了為了賺取注冊費的“水會”的邀請,因此如果不是急缺學術成果最好拒絕此類標準。其次,如果有的學術會議是“來者不拒”型的,而且網絡上的口碑比較差,那么也應該盡量避免。最后,大家主要還是需要根據主辦單位來甄別,如果主辦單位是沒聽說過的協會(例如沒有經過備案的協會,大家可以通過民政部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https://www.chinanpo.gov.cn/查詢該協會是否存在異常行為),也最好避免參加?!?叁 ·學術會議的參與流程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打開學術會議呢?本節將為大家介紹學術會議的參與流程。01.閱讀征稿啟事參與的前提是了解會議信息,因此大家可以重點關注一些周期性的頂級會議,例如國內的很多頂級會議都是每年一次(例如中國經濟學年會等);其次,可以關注一些專注于分享學術會議信息的公眾號(例如“愛知學者”);最后,如果是科研工作者,朋友圈里肯定也會經常出現各種學術會議的征稿信息,大家也可以在刷朋友圈的時候多多留意。02.按照征稿啟事準備論文or摘要一般來說,學術會議的征稿通知中都會明確注明會議要求,例如截止日期、如要提交的內容(全文or摘要)、線上or線下參會、征稿主題、字數限制等,大家一定要嚴格按照征稿啟事準備論文,并且也一定要注意時間節點。03.等待錄用和邀請函一般來說,學術會議征稿啟事中都會注明“將在某一日期前向入選作者發送邀請函”,因此大家需要在郵箱欄目留上自己的常用郵箱(最好是學校后綴的郵箱),然后等待錄用通知或者邀請函,邀請函中往往會備注參會注意事項(例如是否提供免費餐食、住宿、是否報銷往返車費、報銷標準是什么、是否提供有協議價的賓館),大家一定要提前閱讀。04.準備現場展示PPT或者海報第四個環節就是準備參會所用材料,由于會議時間有限,因此會參會方式一般會分為口頭報告、海報或者列席,口頭報告往往需要結合PPT,因此大家需要提前制作好PPT,要做到言簡意賅,避免PPT上出現大段文字;如果是提供展位放海報,則需要按照主辦方的要求提供素材,并且準備好現場如何為大家介紹;如果只是列席,那么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參加。05.現場參會最后就是現場參會,大家可以根據會議含金量和個人時間安排決定是否現場參會,如果不參會也應當提前通知主辦方,避免出現已經列在會議手冊中但是臨時缺席的情況?,F場參會也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學術會議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學者互評,因此在參會前最好對可能遇到的問題有所準備,避免回答不上來的尷尬,尤其是對于研究設計中的細節一定要如數家珍。此外,如果是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也一定要練好英語口語,避免聽不懂其他學者的提問或者被提問后回答不上來。因為學術會議是展示個人研究的良好機會,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注意表達技巧。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點評別人論文切忌過于犀利,要做到有理有據、有禮有節?!?肆 ·會議論文與期刊論文最后再談一點大家經常疑惑的問題,就是會議論文與期刊論文的異同點是什么?如果參加學術會議了,這篇參會論文是否影響投稿期刊呢?本節將為大家解答這些疑惑。01.會議論文與期刊論文的區別會議論文與期刊論文最本質的區別在于載體不同,會議論文的載體是學術會議或者會議論文集,而期刊論文的載體是紙質版或者電子版的刊物。其次,會議論文的目的在于學術交流,而期刊論文的目的在于公布最新研究成果。此外,會議論文的選取是學術會議專家委員會單向選擇的結果,不會經歷反復修改的過程,而期刊論文往往需要經過多輪修改,由審稿人和編委共同決定是否刊發。02.投稿會議論文后還可以發表嗎?大家經常擔心參會論文是否影響日后在期刊上發表,如果有這個憂慮最好在參會前和主辦方確認會后是否會正式出版學術論文集,如果正式出版那么則有可能會影響日后投稿,如果不會出版論文集那么則不影響日后投稿期刊。當然有一些會議是會被EI或者SCI全文檢索,這樣的情況主辦方一般會在征稿通知里明確提出,如果會后就被檢索,那么則不能再改投其他期刊。03.會議論文與期刊論文的含金量對比很多學校的獎學金評定細則里都會出現學術論文的身影,那么會議論文與期刊論文含金量的對比是怎樣的呢?如果會議論文被SCI全文檢索,那么和期刊論文被SCI檢索是一樣的;如果只是單純參會,那么則可以將邀請函和會議手冊作為參會證明,如果所在學校有自己制定的會議論文目錄,則可以依照目錄認定等級。學術會議對于每一個科研工作者都是一種歷練,也是一種機遇。最后祝愿大家的學術成果都能在頂級學術會議上大放異彩~2022-05-16 15:531 瀏覽 · 0 收藏 -
@高校畢業生,這項通知對你就業大有幫助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钒迅咝.厴I生等青年就業作為就業工作重中之重,將幫扶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點,要求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01.全方位向就業市場釋放“紅利”教育部網站資料顯示,2022屆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增量創歷史新高,就業形勢復雜嚴峻,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群體就業面臨不小壓力。人民網“強觀察”欄目梳理還發現,自2021年11月以來,教育部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部署了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發布了《關于做好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啟動和實施了“2022屆高校畢業生校園招聘月”系列活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等,并全新升級建成了“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案咝.厴I生等青年就業關系民生福祉、經濟發展和國家未來?!痹谥袊逃茖W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此次《通知》圍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共從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穩定公共部門崗位規模、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推動取消就業報到證等五個方面提出具體政策措施,可謂全方位向就業市場釋放“紅利”。就擴大企業就業規模方面,《通知》提出,支持中小微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達到一定數量且符合相關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在安排紓困資金、提供技術改造貸款貼息時予以傾斜;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中小微企業,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此外,《通知》還提到,要挖掘基層就業社保、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司法輔助等就業機會;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政策;今明兩年要繼續穩定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高校畢業生的規模等。儲朝暉認為,《通知》在梳理現行的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基礎上,對部分政策做了細化和突破,以全力促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02.就業服務有“溫度”“在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的同時,《通知》還大幅度簡化求職就業手續,相關措施包括穩妥有序推動取消就業報到證,推進體檢結果互認等?!眱Τ瘯煴硎?,在多方積極應對“就業大考”的背景下,簡化就業手續、取消重復體檢、優化就業服務充分體現了措施的“溫度”。在簡化優化求職就業手續方面,《通知》提出五大措施。明確從2023年起,不再發放《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飘厴I生就業報到證》和《全國畢業研究生就業報到證》(以下統稱就業報到證),取消就業報到證補辦、改派手續,不再將就業報到證作為辦理高校畢業生招聘錄用、落戶、檔案接收轉遞等手續的必需材料。為提供求職就業便利,《通知》要求取消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在就業協議書上簽章環節,取消高校畢業生離校后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辦理報到手續。此外,在推進體檢結果互認方面,《通知》指出,各地要指導用人單位根據工作崗位實際,合理確定入職體檢項目,不得違法違規開展乙肝、孕檢等檢測。人民網“強觀察”欄目梳理發現,2021年,北京還出臺了《關于進一步簡化本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手續優化就業服務的通知》,進一步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便利條件,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03.打通就業過程中的“難點堵點”據統計,5月9日至15日的“就業促進周”期間,全國各地各高校計劃舉辦超1.5萬場招聘會,累計提供超80萬個崗位。當前,高校、地方政府、網招平臺、用人單位等多方主體積極響應中央部署。國家提供相應促就業相關一攬子政策措施普遍見效的同時,還存在哪些難點堵點呢?儲朝暉認為,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一些企業仍舊處于“低谷期”,部分行業仍在裁員,也影響到就業市場上優質崗位的供需平衡。此外,部分地區和領域存在諸如促就業政策落實不力、隱性學歷歧視等問題?!坝嘘P部門應當加強勞動執法監督,切實保護高校畢業生合法權益?!薄锻ㄖ访鞔_指出,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自主創業需要有時間、有空間、有條件,就目前形勢來看,國家在重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關政策落實的同時,還需配合調整部分相關政策,來確保大學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的落實?!笆墚斍耙咔槌掷m影響,畢業季學生實習、求職計劃受阻,部分學生存在慢就業、緩就業心理,且迷茫期、焦慮期延長?!敝袊ù髮W法律碩士學院團委書記蘇宇則表示,高校需做好學生就業觀擇業觀教育,邀請心理專家為學生開展就業心理建設講座。在落實各項政策通知的同時,應構建大就業格局,利用專業課教師、校友、實習基地等資源,為學生提供就業輔導、求職信息、內推機會?!案咝.厴I生就業質量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檢驗器。從高校方面來說,要結合人才培養特點壓實責任、制定具體措施,想方設法提振后疫情時代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信心,構建大就業格局,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完善就業服務流程、加強畢業生就業幫扶、實現校院兩級聯動等,幫助畢業生成功就業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碧K宇說。2022-05-16 15:214 瀏覽 · 0 收藏 -
陶虎:10年80篇頂刊,1小時說服陳天橋
今年40歲的他,是博士生導師、項目首席科學家,也是實驗室主任、中科院研究所副所長,還創辦了一家名為“腦虎科技”的腦機接口企業。今年年初,“腦虎科技”獲得近億元的天使輪及Pre-A輪融資。僅聊了1小時,他就贏得了陳天橋的投資和長期支持承諾。他一路從機械工程“闖”進腦機接口領域,喜歡從《三體》里找技術靈感,會用網球明星納達爾激勵學生。他,就是2021年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新微基金獲得者、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陶虎,一位熱愛跨界,但又自覺孤獨的“非典型科學家”。陶虎(受訪者供圖)01.“千萬不能停,停下來這口氣就跟不上了”《中國科學報》:我們注意到,過去10年間,您帶領的團隊在《科學》《自然》等期刊發表80余篇論文,被引15000多次,但您卻說過,自己在學術文章方面有強烈的危機感和焦慮感,為什么?現在是否依然有焦慮感?陶虎:從我個人經歷和我觀察到的現象來看,以發頂刊來說,在大多數領域,在中國發表還是比在美國要難,在小的課題組比在大的課題組發表要難。我在美國做科研的時候,所在的課題組有一定的“江湖地位”,投頂刊相對容易?;貒?,包括我在內的好多青年人會發現,論文的檔次會掉下來。我最初回國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所以會有危機感和焦慮感。但隨著這幾年的積累,我和我的課題組在領域里的聲譽起來了一點,又順利了一些?,F在我的焦慮已經不在文章數量上,而是在文章的影響力上,一是要看大家是不是跟著這個方向去做,二是要看做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在實踐中用得上?!吨袊茖W報》:關于做科研,您對年輕科研人員有什么建議?陶虎:科研人員的學術影響力和實際能力之間有一個時間差,學術影響力基本上會在學術成果產生后的5至8年才能顯現出來。而當你獲得所謂的“江湖地位”的時候,可能其實并不是你最強的時候。所以我對年輕人的建議是,第一要有耐心,不要想一朝成名;第二,要盡早發力,既然知道有5到8年的滯后期,就要盡早做出有價值的成果。我看到很多年輕人,一旦拿到了終身教職就松了一口氣,如果那樣的話,就完蛋了。我一口氣提了十多年了,一直沒敢松,一年365天都不敢停下,一方面是因為我喜歡做這個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很大的危機感和焦慮感。就像跑馬拉松一樣,千萬不能停,停下來這口氣就跟不上了?!吨袊茖W報》:您平時的工作節奏如何?陶虎:我的睡眠質量非常好,一天睡四五個小時就可以了,再加上我的社交時間比較少,所以相對來說“空余”時間比較多。早上的時間我會用來寫作,下午的時間用來處理一些不怎么需要創造性思維的事務性工作,晚上則用來思考。有一些想法的時候,我會記下來,如果是科研相關的想法,我會布置給我的學生;如果是跟學術文章相關的,第二天上午我會馬上落實;如果跟行政或管理事務相關的,我也會把它布置給相關的部門。所以很遺憾的是,我的團隊會在不同的時間段收到我不同的任務。02.“什么樣的交叉方向是最好的?跨界!”《中國科學報》:您所在的腦機接口領域是當前熱門的研究領域,但是您其實從本科到博士一直做的都是機械工程領域研究,是什么讓您“突然”轉了方向?陶虎:在2010年之前,我做的一直是微納傳感器相關研究,主要是微機電系統(MEMS),是機械工程和電子工程的交叉領域。但我一直覺得傳感器技術如果跟生命醫學、跟人結合,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當時,腦機接口技術還沒有現在這么火熱,我之所以有這個想法,可能跟我的家庭背景有關,我的家人和朋友很多都是醫生,我能夠體會到醫生的無奈——他們想做的事情太偉大,卻苦于沒有好的技術手段。我希望能用前沿的科學,為他們做最先進的工具。2010年時,我博士畢業。當時,美國塔夫茨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的蠶絲蛋白材料制備是全世界最好的,而且我的博士后導師跟我有著類似的跨專業經歷,他從本科到博士都是物理,做的是超快激光研究,后來轉向生物醫學工程系,用超快激光來加工蠶絲蛋白,因為這個機緣巧合,我就去了。我的研究背景是微納傳感器,所以我就嘗試用蠶絲蛋白做傳感器的基底和封裝材料,后面我發現,這個領域比之前用激光加工蠶絲蛋白的發展空間更大?;谛Q絲蛋白的微電子器件、光學器件和組織工程全部結合在一起,包括目前我們做的腦機接口?!吨袊茖W報》:現在大家都在提倡學科交叉融合,對于科研人員來說,該如何選擇交叉的方向?陶虎:什么樣的交叉方向是最好的?我認為是跨界。我們跟臨床醫生合作,他們提需求,我們用工程學的辦法幫他們實現;我們也跟生物學領域的科學家合作,比如說腦機接口里面我們要用到生物蛋白,他們能幫我們研發我們需要的基因重組蛋白。這樣的交叉合作,互相的貢獻非常清楚,合作也非常愉快。03.“我是一個孤獨的人,內心有一點點特立獨行”《中國科學報》:您為什么曾自稱“非典型科學家”,還說自己是個孤獨的人?陶虎:這其實是很件悲哀的事情。我想象中的科學家應該擁有新中國成立前后那一代科學家的科研態度和生活方式,但遺憾的是,現在很多時候這種科學家精神反而常被視為“非典型”。我看到無數的年輕人很聰明,但一從國外知名高?;貋砭蜑榱恕懊弊印焙晚椖康教帯鞍荽a頭”,最后整個人就“油”掉了。我基本上沒太多時間出去社交,也因此吃過一些虧,所以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很孤獨?!吨袊茖W報》:您曾經提到,您很喜歡開組會,為什么?陶虎:我之所以喜歡開組會,一是因為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我特別怕不接地氣。二是因為我本身是很孤獨的人,為數不多的可以跟人接觸的機會可能就是組會。三是因為有些學生會想到一些我沒有想到的想法,這會讓我非常開心。我們的組會有時候會跟黨課聯系在一起,因為我們做的事實在太難了,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需要在精神上有強大的支撐。我們的組會也經常會跟文藝結合,上次組會上我們邀請了文化大師,我特別喜歡跨界的合作,我們的實驗室不能只知道搞科研?!吨袊茖W報》:您獲得過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新微基金的支持,如果請您對國科大教育基金會發展提一個建議,您會說什么?陶虎:我建議設立基金或者獎金,用于支持研究所的研究員開課。中科院研究所和高校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絕大多數研究員沒有教學任務。但是,教課,特別是教授和本研究領域相關的課程,會比學生泛泛地來選課效果要來得好,也是對研究員自己的一個鍛煉和提高?!吨袊茖W報》:您如今已經承擔了科研管理者、企業管理者、科研工作者、教書育人者四種角色,這四個角色在您心目中的重要性如何?陶虎: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老師這個角色。行政職務有期限,項目也有周期,但是老師是我一輩子的角色?!吨袊茖W報》:聽說平時您喜歡用納達爾來激勵自己的學生,為什么是納達爾?陶虎:我可能內心有一點特立獨行,特別不喜歡去追捧大家公認的最厲害或天賦最高的人。我更欣賞不外溢的天賦、強大的內心,以及那種無論風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動的性格。納達爾是我喜歡了很多年的球員,我過去十多年的職業起伏和納達爾的職業軌跡有著很高的相似度。納達爾可能是史上精神力量最強大的運動員,或許都沒有“之一”。納達爾職業生涯中多次經受重大傷病,還有無數人看低他的打法和職業生涯,但他就像永遠的斗士一樣,從未放棄。此外,納達爾是一個非常愛國的運動員,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其他很多頂級球星大多選擇在稅收低的國家定居,他是頂級網球運動員中為數不多的定居在祖國的運動員。納達爾在球場上強大的抗壓力和平時生活中的謙虛和善,是我特別想具備的品質,他的這種性格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也特別重要。04.期待將 “降維打擊”變成現實《中國科學報》:您曾說《三體》給了您很多啟發,具體是什么啟發了您?陶虎:《三體》里有一位歌者,用一片二向箔就把整個太陽系平面化了。我們的腦機接口技術走得就是降維打擊的技術路線。腦機接口技術是用生物信息技術手段去解決生命科學的問題。信息技術依賴于集成電路的制造工藝,而這種工藝是平面的,但大腦卻是一個復雜的三維立體結構。二向箔這個細節給了我啟發,我們采用了降維打擊路線,通過一個微孔把一個類似于一維的小球植進大腦,讓它在大腦里展成二維,然后進一步覆蓋三維空間。這個技術路線是我們跟其他腦機接口公司發展路線不一樣的地方。目前,我們技術的動物實驗已經完成,并拿到了臨床試驗的倫理批件?!吨袊茖W報》:有報道說,陳天橋與您交流了一個小時就拍板支持“腦虎科技”了,而且承諾持續資助二三十年,在那一個小時里,你們都聊了些什么?陶虎:我們的交流非常坦誠,主要是聊腦科學的未來發展趨勢、核心技術挑戰和關鍵應用場景,整體內容很學術。陳天橋對于腦科學,特別是腦機接口這個領域的了解程度和投入程度之深讓我非常震驚,他對技術路線的選擇和對技術發展的速度也有著非??茖W且專業的判斷。在那一個小時里,我真誠地向他表達了腦機接口技術的難度,告訴他腦機接口技術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和時間不是傳統的信息技術或生物技術創業項目可比擬的。我也明確地告訴他,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不難的工作我們是不做的,但是如果有人能夠真正把腦機接口技術做出來,我希望是我們這個團隊,當然,這個團隊不是僅僅指我自己的課題組,還包括我們長期合作的伙伴?!吨袊茖W報》:未來五年里,您最想干成的事是什么?陶虎:我們現在想做一個生物和信息技術交叉融合(BTIT)的產業研究院。大家都知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交叉融合很火,比方說腦機接口、蠶絲蛋白硬盤的生物存儲、植入式醫用傳感器等,但是目前還沒有這樣一個平臺和機制來做技術成果的轉化。腦虎科技還不能說完全成功,但是它已經在正確的軌道上,希望通過我們學術上的積累、商業上的探索,把這個經驗復制下來,應用到BTIT這個未來最有潛力的顛覆性領域之中。另外,五年內我還有一個小目標——我希望我的情商能高于我的智商,我的體重能小于我的身高。2022-05-16 15:171 瀏覽 · 0 收藏
-
同樣是高?!妇幹啤?,你真的了解它們的區別嗎?小心別被名字騙了!
真編制or“偽編制”?都說宇宙的盡頭是編制,這話求職者知道,高校也知道……于是逐漸地,部分高校和求職者們玩起了“文字游戲”。有的人看了招聘信息,以為“XX編”就是有編制,入職以后卻發現,與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甚至還有教職人員為此還要支付賠償給高校!來源:大律師網那么,什么是“真編制”,什么是“偽編制”呢?都為你整理好了,一起來看↓· 壹 ·高校常見的編制類型有哪些?01.行政編列入行政編制的機關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的國家機關及其所屬機構。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人民政協和人民團體的各級機關和所屬機構,在中國也由行政經費維持,屬準行政編制單位。有些人以為,行政編指的是公務員和選調生,注意!雖然是高校是事業單位,但是高校也是存在行政編的。原因:中國大學在等級劃分上,可以按照行政等級進行劃分,包括副部級院校、廳局級院校、副廳局級院校、及民辦高校。比方說211/985的“一把手”基本上都是副部級,直接歸國家教育部管,省教育廳無管轄權;公立高校的校長都有相應的行政級別,而私立或民辦高校則無。02.事業編事業編全稱為事業編制,有管理崗事業編,教師事業編,工勤崗事業編和一些其他事業編,事業單位人員編制一般為非公務員序列的事業編制,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此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經費,采取自收自支,差額補貼等辦法。簡單來說,事業編是事業單位有的,公辦學校的教學崗如果說提供教師編制,其實也是提供事業編制。但事業編有限,空出來一個才能有下一個,所以現在很多高校都是聘任制。一般認為,在所有的事業編里面,管理崗事業編最好的。作者有話說有些人認為——除了行政編、事業編,其他的編制不管叫啥名,都是“臨時工”?其實這樣說比較片面,崗位并沒有絕對的穩定,即便是正編,也不能保證日后不會改制。更何況其他編制中,也有和正編適用同一套待遇的,求職英才可以優先考慮!下面為大家集中解釋一下,一些高校招聘信息中,常見的“XX編/XX制”是什么意思?還有一些人才經常會問的易混詞,這里也整理了一些。(請注意!以下分類并不相互獨立,而是不同層面、地區、單位的說法不同。)03.員額制員額編制屬于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統籌規劃下進行統一招聘,機構編制部門負責核定,為當地直屬或下屬單位部門的工作人員,其工資福利、裝備配置、教育培訓以及日常管理等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被聘用人員與具體用人單位直接簽訂聘用合同。員額制的最大特點:在編,但屬于體制外。相關待遇與事業編制人員相同,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員額對應人員,實行總量控制,根據合同期限內考核決定是否續聘。04.聘用制/聘任制(1)有些朋友一看到招聘信息里有“聘任”和“聘用”的字眼,就以為是沒有編制的意思,其實不然!△某高校招聘信息,無編制崗位△湖北工程學院招聘信息,有事業編崗位通過以上招聘信息,我們發現,有編和無編的區別在于“備案”和“聘用”是否二者同時存在,有這樣的字眼,考進去就是有正式事業編制(只存在一個都不對嗷?。?。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后面跟了“簽合同”的字眼,也是有編制的崗位。有些朋友看見“合同”又慌了!要知道公務員最終的錄用,也要簽“合同”。但是這個合同相當于和單位簽訂、和編制系統簽訂,并不是我們以為的勞動合同、勞務合同?!鱽碓矗骸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2)聘任制是可以解除的“鐵飯碗”。一般針對高學歷人才或某項技術的高端人才,給予其一定期限內的“編制”身份。在職期間也是相當于(劃重點)有正式編制的,合同到期后,單位可以解除“編制”關系,也可以續約(每個單位規定不同)。05.備案編/制(控制備案制/控制總量備案管理)備案編/制的形式是近幾年才有的。根據2017年《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實施方案》規定,高校和縣級以上公立醫院,保留事業單位屬性,取消編制,實行同工同酬。也就是說,備案制人員的招聘方式和待遇等,與原事業編人員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和正式的事業編制的員工不一樣,備案制是一種浮動的“偽”編制。以高校為例,作為備案制教職人員,有評聘職稱的機會,在有空編的情況下才有入正式編制的機會。編制身份并不具體到個人,而隸屬于單位,當你人在單位時,就掛上編制,但是一旦辭職或辭退,單位會收回編制,留給下一個人用。06.實名編傳統意義上的“編制”,以編定崗,管理到人。使用實名編制人員必須辦理手續,這樣人事部門才能辦理增加人員計劃和核定工資財政部門,按實有在編人員撥付工資和經費。07.非實名控制數非實名只管數量,不明確到人,也不會辦理編制。定編定崗,不定人。在高校中,非實名控制數,一般是聘用教師控制數。簽訂聘用合同,錄用后暫不辦理入編手續,待遇上享受有編員工同等待遇,如有職位調動,只限本縣內,跨縣需要參加招聘考試。有空編時直接從控制數補充,再辦理入編手續。08.合同制指用人單位根據國務院國發(1986)77號文件和國務院令第99號的規定,通過簽訂有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項工作為期限勞動合同所使用的職工。包括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單位的全部職工。簡單來說:通過簽訂合同招收的短期性用工。在高校中,合同制和聘任制的區別不是很大,都是簽聘任合同,而且一般的學校都會做到同崗同酬同福利。那么,二者區別在于哪里呢?聘任制是任期內雖然無編,但享受有編待遇;而政府部門的福利,非編員工是無法享受的,從這個角度看,合同制<聘任制。09.預聘制「預聘」下一個階段是「長聘」,通俗解釋,預聘制相當于“試用期”,這個階段一般是3~5年。但“試用期”過了,到了長聘階段,也不代表就一定有編制了。預聘制是目前高校招聘的最常見的形式,一些高校還會打出“特聘”“專聘”“校聘”等頭銜吸引人才?!鲄⒖假Y料來源:某高?!额A聘制人員管理暫行辦法》如果招聘信息還是看不懂,了解高校的招聘崗位是否提供編制,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電話直接問招聘單位人事處,咨詢人事政策”?!?貳 ·進高校,選編制、還是選待遇?如果能萬全,自然兩者都選。但是甘蔗,卻很少有兩頭甜的。有編制的高校多在邊遠地區,但是如果單單為了編制,就選擇這樣經濟不發達的地區發展,且不說生活習慣上,能不能適應,光是科研發展和子女教育,是否跟得上呢?而一些沒有編制的沿海經濟大省的高校們,比如江浙一帶,安家費、人才補貼、年薪都能給到大幾十萬,甚至百萬!如果都是“非升即走”,朝錢看,未必不失為好選擇。說起來,還有一些雙一流高校,因為學校名氣大、生源廣,不缺人才往里擠。所以,他們給“青椒們”的待遇,編制編制也沒有,錢錢也沒有。如果只是為了就業,真的不推薦去扎堆名?!灿刑貏e幸運的,去了不錯的公辦高校拿到了編制,歸根結底是自身條件過硬。沒有絕對穩定的選擇,最穩的,是實力傍身。市場對于碩博人才的需求依舊很大,但是因為人才很多,又參差不齊,才有了“找不到好工作”的錯覺。只要自己是人才,到哪里都是吃香的。如果你是南方的金石和東方的竹箭,何必堅持一路向北呢~2022-05-16 14:24238 瀏覽 · 0 收藏 -
選擇不同,待遇竟相差近4倍?研究生就業對比太現實了
這幾年,國家一直致力于推動新工科發展,而傳統制造業由于其沉重的歷史、技術瓶頸障礙等原因導致制造業(機械)現今在不斷的轉型發展。隨著研究生不斷的擴招,就業局勢壓力不斷增大,制造業在網上也被黑得很慘。就當前的形勢來說,制造業的發展勢頭確實不太好,以下以制造業的研究生就業大致范圍以及薪酬范圍為例,可供其它專業的畢業生參考。01.民企通常進民企工作的人層次相對范圍大,同時對學歷的限制也沒有像國企那樣嚴格,因此對應的工資浮動就變化較大,民企的話很考驗個人綜合能力,通常研究生在中小型企業里面工作的話,就不會單純的固定于研發崗,有時候可能一個機械工程師要把所有和機械相關的事情都搞定,更有甚者需要你熟悉機械制造的每一個工藝流程;大企業里面分給你的工作可能細化一些,更像螺絲釘,專精于特定的崗位。以東部沿海某一二線城市為例:同學A研究生的課題研究為液壓泵流體力學建模與仿真方向,就業簽約一般都為民企,薪資大概在8.5K/月左右;同學B研究生期間所研究的是車身動力學仿真測試這塊,簽約中國某一民營車企,薪資為12K/月;同學C研究生期間就讀于廣東某一工科院校,其課題研究方向為醫療設備精密加工,簽約于某一醫療器械的企業,其薪資待遇為13.5K/月。相較于三者而言,同為機械行業研究生,其研究方向不同,薪資待遇也會差距較大。在此作者整理出傳統制造業待遇選擇優先次序如下:醫療器械>汽車>精密設備>重工設備>自動化與半導體設備>非標產品>標準化部件(僅供參考)02.政府/高校/國企對于機械行業而言,進入政府工作,無非就是考公務員或者選調生兩條路可選。對于選擇考公務員而言,其競爭難度可以說是慘不忍睹的狀態,對口機械專業的崗位每年招收公務員的數量可以說是少之又少,而報考三不限的崗位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對于報考選調生而言,雖然崗位競爭比例較小,但是選調生的選拔條件相對較高,其中定向選調生報考條件基本上都要985高校的在校應屆畢業生,而最普通的選調生都基本上要求中共黨員(含預備)以及三好優干等相關要求。高??梢哉f是“內卷”最為集中的場所之一,基本上二本以上院校的專任教師基本上都時博士學位起步,而碩士研究生進高校的話就只能選擇輔導員崗或者實驗崗,現今部分高職院校的招聘專任教師也要博士起步。國企相對管理的話要比高校復雜,碩士進去的話都還是需要經過較長時間培訓的,體制內有體制內的規則,有的人很適應,有的不適應。以上三者的待遇相差不會很大,主要是跟區域性相關,三者的優勢相對于民企而言勝在穩定,同時幸福獲得感比較足。03.計算機互聯網相關行業在新工科的不斷發展下,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智能駕駛等新型行業不斷興起,越來越多的本科生在報考研究生時都會選擇這些就業熱門的方向,對于這些熱門行業,其就業起薪相對也較高。在東部一線城市:同學D研究生期間的研究方向是工業機器人,其就業起薪就高達18K/月;同學E研究生期間的研究方向為深度學習中的語義分割、算法融合等,就業簽約大廠,年薪高達四十萬;同學F研究生期間的研究方向為智能駕駛運動控制算法研究,簽約某一新興車企,年薪也達到三十萬。故而這些行業未來幾年仍然是就業熱門崗。當前,研究生就業選擇范圍相對還是比較大,無論是仍然堅持在傳統造業中發光發熱,還是轉行為了更好的前(錢)途,關鍵在于自己要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對自己的未來要有清晰的定位,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當然最重要的是明白選擇比努力更重要。2022-05-13 16:32132 瀏覽 · 0 收藏 -
本土碩博VS海歸碩博求職,這些真相,你應該了解~
劉家智老師曾在其博文中指出:“關于土碩博與海歸碩博,誰更有競爭力的大討論,持續已久”。網友也就該話題在各大社交平臺各抒己見,以下是部分網友評論:表妹碩博連讀,現在美國博后,年齡小腦子活,誰不喜歡呢?我今年29歲,本碩博都在國內,海外經歷沒有啊,國際出差老師都沒去過幾次,我也一次沒有,找工作慌得一批。中意的單位強調海外博后優先,我不投了就是,找個門檻低的哈哈~看了應聘學院老師們的CV,都有海外背景,我感覺自己就是個土狗,以后真參加工作,別人說我哪年在哪個國家做了什么,吃了什么;我什么也沒有。早知道國內了,一個人在法國,科研不順,數據抓取不出來,沒錢交學費還不好意思管媳婦要錢。我兒子美本碩博,我跟愛人想讓他回來,他覺得國內外教學體系,理念不同,回國肯定不適應,也好久沒說中文,看中文論文了,科研成果都是英文的,適應不了國內,也沒必要來個“英轉中”,索性留美任教。我先國內占坑,然后再出去,綜合考量以下再決定留哪。要不是跟項目有關,我可能不會棄保出國,不過在英國也學到很多國內沒有的東西,現在博士回國了,感覺真的蠻值的,出成果也還好。想想不公平,一個同學的本科學校沒我好,現在讀研了,學校比我國內的排名要高,回來也算“海歸”啦。雖然沒我優秀,但想想那些留學生政策我都享受不到,還是蠻不舒服的?!瓘木W友評論中,我們不難看出碩博生們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道路的想法,對自我的懷疑,以及淡淡的擔憂。事實上,廣大碩博生們也仍需意識到“刻板印象”的存在,及其引發的部分“認識誤區”。01.誤區一:有海外經歷找工作更有優勢身為碩博生,應始終清楚且牢記:科研論文是關鍵,無論文科理科,無論畢業是去考公、博后、工業界、學術界等。這并不是唯論文論,而是實事求是的說,科研論文一般能反映出個人知識水平、學術能力、人脈關系等細節(從論文方向看專業是什么;從文章等級看學術思考力;從通訊作者、基金資助等看平臺細節)。- 有的碩博在國內大學跟隨導師,上課做實驗出科研成果,其身上展現的“認真、勤奮、踏實、嚴謹”等科研精神已足夠打動用人單位;- 相反來說,部分碩博即使人在國外,但仍揮霍時光,虛度光陰,對學習保持“極不負責”的態度,這并不能凸顯“海外經歷”的優越性。此外,正如上述網友舉例,以及我們看到的部分高校的“明星老師”,他們在已經有了“姣好面容”、“帥氣臉龐”、“較小年齡”、“海外名?!钡葮撕炌?,還異常努力。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務實踏實,沒有“自以為是”態度的人。曾聽過某北大博后學長提及:“什么才是努力呢?那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年初二的早上,老板的車就準時停在實驗室樓下”;也曾見過優秀“土博師姐”PK掉海外博后的。用人單位是否聘用你取決于你的科研能力、思維方式、溝通能力、授課水平,以及你能否帶好本單位學生,不給其帶來負面新聞、影響和后果;把單位搞得雞飛狗跳的。海外經歷重要但并非為決定性因素,對于個人科研能力而言,海外經歷更像是陪襯花朵的綠葉。02.誤區二:博士畢業去高校一勞永逸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高校教師基本都是研究生起步,少數學校招聘門檻為“本科可報”,但被招進來的教師或許還是研究生即以上學歷。碩博生們“讀研讀博”除了以下耳熟能詳的,例如“學歷貶值”、“就業壓力大”、“評職稱困難,補學歷的短板”原因外,“當大學教師”也成為近年來“新晉理由”之一。多數并未跨入“大學老師”行業的“碩博生”們認為大學老師們要做的事情就是“一邊享受較高的社會地位,一邊旱澇保收上完課走人”。事實上,我們仍會看到以下熱搜詞條:“某大學雙千計劃實為割青年教師韭菜?”;“非升即走下的大學教師職業還要不要考慮?”;“年輕人更喜歡趁年輕多賺錢,還是先進體制哪怕錢少”?一些網友也回答如下:爸媽都在體制內,一輩子平平淡淡,人際關系和諧,他們想讓我也進體制。我爸媽都在十八線小縣城,學歷也不高但都在體制內,事實上賺的錢在我們這全款買房都困難,我可能更愿意趁年輕攢些錢。我還是不進高校了吧,萬一完不成KPI,我的時間沒了,年齡大了還要重新折騰。我家里人都覺得我學歷這么高了,不去高校去中小學,高中教書就很沒本事。我才不在乎什么地位,別人怎么看,去企業他們給的工資高,我實實在在拿到錢了啊,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不在乎別人怎么說,有錢人的快樂他們體會不到。這又沒什么,我不進高校,愛人在高校就行?!乜催@些網友評論,各有其出發點和道理。事實上,無論是土碩博還是海外碩博,進高校面臨非升即走,要努力;進企業要認真工作,否則被談話;路邊擺攤也要處理干凈食材,講究用心服務顧客等。即職業無貴賤,收入有差別。想引用微博某大V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沒有安穩的工作,更沒有永遠安穩的工作;真正的job security只能在于不斷提高自我”。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人們常覺得準備的時間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的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有無海外經歷,進不進高?;蛟S都不能完全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足夠優秀的標準之一,保持科研定力,才能行穩致遠。2022-05-12 09:36127 瀏覽 · 0 收藏 -
科研能力弱的博士生適合找哪方面的工作?
前段時間寫了一篇關于博士生入職高校后該如何發展的問題。然后就有人給我留言提問,科研能力弱的博士生適合找哪方面的工作。關于這個問題,我沒有及時給予回復,是因為我并不清楚留言者的具體情況,就覺得不是很好回答這個問題。是本人發的論文不行,還是動手能力或實驗技能弱。比如,電子信息領域的研究,除了發論文,也可能涉及軟、硬件設計方面的能力等。為了更有利于自身事業的發展,博士生畢業如何規劃未來,這個問題確實是存在的,我自己帶的博士生畢業時也面臨這樣的困惑和艱難選擇。另外,博士生也不同于碩士生,一般對自己未來的期望值較高。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科研能力弱中的“弱”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所謂科研能力的“強”與“弱”如何來界定。其實博士生所從事的研究方向,很大程度上是在導師的科研方向上延續和發展的。- 有的博士生研究方向側重基礎研究,那一般會用發表高質量論文來界定所謂的能力“強”與“弱”;- 如果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那一般是要看解決了什么樣的問題,也就是通常所學的工程應用及實踐創新能力。那么,這個再用發論文的數量或質量就很難客觀界定。因此,對于那些從事基礎研究的博士,而且發論文水平也很高的話,建議繼續做博士后(好的大學原則上要求有博士后經歷)進一步積累成果,然后去一個好一點的高校謀一份教職工作,過幾年再拿個“青優”啥的,有了高起點和平臺,以后的路會相對比較順。如果博士期間承擔的課題偏重工程應用,可以選擇中科院下屬的研究所或側重工程研制的體制內研究所。如果想留高校,也可以應聘高校設置的專職科研崗,繼續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如果,博士只是勉強畢業,學術成果也不多的話,而自己又真的很喜歡高校的寬松氛圍,去一個普通(雙非)或地方高校,其實也是有機會的,壓力沒那么大,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博士(軟實力很強)畢業去考公,或是選擇民營公司,待遇也很好,“錢”途無量。一句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勉強自己。能認清自己的“弱”點在哪,是一個人最智慧的表現。都博士畢業了,相信你一定會有自己的主見和正確選擇。2022-05-10 10:52103 瀏覽 · 0 收藏 -
“非升即走”引熱議,青年教師的出路怎么選?
想要全面了解高校里那些“非升即走”制度,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非升即走”?它是指什么?有什么影響?跟著小編一起來聊聊非升即走的那些事?!?壹 ·什么是非升即走?近年來,高校圈火熱的“非升即走”在青年教師圈內引發一陣熱議?!胺巧醋摺?,顧名思義即新進教師在入校時簽一份考核任務協議,約定在一定的考核期內,如果未達到考核要求,則面臨被解聘走人。在國內常見形式有“6年考核”、“3+3”或者“預聘-長聘”等各種披著“聘用-考核”形式的“非升即走”。例如2018年某乎爆出武漢大學于2015年首次實行[3+3]聘用制以來第一次對數百名青年教師進行考核(經學校辟謠,正式申報考核的教師只有48人(含42名聘期制教師),其中有6人被直接聘任為固定教職副教授),結果97%被淘汰,僅有4人通過評審拿到了武漢大學的正式教師編制。這消息已經發出引發網上熱議,有位被解聘的教師認為所謂的聘期制就是高級博士后換了個名稱而已,特聘副研究員只是一個沒有職稱的虛名。在被淘汰后,這些青年教師面臨著停薪解聘的風險,雖然最后武漢大學迫于輿論壓力又重新給予考核未過的青年老師3年的延期,但3年后這些青年教師一樣面臨著重新考核。國內的“非升即走”其實是在國家要求事業單位用人“能進能出”的大背景下逐步進行的用人機制探索,當然也是借鑒美國的常任軌(tenure track)制度, 1718年哈佛大學實行初任教師給予3年合同,合同時間滿后由學校決定是否續聘,直至是否能拿到終身職位。后來對該制度進行優化完善后,逐漸對教師進行分級,形成初步的“非升即走”制度。后來演變成終身教職資格審查制度,即一定期限內(比如7年左右)必須晉升到上一級職稱,否則無法獲得終身教職資格,即確立了“非升即走”(up or out)制度?,F在常常談到美國的常任軌(tenure track)制度,和“非升即走”(up or out)制度異曲同工,只是更加細化和完善了?,F代版的常任軌(tenure track)制度,其內涵也是在針對已經獲得本領域最高學位的人員聘任為學校某職位可能為講師、助教、副教授等,給予一定的合同年限,在合同年限內跟蹤考核,直至給予最終的是否晉升職位或者給予長期教職。評估由系評估委員會,系主任,院評估委員會,院長,負責學術的校長做出推薦,由董事會決定是不是續聘。獲得長期教職或者終身教職的職員,意味著獲得在大學的永久雇傭權,只要不是科研腐敗、學術不端等以及違法犯罪情況下,學校不可以無故解雇職員。哪怕有足夠的理由解聘或者開除,也需要在給予教授充分的辯解權條件下,走規定程序,而這個程序是由美國工會組織與雇主協商達成的,美國的工會代表雇員的利益,(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執導的<美國工廠>視頻中,曹德旺談赴美建廠初期的與勞工組織的協商過程中,就提到了美國工會的厲害之處了)。而國內最早探索實行聘用-考核機制的是北大,2003年北大公布《北京大學教師聘任和職務晉升制度改革方案》,在新方案中規定:新聘講師在該級崗位工作兩年之后的合同期內有兩次申請晉升副教授的機會;新聘副教授在該級崗位工作5年之后的合同期內有兩次申請晉升正教授的機會。如果第一次申請不成功,第二次申請須在相隔一年之后;如果第二次申請也不成功,除已獲得長期職位的副教授外,聘任關系從學校通知本人之日算起一年后自動解除,不再續約。如果晉升申請成功,聘任關系按新崗位規定執行。隨著國內高校博士畢業人數越來越多,高校競爭愈演愈烈,國內985甚至是普通二本院校都在實行“非升即走”制度。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對該制度的討論增加,怎么保障青年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各地也在進一步積極探索。美國一些高校設立“準終身教師”崗位,一旦出現終身職位空缺,準終身教師遞補轉為終身教師。此項改革實質上取消了教師試用期制度,一定程度否定了“非升即走”制度?!胺巧醋摺敝贫?,是時代背景的產物,在一定意義上促進學??沙掷m發展,保障高校學術研究的繁榮,實現高校用人自主權,促進青年教師能夠更加投入科研。但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比如被淘汰的教師面臨再就業壓力和被社會污名化的風險,對教師分類不足或者不同方向的教師采用相對籠統的考核指標,難于實現有效的考察評估,造成人才浪費等?!?貳 ·國內非升即走的一般考核條件情況?現行國內“非升即走”主要考察教學、科研成果、項目基金申請情況、團隊建設及社會服務等方面。針對不同職級或者職位類型的教師,考核重點也不一樣,要求也有變化,同時也與學校級別、所在地區影響。小編就搜羅幾個不同高校不同教職的情況,一起來了解下。NO.1 A君小編的一位好朋友,國內某985院士團隊畢業理科博士,畢業后入職沿海某省屬高校某研究院大牛團隊科研崗,簽訂5年考核期,5年內享受副教授待遇及一筆可觀的安家費、購房補貼(差不多30-50萬)沒有教學任務。但要求5年內必須達到副教授標準即一項國家級或者省部級基金,例如國家青年基金、國家面上基金,或者獲得至少幾十萬元人民幣的橫向基金(具體金額已經忘記了,也不好意思再去問,請原諒小編的大意?。?,發表5篇二區及以上論文,如果一區的話,可以酌情減少篇數數量。NO.2 B君某985大學畢業女博士,入職某中部醫藥類高校教學科研崗,簽訂6年服務期,享受前三年副教授待遇,碩士生導師,入事業編,獲得一筆30萬購房補貼,每3年簽訂一次協議,考核要求是與學院協商后寫入協議,每年必須有至少近150課時教學任務(課時可以抵一定的績效分數),擔任一年本科大一班級的班主任,每年必須有一門某專業的實驗課。另外,每三年必須要有1-2篇sci論文發表。最好能獲得一項省部級、地區、國家級基金(國家青年基金為國家級基金),或者一定數額的橫向基金,或者有市級以上科技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二類新藥研發成果、獲得一定的技術轉讓費等。NO.3 C君某國內211高校情報學方向畢業博士,入職江蘇某市本科學校圖書館講師職位,未領取學校的購房補貼及安家費,入事業編,考核協議每三年一簽,三年內必須發表1篇中文核心期刊,但是如果想晉升副教授還需要教學任務、項目及基金等要求。NO.4 D君國外博后多年入職某985高校,校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享受學校安家費及購房款,科研啟動經費近200萬。3年考核期內要求獲得至少一項國家面上基金(年齡已過35,不能申請青年基金),發表至少1篇學校劃定的學科內頂級期刊,指導一定數量的研究生、博士生(給博士生導師帶學生),每年至少邀請一次國內外知名教授、學者來院報告,承擔學科內本科生、研究生各至少一門主要課程教學任務,輔助系主任完成學科建設的其他事項例如承擔舉辦國家級、地區級專業領域的學術會議任務、負責每年自主招生、研究生夏令營等活動籌備工作等。NO.5 E君某國內知名學者二級教授,入職某雙一流高校,享受千萬級的科研經費,配專職的助手,(小編能力有限,很難有機會和這樣的大牛面對面交流,只能從其團隊的某青年教師那打聽到一些內容,可能會有出入),其基礎考核任務為考核期內至少引進一位一級教授或領域內權威學者團隊,籌建一個國家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獲批國家重點專業一個,獲國家級重點基金項目資助一項,或者獲得國家級科技發明、科技進步獎及其他對社會、科技等產生重大影響的其他科研成果等。從上面可以看到,對于大部分剛畢業的博士來說,一般的考核要求一項基金、若干篇科研論文是標配。學校層級越高、獲得資助越多、競爭越激烈學科、地區經濟越好,考核要求越高。但據統計,近年來由于疫情、科研經費收緊、科研人員數量大增等原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公布數據,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接收項目申請276715項,經初審和復審后共受理274982項。資助面上項目19420項、重點項目740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75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1072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20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港澳)25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1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42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3337項、NSAF聯合基金項目36項,合計45681項,(數據來源國家基金委網站6,見下圖1、2)綜合基金命中率不到20%。意味著每5項申請不到一項才能成功獲得資助!圖1:2021年基金申請、受理、受資助項目數圖2:2021年分類別受資助項目基金數· 叁 ·非升即走的出路怎么選?既然無法改變“非升即走”制度現狀,那么青年朋友們該如何選擇?小編認為:謹慎選擇、適當加壓、正確看待、努力爭??!在非升即走的考核壓力下,社會上出現一些不幸事件,例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青年教師趙某,平時熱愛運動但因為青年教師入職高效考核壓力大經常熬夜,有一天旁聽時猝死,家中還有一名哺乳期的孩子!以及前些年網上熱炒的上海財經茆長暄的常任軌事件,上海財經大學方面認為,茆長暄進校以來的科研成果與學院其他獲得常任教職的教授相比有一定差距,最終通知解聘。近來網傳的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黨委書記王某事件(具體原因結果請以警方調查為準),涉案人員為該院青年教師姜某,面臨考核不過被解聘。發生這些不幸事件,多少能反應出在“非升即走”制度,青年教師及知名教授所面臨的壓力和困難,但小編在此想認真勸各位青年博士朋友們:01.在選擇入職高校前,一定要慎重入職前需要明確了解該校的考核條件,同時打聽該校往年考核通過情況,基金命中率等,也要對學校是否嚴格執行“非升即走”制度提前了解(有些學校雖然簽訂考核協議,也寫上會面臨解聘,但是在考核期結束時,不一定會解聘)。02.面對“非升即走”制度,也不用過于恐懼適當給自己加壓,可以激發自己的潛能。俗話說壓力產生動力,高要求自己,讓自己在畢業后的黃金階段能夠多產成果,倒逼自己去積極投入,抓住機遇。例如上文提到的A君,第四年就通過考核了,當初簽訂協議的時候,壓力也挺大的。03.需要正確看待“非升即走”制度這個是時代背景變革下的產物,也是用人單位選人的探索過程?!胺巧醋摺辈灰馕吨欢ㄊ菈慕Y局,例如以前聽某師兄講到,某青年千人,入職某校后,發表了多篇領域內頂刊,也獲得了國家基金,但最終因為實驗室經費緊張而解散課題組,進入工業界,同樣獲得高薪。小編另一位朋友,獲得青年基金資助,選擇提前退出,退還全部安家費后,跳槽到某二本未實行“非升即走”學校,直接獲聘副教授。最后,小編還是和以往一樣,希望大家能積極爭取較好的平臺,能夠為你成功上岸帶來諸多便利,例如科研經費有保障,科研平臺更優質,福利待遇更優厚,如若能順利通過考核,將是科研事業重要的起步!2022-05-10 10:2167 瀏覽 · 0 收藏 -
“很遺憾,雖然你是博士,但你面試分不高”
盡管學歷上已經努力讀到了最高,但對于只在學校環境里待過十幾年,卻對完全沒有任何求職經驗的博士人才來說,經常有關于高校面試的困惑……凡是高校面試,尤其是那些有編制,又解決戶口,提供人才公寓、百萬安家費等待遇很不錯的高校招人,面試基本都是真·大佬交流現場,全國各地的優秀學者濟濟一堂。若是你在面試時一不小心答錯了,就堪如臨門一腳“射偏了”,只能捶足頓胸,錯失良機?!?壹 ·不同的面試標準搜索“高校面試”話題,大部分作為過來人的碩博人士分享的都是【硬條件】的準備。多發文章;強調核心期刊一作/通訊的數量;強調SCI、JCR、CSSCI;強調國家級項目……但這些并不是在短暫的面試期間準備的,而是求職者看準了某高校的招聘信息,應聘的時機到來之前,在幾年的漫長學術之路上漸漸積累的。也就是說,這些【硬條件】是進入高校的門檻,在同一時間段面試的碩博人才們,大家擁有的科研成果對比招聘要求都是只多不少的。如果你多一點,或許是優勢,但也不絕對,因為高校每個崗位的標準其實并不統一。要知道,高校發布的崗位背后,隱形條件是不同的。首先,在面試會上,一般會有高校人事處的人在場,還會有相應的系領導提問。01.如果面試教學崗,面試官多數會問教學相關的問題。我面試的時候就被問過有沒有相關工作經驗,領導們除了看簡歷還會再問一下具體工作內容;以及之前發表過什么論文,還有一些就是教師的結構化問題;如果處理課堂突發事件了,怎么處理師生關系,師德師風問題也會問。當過高校面試官的朋友說,形象是否符合招人目的(指五官端正),也是她們評估的條件之一。高校其他常見評估條件還有:①申報國家或是省重點學科之類的都是有師資條件的,就會看還差在哪,然后招人補;②同一個崗位,高校一般不會每年都招人,招人是因為缺人,比如現在強調校企合作,有時候缺這方面的人才,就會優先考慮有企業經歷的;02.如果有指定研究方向的崗位,就會著重問研究成果和論文,以及繼續研究的方向等等。只有本校領導知道高校招人“差”什么,有的招聘條件也會有這方面的針對性,一定不要忽視它?!?貳 ·面試表現不好有影響嗎?當然有啦!因為是差額招聘,如果是招一線教師的話,面試不好影響還是挺大的。像這種需要有實操性課程的崗位,基本都會試講,最后看面試表現決定。說到面試,筆者曾在參與了本省某重點高校引進人才宣講時,親眼目睹多位求職者回答面試問題時,“一問三不知”。當然,這里不是說他們的學術能力有問題,而是一些最最最基本的職場常見面試問題,顯然沒有準備過。面試官:“你好,X博士,請問你了解過我們學校嗎?”X博士:“不好意思,我還不是很了解,貴校所在的地區我是第一次來?!泵嬖嚬伲骸澳銢]有了解過我們學校這里城市的話,我怕以后你飲食氣候什么的會不(待)習(不)慣(久)……”高校面試跟企業面試,似乎也差不太多。都是大面先篩一批人,一環扣一環,聊得好也會主動談談待遇問題。對了,說到高校待遇問題,應聘者不考慮現實情況,而盲目要得高,也會影響面試。比方說高校對這個崗位的定位是急聘,看著合適的人才,可能提前給中級或高級待遇,給博士或是高級人才安家費之類的也很大方。但如果是長期掛著的崗位,人家也不著急,那就是——「“你愛來不來,我就給這么多?!薄谷龡l腿的“蛤蟆”打著燈籠找不到,兩條腿的人卻卷得一大把?!概赃呥€在等著應聘的名校博士還沒畢業,這崗位反正不著急招人,要不等等她/他也行?!埂?叁 ·高校面試要點總結01.提前了解應聘崗位的面試方式,加以練習和問題預演現階段流行的面試形式中,結構化面試幾乎占據八成以上,而剩余的幾種考試形式,還另外包含有無領導小組討論、半結構化,自由提問式面試、崗位技能測試/操作能力測試、面談等。面試一般會有幾輪,有些學校的戰線甚至按月算,充分準備,游刃有余。02.主動了解所報名院校的演進歷史、學術成果、優秀校友、地域文化等等面試官有很多問題,基本都會圍繞本校和崗位特點來說。03.注意著裝,禮貌的言行舉止幫你事半功倍正所謂“正裝加分,油頭扣分”,同等條件的話,外在條件的清爽或亮眼,肯定是加分項。當然,關鍵還是自身符合門檻要求的學術成果,它永遠是高校與你談判的先決條件?!案咝?,從來都是人才輩出、四方輻輳之地,當你正中面試官下懷時,她/他自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你?!?2022-05-09 11:45424 瀏覽 · 0 收藏 -
以前不懂事業編的好,進來才慶幸自己上岸得早……
· 壹 ·事業單位是什么?與公務員有啥區別?鐵飯碗與金飯碗公務員是行政編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為事業編制不一定有撥款。自古學而優則仕,高考成功進入好大學是學優與否的見證,而順利通過公務員考試則是入仕的必經之路。然而和高考不同的是,公務員考試存在更多機遇性和限定性因素。每年吸引全國人民頂級關注度的統一選拔考試一個是全國高考,另一個是公務員考試。前者受關注是因為對于大部分的學子來說是歷經十幾年的努力,到躍龍門的時候,這不僅僅是決定未來去哪所大學學習和更是很大程度影響你會結識怎樣優秀的朋友圈。而后者則是萬千家長心目中的好工作,甚至是準丈母娘挑選未來女婿的一次重要參考。根據國家公務員局數據2022年全國公務員考試(國考)報考人數突破212.3萬,而通過資格審查人數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為68:1,真可謂是百里挑一。加上全國各省直轄市省考及廣州、深圳市考等,每年參加公務員考試人數比高考人數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家熱衷公務員考試的原因有兩個:01.公務員乃父母眼中金飯碗國家財政全額撥款,工資收入在當地屬于中上,工作相對穩定,只要不犯原則錯誤基本可以工作穩定到退休,退休后享受相應的級別待遇,比如從科級、處級、廳局級等等。02.公務員是行政編制即工作崗位大多擁有一定的行政權,公務員是國家行政執行人員,一般由各級公務員局、組織部等依照《公務員法》管理。比如公檢法系統及各級政府的組成單位(如發改委、工信局、信訪局、人社局等)。由于該崗位特殊性,因此公務員及其家屬在社會上大多擁有較強工作榮譽感,社會地位也相對較高。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事業編呢,和公務員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較大差異。首先我們來了解下什么是事業編?什么是事業編?事業編全稱是事業編制,與公務員的行政編制相對應。事業編一般在人社局備案,受事業單位的核定編制總數限制內實行崗位聘用制,事業編在編人員受《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條例》管理。和公務員行使國家行政權力不同的是,事業單位一般為同級政府行政編制單位內設下屬單位。比如市場監管局是政府行政單位,下屬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等就屬于事業單位,受所屬上級行政單位市場監管局領導和監督。具體來說,根據2004年修訂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規定,事業單位是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比如主要有科研單位(中科院及各層級公立研究院)、教育單位(學校)、文化單位(博物館、圖書館等),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醫院、療養院等),體育單位(公園、公立體育館等),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水利和氣象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環境保護單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業單位。自從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后各地開始進行事業單位改革,按照文件要求在2020年應該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而受近兩年外界環境變化及疫情影響,很多地方推遲了公布具體的改革措施。小編以前意向的一家省級事業單位,直到2021年6月才完成相應的機構合并及“三定”(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目前按照財政來源事業單位可分為三類:- 公益一類為全額撥款,例如義務教育學校、圖書館、疾控中心、環境監察中心、公積金管理中心等- 公益二類為差額撥款,比如各地的技校、文化宮、少年宮、研究院等有一定經營來源的- 公益三類,主要是自收自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比如廣播電視臺、林場、糧儲、影劇院等也可按照職能分類為承擔行政職能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從事公益服務的。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參公事業單位)人員未來或轉為公務員或安置到其他事業單位。在所有事業單位中,高校與醫院是特殊的存在,因為公立高校和醫院大多屬于事業單位,然而近年來進行事業單位改革后明確未來將保留事業單位屬性,但人員高校及醫院可能不實行事業編制內用人。終歸起來,事業單位與公務員所在的行政單位職能不同、經費來源不同、管理對象不同、選拔的途徑、工作的穩定性及榮譽度也有一定的差異。用一句通俗話說,公務員是金飯碗的話,那事業單位應該至少是鐵飯碗吧(至于是生鐵還是不銹鋼,那就看個人與單位工作屬性了)。參考:1.http://bm.scs.gov.cn/pp/gkweb/core/web/ui/business/article/articledetail.html?ArticleId=8a81f6d07cad098b017cbc9118b65e8d&id=0000000062b7b2b60162bccd55ec0006&eid=0000000062b7b2b60162bccdd58600072. 國務院關于修改《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決定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6422.htm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2/content_2121699.htm4. 這32種類型的事業單位改革時間表已定!htts://dali.focus.cn/zixun/b08021943c172bf1.html5. 事業單位改革分類完成!一類轉公務員,一類核銷編制!https://www.sohu.com/a/299012311_2531536. 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有何不同?以下3點區別很重要,報考需要注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4453424616290262 https://dali.focus.cn/zixun/b08021943c172bf1.html相信通過小編的這些介紹應該對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差異有一定的輪廓,那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具體事業單位工作?!?貳 ·事業單位的喝茶看報紙?不,絕不是你想的那樣!相信很多人還在父母或者他人那聽說,體制內就是清閑,一杯茶、一張報紙一上午之類的……我想可能大家對體制內的工作或許有點誤解了,事業編作為鐵飯碗,現實中不排除有臨近退休退居二線人員,可能確實工作量較少,但是作為青年才俊的我們,正當打當奮斗之年,切不可躺平。前文也有介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了要解決我國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一些事業單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機制不活;公益服務供給總量不足,供給方式單一,資源配置不合理,質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務的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監督管理薄弱等問題。這次改革的目標就是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基本服務優先、供給水平適度、布局結構合理、服務公平公正的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因此,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推進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資分配激勵約束機制為核心,健全符合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員收入分配制度。用一句通俗的語言就是,加強分類指導,不再吃大鍋飯了。在此背景下,需要各位從業人員積極投身工作、不斷磨礪本領、增強服務能力,多出業績、人崗相配等。近年來加之疫情爆發,內外又遇百年之大變局,事業編相對穩定的工作機會,已經讓大家趨擠破腦袋了,內卷化日益嚴重??聪伦罱慕魇∈≈笔聵I單位報名第三天結果,報名人數比接近1:1725。近期的江西省直報名人數與崗位招錄情況表丨來源:華圖教育江西分校因此,小編在此也希望各位小伙伴切實珍惜好事業單位工作機會,好好工作、踏實工作。在此,小編也給大家分享幾位在不同事業單位崗位的工作人員心得。A君 暨南大學社科類專業畢業碩士,工作在東南某市政府政策研究室每天從上班開始整理文件、給領導匯總簡報,每周市長要和各部門周五開會到2點,他需要輔助辦公室提前準備好會議場地、文件,同時還要調研各類文獻、數據、上級發文。每天基本到凌晨才睡。遇到開市代會,需要被征去協助會場及向宣傳部門提供文件等。記得在2020年的荔枝節,他還被下派到縣里,輔助當地進行直播銷售荔枝,在這之前,從沒接觸過直播帶貨,于是從網上看別的地方的帶貨過程,反復演練,那幾天晚上回去累到不想說話。周末也基本在單位加班,因為有太多的文件需要學習、整理,有太多的稿子要寫。每天很充實,在這種快節奏、高要求、高質量的完成工作內容,第三年獲得了市級優秀工作者表彰。剛實習的那一年,據說每個月到手4000左右,好在單位提供住宿和工作餐,每個月雖然不剩到也夠用。B君 畢業于國外某TPO100學校經濟學專業碩士,通過人才引進等方式進入了長三角某市發改委工作發改委是個大部門,幾乎囊括了工業經濟的方方面面,需要調研、學習的內容很多,每天在學習文件、整理文件、寫文件中度過。小編曾與她一起參加培訓學習,她隨身帶著平板,在會議間隙及午休時間,到處瀏覽收集各類數據及國家、省、市文件同時還需要訪問一些國外文獻、新聞、政府報告內容。把那些收集的信息撰寫成初步報告,然后反復比對和同事討論、推敲等,每天加班到晚上9點多是家常便飯,她還笑稱,現在基本是每天在忙碌學習中,每天在成長。收入在本市屬于平均社會工資水平,由于是本地人,家里有房有車,但生活壓力不是特別大。C君 本科畢業,通過事業單位考試進入某縣級農業農村局下屬事業單位剛進去工作沒多久,就被調到縣局的執法督察大隊,整個農業農村局事業編制4個人,其中有一個是他們局長,另外還有一些公務員(在縣級單位,混編混崗很常見,因為基層人手不足,工作又細)。平時要經常跟著經驗豐富的同志出去監督執法,回來后要整理執法文件、手續交接工作同時兼任本部門的黨建工作。經常遇到省、市、縣領導來視察,需要提前準備好接待工作,同時還要與宣傳部門緊密聯系,畢竟形象的好壞也一定程度影響本部門的年底考核評先進等。每個月所有的加一起到手不到5000,公積金不到1000塊錢。但是由于地處小縣城,且不用買房,這樣的收入在當地還能生活的比較自由。D君 985大學歷史系碩士畢業,畢業后去了西北邊疆的退役軍人事務局,在那邊屬于人才引進事業編制和他是校友,曾經和他交流在那邊工作情況,他覺得自己碩士研究的邊疆史對自己的工作幫助挺大的,因為研究邊疆史而學習了少數民族語言,同時作為西部地區服務計劃的一部分,每個月有一定的補貼,可以與在東部的待遇持平。每天負責上級交代的工作,基本可以保障雙休,但是由于崗位特殊性,需要經常走訪退役軍人家屬等。在只身赴西北工作的過程中,他也曾猶豫過,但是在那工作三年后,已經穩定安家在那里,他覺得自己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小事,涉及很多退役軍人的福利,這些讓他覺得很有榮譽感和成就感,單位領導特別支持他的工作,據說單位領導還有意將他作為后備干部培養。E君 國內C9博士畢業,畢業后直接免筆試進入東部某事業單位專職從事單位科研工作,目前工作多年,已經成為本單位技術負責人、高級專家。經常出差參與企業產品質量監督、技術合作、飛行檢查等。同時還要與企業的負責人進行產學研項目合作洽談、聯合申請工信局、科技廳基金項目。在為行業內解決司法糾紛時,經常被法院邀請作為專家提供專家意見,擔任相應的司法鑒定工作。目前在本行業內已經是響當當的專家型人才。具體來說,由于事業單位包含科教文衛等多個領域,不同的領域工作內容會差異較大,就算同一單位不同崗位也有較大差異。就拿小編熟悉的朋友單位在一家省級科學院工作,事業編內用人,工作單位為全額撥款省直屬性,朋友是專業技術崗,主要工作職責是科研,寫基金、申請項目、企業交流和合作,另外還被省政府選為科技助理,下派到省內縣級工業園區負責技術難題對接,指導協助企業進行技術提升等。而小編的另一位朋友,在南部某省的科學院,該省科學院為公益二類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同樣是事業編制內聘用,但他主要負責產業化項目開發及產學研合作對接,工資待遇與科研成果、產業化情況、專利轉讓情況、科研項目進度緊緊掛鉤,壓力很大,每天加班到9點。當然,輕松一點的工作崗位也是有的,比如我學妹進了某老干部局工作,基本每天可以保證到點下班,節假日雙休,平時還能和崗位的老同志聊下家長里短,據說男朋友都是單位老同志介紹的??芍^事業、愛情雙豐收。平時一般主要負責接待老同志來訪、跟領導去發放慰問品、進行人員信息登記與核對等,另外輔助一些辦公室工作,薪資待遇在當地屬于中上水平,但略低于當地同級別公務員。最后,小編想總結下,在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各崗位差異性會較大,目前來說大部分崗位要求較高,工作將更具挑戰性,競爭壓力逐漸提升,專業化程度也將更高,同時用人機制也更靈活。像以往的人浮于事的現象會越來越少,畢竟全國體制內隊伍太龐大,各級政府財政支付壓力較大。但是事業單位是我們可以實現人生價值的場所,希望每個人都好好把握住機會,踏實工作,實現自我價值。了解完了事業單位工作情況,很多小伙伴會問那怎么進入事業單位獲得事業編制呢?· 叁 ·進編途徑多,還須有心人目前進入事業編的方式大概有三類:一類是通過事業單位招聘考試或面試,事業單位考試舉辦單位可能為省統考、市統考、縣區統考或者單獨用人單位組織。第二類是通過人才引進等方式或者黨政后備干部引進等。第三類,比較特殊就是公務員轉任或者軍職人員轉業等。01.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在各省、市、縣人社局都會發布相應的招聘計劃,小伙伴們只要按時間節點要求,完成報名資格認定繳費成功后,就可以好好準備考試了??荚嚦37譃楣P試與面試,筆試部分又有《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綜合應用能力測試》及不太常見的專業測試等(比如外事辦翻譯崗,可能需要加試翻譯等)。面試又形式多樣,一般為結構化面試或者無領導小組討論。需要各位小伙伴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好充分準備,因為你的競爭對手可能來自于全社會各行各業!02.人才引進方式一般為各地組織部、人社局組織,招聘一批具有潛力的優秀青年來本地各系統工作,工作單位有可能在行政單位但實行的是事業編聘用。這類招聘的筆試相對簡單,而且對于博士來說一般都只要面試就好了。分配的崗位也大部分相對優越,另外還享有事業單位考試招錄人員享受不到的人才政策。有些地方對這類事業編人員實行試用期滿后重新考核崗位調任,可能轉為公務員序列。因此,該類招聘是各位小伙伴不可忽視的一類機會。03.公務員轉任或者軍職人員轉業等其中公務員轉任的較少發生,一般是因為機構改革,以前的公務員行政單位轉為事業單位,相應人員身份也變成了事業編人員了,舉個例子比如各地市的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以前這些單位的領導一般為公務員,后因機構改革轉為市場監管局下屬事業單位后,相應的單領導也轉變為事業編身份。相較于軍隊轉業人員,這類事業編人員還是經常能接觸到的,軍隊服役人員因身體條件或者滿齡后轉業到地方,可能去行政單位也可能為事業單位,一般都安排在管理崗。結語介紹完這些,相信很多小伙伴心里已經有了自己的規劃和想法,對未來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在這呢,也祝愿各位小伙伴能心想事成,早日上岸!2022-05-06 10:54194 瀏覽 · 0 收藏 -
三方協議、陰陽合同……避雷高校求職的4大合同圈套
有位讀者朋友發微信來咨詢,“我博士臨近畢業,有幾家高校給我打電話,動不動就說安家費幾十萬,還說沒有非升即走,請問這里有什么坑嗎?”與此同時,最近幾個月,在做高校入職合同的法律審查時,指南哥發現了一些比較有共性的合同圈套,也是部分在高校工作的朋友剛剛遇到的。對于這些合同圈套,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不同于去公司企業求職簽訂勞動合同,去高校求職簽訂的是聘用合同,其在法律規定上更模糊,有許多法律空白,高校與教師在立約地位上也不平等,又牽涉到具有特色的人事檔案制度,就更容易產生法律糾紛。而為了減少后續的各種麻煩,本篇文章就盡早給大家預警一下,當前去高校求職會遇到人事部門的哪些話術,又如何避免在懵懂之間掉入形形色色的合同圈套。 01.套路一:三方只是入職意向,先簽了吧! 在招聘走完公示流程時,高校人事部門就會告訴你,先把三方簽了吧,這只是入職意向,不滿意還可以毀約。對于應屆碩士和博士來說,你人生的第一份合同就是簽三方協議。在法律內涵上,三方協議的確可以算是入職意向,培養單位把你作為培養產品介紹給了愿意接收的工作單位,三方達成了輸送人才和接收人才的協議。然而,三方協議的實質就是合同,雖然僅僅包含入職意向,但高校人事部門已經可以據此來調取你的人事檔案到該校。而一旦檔案到手,這家高校就獲得了絕對的主動權,根本不怕你跑了,或者你再去其他高校求職。雖然還沒有跟這家高校簽訂正式的聘用合同,但如果要去其他高校求職和入職,你必須和這家高校解除三方協議,甚至要調回來檔案。而這個時候,這家高校完全可以拒絕解除三方協議,扣押檔案,讓你無可奈何,或者最好情況也只能是,按要求賠償違約金,之后解除三方拿回檔案走人。由此,只要還沒有下定決心去某家高校,千萬不要著急簽三方協議,不要覺得撿到碗里的都是菜,而是在貨比三家之后,最后再來做出決定。 02.套路二:協議不是合同,先簽了吧! 還有的高校人事部門說,我們現在簽的只是協議,不是合同,之后才會簽正式合同。但其實,在法律上,高校的入職協議本身就是聘用合同,其中所說的正式合同,應該是指各個省市要求必須再簽的《事業單位聘用合同》。也就是說,只要你簽了協議,就等同于簽了聘用合同,與這家高校建立了聘用關系和人事關系。生是它的人,死是它的死人,除非辭職。所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就是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簽訂的、具有統一固定格式的聘用合同,是由人社部下發的合同范本。其中,統一固定的格式包含一些保護教師權益的條款,特別是教師的單方辭職權;還有就是不建議約定由教師承擔的離職違約金。與之相比,協議中完全可以約定剝奪教師的單方辭職權,并約定由教師承擔的離職違約金。表面上,這并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但其實是學校利用優勢地位,與教師簽訂不平等不公平的合同。只要簽字畫押,即使之后產生糾紛,學校也不怕,因為并不明顯違法,你想說理就只能去仲裁,還只是正常的人事糾紛,而一場官司打下來,也至少拖你個一年半載,你還不一定打得贏。 03.套路三:陰陽合同,入職后再簽一份 更為惡劣的是,部分高校要求教師入職簽陰陽兩份合同,其中條款不同,第二份極其苛刻,但又讓你無法防范。這才是最可怕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在相互達成聘用意向時,高校人事部門會給你一份合同或者協議,你看了其中沒有什么苛刻條款或明顯陷阱,于是欣然簽上大名。在這份合同簽完之后,你就順利入職了,開始享受升級打怪的青椒生涯,開始謀劃如何盡快晉升職稱。然而,在入職三個月之后,人事部門再次找到你,要求簽訂第二份合同。你問,“為何要簽第二份合同?”人家回答,“別人都簽了,只剩下你了,趕緊簽了,我們好交差!”你去問了問一起入職的新教師,果然只剩下幾個人沒簽。你再看一看內容,乖乖,不僅剝奪單方辭職權和約定違約金都來了,還可能考核不合格被解聘,要另外再賠償學校一筆錢。不要覺得這不可能。最近,陜西省某高校教師離職,就被學校索賠了10幾萬違約金,利用的就是第二份合同中約定的條款。學校說,簽了字就要誠信嘛!其實,誠信你奶奶!之前明明就是被逼的。入職三個月之后,要求簽第二份合同,你能不簽嗎?因為第一份合同也約定了服務期,除非你決定馬上離職走人,不怕打官司耗費一年,否則你都不得不親手簽下第二份合同。明明知道是一個大坑,卻又不得不跳進去,這就是高校陰陽合同的厲害之處。 04.不提供合同中涉及的校內文件 還有一個經常被求職者忽視的問題,就是聘用合同中一般會涉及各種校內管理文件,但在簽合同之前并沒有提供用以查閱。比如,聘用合同中會說,有關這個問題,按照本校多少年多少號的XXX文件來執行。這里的問題主要包括,如何考核,如何晉升,如何調動或辭職。首先,越來越多的高校對新近教師施行非升即走,或者類似的短聘期考核制度,而要知道自己的考核任務和不合格怎么處理,則必須查閱這些考核文件。其次,即使通過了聘期考核,還不一定能夠達到晉升標準,因為晉升不僅僅包括科研要求,還有教學、指導學生和社會服務等要求。這就使得,新教師應當在入職時就一次性考慮從考核到晉升的一系列文件,否則事到臨頭,佛腳肯定是抱不上的。再次,如果考核不通過被解聘,或者自己主動在服務期內離職,無論是調動或辭職,你都要查看學校有關離職的規定。比如,在程序上提前多長時間交調動申請或辭職報告,按照什么公式計算違約金,如何退安家費和住房補貼,是全額還是按比例。因為這些都是,協商離職不成而開始走法律程序所必須要考慮的。最后,在合同期滿時,是否需要和如何續簽聘用合同,是否自動續簽;如果想在合同期滿離職,需要提前多長時間提交“不續簽告知書”。不要想當然地認為,高校在招聘時會提供這些,而是需要你主動去索要。甚至有東北某985高校,求職者明確索要這類文件,人事部門卻拒絕提供,并說只有入職之后才能查看。試想一下,這樣的高校你敢去嗎?你都不知道,人家有哪些內部規定等著你呢?否則,合同中只要一句話,“未盡事宜,按照本校有關文件執行”,就可以把你后續的人生鎖得死死的,讓你插翅也難飛。與此相比,“口頭承諾不寫進合同”之類都是小巫見大巫的伎倆了。 再次提個醒,從畢業求職的那一刻起,你所有簽字的東西都具有法律效力,而離開了天真爛漫的學生時代,你一定要開始重視自己的權益,且從重視自己的簽字開始。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教師打怪指南”2022-05-05 11:4299 瀏覽 · 0 收藏 -
就業一定要去大城市和風口行業嗎?丨三大就業問題和建議
本文原題:《為大學生就業之惑開“藥方”》大學生就業狀況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筆者匯集目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常見的幾類問題,并作出解答,希望能為大學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起到指導、幫助作用。01.就業一定要去大城市和風口行業嗎?挖掘機遇:個人專業+職業發展+國家戰略布局在求職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告訴筆者:“我一定要去大城市,一定要去最火的行業?!钡@樣真的好嗎?在就業選擇階段,一些學生沒有經過冷靜思考,未能確定自己擅長和適合的就業領域,而是在從眾心理影響下參照身邊同學朋友的就業路徑,或簡單借鑒某些“成功人士”的勵志經歷,只關注核心一線城市及熱門行業的就業機會,對其他職業方向一概不予考慮。這種被動跟風式的就業選擇,容易導致大學生就業缺乏穩定性,在初次就業后短期內重新擇業的情況頻發,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方都造成時間和經濟等方面損失。熱門地區和熱門行業能夠吸引大量就業人員的原因在于,這些地區和行業往往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可能存在更多的工作崗位和更優越的薪資條件。但學生們應該認識到:一方面,近年來隨著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完善新型城鎮化等重大戰略的貫徹落實,我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經濟社會發展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一些非熱門地區在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創意經濟等新經濟形態的加持下,潛藏著大量的就業機會和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任何行業發展都存在生命周期,即使是熱門行業對于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也是有限的,當行業生產力過剩,市場趨于飽和,競爭越發激烈,所謂的熱門行業就可能進入衰減期,個人職業發展難免會受到限制。因此,學生們需要以長遠眼光謹慎選擇就業道路,避免過度追求熱門地區和熱門行業。要在充分認識個人興趣愛好、專業和技能特長以及職業發展目標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和行業發展規律,認真分析新經濟、新業態中可能蘊藏的就業機遇,主動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就業發展道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態度持續努力,進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02.找到一份滿意工作,要做哪些準備?基礎保障:心理準備+職業競爭力+信息渠道在做大學生就業調研時,筆者發現很多學生信心滿滿、沖勁十足,但卻沒有在“準備”上下足功夫??梢哉f,就業準備不足,是大學生求職過程中面臨的普遍性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就業心理不夠成熟,在招聘面試環節不敢或不擅長表達交流,無法展現自身真實的知識技能水平和職業潛力,容易錯失一些競爭性崗位的就業機會;二是職業能力有所欠缺,未能將自己在大學掌握的理論知識充分轉化為工作崗位對應的實踐技能,沒有按時考取自己意向工作崗位必需的職業資格證書,如教師資格證、證券從業資格證等;三是沒有掌握全面有效的職業信息,對招聘單位的單位性質、工作內容和發展前景不夠了解,無法從眾多用人單位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導致就業選擇過程效率低下。有學生問:“找到一份滿意工作,我要做好哪些準備?”在筆者看來,為畢業求職做好各類前期準備,是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基礎保障。要注重就業心理準備工作,強化個人心理素質并非一日之功,同學們在校期間應該適當參加感興趣的學術交流活動和學生團體活動,通過公開展示研究成果、主動與師長交流探討、參與知識或體育競賽等方式,逐步提升自己的表達技巧、溝通能力、協作意識和競爭精神,在求職階段以健康成熟的心理狀態積極應對困難挑戰。要持續提升個人職業競爭力,一方面要根據自己的就業目標,合理規劃時間安排,適時參加意向職業必要的資格證書考試,獲得相應崗位的從業資格和實踐技能;另一方面要深刻認識到專業知識在求職就業中的關鍵作用,注重培養自己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形成扎實的專業知識體系。要持續拓寬職業信息獲取渠道,學生們可以主動向就業指導中心老師和已就業的校友請教求職經驗、了解就業行情,也可以通過收集歸納意向單位的用人信息,仔細研究行業發展前景等方式增進自己對崗位工作內容的認識理解,提高自己獲取和甄別職業信息的能力與決策效率。03.怎樣發現適合自己的職業?持久穩定:職業定位+長遠規劃“我不知道自己適合從事什么職業,對未來發展感到迷茫?!边@是不少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心聲。事實上,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促使社會就業形式更加靈活多元,新職業新崗位層出不窮,職業定位不清的大學生容易在眾多未知選擇面前陷入焦慮,無法合理規劃自己的長期發展路徑。缺乏清晰的職業發展定位和長遠規劃,會使一些學生在選擇職業和崗位時過于關注短期經濟利益,忽視了個人應該在工作實踐過程中磨礪成長的客觀規律,職業發展后勁不足,過早遭遇“瓶頸期”;也可能導致一些學生對自己的就業期望過高,初入職場就想立刻實現理想抱負,或在遭遇挫折后容易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因此,大學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要注意做好職業定位和長期規劃。明確個人職業定位是大學生客觀評估就業形勢、合理設置就業期望的前提;適切的長期職業規劃能夠幫助大學生盡早圍繞就業目標,持續提升自己在相應就業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就業穩定性。學生們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就業規劃能力,合理參加學校設置的以講座、授課等形式開展的就業指導課程,注意收集分析自己感興趣的就業動態信息,增進自己對就業環境和職業發展的了解,盡早制定適切的短期、長期職業規劃;另一方面,要認真學習專業課程,筑牢自身職業發展的知識技能基礎。在經濟社會的不同發展時期,雖然就業崗位會跟隨產業結構的變動進行調整分化,但即使是新興產業,其職位工作對應的人才和技能需求也無法完全脫離現有知識體系,具備扎實全面的專業知識,是學生們在多數行業領域深耕并取得長足發展進步的基礎。學生們不僅要確保完成本專業培養方案中的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安排,還可以根據職業定位規劃,適當選修、輔修一些相關理論課程,提升自己對相應就業領域專業知識和行業規律的認知水平。(作者:薛新龍、蘇麗鋒,分別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教授)2022-04-26 10:35125 瀏覽 · 0 收藏 -
1.28億人在線求職:往屆生找不到工作,應屆生拿下大廠offer丨高才情報局第22期
四月已過大半,今年“金三銀四”似乎不再奏效,應屆生變往屆生,不少人仍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7名應屆畢業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5.1%的受訪應屆生仍在求職。4月,月狐數據發布的《2022年春季求職招聘市場洞察報告》指出,2022年春季迎來最難求職季,勞動供應量激增引發供需錯配,在線求職平臺月活用戶數量達到1.28億,是三年來的最高峰。圖源:月狐數據隨著又一年畢業季的臨近,新一批求職大軍即將涌出。然而,也有人提前結束了這場求職戰役。據媒體報道,浙江某高校的碩士應屆生周旭已經收到了多個大廠offer。其實早在去年,周旭就對意向單位進行了全方面了解,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條件,包括地點、行業、平臺大小、薪資水平、企業文化等。憑著對意向單位充足的了解,周旭在面試時并沒有感到特別大的壓力,甚至坦言在面試過程中“基本上所有的問題都在掌控之內”。在面試前“反向背調”雇主,儼然成為了當下年輕人擇業的新風向。01.“反向背調”的意義背調,即背景調查,指用人單位出于規避用人風險的原因,在招聘過程中通過調查詢問求職者過往的工作經歷以及他人評價等,來判斷求職者信息的真實性和誠信度。而反向背調,則反過來指求職者對用人單位的背景調查。之所以稱為“反向”,是因為過往背調主要是用人單位單方面對求職者的篩選,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以00后為主體,越來越多求職者開始積極進取,把握求職掌控權,反向背調用人單位?!胺聪虮痴{”的方式主要可以分為:基本操作:通過天眼查、企查查等企業查詢平臺了解企業的經營負債投資狀況摸底操作:通過官網了解用人單位的發展歷程、同類崗位等入門操作:利用搜索引擎、app、論壇等,圍繞用人單位搜索問題答案進階操作:利用人脈(如師兄師姐、在職人員)了解內部資訊,如福利待遇、制度等許多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面臨著迷茫的處境,沒有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優勢匹配職位,更不知道自己應該找什么樣的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很容易因為期望與現實不符,入職后追悔莫及。比起暈頭暈腦的就業,求職者“反向背調”的做法值得鼓勵。一方面,求職存在成本,一不小心入錯行或進入不合適的公司,騎虎難下,重新求職也需要經歷一輪時間和精力的耗損。而反向背調體現了新生代求職者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負責,能夠從長遠角度規劃自己的職業。通過“反向背調”,求職者不僅對用人單位有充分的了解,在面試中事半功倍;也能在背調過程中逐步加深自己對將要從事的職業的認知,明了自己的擇業需求,避免盲目選擇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反向背調”傳遞出用人單位與求職者平等的觀念,彰顯社會意義。找工作本來就是雙向選擇的過程,“反向背調”的出現說明求職者更加明確一個擇業理念——求職是找工作,而不是求工作。用人單位可以挑選求職者,求職者自然也有權挑選用人單位。02.成就雙向奔赴的求職之路求職者通過“反向背調”期望精準匹配職位,減少求職過程中的消磨。但現實是,求職者期望精準匹配,另一邊的企業招聘信息卻不透明。同樣是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的調查顯示,55.1%的受訪應屆生認為,在求職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招聘信息不透明。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簡單籠統,缺少具體要求,求職者要等到參加筆試才發現自己專業不符。不少求職者認為,如果用人單位存在招聘門檻,應該一開始就寫在招聘要求中,避免求職者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應聘不適合的職位。66.6%的受訪應屆生希望用人單位準確傳達崗位信息,減少信息差。某種程度上,求職者“反向背調”也正是基于此。招聘信息不足,求職者唯有自己通過各種渠道去獲取。事實上,主動展示招聘信息以及背景,對用人單位也是有好處的。一方面,籠統的招聘信息是一種“廣撒網”的做法,或許可以招來海量的求職者,卻難以獲得精準匹配崗位的求職者。準確傳達崗位信息,展現單位形象,能更有效地為用人單位找到合適的人才,提高招聘效率,對雙方都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大方的態度也能換來求職者的好感。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的輔導員梁老師指出,有些東西公開化之后反而有利于吸引人才,有企業甚至對學生講“你不要費勁,我把我們的東西直接發給你,你自己看吧”,這樣的態度反而能贏得他們的信任??偠灾?,求職是雙向的,藏著掖著對雙方沒有好處,即使把人招進來了,就能留住嗎?用人單位是時候作出改變,尊重求職者的擇業需求,平等看待招聘-求職雙方的關系了。▍往期內容>>《女博士真的不好嫁嗎,真實原因是什么?丨高才情報局第21期》>>《985博士找不到工作,中國博士是不是太多了?丨高才情報局第20期》>>《985博士應聘高校被拒11次:第一學歷真的很重要嗎?丨高才情報局第19期》2022-04-25 09:17557 瀏覽 · 0 收藏 -
雙非高?!巴跽ā卑啵?成考研上岸,就業人均起薪30萬+
一個“雙非”院校的本科班,全班56人,34人考研成功上岸,其中一半考取985高校,8人被浙江大學錄取、2人被清華大學錄取、1人被北京大學錄取。另外,選擇就業的學生同樣優秀,4人進了華為,2人進了騰訊,5人進了???,都是行業內的頂尖名企,人均起薪30萬+。其中一位同學甚至在還未畢業時就已拿到百萬年薪offer。以上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首屆AI班的畢業成績單,這一亮眼成績也讓其被冠以“王炸”班稱號,并一度沖上熱搜榜單引發關注。那么,這個“王炸”班到底有多牛呢?01.“我們班太卷了”AI班的考研不僅上岸率超過60%,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些學生在參加復試時,很多復試成績比初試成績更好。換言之,他們的綜合素養獲了招生單位導師的認可。比如,考取浙江大學人工智能專業的張超同學,初試成績排名第三,復試后總成績躍升第一??既氡本┐髮W的石佳玥則說自己的成績在班里“只能排到后50%,考上北大實屬幸運”,實際上,他在北京大學的初試和復試成績都排名第一?!拔覀儼嗵砹??!北徽憬髮W計算機專業錄取的陳廷軒發出這樣的感嘆,“在其他班能拿一等獎學金的成績,在我們班連三等獎學金都拿不到?!笨既肭迦A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的AI班畢業生方政說:“我在班里并不是很厲害,因為班里有個同學大二就進了某互聯網公司,還沒畢業就開始帶10多人的團隊做科研?!狈秸谥械倪@位同學叫崔倍寧。他還是大一新生時,就已經在國際計算機協會(ACM)主辦的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ICPC)上拿到兩塊金牌,并給全班同學上算法課。大學期間,崔倍寧先后在多家互聯網公司參與相關研究課題,大四的時候已經在某互聯網公司帶10多人的研發團隊,還未畢業已經拿到百萬年薪offer。在AI班還有一位風云人物——方豪,他在本科期間連發了兩篇SCI。方豪從大一就開始積累科研經驗,并在大一的暑假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實習了兩個月,不僅開闊了眼界,還成為自己在計算視覺和深度學習領域的研究入門。既然兩篇SCI在手,為什么沒有申請保研?方豪告訴《中國科學報》:“我們學校對保研的科研要求是,論文需要在8月31日前以第一作者發表,我兩篇論文都是去年年底發表的?!狈胶缽?020年9月開始準備論文,直到2021年年底論文發表。雖然錯過了保研時間,但他還是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沒有選擇難度較大的清北,而是報考了山東大學人工智能專業,并通過3個多月復習后順利考取,繼續自己的科研路。02.“雙非”院校的王牌專業如今已經在業界嶄露頭角的崔倍寧,當年也曾落敗。他在高中期間就從零基礎開始接觸信息學,并在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獲銅獎,但高考一戰,發揮失常。最后,他沒有進入夢想的大學,而是選擇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至于選擇的原因,他直言“我要去打ACM氛圍好的大學?!痹诖薇秾幯壑?,杭電有ACM金牌教父劉春英教授。劉春英曾多次帶領校代表隊闖入該賽事全球總決賽,他也因此獲得ACM-ICPC教練獎。該校ACM隊的實力也是業界公認的。根據杭電官網介紹,截至目前,杭電已7次沖入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全球總決賽。根據2017年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杭電的計算機學科評級為B+,在23所被評為B+的高校中,不乏南開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雙一流”強校。2018年,杭電自動化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成立,并在當年順利招收第一批本科生,也就是現在的AI班,2019年后每年招收兩個班級。如今,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已成為杭電名副其實的王牌專業。2021年,該專業在浙江普通類第一段投檔分數線為624分,超出普通類第一段分段線129分。今年1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發布《2021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報告顯示,學校2021屆本科畢業生分布在14個學院,其中自動化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的本科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位居第一,97.30%。03.備受名企青睞,就業“錢”景好畢業生有高薪,是杭電AI班上熱搜的關鍵詞之一。對此,劉春英表示,學校ACM集訓隊精英選手拿到30萬以上年薪很正常,50~60萬的年薪也有?!笆苓^ACM系統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代碼能力,非一般計算機專業學生可比。微軟、華為、谷歌等互聯網科技公司喜歡招聘參加ACM比賽并獲得區域賽及以上賽事獎牌的選手,他們可以快速上手,培養周期短?!薄爸悄芸茖W與技術專業第一屆本科生的招生趕上人工智能特別火的時候,積聚了不少高考高分學生?!焙贾蓦娮涌萍即髮W自動化學院教授范影樂是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負責人,他告訴《中國科學報》,“當然,我們的專業培養方案也很前沿,比如與華為共建協同育人基地,共同開發人工智能等新興課程。由于學科的交叉性,涉及計算機、自動化、機械電子等多個領域,拓展了同學們的能力?!?020年9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關于在有關高校建設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2020年度)的通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入選基地建設名單,學校與華為公司將共同建設人工智能等25門優質課程。據AI班輔導員宋曉宇介紹,由于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多學科融合的,考研的時候有同學去了計算機專業,有同學去了自動化專業,也有同學去了人工智能方向。他們都很優秀?!薄拔覀兿M蠹也灰皇顷P注這個班的考研情況,還需要關注他們后續的發展,比如進華為、??档裙镜耐瑢W,和上名校研究生的同學同樣優秀。只是優秀各有不同罷了?!焙贾蓦娮涌萍即髮W自動化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黨委副書記吳漢玲說。參考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nS8m2Jn6XdljHWzoLQJ0mAhttps://www.zjut.cc/article-172707-115286.htmlhttps://www.hdu.edu.cn/news/media_276552022-04-22 11:3290 瀏覽 · 0 收藏 -
經管碩士求職故事:三個月投遞70多家公司,淘汰才是常態
作者介紹金宸穎,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2022屆碩士畢業生。在南理工本碩7年學習期間,曾任團支書、輔導員助理等職務;連續7年獲獎學金(一等獎學金5次);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國家級創新創業競賽一等獎3項、優秀研究生2次、三好學生3次、優秀學生干部1次。已被浙江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產品運營專員崗位錄用。本文原題為《求職故事: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還記得2015年9月,我拖著沉重的行李箱來到南理工的情景,一轉眼卻已是2022年。從19歲到26歲,南理工七年,見證了我如何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生成長為一個即將在工作崗位上獨當一面的奮斗青年。在這里,我度過了豐富多彩的大學四年,也熬過了被就業壓力裹挾著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如今我回過頭來總結自己就業路上的經驗,希望能給那些曾經也同樣迷茫、焦慮過的同學一些參考和借鑒。本文經驗主要適用于經管類、文科類非編就業向的同學。01.腳踏實地,揚帆起航和許多同學一樣,我讀研主要是為了提升學歷、最終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于是在讀研之初我便與導師商量做好了規劃,研一至研二上學期完成小論文發表和大論文核心內容的撰寫、研二下至研三開學前全心全意實習、研三上學期全力備戰秋招。這一規劃讓我有充足的時間去完成課程、小論文等必要任務,解決實習的后顧之憂,心無旁騖地投入秋招大軍。良好的校園經歷是個人能力的一種體現,也是優質實習的敲門磚。如果把我的求職經歷比喻成“蓋房子”的過程,那么在學校的日子都是在“打地基”。大學四年,通過努力學習和參與競賽,成功保研至本校;從研一到研二上學期,我保持著課程成績專業第一,完成了3篇小論文的寫作,參加了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和電子設計競賽都取得了國家級一等獎的成績。這些經歷很好地鍛煉了我的邏輯思維、數據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豐富了我的簡歷,為我后來在無經驗情況下拿到抖音電商的實習offer創造了條件。雖然過程十分坎坷,最終結果也與一開始的目標有較大差距,但如今回過頭來看我依然十分感謝那時努力的自己,也意識到“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做過的事終會有意義”。因此,我建議學弟學妹們在校期間還是要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在這個知識快速更迭的互聯網時代,學習能力是用人單位最重要的考察點之一。同時,可以在時間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勇敢參加一些學科競賽和學生工作,不要害怕自己沒經驗、結果會不好,只要你全力以赴、認真總結,你就會發現在這個過程里你遇到的優秀的人、學到的高效的工作方法、團隊協作的經歷,哪怕是失敗的經驗,都將成為你成長路上一筆寶貴的財富。?02.穩步前行,蓄勢待發對我們絕大多數經管類學生而言,實習是求職必備“敲門磚”,也是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必要條件。在“內卷”嚴重的大環境下,良好的學校、學歷、校園經歷都只是HR篩人的基礎條件,一份對口的名企實習更能幫助我們在眾多簡歷中脫穎而出。因此,在找實習的時候,我將目標確定為互聯網大廠的運營。經過一個月的投遞,我順利通過了字節跳動的三輪面試,成功進入抖音電商實習,這段實習經歷幫助我在秋招期間通過了多數目標企業的簡歷關,實習平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里,我建議學弟學妹們最好能夠在實習之前便結合自己的興趣、能力、家庭情況等因素確定好求職目標,努力尋找業內名企對口實習,盡量在秋招前積累2-3段垂直經歷。準備期間,可以參照???、知乎、小紅書等平臺上的簡歷模板和面試經驗,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包裝美化”,盡量做到語言簡明、邏輯清晰、重點突出。投遞簡歷時,以“意向企業為主+其他知名企業為輔”的方式進行投遞,切勿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或者盲目海投,同時要注意甄別崗位的時效性,避免投了就石沉大海。當然,上面說的是理想情況,很多人可能像我一樣,因為專業性質、自身性格、了解有限等原因難以明確求職目標,或者實習后發現理想與現實間的出入,那么多嘗試幾段不同的實習也未嘗不可。學生時代是我們試錯代價最小的時候,與其日后后悔選錯了第一份工作,不如在實習時就勇敢嘗試。迷茫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劃定一個小范圍,把就業這道填空題變成選擇題,去體驗一下不同企業、不同崗位。很多時候別人說再多都不如親身經歷來得清楚明了,在漫漫人生路上,幾個月的實習彎路實在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事。入職某互聯網頭部企業后,我發現工作內容與前期溝通差距較大,大小周、經常熬夜的高壓工作環境也讓我的生理和心理都面臨巨大挑戰。盡管如此,我依然堅持到四個月實習期結束,經過認真復盤和短暫休整后,我將目光投向人力資源方向,進入跨境電商新秀SHEIN開始了一段為期三個月的招聘實習。雖然最后的我選擇了互聯網運營崗位,但卻慶幸自己有過一段人事方面的實習,讓我有機會換個視角看待求職,對簡歷包裝、面試技巧、運營的工作內容和發展方向都有了新的體會,更加明確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這也不失為彎路上的別樣風景。?03.全力沖刺,靜候佳音我始終記得保研時找到導師的第一天,他就告訴我:“研究生與本科階段有很大的差別,本科畢業后的日子都不會容易?!笔聦嵈_實如此,研途三年,自己和身邊同學或多或少都有些焦慮,焦慮的根源大多可以歸納為畢業和就業。這種焦慮在秋招不順時更容易被放大,看著身邊的同學逐漸有了好消息而自己還顆粒無收時,看見群面現場神仙打架時,投完簡歷一個多月毫無音訊時,收到的offer不達預期時,難免會開始自我懷疑。解決焦慮的辦法只有兩個,行動或者調整期望。于我而言,兩者兼而有之。行動是實干家的通行證,也是取得理想成果的必經之路。經過前期的實習,結合自己對薪酬、工作強度、發展路徑等方面的期待,我將求職目標確定為:南京和杭州,互聯網運營為主,大型國企人事為輔。非技術崗大多沒有提前批,因此我的秋招從8月中旬開始到11月中旬接連收到2個超出預期的offer時結束,三個月期間,我投遞了70多家公司,也看完了兩本關于互聯網運營和人力資源的書籍,為面試做好知識儲備。很多人會建議不要海投,專心準備心儀的公司,而現實往往是在非技術崗“僧多粥少”的局面下,能過五關斬六將一擊即中的人只是少數,被心儀公司“泡池子”、淘汰的才是常態。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圍繞自己的求職目標有選擇性地多投遞一些崗位,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積累面試經驗,還可以發現一些意料之外的心儀企業。這兩年因為疫情,各大企業面試都以線上為主,由此省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為我們的廣泛投遞創造了條件。在面試不順的情況下,切勿好高騖遠、原地等待,讓自己落入沒有選擇的被動局面。投遞期間,建議用表格記錄每個崗位的職責、要求、城市、投遞渠道、進度等重要信息,同時可以將常用的信息整理在一個文檔里,復制粘貼到投遞系統,提高投遞效率。投遞只是開始,我們要在心態和能力上都做好隨時筆試、面試的準備。筆試方面,非技術崗以行測為主,大家可以在筆試前搜索相應企業的題型,選擇???、粉筆等渠道刷題。面試方面,建議大家可以從面試官角度看待自己的經歷,結合目標企業特性提前梳理好可能的問題和答案,并用文檔記錄下來方便自己記憶、復盤和完善。這一點,尤其適用于英文面試。我在面試某企業管培生崗位時,一面結束當晚便猝不及防地被通知第二輪面試為全英文,二面就在第二天下午,而我上一次說英語已經是一年前考商務英語證書的時候了。于是第二天一早,我用了一上午將記錄下來的問題和答案翻譯成英文并熟讀,二面問題基本都在射程內,我也盡可能流利自然地講出了答案,最終通過了這場近40分鐘的全英文二面和后續的終面,成功拿下這個offer。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而機會卻不會等你準備好,所以快速地準備、面試、復盤、調整心態再來一遍是秋招時的必修課。面試失敗太常見了,我們要做的是停止內耗,學會從失敗的面試經歷中和優秀的競爭者身上汲取營養,讓失敗不只是失敗。只要找準方法并堅持下來,offer只是時間問題。從0到第1個offer,我花了2個月;而從1到12,只有三周。合理調整期望,不是對生活的妥協,而是更清楚地認識自我,在現實與期望的鴻溝中找到自洽的平衡點。曾經我們以為考上大學就好了、讀了研就好了,可秋招時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不達預期的薪資、性別/年齡歧視,是理想與現實差距的最好注解。世上沒有完美的工作,明確自己重視的要素,及時調整期望,也許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秋招期間,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同學,因為各種原因適當調整了自己對地點、薪酬等方面的期待,最終都有了不錯的結果。找工作很多時候也看緣分,久久沒有消息的心儀企業在我釋然時發了錄用通知書,不再堅持留在南京的我最終也收獲了超出預期的offer。拋開壓力,不囿于一時的得失,未來便還有多種可能。?04.前路漫漫,且行且歌如果問我成長最快的是什么時候,我的答案是——讀研期間;如果問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收獲了接受失敗、對抗焦慮的經驗。論文可能會被屢投屢拒,但只要全力以赴了,結局一定不會太差;第一份工作固然重要,但這遠不是職業生涯的終點,工作也不會是生活的全部。很多現在糾結萬分的大事,在我們回頭看的時候都不過是人生長河里的一個小點。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宇宙的盡頭可能不是大廠也不是考公,而是心態平和、積極且滿足的自己。祝愿大家都能知足常樂,認真而快樂地活著!2022-04-22 08:51117 瀏覽 · 1 收藏 -
找工作:學歷,經歷,到底哪個更重要?
確實,很多人找不到合適和喜歡的工作。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倒在了一輪又一輪的面試,被人力資源部一次又一次攔在了門口。許多應屆畢業生是這樣。許多工作多年的人還是這樣。為什么?也許,是因為不理解職場和公司的本質。- 職場,是一系列人與事的集合,希望找到有能力的人,來解決相關的事。- 公司,是一個為了目標而共同奮斗的戰斗團隊,希望找到有能力的人,一起實現目標。找到一個具體的人重要,但是找到匹配的能力更重要。能力,能力,還是能力。只是,要怎么體現和判斷一個人的能力?01.學歷,重要嗎?我特別想說,學歷不重要,那只是一張普普通通的紙。但是,我不能。因為那張紙,是判斷能力的重要依據。人力資源部可能會告訴你,我們沒有學歷的門檻,公司里還有初中和高中文憑的同事,我們只看重能力。HR說的可能沒錯,但是,他要怎么判斷你的能力呢?還不是要回到那張紙。我畫過一張圖,解釋學歷和能力之間的關系,為什么學生們應該好好學習,爭取到好的學歷和成績。公司招聘一名新員工,招的不是那個人,而是那個人攜帶的能力。對于能力的要求,公司會畫一條線。在這條能力水平線上的,招。否則,淘汰。985,意味著什么?985,是紅色的區域。意味著匹配度可能更高,也許有80%的概率,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人。假如想錄用8個人,只需要面試10個985就能把他們全部找到。那211,意味著什么?211,是橙色的區域。在水平線上的比例,明顯要少了很多??赡?,只有25%的概率。意味著想要錄用8名員工,需要面試32個人。普通本科呢,意味著什么?普通本科,是綠色的區域。也許,只有10%的人在水平線以上。如果想要錄用8個人,公司需要面試80個人。??颇??高中呢?初中呢?也許,也許只有5%,甚至1%。想要錄用8個人,公司需要面試160個人,甚至800個人,才能把這些符合能力的人挑選出來。所以,看懂了嗎?相對低學歷的人中,一定也有優秀的人才,但是,對于公司來說,把他們挑選出來的難度太大,成本太高。不劃算。谷歌確實也有天才的高中生,但是,谷歌會去高中開招聘會嗎?招聘,是成本和匹配度之間的游戲。是公司愿意花多大的成本,去找到匹配自己需求的人。是準備面試10個人,還是50人,還是200人,還是800人去找到符合能力要求的人。學歷,并不完全意味著一個人是否真的優秀,而意味著被選擇的概率大小。學歷更高的人,被選擇的機會更多。也許有些人不服氣,我雖然學歷低了些,但是我能力很強,公司失去了我,是他的損失!對于你來說,也許很不公平。但是對于公司來說,可能一點也不重要。因為公司招到了符合他要求的人。重要的是,每個進來的人都要符合能力標準。至于那些沒進來的,遺憾錯失的,不重要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但是我寧愿放跑一千,不可錯招一個。所以,學歷很重要。學歷,代表著被選擇的概率。02.經歷,重要嗎?經歷,也很重要。我面試過很多很多人,經常有人和我說:我雖然簡歷看上去沒太多亮眼的東西。但是,但是,我是很有潛力的!請你一定要相信我!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簡歷上沒有太多經歷,如果是應屆畢業生,還能理解。是青澀,是懵懂,是不成熟。但是,一個已經干了五六七八年的人,還沒有什么亮點……然后,他說給一個支點,需要一個機會,就能撬起地球,能回報你整個世界。請問,你信嗎?你敢信嗎?每當有人這么說的時候,我腦海里都下意識閃出一個問題:如果這個人很有潛力,為什么這么多年,都沒有在原來的崗位上發揮出來呢?可能,這個人沒有能力??赡?,這個人有些能力,但是他不敢嘗試和承擔。所以,潛力要如何變成能力?必須經過時間的淬煉,熬出那些珍貴的經歷。只有經歷,才能把潛力變成能力。經歷,是把潛力,沉淀為能力的成本。你愿意為自己的經歷,付出多大的努力和成本?有沒有一直學習?有沒有一直試錯?有沒有一直挑戰更高難度的事情?有沒有承擔更高難度的指標?在面試和與人的交談上,我不太看自我評價,因為過往的經歷就是最客觀的評價。別看一個人對你說了什么,而是看他自己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干過什么,比他說能干什么重要得多。然后,看看他在經歷里面,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他說自己曾經西天取經,很好。這是了不起的經歷。但是你繼續問,你一定要問,你是唐僧,還是孫悟空,還是豬八戒,還是沙和尚。再怎么說,也必須是白龍馬吧。但是很多人問到最后,可能只是那根同行的扁擔。03.最后的話所以,為什么很多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因為沒有被需要的能力?;蛘?,沒有體現出應該具有的能力。當我們說一個人背景好,能力強的時候,到底是在說些什么?就是在說,這個人學歷高,經歷好。- 學歷,往往是第一份工作的敲門磚。- 經歷,往往是后面其他工作的最重要的一片瓦。商業世界,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能力,在和別人進行價值交換。在價值交換的時候,我們選擇了別人,同樣也需要別人選擇你。我們的勤奮和努力,是為了能有選擇的權利。但是,為了能提高一點被選擇的概率,需要我們繼續勤奮和努力。畢竟,有時候決定人生的選擇,就是那么一兩次而已。2022-04-19 15:0582 瀏覽 · 0 收藏 -
為什么說高校是碩博生最好的去處?
前段時間,我被好幾所高校邀請去做招聘面試官,結識了很多高校同事,其中有一位老哥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某個知名理工類高校讀本科,后出國留學,回國后在一家不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奮斗了5-6年,后來因為實在承受不住頻繁加班的身體折磨和時不時被裁員的精神壓力,準備了2年考上了基層公務員,眼看晉升無望,又跳出來在一所高校做管理。他一直說,自己畢業后在外面折騰的時間太長了,后悔沒有早點來高校任職。和這位老哥不同,我一畢業就在高校任職,沒有其它經歷作為對比項,對高校工作的諸多好處自然沒有那么深的體會。最近一直和這位老哥聯系,聊了很多,自己也想了很多,終于體會到高校確實是年輕人,尤其是碩士畢業生最好的去處?!?壹 ·穩定壓倒一切這里說的穩定,并不是指進入工作崗位后可以隨意躺平,過上讀一張報紙過一整天的日子,那樣的日子只會出現在臆想的情節里,現在各行各業都在高速發展,完全混日子的崗位盡管存在,也只能是個例,除非那個單位已經完了。較其他行業,高校作為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穩定性自然不言而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01.性質使然公立高校屬于事業單位序列,劃分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的穩定不用多說,在老一輩人的眼里事業單位的穩定性僅次于公務員,抗風險能力極高。而高校在事業單位中有屬于比較特殊的存在,因為高校的行政管理職能相對弱化,這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就意味著在高校工作的履職風險和工作壓力相對較小,畢竟需要管理的往往是學生,而學生的管理難度自然小得多,履職風險小了,自然就穩定得多。02.工作內容碩士畢業生進入高?;旧隙紩话才旁诠芾韻徫?,要么去校級管理部門,如校長辦公室、就業處、教務處等;要么去二級學院做行政教師或是輔導員。正所謂一流高校抓學術、二流高校抓成績、三流高校抓管理,高校的本質還是教學與科研,高校的領導眼睛盯著的也是教學與科研,管理崗永遠都不是高校的主角。不是主角就意味著工作的可預測性非常強,基本上工作滿一年,基本流程和大致要求就熟悉了,干滿兩年基本就可以獨當一面了,這也是為什么不少高校管理崗的老師越來越年輕化。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小伙伴,把剛進入高校的時候被分配到二級學院的綜合辦公室做科員,干了兩年辦公室主任退休了,于是他自然而然地接管了辦公室主任的工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競聘他肯定要晉升了。03.工作環境這里說的工作環境既指物理意義上的辦公環境,也指人際交往中的工作環境。辦公環境不用多說,有操場有樹林有圖書館地方肯定要比寫字樓、格子間好多了。更重要的是,高校屬于體制內,人員流動相對較少,周圍的同事要打好多年的交道,甚至整個職業生涯都會在一起共事,每個人既各管一攤,又相互協作,再加上工作壓力沒那么大,偶爾有些小摩擦也不會老死不相往來,畢竟還要一起工作那么久。同時,高校的主體是學生,而且是源源不斷的新面孔,每天和年輕有活力的學生在一起,自己也會變得年輕?!?貳 ·性價比非常高一項工作的性價比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評價:入職的難易程度、薪酬的高低和發展前景??梢哉f,在高校任職的性價比非常高。01.高校求職備考相對簡單首先,高校筆試題型與公務員考試基本一致,完全可以按照公務員考筆試的內容同時進行備考,只要學懂弄通了公務員筆試的答題思路和技巧,參加高校招聘筆試成績都不會太差。另外,高校一般不會進行專業能力測試,畢竟面向碩士畢業生的崗位一般是行政管理崗,行政管理能力很難通過考試檢驗出來。其次,高校面試也完全可以按照公務員面試去準備,面試形式無非是無領導小組討論和半結構化面試,題型無非是分析觀點現象、組織策劃、應急處理和人際關系??梢哉f,幾乎所有單位的面試形勢和題型都萬變不離其中。另外高校面試的氛圍相對輕松,氛圍并不想公務員面試那樣嚴肅。我也和部分考生交流過,他們普遍覺得高校面試題的內容自己在學校要么親身經歷過,要么也聽說過,對自己經歷過感受過的內容進行分析回答,自然會輕松許多。02.高校薪酬待遇普遍很好首先,高校薪酬屬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地區的高校薪資水平差別很大,同一地區不同性質的高校也有差異,甚至高校內部不同用工形式、不同序列之間的差異也很明顯。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高校教師收入在當地基本屬于中等偏上水平,甚至高于當地公務員的水平。另外,高校教師的收入除了基本工資外,還包括崗位績效、各類補貼、輔導員專項補貼、專項工作獎勵等,這樣算下來,收入是相當可觀的。其次,高校隱性福利很多。前文提到的那位老哥非常熱衷于參加各類考試的監考,每年光是監考費就賺了不少。再加上高校教師吃飯往往在學校食堂解決,這樣又節約了一大筆支出。條件好一些的高校還能解決新員工的住宿問題,這對剛剛畢業的碩士生來說完全找不到拒絕的理由。最后,高校的假期非常多,光是寒暑假就讓無數打工人羨慕,這樣就有充分的時間挖掘自身潛能。2017年,人社部出臺了《關于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技人員兼職創新或者在職創辦企業,取得的成績可以作為專技人員職稱評審、崗位競聘、考核的重要依據?!边@又給高校教師們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人社部:《關于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03.發展空間正在逐步擴寬一般來說,高校管理崗位有兩條發展路徑,一是轉教師崗位,走職稱序列;二是參加黨團工作,走職務晉升,這兩條路都有一定難點。一方面轉教師崗位往往要求博士學位,隨著在職博士生政策逐步縮緊,考取在職博士的難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高校每個管理崗位的晉升有嚴格的編制職數和任職要求的規定,在晉升時也參照領導干部提撥任用的相關規定的程序進行考核和任用,競爭會非常激烈。不過,利好的消息是,高校職員制改革正在逐步落實。2010年公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對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要全面推行職員制度”。目前不少高校出臺了職員制改革方案,普遍實行“三等十級”職員制,1-5級為高級職員崗位,6-8級為中級職員崗位,9-10級為初級職員崗位。職員制改革將進一步打破嚴格基于行政級別的薪酬水平確定機制,能夠為致力于在事業崗位管理崗位上長期工作的管理人員提供薪酬上升的通道,這無疑是好消息?!?叁 ·寫在最后在我看來,高校崗位非常穩定保險,不過收益率不算高,入職后基本可以預計自己今后的發展趨勢。所以當有更好選擇的時候,大家普遍不會把高校作為職業的第一選擇。不過近些年形勢發生了變化,人們對穩定的追求愈發強烈。這兩天互聯網大廠紛紛裁員,網傳裁員比例達10%-20%左右,預計很多人會向體制內轉移,今后考公務員和事業編的人會越來越多。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校的確是碩士畢業生就業最好的選擇,因為它在滿足穩定這一需求的同時,也提供了無限的可能。2022-04-13 10:05721 瀏覽 · 0 收藏 -
清北碩博又扎堆考公,太卷了!小白考公上岸必備知識
網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宇宙的盡頭是編制,編制的盡頭是公務員?!?受疫情影響,公考熱持續升溫,2022年國家公務員報名人數歷史上首次突破200萬人,毫無疑問地說明了公務員這個職業,越來越多地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之前聽很多人把考公務員比作“上岸”,而把辭職經商比作“下?!?,一直沒有完全弄明白。 如今,在不確定的當代社會里,考公似乎已逐漸成為一處可以??康陌?,一處可以避風的港。是選擇翻江倒海歷練成長,還是選擇垂釣有限安穩度日,就全在“上岸”和“下?!边@兩個詞中體現了。與其它行業相比,公務員工作的相對穩定和有保障的福利待遇,讓公務員近兩年來再度成為熱門的就業崗位。 從2020年杭州余杭區八個街道辦事處錄用人員均為清華北大碩士甚至博士,到2021年《Nature》論文作者回鄉入職經濟開發區的公務員,更多名校學子“卷”入公考,讓原本競爭壓力就很大的公務員考試更加白熱化。那么,對于想考公的人來說,報考前有必要知道哪些事,進入公務員隊伍的途徑有哪些,到底要不要考?讓我們逐一來聊一聊。 · 壹 ·公務員分成哪幾類 很多人對公務員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或是簡單地認為公務員即是國家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它們不分類別也沒有區別。實際上,如果有看過每年國家或各地發布的公務員招考簡章的話,大家可能會注意到招考簡章中的職位表一般分成幾個類別,以國考為例,其中就包括中央黨群機關、中央國家行政機關(本級)、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省級以下直屬機構、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等四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我國的國家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所以,狹義上的公務員僅指在國家黨政機關任職的具有行政編制的工作人員。 國考職位表中的前三類即屬于此。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是指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經批準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參公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編制仍然在事業編制序列,只是人員按照公務員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因此,雖然參公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一樣都實行公務員制度,但是一般來說,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被稱為“公務員”,而參公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被稱為“參公人員”。 · 貳 ·進入公務員隊伍的途徑 進入公務員隊伍越來越難,要想順利成為一名公務員,應該弄清楚進入公務員隊伍的途徑,然后根據個人的情況去努力。 01.公務員考試 第一種途徑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每年的公務員考試,包括中央的國考和地方的省考。這種途徑是面向普通人,也是目前進入公務員隊伍人員最多的方式,“逢進必考”指的就是這個。 這種考試途徑最為引人關注,競爭也最為激烈。比如去年國考報考最熱的職位西藏自治區郵政管理局阿里地區郵政管理局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一職,競爭比例高達20813:1。 由于國考和省考在考試科目和題型上大體類似,國考又相對比省考會難一些,所以大部分在國考中失利的考生還可以再次轉戰省考,這其中有部分考公一族可能還會全國巡考。 不過最近幾年省考有個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聯合考試,即統一考試時間,統一試卷命題的公務員聯考,導致巡考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另外,招收應屆生的大多還是基層的職位,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除部分特殊職位和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外,主要招錄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 02.選調 選調對應屆生來說包括定向選調和非定向選調。定向選調簡單說就是面向特定學校的意思,基本上是211以上的高校。定向選調又分兩種:中央選調生和各省定向選調生。中央選調生的崗位表為保密文件,面向學校會更少,以985和少部分頂尖211為主,并且一般要求品學兼優,有校級及以上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優秀畢業生等獲獎經歷。 選調給的崗位大都不錯,數量也不少。因此,與一般人通過國考、省考等方式“上岸”不同,重點名校畢業生進入黨政機關的主要方式是選調。而且與普通公務員相比,選調生一般更受重視,晉升更快。同時,各地對待選調生也有更好的人才引進等優惠政策。 非定向選調指的就是普通選調生。普通選調生一般不限制學校,但部分會要求本科的考生為黨員、學生干部等,碩士以上的考生基本無限制,條件相對較為寬松,所以報考人數也相對較多。 對于類似生化環材類的理工學科,在國考省考職位表中專業對應崗位數量少的情況下,選調生考試還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對比于定向選調,普通選調可能更多的要到鄉鎮等基層工作,而且主要是欠發達地區,未來發展空間和潛力都不如定向選調。 · 叁 ·公務員到底要不要考 有人把體制比作圍城,里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所以,對待考不考公務員這個問題,大家一定要做到平常心。不管決定考還是不考,都應該順其自然,把公務員看作是一份工作,把公考當作是一次職業的選擇。 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人生的意義只在于過好每天普通的生活,做到功成名就、大展宏圖的終究只是少數人。找工作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對公務員抱有不切實際的想象,認為考上就是出人頭地、光耀門楣,亦或認為公務員的工作就是朝九晚五、喝茶看報的悠閑等等。 當然,類似人們常說的“旱澇保豐收”,公務員畢竟還是相對有保障的工作,如果年輕有夢想有情懷又有抱負,愿意躬身做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公仆,并且決定參加公考,那就一定要珍惜和抓住每一次機會,心無旁騖地復習備考,努力爭取早日“成公上岸”。2022-04-09 14:51361 瀏覽 · 0 收藏 -
在高校工作,是行政崗好還是教師崗好?丨高才情報局第17期
知乎上有人提問:“你見過哪些素質低下的高校行政人員?”,收獲了上百條回答,這些回答對于高校行政人員的吐槽集中在:工作態度差、仗勢欺人、辦事效率低等等。 好像高校行政人員素質飽為詬病,是行政門檻低,什么人都能做嗎?如果想入職高校,行政崗還值得考慮嗎? · 壹 ·高校行政崗是什么樣的? 行政崗是學校的職能支撐部門,是高校正常運作的堅強后盾。行政人員的工作主要分為行政事務和辦公事務,具體有:后勤保障、制度管理、文書撰寫、關系協調等。一般學歷要求為碩士及以上。 以某高校為例,從招聘要求中可以看出,行政人員的工作并不輕松,而且主要體現在人際交流上??梢哉f,行政人員就像是連接高校內部或內外的齒輪,維持信息流通,各項工作有效運行。 圖源:高校人才網 行政人員的職業發展常見有:科員-副科長-科長,有條件的可以做到處長。 而同樣是行政崗位,不同部門也會存在較大差別,所以選擇也有講究。一般來說,學校的行政部門會比學院更忙,但也更鍛煉人,晉升發展的前景也會更好;而學院的工作相比校行政會更自由,紀律性沒有那么強,如果所在的學院創收比較好,收入待遇也是比較可觀的。 · 貳 ·行政崗位優劣勢分析 ▍優勢 01.工作穩定 高校為什么內卷?許多人看中的是高校工作穩定,待遇有保障。當下就業形勢仍然嚴峻,許多年輕人在求職時都抱有“求穩”的心態,期望進入事業單位工作,高校行政崗在這方面的優勢不言而喻。 02.社會地位 在“尊師重道”的文化環境下,高校工作者在社會中地位較高,而行政崗作為學校的職能支撐,許多工作缺了行政人員難以成事,因此,行政人員的受尊重度也比較高。另一方面,行政人員還擁有職務的便利性,能夠更快得到內部消息,搞好關系,辦事情也更方便。 ▍劣勢 01.晉升狹窄 前面我們說到行政崗位的晉升路徑可以到達處長的位置,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停留在科級。對于有較大志向的人來說,并不適合長遠的發展。如果想有更大發展,可以選擇“教師行政雙肩挑”,純行政崗位晉升較難,上升空間較小。 02.束縛自由 體制內工作,紀律相對嚴明,講求上下級關系。正如前面介紹行政工作中說到,行政人員的工作主要涉及人際交流,意味著要調和許多關系,不僅有與同事的關系,也有與領導的關系,這就要求行政人員具備一定的情商,有察言觀色的能力。 在等級觀念比較重的部門,如果無法找到合適的相處之道,會感覺非常不自在。 而在工作層面,行政人員通常需要完成上級的指示,往往處于服從的地位,在這樣一個人情世故的地方,對于崇尚自由的人來說是不適合的,你可能會感覺個人意志是不需要的。再加上工作瑣碎繁重,長久下來,容易對工作產生倦怠感。 · 叁 ·行政崗和教師崗怎么選? 無論是行政崗還是教師崗都各有利弊。 總的來說,做教師要評職稱,競爭激烈,還有科研任務,身心壓力都比較大,但從事的工作與自己專業相關,對于有學術追求的人來說會更有成就感,而且不用坐班,時間相對自由; 行政人員的工作對專業技術要求不高,科研壓力也較小,但相比教師崗的缺點是需要坐班,有固定的上班時間。而且行政崗適合性格外向的人,如果不擅長打交道,甚至討厭人情世故,建議就不要考慮行政崗了。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做教師的職業發展會更好,畢竟在高校,專業技術往往是衡量人才的重要因素,但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有人喜歡搞科研帶來的愉悅,覺得行政工作不自由; 圖源:知乎 >>也有人喜歡行政的事務性工作,不喜歡教課。 圖源:知乎 這些都與個人取向有關。 行政崗和教師崗沒有最優選擇,甲之蜜糖,也可能是乙之砒霜,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所以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哪方面的能力較強,做什么能發揮自己的價值。 ▍往期內容>>《“天坑職位”“學術臨時工”……師資博士后到底值不值得?丨高才情報局第16期》>>《有哪些教師真相,是進了高校才知道的?丨高才情報局第15期》>>《為什么越來越多的教師“逃離”高校?丨高才情報局第14期》2022-04-09 14:461281 瀏覽 · 2 收藏 -
大廠頻頻裁員,未來3年選擇什么樣工作才穩定?
如果你問職場打工人最害怕聽到的詞,那一定是——“裁員”。早在3月份,“阿里裁員”、“騰訊裁員”、“京東裁員”的話題就一起上了一回熱搜。經濟不好,大廠震蕩。往日里名校畢業生們擠破頭都想進去的互聯網大廠,在「裁員」這件事情上也做得“別出心裁”——騰訊裁人叫“優化人才”;阿里裁人叫“向社會輸送十年以上經驗的人才”;就連曾經豪言“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兄弟”的京東,也靜悄悄地向被裁員的員工郵箱發送了一封“畢業須知”?!案兄x你為公司奉獻的這么多年,我們的緣分就到這了……”丨圖源:網絡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當大廠們還在為裁員后控制了成本而松一口氣時,被裁的那些老員工簡直兩眼一黑?!霸谑盏讲脝T通知的30秒里,你是先擔心每月上萬的高額房貸還不上,不敢想斷供怎么辦?還是感嘆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收入支柱頃刻崩塌,下個月孩子的教育學費哪里出……”——《裁員30秒文學》要知道大廠出去的人才,或許不至于失業,但很有可能高開低走……畢竟能夠像財大氣粗的大廠一樣,給員工提供高工資高社保高福利的公司,少之又少。一旦沒有這些東西,這些人現有的正常生活就會受到巨大影響。大廠裁員,不僅僅意味著消費降級,更多是生活層面的翻天覆地。01.大廠不穩定,小公司沒收益,那么人才都去哪了呢?近幾年,疫情、國家間的軍事沖突等因素,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不斷上升;實體經濟遭到打擊,互聯網行業規模緊縮;資本市場的劇變使得投資者的策略紛紛轉變,同樣改變職業方向的,還有廣大具備高等學歷的求職者。據悉,2022年考研報考人數為462萬人,同比增長率為23%;同時公考熱持續升溫,2022年國家公務員報名人數歷史上首次突破200萬人……當外部的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必然與謀求發展的職場人直接相關,越來越多人認識到,非編不是“鐵飯碗”,生活會像水銀柱一樣隨著環境的溫度變化而忽上忽下。圖源:產業信息網在現實與環境的雙重作用下,以前還在倡導萬眾創新、萬人創業,如今看到大大小小的公司破產倒閉,這條路顯然也不是大部分普通家庭條件的人們愿意嘗試的了。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同樣是疫情,有人被沖垮在洪流之中 ,有的人則在危機時刻時刻改變思路,逐漸把目光和簡歷投去了相對穩定的公務員和高校身上。舉個例子。筆者有一個朋友曾經任職于魔都某知名廣告公司,在職場乘風破浪的女強人到了年近三十的時候,有一次辛苦地肝了好幾個月的項目直接被砍……于是她下定決心“不卷了!”,果斷辭職后并于次年成功考上老家教師編制,從此過上“錢還行事不多家人就在附近”的生活。沒有了升職績效壓力,沒有了房租通勤成本,每天就做做教案,偶爾還和學生一起玩玩手游,當我問她看到以前的同事在魔都的事業還在不斷往上升時,自己是否想過后悔這么早就激流勇退?她淡然一笑:“大城市的確給了我生活更好的機會,但它忘了給我感受生活的時間?!?2.為什么人才選擇從私企回到高校? 與私企裁員導致的人員變動風險相比,高校的人員流動性更多是人為主動造成的。由于高校的職業發展方向是比較清晰和明朗的,一些碩博人才在發現自己做老師不是很合適的情況下,才會選擇跳出去到私企。與在私企需要適應各種“狼性”“羊性”的企業文化不同,對于碩博人才來說,多年的求學之路使得他們對于學校的環境已經了然于心,能積極地適應學校的工作環境,圈子也相對單純,如果自身想要繼續研究學術和喜歡行業的話,高校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另外,高校老師的工作對比其他職業,獨有的寒暑假非常誘人,在此期間即便沒有工作也能拿到工資,高校也不會存在像企業一樣發不出工資的情況;除非特殊情況會偶爾加班,基本跟著法定節假日休息,所以在工作時長上面,高校的作息令人羨慕,這給了高校人才更多享受生活的時間。同時,有一些高校老師也會利用這個時間去發展副業,也給本身穩定的收入增加了額外的可能性。03.進入高校前要注意什么?每一家高校招聘碩博人才的需求都不一樣,因為專業方向不同,條件限制也會有所區別。1、看清高校崗位招聘待遇和晉升機制。一般來說高校招聘碩博人才都會標明以下條件:①是否納入編制;②職稱評級是什么;③是否具備導師資格;④稅后薪酬;⑤績效獎勵怎么算;⑥是否提供充足的科研配置及辦公用房;⑦科研啟動經費計劃及報賬范圍;⑧安家補貼的享受條件;⑨是否提供中轉住房;⑩是否能夠協助解決子女入學,安排配偶工作等。2、評估自身情況,對比各崗位之間的優劣,參考過來人經驗,作出合適的選擇。3、了解各崗位之間的轉崗制度,如果自身不合適剛進去的職位,還有機會及時更改。2022-04-06 09:50345 瀏覽 · 0 收藏 -
名校博士光環,照不亮35歲后的“就業路”,普通碩博,如何進高校?
985研究生,救不了本科“雙非”;名校博士光環,照不亮35歲后的“就業路”;學術成果寥寥,拿不到高校教職崗offer;沒職稱,沒頭銜,也與“編制”無緣……普通碩博,如何應聘高校崗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教育部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2022年考研人數為457萬,比去年增加了80萬。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考研形勢也如此嚴峻,不難看出,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仍是輿論焦點?!?壹 ·考研、讀博,提升學歷就能破解就業難題么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難度也越來越大。很多人想通過考研、讀博,提高學歷的方式來降低自己的就業難度,于是出現了許多人瘋狂追逐學歷的局面。社會鼓勵學習,也支持進步,努力提高學歷并沒有錯,但矛盾具有普遍性,我們要知道,無論我們身處哪個階段/層次,扮演著何種角色,都是會遇到困難和麻煩的。倘若覺得“只要提高學歷就能解決一切就業煩惱”,那就大錯特錯了。高學歷僅意味著:我們能夠有更多的就業選擇、能夠承接某方面更加復雜艱巨的工作。碩博群體畢業后想要進入高校工作,仍需付出努力。那么,普通碩博群體如何才能進入高校?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反思幾個問題:- 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教學/科研。- 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分析,進高校是不是最優的就業選擇。- 自己能否適應高校的工作環境。思考完這些問題,大家還是很堅定地想要進高校的,請參考以下建議:01.保持清醒認知,尋找合適目標拿博士為例。有些人本碩博皆出自名校,研究成果突出;有些人畢業學校不出名,但是成果突出、能力強;有些人既非名校,也沒成果,但經過幾年努力,擁有了博士學歷。同為碩士,情況也不大相同。有些人畢業于top大學,有些人畢業于普通院校,有些人打算止步于碩士,有些人卻想著工作后能繼續深造。求職者的所處境地不同、想法不同,當然求職的目標也大有不同。求職第一步,就是要制定適合自己的求職目標:● 高職高專院?!?民辦本科院?!?普通本科院?!?985/211等知名院校一般來說,高校的辦學層次越高,對應聘者的要求越高,此外,招聘門檻還受經濟因素的影響,所處地區越發達、經濟實力越強的院校,要求也會越高。▍給博士的建議:求職條件較好的(有國內外名校經歷、成果豐富)博士,可以沖刺下經濟發達地區985/211院校。985/211院校畢業但成果不太豐富的可以投遞下偏遠地區的985/211院?;蛘咂胀ū究圃盒?。普通本科院校的博士,成果突出的可以投遞下公辦本科,成果不太突出的可以考慮下民辦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給碩士的建議:畢業名校且有意向深造的碩士可以爭取下知名院校的行政教輔崗,無意向深造的可以考慮下公辦本科教輔崗和民辦本科、高職高專的教師崗。普通院校畢業的碩士可以考慮下偏遠地區的公辦本的教輔崗或者民辦本、高職高專院校的一些相關崗位。本建議僅供參考,具體目標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求職經歷進行靈活調整。02.保持理性思考,切勿自暴自棄不可否認,當前的就業市場上存在著一些就業歧視,比如“第一學歷不是985/211,不要”、“年齡超過35歲,不考慮”、“女性求職者的簡歷,不看”,我們肯定不能因為這些歧視的存在而自暴自棄,也不能因為在求職的過程碰了幾次壁就原地“躺平”。這些歧視肯定是不對的,但也是客觀存在的,一時間也難以根除。求職的過程中遇到了可以盡量規避,如果不符合對方設定的求職條件,那也別耽誤自己的寶貴時間,求職是雙向選擇,不合適,就換下一家!03.收集求職信息,抓準求職機遇從某種角度來說,誰能掌握更多的招聘信息誰就能擁有更大的就業選擇權。盡可能多的收集適合自己的招聘信息,然后加以篩選,是提高我們求職成功率的有效舉措。▍信息收集來源參考以單位為導向:各單位的官網、官方微信公眾號、就業網。以信息為導向:專門收集各類高校招聘信息的網站,例如高校人才網。以活動為導向:由各個單位組織的面向碩博的各類招聘會。一般來講,高校單位會在新的一年開始制定新年度的招聘計劃,春季會有比較大的招聘需求。年末各個單位的招聘計劃基本都已完成,招聘需求較少。 但是偶爾也會有一些單位沒有完成招聘計劃,有大量的職位空缺,這個時候向此類型的單位投遞簡歷,一般通過率較高且單位的效率也高(有點類似于撿漏)。▍怎樣找到這樣的單位一般來講,年度招聘計劃完成的單位都不會在年末進行大規模的招聘宣傳了,還在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推廣、單位老師還密切配合參與的就是招聘計劃需求未滿的,大家可以抓住機會趕緊投遞簡歷。還有一些單位新申報了項目或者課題,會產生新的人才需求,留意此類信息也可以找到合適工作。2022-03-31 09:53743 瀏覽 · 0 收藏 -
海外碩士回國求職四處碰壁,工資遠低于預期?海歸的就業優勢還大嗎?
曾經的海歸,在大眾心目中可能是“精英”的代名詞。因為那個時候出國留學的人并不多??墒堑搅私鼛啄?,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出國留學,尤其是海外一年制碩士,海歸的精英光環也逐漸被打破了。網上還時不時爆出關于海歸某某公司拒絕了海歸碩士,某某海歸碩士回國半年求職四處碰壁,海歸碩士薪資工資不如預期等的新聞。新浪財經發布海歸求職難新聞截圖這些都讓許多人疑惑,海歸未來的就業優勢還在嗎?小編接下來就從下述三個方面為大家分析?!?壹 ·疫情導致海歸碩士回國求職難已成了一種大趨勢以前出國讀個QS前500的一年制碩士,回國大概率能進騰訊、阿里巴巴等大廠工作。又或者考事業編,人才引進,甚至進入高校工作,都有著不錯的優勢。但是現在,即使是QS前200海外名校畢業,回國就業的優勢也已經不大了。小編認識一位在新西蘭奧克蘭大學讀金融碩士的朋友小王,他在畢業后回國求職了半年,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期間他陸續向上海的多家金融機構投遞了簡歷并參與了面試,可惜都接連被被拒絕,這令他十分失望。在求職差不多一年后,好不容易才有一家北京的金融機構愿意接納他,但是需要先實習半年,且薪資還是低于他的預期,僅有底薪6000元。試想一下,在繁華似錦的北京,一個月6000元對于小王他一個北漂而言,真的夠么?這絕對不是個案,而是一種大趨勢。根據智聯招聘的《2020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報告》的數據顯示,2020年,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即有意在國內發展的海歸人才數量較2019年猛增至33.9%,增幅遠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這種增幅,也說明了在近年來在海歸回國發展意愿持續增強的大趨勢下,2020年疫情黑天鵝事件及國際關系變化等因素明顯起到助推作用,加速海歸回國潮流。智聯招聘發布《2020海歸求職報告》數據截圖· 貳 ·多因素影響造成海歸回國求職難除了疫情,還有其他的因素也是讓許多海歸選擇回國發展的原因。下述小編就一一為各位小伙伴們分析下。01.市場經濟下滑嚴重,同時海歸對自己預期收入評估過高許多出國留學的小伙伴們,可能會覺得,回國后工作確實沒有以前那樣的容易找工作了。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引起的各行業經濟下滑,比如說服務行業和其他線下實體行業。因此許多企業都減少了不必要的開支成本,不再招那么多的應屆生了。另一方面,許多小伙伴們對自己的未來期待值過高,覺得出國留學后,回來一定很輕松能實現月入過萬,但現實卻總是事與愿違。小編有位朋友,他是香港理工大學酒店管理專業碩士畢業的,他本打算一畢業就能月入過萬,畢竟港理的酒店管理可是相當的厲害,他們同專業畢業的師兄師姐也基本都實現了這個小目標。但是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他接連向國內多家五星級酒店投遞簡歷,基本就是石沉大海,偶爾有一兩家讓他去面試的,都是嫌他目標薪資過高。后來他打聽下才知道,自疫情出現以來,大部分的酒店都反復關停,而且又沒有什么旅游團來旅游,因此長期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況。最后,小編這位朋友終于在廣州瑰麗酒店找到了一份工資,不過工資沒有預期的高,扣除五險一金后到手不到4500塊錢一個月,著實讓人無奈。香港理工大學酒店與休閑管理專業QS世界排名截圖騰訊新聞發布疫情導致某酒店業績下滑50%截圖02.海歸缺乏國內的實習經歷和人脈積累,求職時信息和人脈方面可能會處于劣勢除了疫情導致的經濟下滑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海外留學生缺少實習經驗,因為學制的問題,許多海歸們都是匆匆忙忙地讀完一年的碩士,畢業就直接開始找工作了。這時候海歸們除了英語水平比國內研究生略高一點外,其他的優勢都不太明顯。反觀國內的碩士生因為學制基本都是2-3年,所以有足夠的時間在畢業前找到合適的實習工作,為自己積累實戰工作經驗。同時因為待在國內,所以還能夠積累到一定程度的人脈網,這些都有可能給公司帶來意想不到的資源,因此,在同樣的學歷背景條件下,如果海歸不是海外特別好的學校,或者自身條件實力夠硬,國內的HR都會考慮國內的碩士畢業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信息差的問題。因為與國內高校圈缺乏聯系,很多海歸們忽略了秋招的重要性。所以當許多海歸11月份畢業的時候,已經錯過了國內9-10月的秋招了,在自身沒有足夠的實力或者工作經驗的情況下,貿然去參加社招,被HR拒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因此,大部分海歸要不然就是著手準備第二年的春招或秋招,要不然就是保留應屆生身份考事業編或公務員。03.國內部分用人單位對于一年制項目不夠了解,可能帶有偏見除了上述幾點原因外,還有一種原因,那就是國內部分用人單位對海外一年制碩士不夠了解。正如上述所說的,國內碩士基本都是2-3年才畢業,可是海外碩士基本都是一年畢業,這就很容易讓部分用人單位的HR誤會海歸的知識專業性不如國內研究生,因此把海歸拒絕的事情就時常發生。比如2021年9月30號上海閔行區政府對外宣布,只接收碩士為2年及以上的海外碩士報考選調生,這公告一出,馬上就在網絡上引起了爭議,有些人還甚至擔心,上海此舉會不會引起其他地方的效仿。2021年上海閔行區政府發布選調生公告截圖還有另外一點原因就是,近幾年考研人數逐漸升高,但是被錄取率卻跟不上報考人數。根據2022年3月20日騰訊網發布的最新消息,2022年考研報名人數達到了457萬,但是同年的錄取人數僅僅100萬出頭。這就導致有300萬以上的落榜生,他們其中會有一部分人轉而走向留學之路。這無形中就會給外界一種不好的印象,讓外界覺得海外讀碩士的人大都是國內考不上研究生的。2015-2022國內考研報名人數統計圖截圖圖8、2015-2022國內研究生錄取人數統計圖截圖04.中國越來越重視國內高等教育,國內院校強勢崛起近幾年隨著中國政府對高等教育方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撥款的經費也越來越多,國內高校的已經強勢崛起,對于海外高校的沖擊也越來越大了。比如政府這幾年在重新定義重點大學,不再單純以985、211判斷高校好壞,而是從雙一流角度出發,這也為國內高等教育對標國際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進入了QS世界前500名的大學名單中,這也預示著中國的高等教學質量已經逐步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同時,互聯網的普及讓世界更加緊密,國內學子們都能通過互聯網來了解國際上發生的事情,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自身的缺乏國際視野的問題。過去許多單位喜歡招聘海歸,是因為覺得海歸有著國際化的視野,能夠為企業帶來新的動力。但現在這種差距在逐漸縮小,因此在同等條件下,用人單位更傾向于招聘國內的研究生。05.人文社科,如新聞,心理等可能并不具備優勢,不像理工科一樣具有顯性競爭能力最后,要從專業的角度出發來探討。許多海歸抱怨回國后就業屢屢碰壁,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專業選擇的問題。如果你是理工科類海歸,基本回國求職月入過萬不是問題。因為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更加需要的高端的硬科技人才,會把更多的資金投入高精尖的產業,所以這方面需要的人才需要一直是供不應求的。但是大部分出國留學的小伙伴們選擇讀的專業是人文社科類專業,比如傳媒、金融、藝術等等,這些專業都不具備顯性的競爭力。比如一個數據工程專業畢業的應屆生,通常的薪酬會在1-1.5萬左右,但是一個新聞學專業的應屆生,通常的薪酬基本都是4千-1萬左右。51job數據師月工資截圖51job新聞編輯月工資截圖如果在整體經濟大環境好的時候,人文社科專業畢業回國的小伙伴們肯定能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但現在整體經濟不好的情況下,這些短時間內無法產出實際效益的專業,回國求職遇冷的情況就不太奇怪了?!?叁 ·啟發,我們應該怎么做雖然,在現在經濟不太景氣的大環境下,許多小伙伴們肯定會在求職過程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大部分小伙伴們也不要太擔心,畢竟真正輕視一年制的用人單位還是占比較小部分的,大多數的企業都愿意接受一年制的碩士。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外在的不可控因素,那么我就從自身出發,解決遇到的困難。01.衡量出國海外留學利弊,分析自己核心競爭力首先,考慮自己的是不是應試型選手。如果你不是一個應試型選手,而是一名綜合型選手,那么你可以考慮出國留學讀碩士。因為國內研究生都是考試選拔制度,分數定天下。其次,如果你是上班族,沒有時間備考國內研究生,也可以考慮出國讀碩。因為海外研究生更多采用申請制,你只需要花費1-2個月時間收集院校資料,然后準備申請文書,即可申請。而且海外院校更多會從你的校園活動表現,工作經驗,導師推薦信,個人陳述等方面著手考量,錄取難度相對于國內研究生來說較小。雖然錄取難度較小,但是師資水平還是能夠有一定的保障的。再次,本科雙非的學子,也適合出國讀碩。因為海外QS前200的名校相對于國內雙一流來說,確實更容易進一些,而且畢業后回國的認可度也較高。復次,想進外企工作的小伙伴們。眾所周知,國內的許多外企都喜歡招聘有留學經驗的人,因此如果你是想進外企工作,可以考慮出國讀個一年制的碩士。最后,時間成本上的節約,比如想早點拿個研究生學歷就業的,那么海外一年制碩士就能很好的滿足你,即使你碩士讀到一半突然想繼續讀博,一年制的碩士也能讓你達到申請博士的基本條件。因為國外很多院校博士申請都只要求你有碩士學位即可,不要求你是研究型碩士還是授課型碩士的。就好像小編一樣,覺得國內的研究生動輒2-3年才能畢業,加上讀博時間,少則4年,多則6-7年,加起來差不多快10年,著實等不起。而海外院校的碩士一年便可以畢業,相對于國內研究生來說足足節省了一半的時間。02.提前做好規劃,如果要回國內求職,就要做好實習、技能、人脈方面的準備既然選擇出國讀碩,就要考慮好是否畢業后回國工作的問題。如果是確定回國工作,那么要學會時間上的分配。在碩士剛開始階段就要開始積累工作經驗,盡量爭取在留學所在地的企業中獲得實習??梢栽诖T士的第一個學期爭取多修一些課程,到了第二學期時間就會充裕一些,這樣有利于可以專心找實習工作。如果實在課程太多,無法抽空去實習,那么就爭取在課余時間學一些有用的技能,比如SPSS、Python等等,同時還要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盡早結識多些人脈,好為將來回國求職或者創業打下基礎。不要單純顧著死讀書,要知道,在海外院校中,社交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偠灾?,雖然社會上確實會有一些用人單位不愿意錄用一年制碩士,但是只要自身的實力夠硬,就不用擔心那么多。小編一直堅信一句話,“是金子,無論在哪里都會發光的”。所以我們不要被大環境的焦慮氛圍所影響,踏踏實實學好自己的專業技能,同時盡量提前規劃好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只有這樣,未來才能發光發熱,謝謝。2022-03-29 14:36156 瀏覽 · 0 收藏 -
“天坑職位”“學術臨時工”……師資博士后到底值不值得?丨高才情報局第16期
眾所周知,高校就業“內卷”嚴重,教職學歷要求從剛開始的本科升到碩士,到了現在,即使是博士也無法保證能入職高校,無他,只因僧多粥少,往高校輸送的高學歷人才實在太多了。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研究生報考人數也逐年升高,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更是達到了377萬,這意味著往后碩士、博士人群的競爭只會更加大。 然而在高校工作確實有許多令人才人向往的因素,所以即使知道爭破頭,人才還是前仆后繼。也有許多碩博人才選擇另辟蹊徑,通過曲線求職的方式進高校,例如我們之前說過的“名校碩博扎堆應聘輔導員”。 除此以外,還有人看上了“師資博士后”。 · 壹 ·什么是師資博士后 師資博士后,是近年高校為引進人才而提出的一種模式。高校與人才簽訂博士后合同,一般聘期為2年,期間高校會對人才進行相關工作考核,考核合格后且達到學校引進條件的,可被聘為教師。 圖源:高校人才網 官方對于師資博士后制度的解釋是,為適應學校教學和科研發展的需要,加大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的力度,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拓寬博士后培養渠道,提高博士后培養質量,而將部分博士后納入師資隊伍管理的一種制度。 實際中,師資博士后的存在更多是因為學校編制數量有限,于是用“博士后”指標將一部分人才先引進,同時通過設立考核來篩選人才。 師資博士后主要承擔科研工作,同時也需要履行教師的職責,甚至承擔與教師無異的工作。簡單來說,師資博士后更像是高校引才的過渡。 同時,對于人才來說,師資博士后也是一種獲得教職的折中方式。根據沈文欽和許丹東發表的研究《優秀的冒險者:中國博士后的職業選擇與職業路徑分析》顯示,博士畢業生的學術表現越優秀,則越可能進入博士后崗位,而大多數博士后最終能夠留在高校。 另一方面,近年不少高校將博士后作為某職位的唯一路徑,如果想競爭該職位,就只有通過博士后考核。因此博士只能寄希望于通過博士后考核,進入高校就職。 · 貳 ·師資博士后“坑”在哪兒 同樣在《優秀的冒險者:中國博士后的職業選擇與職業路徑分析》一文中也提到,雖然大多數博士后能留在高校系統,但仍需注意到,有部分博士后沒有進入高校。 這時候出站的他們,投入成本已經沉沒,年齡等因素讓他們在就業時可能要面對更多不利。如果沒有有力的科研產出,職業生涯也會面臨更大的考驗。 圖源:知乎 師資博士后的壓力主要來自科研和教學的雙重壓力。對于想通過師資博士后打開教職之門的人才來說,關鍵在于最終能不能通過考核上岸。而除了科研和教學任務,部分高校的師資博士后還要處理行政事務,更加劇了他們的工作壓力。 不僅如此,師資博士后還存在角色模糊,邊緣化的問題。 有師資博士后坦言,這個崗位的職責并不明確,學院對于師資博士后的支持也偏低,雖然承擔著與在編教師差不多的職責,但是卻沒有教師的身份和待遇,種種因素讓他們產生不安全感。 一項基于35份師資博士后管理規定文本和10位受訪者的訪談材料的研究顯示,高校期望師資博士后成為“青椒生力軍”(青年教師的后備力量),但師資博士后實際卻扮演著“學術臨時工”的角色。 針對這一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曾建議,建立國家層面的師資博士后制度,修訂《博士后管理工作規定》,將師資博士后納入國家統一管理范疇。具體措施包括:設立師資博士后基金、簡化師資博士后入職程序、完善師資博士后保障激勵機制等。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陳先哲則認為,高校求職競爭日趨激烈,要獲得教職,博士往往要經歷一個等待期,博士后也是“博士候”。 “學術生涯不應是一場魯莽的賭博,一張平靜的書桌比什么都重要。因此,應當從國家層面規范大學濫用博士后的行為,在師資入口處提高博士后入職的考察要求,從而大幅提升入職后轉為長聘教師的比例?!?nbsp;結語 對于很多渴望進入高校的博士來說,師資博士后確實有可取之處,但同時也應充分了解該崗位的風險,首要是考慮到自己的科研狀態,能否在聘期內產出科研成果。 另外,如前文所述,有高校將師資博士后作為職位的晉升路徑,也有部分高校的師資博士后等同于學術臨時工。能否從師資博士后“轉正”成為教師,更多還取決于學校,建議多方打探再做定論。 最后,祝愿大家早日找到心儀的工作! ▍往期內容>>《有哪些教師真相,是進了高校才知道的?丨高才情報局第15期》>>《為什么越來越多的教師“逃離”高校?丨高才情報局第14期》>>《年收入最低18萬+事業編,輔導員真的這么好嗎?丨高才情報局第13期》2022-03-28 16:01186 瀏覽 · 0 收藏
-
博士獎勵75萬!20多位名校碩博扎堆就業小縣城
一個常住人口不足20萬的小縣城招聘,24個工作崗位的入圍人員幾乎全部來自雙一流高校。他們中有4名博士、19名碩士,本科畢業生僅1人,而對應的崗位除了專業技能類,還有一些鄉鎮、街道的基層工作崗。這件看似不尋常的事,就發生在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由一份名為《2022年遂昌縣面向世界一流大學引進優秀畢業生入圍體檢人員公告》的公示名單,引發熱議。名單截圖(部分)5月7日,《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系到了遂昌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一位分管人才開發管理的科長,在他看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現在地方對人才都很重視,我們也希望崗位有更優秀的人來應聘?!?1.去縣城就是“下基層”?回應:也要求專業技能在這份名單中,24名應聘者的畢業院校均頗負盛名: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而且,他們之中碩博士的比例高達95.8%。對于如此多雙一流高校優秀畢業生投身基層,前述科長稱:“我們推出的也不都是基層崗位?!彼颉吨袊茖W報》解釋說,雖然遂昌縣今年面向世界一流大學優秀畢業生放出來的工作崗位,有一些是鄉鎮基層崗位,但多數還在專業的部門,如遂昌縣的應急管理部門、審計部門、礦產地質監測部門、縣中醫院等,而且“在縣城工作其實也不算基層了”。這番解釋與上述公示名單相吻合。記者看到,24名一流高校的優秀畢業生中,除7位碩博士生(6位碩士、1位博士)將入職鄉(鎮)、街道下屬事業單位外,其余17位的工作崗位均須具備一定的相關專業技能。例如,遂昌縣食品藥品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招聘的是檢驗員崗位,對應的待入職的張博士,是上海交通大學有機化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畢業生。02.待遇優厚:本碩獎勵45萬,博士獎勵75萬這些一流高校的碩博士生,為什么選擇在遂昌縣就業?記者注意到,4月26日,遂昌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的《2022年遂昌縣面向世界一流大學引進優秀畢業生公告》中,對引進人才的政策待遇有專門說明。該公告顯示,引進人員聘用后即與招引單位簽約,列入事業編制管理;1年試用期滿考核合格且表現優秀的,還將根據工作需要“按中層干部選任程序聘用為單位中層正職或中層副職職務”。除此之外,遂昌縣對引進人才的政策獎勵也非??捎^。上述公告稱,根據相關規定,符合首次新引進到遂昌工作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高考第一分數段錄取的全日制本科生,可享受45萬元政策獎勵,包括一次性房票補貼30萬元;生活津貼3萬元/年,可享受5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更為優厚,可享受75萬元政策獎勵,包括一次性房票補貼50萬元;生活津貼5萬元/年,可享受5年。不過,遂昌縣對引進人才也設置了5年的最低服務期限,對于未滿5年服務期提前離職的,需按比例退還所享受的政策獎勵。從這些待遇來看,前述科長對記者所說的“現在浙江各個地方都很重視優秀人才引進”也可見一斑。此外,記者了解到,盡管遂昌只是“小縣城”,但近年來發展勢頭非常亮眼,這或許也是高學歷人才選擇投身遂昌的原因之一。據《麗水日報》報道,2021年遂昌多項經濟指標位居浙江省山區26縣和全市前列。其中,GDP增長12%,位列全省山區26縣第一、全省第二以及麗水市9縣(市、區)第一,經濟穩中向好、快速增長,交出了“全年紅”高分報表。03.宇宙的盡頭是編制?碩博士多“接地氣”應鼓勵在遂昌縣人民政府官網,記者注意到,遂昌對高層次人才的招引還在繼續。5月6日,遂昌縣發布《2022年遂昌縣面向世界一流大學、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浙、滬、江”地區部分重點建設高校引進優秀畢業生公告》,公告顯示遂昌“計劃招聘引進信息技術方向、經濟金融方向、規劃建設方向、綜合管理方向等合計33名專業技術人才”。這些專業技術人才的學歷、畢業學校需要符合如下條件中的一項:“全國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前100位的國(境)外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此外,鄉(鎮)街道下屬事業單位基層工作人員崗位“可放寬至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浙、滬、江’地區部分重點建設高?!?。近年來,名校碩博士生到地方、基層工作的“新聞”層出不窮。例如2018年初媒體曾報道杭州余杭區的招聘公示名單上,清一色來自清華、北大的碩博士生,其中有8位去向是街道辦事處工作;今年2月,“700余名碩博研究生競爭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縣級人才計劃導致面試延期”也引發網絡熱議。熱議中,有些網友認為當前就業難,調侃“宇宙的盡頭是編制”;但更多的人們是擔心:名校碩博士生“下基層”,會不會大材小用、人才浪費了?其實不然。正如前述科長所說,在基層,也有很多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在經濟社會的服務管理、事業發展上做好專業支撐。另一方面,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恰恰是應該被鼓勵的,眼高手低、知行脫節反而不利于個人和社會事業發展。再者,通過地方或基層工作,了解社會現實需要,也是干部人才成長應經歷的過程,高水平院校的碩博士生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在剛剛接觸社會時就能多接地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2022-05-12 09:37135 瀏覽 · 0 收藏 -
超年輕!“95后”大學教授,越來越多
拒60萬年薪offer、26歲博士畢業留校獲聘副教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新晉青年教師張志維最近很火。在引爆社交媒體的同時,大家也開始好奇,他到底什么來頭?張志維畢業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在5年碩博連讀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10多篇SCI論文,2022年3月完成博士論文答辯,隨后通過了該校特聘副教授的公示。圖片來源: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官網就職前,張志維在通信領域的研究和產品研發方面已經取得了突出成就,被認為“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畢業后,張志維本已獲得某頭部企業起薪超過60萬元的工作機會,但他決定繼續留在實驗室從事毫米波芯片研究,造出我們自己的中國芯。調查統計顯示,高校教師由講師晉升至副教授平均需要5.5年,由副教授晉升至教授平均需要7年,那么一共平均需要12.5年。到晉升至教授時,平均年齡為40.8歲。正因如此,在人才聘任要求水漲船高、教授名額“僧多粥少”的大環境下,26歲的副教授張志維,基本跨過了“青椒”困惑期,令人羨慕。01.教授年齡,是特例還是傳統?早在上世紀我國現代教育勃興時期,許多高校就不拘年齡,聘任年輕的優秀人才,其中不乏大師名士,開創了一代學風。如26歲的胡適學成歸國,接受蔡元培的邀請成為北京大學的教授,為繁榮北大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24歲的胡先骕被聘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在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中,成為海內外公認的中國植物分類學奠基人……“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近年來,在各大高校中,像張志維這樣“出道即巔峰”的青年學者屢見不鮮。如1995年出生的馮磊,是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目前年齡最小的引進人才,也是該學院有史以來首次直接給應屆博士畢業生正高/博導崗位;1996年出生的侯濤剛,24歲博士畢業就受聘北京交通大學,成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當一大批剛畢業的博士正在為一紙教職奔波時,這批青年學者未滿30歲就憑借卓越的學術成就和高校開辟的職稱晉升新辦法,邁過了最難的“坎兒”。隨著高校研究隊伍年輕化的趨勢,網絡上的討論與爭議也越來越多。有輿論表示“年少有為”,也有輿論認為,“剛走出書齋走入社會的學生受聘為教授,究竟能不能勝任尚待檢驗”。事實上,年齡并非是衡量科研與創新能力的標準,教授的年齡也并非固化的傳統。在傳統倫理上,有“學而優則仕”以彰顯對人才的尊重,以及人才晉升和成長的科學途徑;在學界,自然也應遵循“研而優則授”的人才晉升途徑,而非論資排輩、熬年頭式的人才選拔機制。同時,研究發現,科技創造的最佳年齡集中在25~45歲之間,峰值約在37歲?!奥劦烙邢群?,術業有專攻”,人與人之間智力稟賦有差異,個人付出努力不同,學識水平和研究能力也存在差異。雖和年長者相比,年輕人才科研經驗不足,但創新能力可能更勝一籌。 02.標簽背后,不被“捧殺”的人生!在動輒就以“流量”衡量人物價值的媒體環境下,只要掛上了“最年輕”三個字,似乎就成了“高流量”的保證。面對“天才”、“學神”等標簽,聚光燈下“最年輕”的教授們在爆紅之后,是如何保持初心、繼續大力出奇跡的?現任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的劉明偵,可以說是學霸的代言人。21歲的她圓夢劍橋,22歲獲得碩士學位,不到25歲,有著作、成就傍身的劉明偵獲得了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來自SCI的數據顯示,劉明偵讀博期間在Nature發表的相關論文被他引已超過4000余次,是本領域里引用量位列前三的文章。在海外瘋狂招攬之時,她謝絕百萬年薪毅然回國。面對別人的不解,劉明偵的回答是:“國之所需,吾志所向。我們對國家和社會是有使命的?!北M管受聘后身兼數職,但劉明偵的教學科研卻一點都沒落下。在國內的短短數年里,劉明偵帶領科研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上連續發表重要論文多篇,為我國的能源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成為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的佼佼者。16歲進入北航、24歲博士畢業獲聘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的侯濤剛,同樣承載了太多人的目光。16歲的他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學院,大一獲得“馮如杯”一等獎,取得了保研資格。在直博3年期間,侯濤剛發表第一作者論文7篇(封面2篇),所設計的智能機器人共計申請專利11項,并被北航永久保留展覽。在別人可能還在研究生階段為了論文掙扎的時候,侯濤剛已經是博士畢業并被北京交通大學聘用。對于在兩所高校之間的自然過渡,侯濤剛評價自己只是笨鳥先飛,比別人花了更多的時間,在追求知識的路上一直不曾停下。榮譽之冠用荊棘編織。只有對某個領域的研究保持著持續的熱情、耐性和毅力,才是取得高價值、創新性科研成果,探究“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的前提。如西北大學的“90后”副教授趙浩安,研究生期間為了更好地兼顧課業與科研,可以說用盡“洪荒之力”,在高強度的學習與工作中,在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取得了優異成績……濟濟群英,不勝枚舉?!耙淮擞幸淮说拈L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如今,“90后”科研新秀已走上舞臺中心,這群青年人經過積累沉淀,必將會成為科研長河中輝煌的一部分!03. 政策“護航”,青年學者科研之路行穩致遠“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吨袊萍既瞬虐l展報告》顯示,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年齡結構更趨年輕化,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在科技創新的第一線“冒尖”,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新生動力?!?0后”的登場,如同奔涌的浪潮,正匯入大國創新的海洋。2021年1月,教育部等6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全力支持青年教師成長,培育高等教育事業生力軍。鼓勵高校對優秀青年人才破格晉升、大膽使用;根據學科特點確定青年教師評價考核周期,鼓勵大膽創新、持續研究。從國家戰略層面對青年學者沖破論資排輩的樊籬、以及為高校識人、用人、育人保駕護航。圖片來源:教育部官網與此同時,為吸引高水平師資力量、助力青年學者快速成長,不少高校動作頻頻,為青年學者們開辟了“破格晉升”的暢通渠道。2021年,28歲的王勝加入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擔任副教授、博導后,武漢大學為其科研發展提供了最優良的平臺和支持,以及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國際頂尖團隊,如徐紅星院士團隊,王勝要做的具體方向與之有區別故而可以優勢互補,并進行深入的交流合作。同時,武漢大學確保其在生活上無后顧之憂,在工作上迅速開展實驗室和團隊建設,步入科研正軌。西安郵電大學在近日發布《2022年面向海內外引進高層次人才及優秀博士招聘公告》中提出,對符合條件的青年拔尖人才,可直聘為副教授或教授職稱;對于符合條件的優秀博士,按事業編制管理,五年內聘用到副教授七級崗位。圖片來源:西安郵電大學官網受聘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張志維,同樣是學校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在該校發布的《2022年誠聘海內外優秀人才公告》中顯示,對于校特聘副教授,全職引進的在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擁有正式教學科研職位的優秀人才或優秀博士、博士后,學校將提供平臺建設經費及科研啟動費人文社科5萬,理科10萬,工科15萬;購房補助90萬(或提供人才住房50平),部分學院上浮5%-20%;津貼5萬/年。 人才是高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高校不僅要關注“塔尖”的青年人才,對于數量更為龐大的青年教師和學子們也要予以關注,他們是高校人才隊伍的“塔基”?!芭R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對“最年輕教授”的羨慕和敬意,不應純粹止于年輕人創造的奇跡。高?!安晃挲g,只論成果”的用人、育人機制,為實力派、潛力派的青年學者,提供了證明自我、破格提升的路徑,這也將激勵青年教師和學子們在激烈的競爭中向榜樣學習、用擔當破題,以青年人的志氣和銳氣向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開拓奮進。2022-05-11 13:4052 瀏覽 · 0 收藏 -
可以低頭工作,但絕不向工作低頭?Z世代重新定義職場規則
可以低頭工作,但絕不向工作低頭。作為互聯網原住民,Z世代的新新人類如今已經開始批量登陸職場。獨有的價值觀、行為準則和成長經歷,使得他們成為一股新興職場力量。不做“職場隱形人”,Z世代正在重新定義職場規則。01.“站著掙錢”近期,重慶一女子小劉因下班后拒絕參加單位應酬被公司辭退,此事引發熱議。就在一些職場中年人覺得“這算什么事,不就是下班后去喝個酒嗎”的時候,新一代的職場人、Z世代的新人們已經把工作和生活切割得清清楚楚了。他們邊界清晰,認為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下班后是私人時間,加班需要加班費。還有一些網友表示:我們也不是不能加班的“小公舉”(小公主),只是在朝氣蓬勃的20多歲,我們更希望把時間用在刀刃上,下班后我們還要去聽直播課,看專業書,充電學習考證……Z世代職場新人們突破傳統規則、張揚自我個性的工作理念和行為方式,已經成為職場不同凡響的存在。媒體上常見的Z世代職場話題多是挑戰領導權威、挑戰公司制度、挑戰常規職場文化、離職率高等。Z世代工作不上心、不主動、不好帶的刻板印象,從另一側面也說明他們正在定義自己的職場規則。前不久,一名互聯網大廠應屆生在公司群中批評管理層“無必要強制加班”,指責公司為了趕項目要求員工加班加點工作,連休息時間都沒有,再次激起了網友對互聯網行業加班文化的抨擊。在常人看來,這個應屆生的做法大膽且出格,但在Z世代的職場新人們看來,這位職場新人強調勞動尊嚴,重視人格平等,敢于發聲,主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維持體面生活才是目的,工作只是實現的手段,要“站著掙錢”。02.不做“職場隱形人”2021年,智聯招聘發布了《2021Z世代職場現狀與趨勢調研報告》,從職場角度對Z世代給出了清晰的畫像:在工作態度方面,Z世代“興趣至上,工作內容符合口味比升職加薪更重要”的比例明顯高于前輩們;和工作強度相比,工作能夠帶來怎樣的成就感和價值感,逐漸成為Z世代人群每天思考的問題。同時,他們也正在逐漸摒棄固化的職場觀念,更加渴望擁有職場話語權,不再做“職場隱形人”,愿意為擺脫桎梏而發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整個社會思潮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勞動者認為錢買不來個人自由,反對無休止的無償加班。相對于工作績效和升職加薪,勞動者的自我主體感受更加重要。與此同時,還有官方背書支持,為確保勞動者休息權的實現,國家法律對延長工作時間的上限予以明確規定。有網友評論說:掙錢的目的是改善生存方式,活得幸福,“996工作制”讓人成為工作的工具,沒時間享受生活時光,也不利于消費市場的拉動。另一方面,不同于前代,Z世代受個性自由思潮影響較大,且從小物質生活相對富足,對于侵害自身權益和尊嚴的不公容忍度低。和前輩們相比,Z世代更注重心理感受和情緒變化,除了擁有飽滿的工作熱情外,他們有的是大把時光、精進機會和試錯成本?!肮ぷ鞑豁樞?,大不了換一份從頭來,沒必要整天壓抑自己的情緒”“趁年輕,我還是想做一個有原則的人,腰哪能隨便彎呢?”“只要有能力,我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新工作。甚至再退一步,我可以當自由職業者,為自己‘打工’”……Z世代更加敢于表達自我,他們站出來反對庸俗的職場酒桌文化、控訴職場PUA。對于職場不公,他們通過網絡將事實與情緒公之于眾。他們反對內卷,更加在意自身工作感受。他們甚至快意恩仇,“大不了換一份工作”是他們獨有的職場灑脫。03.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隨著Z世代逐漸成為職場主力軍,他們對于工作的態度以及對于職場規則的重構,讓為勞動者營造平等、有尊嚴感的就業環境成為現實之需。給予每一位平凡的勞動者應有的尊嚴,成為一種趨勢和全社會的價值取向。如今,一些領導層和管理者也被倒逼著不斷轉變管理理念、改變領導方式。以往以管理者個人喜好為中心的粗放型管理模式,逐漸被職場淘汰。今非昔比,領導者們應該看到自己已經不再擁有決定員工人生的權力,也別盡想著去把Z世代改造成工具人。比起父輩們視單位為“第二個家”的奉獻關系,Z世代更愿意把公司當作盟友。而在同盟關系里,沒有人會要求員工單方面討好老板,而是只有合作共贏,才能實現更大的價值。就像李誕在《奇葩說》里說的:其實現實生活中沒有那么多“站著把錢掙了”還是“跪著把錢掙了”的選擇,大家都是商量著把錢賺了。誰也不用討好誰,只有把工作做好,大家才能光明磊落、合作愉快地賺錢。事實上,Z世代的職場人不光敢于發聲,還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他們在為自己爭取到的更多的時間里,有的為動物保護奔走、有的向困難群體伸出援手、有的抓緊時間充實自我,他們的人生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精彩紛呈。時代已經賦予Z世代開放包容、勇于創新的精神,使之成為創新中國的又一批中堅力量。作為龐大的職場新力量,Z世代的成長與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生活的變革、潮流的演進同頻共振。從Z世代的價值選擇中可以看出,他們是值得期許和托付的一代,也是堪當大任的一代。當然,Z世代也需要砥礪自我、完善自我、負重擔當,在用個性定義職場規則的同時,還要不斷用奮斗定義火熱青春、定義出彩人生。2022-05-10 09:1722 瀏覽 · 0 收藏 -
寒門子弟想進入高校工作?我勸你考慮清楚
寒門子弟與其他人一樣,學習、工作和生活,唯一不同的是曾經成長的環境以及這個環境下形成的思維方式,在面臨選擇時考慮的會更加現實……提到寒門子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條件不好或出身條件一般的年輕人,通常出自農村或城市中的貧困家庭。對一些年輕人來說,寒門意味著清貧的少年甚至青年時光。之前有很多文章分析寒門難出“貴子”,一個比較典型的現象就是寒門學生進入清北或985高校的比例正在逐年減少,雖然現在北大清華等名校都在推出農村專項招生計劃,但仍然無法逆轉這種下降趨勢。寒門子弟難進優秀高校讀書,是個綜合性問題,其中有學生個人因素,更多的則是受限于教育條件和家庭環境。如果說寒門子弟在學生階段難以進入優質高校成為一種現象,那碩果僅存的學有所成的寒門子弟們,在畢業后面臨工作的選擇時,要不要去高校工作呢?提出這個問題,顯然是有邏輯前提的,那就是想進入高校者是否已經具備了進入高校工作的條件和能力。首先是個人學歷條件,通常來說,進入高校工作,起碼是碩士研究生以上,謀求教職的通常是具有博士學位,而通過事業單位考試進入高校的行政人員在學歷方面則要求低一些,通常是碩士即可。其次是學術水平達標,尤其是想進入“雙一流”高校,除了有海外經歷,一般都是要有一定學術成果的,否則不太好通過高校初步的篩選。對于大多數在國內讀完博士或者出國深造后歸來的學子來說,進入高校謀取教職往往是一個較為普遍的選項。但如果你出身“寒門”,在面臨就業時,要不要進入高校呢?實際上,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思考這個問題:我喜歡高校工作嗎?高校能夠滿足我和家人的物質需求嗎?我能在高校獲得發展嗎?尤其是第二個問題,對于寒門子弟來說尤為現實。01.你是否喜歡高校工作?興趣是最好的導師,也是自發內心的最原始的動力。無論是否出自“寒門”,這都是應當考慮的重要因素。進入高校工作,最重要的無非是兩項,教學與科研。當然,通過事業單位考試的行政人員從事日常行政工作,不在此討論范圍之內。大學里謀取教職給學生授課是一項基本功,實際上,這種以授課作為工作內容的工作,在任何學歷教育階段中都差不多,差別無非在于講授內容與方式。如果你喜歡授課,那恭喜你,自帶天然教師屬性的你,工作起來自然會開心的多。但大學工作的另一大主要任務是科研,而科研成果又直接關系到你的職稱、待遇甚至飯碗,有的人喜歡并且擅長科研,有的人只是把科研當做謀生的手段。無論你是獨立科研還是進組找個“大老板”罩著,不管是以什么樣的心態,科研都是大學教師無法回避的核心技能和必備能力,如果你真心的熱愛科研,那么在大學里謀求教職肯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高校也是屬于體制內的一部分,也要遵守一些體制內的規矩,如果你不喜歡這些束縛,也不想再回到這種條條框框中,則應在現實的基礎上另謀出路。很多人雖然選擇高校,并不是發自真心的熱愛高校工作,也許只是因為糊口而向現實妥協,也許是為了面子和家人的勸說,這顯然不是面臨職業選擇時的積極因素。如果你對高校工作并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手中又有其他的更中意的選項,建議你不要步入此門。02.在高校工作能滿足你的物質需求嗎?提到物質保障,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尤其是對于物質基礎較為薄弱的廣大寒門子弟來說,十余年苦讀,帶著家人望子成龍的期望,本以為可以擺脫物質生活的匱乏,實際上,這才僅僅是一個開始。隨著博士畢業后的適齡,很多青年博士剛畢業就面臨著購房、結婚甚至生育撫養的問題,而家人在這些問題上可能也幫不上太多,這些現實的問題有時壓得人喘不上氣來,不得不好好考慮怎么才能選擇一條解決這些問題的路。以住房為例,高校雖然能提供人才住房,但只是過渡性的,除非碰巧單位集資建房可以享受一些優惠,否則仍需要市場化買房,尤其是在一些一線城市,這種買房壓力也是很大的。因此,在選擇高校時應當慎重看好有關人才引進的扶持政策。好在很多高校自帶教學質量不錯的附屬中小學,可以解決孩子擇校的問題,但孩子的興趣班、課業輔導,仍都需要財力支持,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需要以物質作為后盾基礎的。坦誠的說,高校教師的收入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優厚。網上曾曝出復旦大學某教授曬出工資條引起熱議,據其曝出的圖片顯示,該教授每月應發工資15335元,扣除各項稅金保險等項目后,實發到手才8271元,一時間輿論嘩然,大概大家都沒想到一線城市中大學教授的工資竟然如此之低。雖然是發生在2017年,但近些年高校工資也沒有多大漲幅。有人說,高校教師的工資只占他們收入的很少部分,大部分老師都不是靠工資生活的,而是有其他收入。實際上,除了工資收入外,高校教師其他渠道的合法收入完全看個人水平和能力。一類是“戴帽子”的教授,比如院士、CJXZ等等,收入自然頗豐且渠道多元化。再有就是科研項目經費或獎勵,這類收入完全看個人科研能力與“拉項目”的水平。理工科專業的科研項目經費一般較富足,而文科類的研究項目“油水”往往較少。通常每個學?;驅W院對于重大研究成果比如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也會有一定獎勵。一些有能力的學者單憑科研方面的收入即可達到小康,但這類人群只占很小一部分比例。如果你科研能力較弱,爭取項目又很有難度,則只能老實啃工資了。當然了,還有一些高校老師在校外也有自己的副業,比如自己創業開公司或在某公司做獨董,但是這些都是青年教師們難以一時企及的,需要時間、能力與機遇的多重疊加,短時間是無法完成的,除非在讀書期間就手握可以轉化為產業的重大科研成果或專利,而這種比例更是少之又少。解決物質上的問題往往會成為很多寒門學子著重考慮的問題,畢竟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如果物質毫無保障,而原生家庭又不能援助,那生活必然陷入困頓。在面臨選擇時也應該認識到,高校的收入雖具有一定穩定性,但只是處于中等水平,即使存在上文提到的多種創收渠道,也不是一個剛進高校的菜鳥短時間可以獲取的。如果你想在開局就打個全壘,一步到位解決物質問題,建議你不要對進入高校工作抱有太大期望。03.在高校工作能獲得良好的發展嗎?對于個人發展,自身努力等個人因素固然重要,但高校能否提供一個有利于發展的平臺,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假使你熱愛搞科研而投身高校,那么就要審視一下高校的基本硬件條件、經費保障、科研機制是否適合你的發展。另外,誠如上文提到,高校是體制內的一部分,需要遵守體制內的一些規則,不管是論資排輩還是“中國式關系”,都有自己的運行邏輯。如果你不適應體制內的這種帶有“束縛”的生活,建議你慎重考慮。典型如海外歸來的顏寧,在清華工作一段時間后,又回到普林斯頓大學,雖然給外界的解釋是想換一個環境,但仔細解讀不難看出,中外的科研環境和體制對一個人選擇的影響。在選擇職業發展道路的初期,應該搜集好各方面資料和信息,認真分析好各種利弊,對于工作環境和發展道路綜合作出判斷。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選擇有時會大于努力??傊?,要進入高校工作,就要適應高校的節奏與環境,在解決現實問題的基礎上,兼顧好自己的發展。不管你是否出身寒門,都需要認真考慮上述因素。雖然寒門子弟在起點線上的物質基礎較為薄弱,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應當只是為了錢財而奔波。畢竟,能夠符合進入高校條件的人才,我相信在未來道路上一定不會辜負自己的選擇和家人的期望。2022-05-07 10:17332 瀏覽 · 0 收藏 -
博士畢業,卻過得不如碩士舍友……
都說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但人生在世,人之常情下誰不想追求的多一點呢,當三十六歲的我現在作為北京某頂尖高校文科博士畢業了,回首來時之路,一路坎坷歷練下來,終于入職高校了,才對追求有了一點點頓悟。閑來無事的周末,給讀研時的舍友打去電話,互訴衷腸,聊到現狀時,兩相對比,我承認我的要求有點高了,起點有些低了。01.西南教育弱省VS東部人才強省條條大路是通羅馬,可舍友非要認為我就是出生在羅馬的那種,其實小門小戶的我根本愧不敢當。當年我高考總分也不過300出頭,去了隔壁市的職業技術學院,而他,高考總分直逼500,卻也是去了和我差不多的??频诙螌W校,說起為什么,真的是當時教育資源不平衡導致的。我初中了才學英語,高考英語只考了十幾分,在我們那400多就能上本科了,反觀他的家鄉,東部教育強省,重文化重教育,用天壤之別來對比一點不為過。所以,在先天優勢上,無論他如何自謙、自嘲、自虐,他都是完勝。02.浪漫文學大叔VS務實理工男人我的大學雖是職業技術學院,但因為母校是好幾個學校合并而來的,其中就包括一個師范學校,于是乎很榮幸的是我讀到了師范專業,這種情況在全國應該都不多見。我雖學習一般,因為從小喜歡看書,詩詞歌賦樣樣在行,散文、議論文、評論文各種文體都很在行。舍友讀的就是一所老牌師范學校升格的大專,教學功底深厚,培養了千千萬萬個本土的教師,他自然也受益其中。舍友不愛寫,說話話和講起道理來卻是一套一套的,說的多做的卻不一定多,但只要他去做的,保準能成。所以,骨子里,我認為我是一個浪漫的文學大叔,舍友是一個腳踏實地的理工男,我有我花前月下般的情懷,他有他洞察世事的情操,但情懷是一時的,而情操卻是一輩子的,他又贏了我。03.??破瘘c博士VS??破瘘c碩士當我三年大學畢業回到老家之后,當時恰好趕上當地中小學招聘,我的專業算是符合,就去應聘了,雖有幸被一所小學錄取,但課太多又經常熬夜備課,月底發到工資卡上的錢僅僅兩千有余,囊中羞澀,不得不被逼考研。而舍友大學畢業后努力復習考事業編,可當地很多單位的招聘考試都要求學歷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權衡之下,他下定決心邊上班邊考研,定要擺脫學歷上的限制。原本我倆都是??破瘘c,看似旗鼓相當,最后他碩士畢業入職老家高校,我去名校讀博,似乎一定意義上我已經略勝一籌,而實際只是我太單純看不清前方之路。讀研之前已在中學工作三年的他,早已熟悉了教育系統的角角落落,似乎比我更懂一個蘿卜一個坑和先到先得的道理。所以,讀到碩士他就抽身了,而我單純地還在為自己的學術夢想征戰四方。04.求職四處碰壁VS妻娃車房科長遙想當年,剛邁進研究生行列的我,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每日都是看書、學習、寫論文,硬生生拼出來了個C刊,壯著膽兒報考了北京某985名校。三年,苦行僧一般的折磨,我發出來了兩篇C刊,總算是看到按時畢業的希望了,我從五月份就開始投簡歷,前前后后十幾所高校吧,有回復的屈指可數,甚至多所大學二級學院面試都過了,但是由于第一學歷的限制到了最后一關被學校人事部門否了。最后,不得不入職東南某地方性師范大學,好在是個省重點,有碩士點,給的安家費相對當地水平還可以,六年之內完成兩篇C刊或兩個省部級課題可以給50萬安家費,房子可買學校在建的大平層公寓,無證,給的講師待遇,學院按照用人慣例安排我第一年的工作是暫行教秘之責。反觀我的舍友,在畢業的第三年頭就已經是中級職稱了,雖是行政崗,卻憑借自己多說少做,不做則已一做必中的性格,成功晉升為部門科長,手中還有了些許小權利,受人尊重和愛戴。他的妻子和我們都是同學,是他們當地另一所高校的專任課教師,科研水平不錯,兩人舉案齊眉,在內有車有房有娃,在外寫課題參加教學比賽,“爭名逐利”忙的不亦樂乎,都在各自的圈子里站穩了腳跟,年收入20W往右一點,在當地也算是比較好的待遇了。每每周末和節假日,我都是寒夜凄涼獨酌,而舍友的朋友圈曬娃曬老婆曬美食美照,快樂開心的不得了,幸福指數上,我被妥妥的甩出去了十萬八千里。有人說,真正體會生活之無奈,不是因為你處于底層時的默默無聞,而是明明在他人羨慕的高度上卻過得不如普通人?;厥讈頃r之路,想想很多時候都特別自卑,??破鹋芫€帶來的影響總是縈繞于心,可也許正因如此,才拼盡全力的想要改變。雖然說博士僅僅是個身份,但并不代表高枕無憂,人生在世,很難真正區分誰好誰不好,路已然選定,再無回首的可能,而只有學會自我主宰,有所求,有所不求,才能比大多數人都活得更加明白通透。2022-05-06 10:58240 瀏覽 · 0 收藏 -
我,36歲女教師,遭遇了博士后退站危機
娜拉,是易卜生話劇《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她最有名的事跡就是“出走”——離開了她那偽善的家。劇中,大門嘎吱一聲,高潮處即落幕??涩F實中的“出走”不是推門、關門那么簡單。娜拉出走之后怎么辦?魯迅說,“墮落或者回來”,否則,“錢是要緊的”。而我,如同學術界的娜拉,36歲仍一事無成的中年娜拉,一只腳已然伸出門外,另一只腳卻動彈不得??谥胁粩噜止尽皌o leave or not to leave”,卻找不到正確的出路??墒裁词浅雎?,我的概念仍舊模糊、模糊。我持續思考,又不斷推翻。我患得患失,生怕徒增遺憾。我試圖尋找真相,而真相若隱若現。01.教職,一位難求前幾天,我發了一條朋友圈:“我這一行當,一人一桌一電腦而已,電腦還自備,可惜一桌難求。36歲,說句‘我的前半生’也不會太過矯情。下半場如何開場,還要好好想一想”。這是我在遭遇博士后退站危機時的一點感慨。如今看來,退站與否不過是表象,這種踟躕早有端倪。也許,從我大齡讀博、延期畢業那刻起,就已注定了我的學術之路不會十分順利。疫情不過是個契機,讓我無從逃避,逼迫我正式思考還要不要繼續下去。所謂“繼續”,指的是要不要繼續學術事業,而目前更為直接的——要不要繼續尋覓教職??山搪氹y求。讀了博就覺得該搞科研,搞科研就覺得該當教授。這里面當然存在邏輯謬誤,但也并不難理解。有研究表明,美國只有12.8%的博士能找到tenure-track教職,少于17%的科學博士在三年內能找到tenure-track教職(也有好消息,一半tenure-track的助理教授最終會tenure成功)。2018年一項PNAS調研顯示,半數科研人從入行到離開不到5年。這些數據都指向如下結論:對于一個想要獲得學術界穩定教職的博士學位獲得者來說,成功不過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如果你不喜歡“失敗”這個詞,也可以替換為中性詞——“離開”。 為什么找不到教職?人們常給出以下答案:沒有連續海外經歷、年齡超限、專業太冷門/太熱門、“出身”學校不夠好、發表記錄不漂亮等。這些答案十分普遍,其所指也心照不宣——沒有拿到教職當然是不夠優秀??晒嫒绱藛??我認為并不是,或者說,起碼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真正導致教職難求的關鍵在于“基礎比率”,也就是教職數量/博士數量。人們或許會說教職稀缺,但這種說法并不準確。首先,教職不是突然變少,而是從來如此。換個隆重些的詞——“教席”,甚至有位列仙班之感。如果對大學的發展歷史稍有了解,我們會知道“教授”這個詞的真正分量——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大學教授是與僧侶、教會等并列的不事生產的階層,說句“貴族”都不為過。其次,就“學術市場”而言,流通的商品是“博士”,而非“教職”。因此,并不是“教職短缺”,而是“博士過?!?。Brennan教授在他名為《Good work if you can get it》一書中進一步指出,提供學術工作的人數(供應量)超過了空缺職位的數量(需求量)——這是供給側問題,而不是需求側問題。進一步,他還給出了一系列數據證明教職并沒有變少(雖然本來就不多),甚至還逐年有所增加。因此,拿不到教職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礎比率。明白這一點,既可以提早明白學界存活之難度從而有的放矢,更重要的是,不要妄自菲薄——畢竟,學術界打擊自信心非常有效的一招就是:“你拒絕了我,還列出一堆過錯”。02.門檻,越升越高以上只列舉事實,尚不涉及價值判斷,最多為求職遇阻的人提供點心里安慰。明白了基礎概率,也就很容易明白求職之難了——職位就那么多,你愛來不來。所以各高校就可以層層加碼,列出種種條款。教育經歷、發表記錄、研究經歷,這些還好理解,畢竟這多少可以衡量穩定產出的可能性??捎行╅T檻,雖已是老生常談仍不吐不快。第一,年齡。我36歲,超過了幾乎所有成文不成文的(最低)學術職位的年齡限制。35歲甚至還不夠,已經有不少單位開始要求博士年齡不超過32歲或者30歲了。我心里暗暗咒罵,這哪里是招聘博士,這是學歷選秀吧,以“幼嫩”為美嗎?可你說我不理解嗎,我也理解。有剛出爐的干嘛要割過幾茬的,有少年成才的干嘛要大器晚成的,或者僅僅是——有年輕的干嘛要老的?我們可沒有學術上的政治正確!什么七十高齡攻讀博士學位,這也只能是他國的美談。在國內,首先就得懷疑,你有報考資格嗎?第二,海外經歷。陽澄湖的螃蟹是否真的最好吃還不一定,但如果沒去陽澄湖休過假、泡過澡,就肯定賣不上好價錢。這么說沒有瞧不起螃蟹的意思,不過就我而言,我喜歡渤海灣的飛蟹和赤甲紅。隨著博士“滯銷”,高校更是有了挑揀的資本。除了年齡、海外經歷,以后逐漸再追加“本地戶籍”、“本地有房”、“不婚不育(男)”、“已婚已育娃已大(男)”、 “熟練掌握一種樂器”、“愛好運動”、“裸眼視力1.0+”、“BMI20±0.5”的條款也指日可待。這可不是強詞奪理,君請看:本地戶籍、本地有房,代表家里條件好,無生活壓力,可專心科研;無孩兒或孩兒已大(的男性),代表無需“負擔”職工的婚、孕、產、育等假期及福利,不會影響科研教學任務;愛好廣泛,或可催發科研靈感;身心健康,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不是夢。我可以與用人單位“共情”,可我對此嗤之以鼻。莊子曾講,南方有種叫鹓鶵的鳥,發于南海,止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有只鷂鷹抓住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鶵飛過,沖著鹓鶵,“嚇!”對于這樣肆意脫離學術能力而無底線壓價的招聘要求,我也只想說別“嚇”了,祝你們幸福。除了這種傲慢,如今這種“稀缺”還換了種面目,堂而皇之出現在各個高校的招聘啟事上。新浪微博有一個賬號“博士圈”曾寫道,“我翻開招聘一查,這招聘沒有明說,歪歪斜斜的每份上都寫著‘青年人才’‘特聘副研究員’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中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坑’!”雖是調侃,仍一針見血。教職難求,這是事實,但請讓我們明明白白地難,明明白白地咬牙堅持,明明白白地飲恨退出——不要文字游戲!不要合同陷阱!不要虛假承諾!03.學界,適者生存教職難找是個概率問題??捎捎谛掖嬲咂?,我眼前又都是成功者:比我只高一屆的學長已是優青,大學同班同學已是教授,同時入站的博士后已期滿考核,比我小的師弟師妹都按時畢業——而我在哀嘆教職難求?真是失??!所以,擺在面前的問題是,在學術生態就是如此之當下,到底如何在學界生存?簡而言之,學術有圈,圈內適者生存——這就是學界生存法則。學術職場中,成功者都是相似的,失敗者各有各的“不適癥”。發文章“慢”——Quit!成果“沒用” ——Quit!沒有拿到某級別的“項目”——Quit!以上導致退出的原因,真的都與學術本身有關嗎?我很懷疑。每當我被詰問“你研究啥的,你研究有啥用?”我常常像孔乙己在講“回”字的四種寫法一般,“額,也不是完全沒用。你看,這里有點用,那里有點用?!?nbsp;不過現在我想,這些也許真沒用。2020年初,我情緒常大起大落,科研無法推進,申請無心打磨,養育分心,前途未卜。那時候我覺得什么自然、社會科學,什么理、工科,通通沒用,只有醫護有用、研究疫苗有用!快進到2020年末,“2020年全世界發表的論文有4%是COVID-19研究”,年末有望超過20萬篇,可其中也不乏灌水、蹭熱度之作,還有大量相互矛盾的證據——所以,連對抗疫情的研究也可能沒用,這可真糟糕。既然適者生存乃學界生存之道,“你不適合”則成了萬能理由。你不適合讀博,你不適合做學術,你不適合教學——你之所以失敗就是你不適合。這很難反駁,誰會去聽失敗者的訴說?可這理由根本站不住腳。博導眼中適合讀博的“理想博士生”,合作導師眼中適合合作的“理想博士后”,課題組負責人眼中適合的“理想參與者”,領導眼中的“理想員工”……何謂“理想”呢?以讀博為例,綜合各個角度之說辭,所謂適合讀博無非是以下幾點:有“心”:好奇心,恒心,平常心,責任心,自信心……有“力”:毅力,觀察力,學習力,創新力,執行力,溝通力,自律能力……有“氣”:勇氣、膽氣、志氣……可是,這些難道不是生而為人的通用的優秀特質和品格嗎?怎么成了讀博的標準了?讀個博還得是天選之子,可評教授、評博導時也沒見候選人滿足這些要求啊?!杜┦亢蟆芬晃?,我指責了體系,指責這個所謂的學術體系既沒照顧到女性科研人員生育之難,也沒照顧到科研臨時工嚴苛考核之難。我之所以指責,是因為我認為現狀存在問題,不正視問題何來解決問題。這免不了被諷刺為“怨天尤人”、“不務正業”或“無能狂怒”,也免不了被一些老同志勸說“年輕人,不要怕吃苦”,要“只求耕耘、不求回報”??墒?,每逢你想批評“抱怨者”不該 “怨聲載道”時,請記著不是每個人都像你一樣,擁有了已經擁有了的東西。教授們不會抱怨教職難拿,博士們不會抱怨學位難拿——多少也會,但不要當真,那是裝飾性的說辭。我當然知道,每一代人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戰爭、饑荒、社會動蕩,過去不是“黃金時代”,如今也并非最差。但是,每一代人的選擇決定了下一代人的初始條件。繼承下去的條件是好是壞是對是錯,我們都是參與者與推動者。不過,我不會天真到等著體系的改變和完善來解我的燃眉之急。牢騷太盛防腸斷,主席教導記心間。在這個學術生態之下,是我個人的所有性格、所有品質、所有行為與所有選擇,共同造成了今天的狀況。我不能偏袒自己說我毫無過錯,正如我也不會妄自菲薄任由指摘。學術生態的殘酷,個人特質的不均衡,這些都使得“成功”難上加難。如果真的很難,那它最好值得。這個學術生態會標榜一些成功的準則,提供一些短期的或長期的目標,再設置一些誘人的獎勵——目標就是“抓”住你,盡可能“抓”住你。你追求的是你想追求的,還是這些外部設置的目標讓你追求的?娜拉的去留獨白,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個體,回歸到這樣的問題——要為學術奉獻、犧牲、燃燒自己嗎?當然可以,如果它是“天職”所在??伤菃??04.學術,并非天職學界生存艱難,還有這么多年輕人前仆后繼,寧做被收割的韭菜、被榨汁的甘蔗,不撞南墻誓不回頭。這份工作(職業、志業或天職)必定有其過人之處——這是十分合理的推測。它究竟好在哪兒?你覺得學術工作是人類從事的各項行業中更崇高的嗎?你覺得學者這個階層的使命很可敬,并且在一切其他階層面前顯得很突出嗎?如果你敢于承認,倒是十分磊落,起碼你確實心存理想,手捧情懷烹飪的雞湯,想要“為科學而科學”,不惜忍受過程中帶來的生活缺少尊嚴的痛苦。如果你不承認(或者羞于承認),那么面臨“錢少、心累、猝死”等風險,你的選擇難道是因為對受虐的特殊愛好嗎?情懷在作祟。但這又不僅僅是情懷問題。學術是否天職?學者是否有使命?這都是專門的哲學問題,是幾百年以來先哲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德國哲學家謝林認為全體學者都有通過科學而變得高貴的精神的崇高使命,為此,學者應當自覺地融入“普遍精神”,在普遍理念的指引下揭示出每一門特殊科學的真正內涵,并與其他科學融會貫通。另一位德國哲學家費希特認為學者的使命在于用科學知識為社會服務,關心人類的進步事業,使人類不要停頓和倒退,為此,學者不僅要看到當前的立腳點,也要看到人類現在就應當向哪里前進。而更為我們熟知的馬克思·韋伯卻說所謂的“為科學而科學”并無根基,學者外在職位、榮譽與內在價值常常錯位,一個以學術為志向的人應當做的,也是唯一能夠做到的,僅僅是力求保持“頭腦的清明”,并努力傳播這種清明。學術也許仍是天職,學者或許有其使命——但這可能僅存在于哲學中?;氐浆F實,對于站在十字路口彷徨的人,對于我這樣的中年娜拉,學術遠非天職,只是各種偶然情況的疊加;學者并無使命,科研臨時工的任務就是完成考核進入下一關,不過這個過程或許可以完成別人的使命。高考成績、大學所選專業、研究生導師、研究課題、領域方向,任何一步都有可能只是遵循了當下的走勢,并非是出于熟慮后的選擇。而當你真正有能力認清事實,可能已不再有選擇的機會?;蛘叱翛]成本已經大到難以割舍——轉專業、換導師、改方向,哪件事不是難上加難?即使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者,你的科研道路是注定的嗎?你的研究方向是一生所愛,還是導師課題的延續或同方向的分支?你是為了在某領域實現某種意義而奮斗,還只是追溯到高考志愿書上的一個對勾?就像你相信兩個人的相遇是緣分天注定一樣,認為目前你所從事的研究是“天職”所在,即使不是概率學的不好,也是個美麗的誤會。而對于科研臨時工,不僅研究是偶然的疊加,而且實現的還是他人的使命——如果他人有的話。授予博士學位時,學術委員會說你已“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其實依我看,莫不如改為“已具備為教授打工的能力”。學界成功充滿偶然和運氣,大器晚成是概率極小的童話。適合做學術≠適應學術生態,而后者才是生存之道。我實在算不得適應這個生態,失敗也多是咎由自取,怪不得旁人。人言遇事不決,問問初心,并常以“不忘初心”勉勵自己戰勝眼前困頓??蛇@招對我實在無效,因為初心并不見得就高尚。我的初心膚淺的很,我就是想要一個博士學位,然后拿著博士學位在家養養花、做做烘焙。走著走著,怎么還忘了初心,愛上科研了?因為忘記了初心,拿到學位的我并不幸福。兩年博士后,每日主題是咖啡+布洛芬——早中各一杯黑咖啡,晚上回家一粒布洛芬。沒有真正享受過什么假期,沒有好好享受過家庭親子的溫馨。嚴苛的考核固然是其因素,但更難以驅散的是來自自我的審視和否定:我不該休息,我不該享受,我不該開心,我這個科研臨時工不值得過有尊嚴的生活。這種時時刻刻的自我懲罰,不僅嚴重影響了我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極度影響科研自信、學術效率、成果產出。從9月份開始,這三個月我周末同孩子去海邊和公園玩耍,心情好了就大大方方發條朋友圈。走留之際,我這個科研臨時工才想明白:勞逸結合不是原罪,享受生活不是墮落,親子天倫不是恥辱。所以,離開學術,不一定是放棄或失敗,也許只是及時止損。堅持學術,也不代表底層科研臨時工不配過幸福生活。05.幸福,有跡可循如果一件事不值得,那么也不值得做好。所以,痛苦統統都走開!現在,我要幸福!至此,我的問題完全轉為以功利角度,如何獲得持續的幸福?好消息是,幸福似乎有跡可循。以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例,馬丁·賽里格曼認為獲得幸福需要同時滿足五個因素,分別是“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意義(meaning)”,“成就(accomplishment)”和“人際關系(relationships)”。這五個元素相互獨立,均可以準確定義和測量,而且可以通過學習來增強。如果你想獲得豐盈蓬勃的人生(加強版的“幸?!保?,那么只關心其中一個或者幾個是無法得到的。我愛我的伴侶、小孩和家人,他們也都愛我。我內向、悲觀,卻尚屬積極(否則也不會寫這么長的吐槽文),如果有意識通過突出自身優勢、增加美好記憶、克服負面行為等訓練,獲得積極情緒也并不是難事。同時,家庭本身也可以給予人生以意義和成就。所以,目前我需要著重考慮的是投入、意義和成就,這三者各自獨立卻不乏關聯,并且都與“leave or not”的自我追問有關。投入是指“心流”,指的是完全沉浸在一項吸引人的活動中,時間好像停止,自我意識消失。我在讀書、思考、論證時,會進入“心流”。如果我能把我的想法實現并發表,我會很有成就感,即使沒有幾個讀者和引用。如果一項研究、或一篇論文可以代表一個小小的學術觀點,那日積月累的持續而深入的學術觀點,就匯集為一種學術思想,那是更大的成就。我也認為我的研究工作是有意義的。也許剛開始我需要說服學術委員會、說服審稿人、說服評審人,可隨著成果的積累、學術自信的建立,我會逐漸不再在意那些外部評價。同時,學術這項活動也是逃避“精神負熵”的方法——相比我更加不擅長也不喜歡的社交與世俗生活,躲在不為人意志為轉移的科學小花園中更能發揮我的優勢,一個人獨處我也自得其樂。我的初心是拿著博士學位在家養花??墒?,我能從推導公式中享受到“心流”, 我能從增加人類知識中獲得意義,我能從發表研究成果中獲得成就——“學術”本身確實可以為我帶來幸福。06.正確道路娜拉想了又想,似乎得到了些結論:教職不是學術市場的商品,博士才是。不是教職短缺,而是博士過剩。學術并非天職,也無關使命。學術有生態,講究適者生存。如果承認幸福有跡可循,學術這種工作倒可以成為制造幸福的手段??墒?,正如我的研究“沒有用”,這些結論也無法為我指點一條正確道路??墒裁床攀钦_道路?也許,正確的道路,就是你經過冥思苦想還是想走的道路,就是你經過權衡利弊還是想走的道路,就是你遠遠落后、一輩子無力追趕那些強者仍想負重前行的道路。正如,“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才是最大的英雄主義”。希望我能更快想通,希望我可以做個英雄。2022-05-05 11:10122 瀏覽 · 0 收藏 -
子午工程女工程師:我更喜歡別人叫我“藍工”
編者按:科學家探索世界,工程師創造世界?!拔逡弧眲趧庸澲H,《中國科學報》記者走近三位建造和守護大國重器的“工匠”,聆聽他們的故事。和所有大科學工程里的工匠一樣,在龐大的裝置面前,他們建設和維護的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正是這一個個小小的“部分”,撐起了這些大國重器。講述人: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高級工程師 藍愛蘭藍愛蘭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子午工程二期的高級工程師,也是我們拜訪的三位工程師中唯一的一名女性。她身材嬌小卻充滿力量。她喜歡別人喊她“藍工”,因為那是她最珍惜的角色,也是她安身立命的工作,更是她人生中與眾不同的風景。團隊部分成員合影,左二為藍愛蘭丨圖片來源:鄧翔以下是她的自述——我是一個女工程師,是子午工程二期中緯高頻雷達設備負責人。中緯高頻雷達的天線陣列尺寸比較大。由于天線陣列架設有著大量的高空作業,難度大,需要花2個月才能完成。位于四子王旗的兩部雷達天線陣列已經在2020年底建設完成。令我難忘的是草原的秋天,大風席卷黃沙天天到訪,嚴重影響高空作業安全性和建設進度。為了保進度,我們在高空作業平臺的四周裹上被子,風來時操作人員就蹲下來,躲避風沙,等風小了再繼續工作,確保人員安全。今年正月十六,我帶領團隊再次前往四子王旗,進行雷達電子設備的安裝與調試。元宵節剛過的四子王旗氣溫低至零下二十幾度,我們真正體會到了“寒風刺骨”。因臺站門口地勢低,積雪半米深,車輛無法通行,每天我們都要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雪地里走1公里左右才能到工作地點。團隊成員在雪地里推車丨 圖片來源:藍愛蘭團隊成員工作場景丨圖片來源:藍愛蘭臺站距縣城50公里,方圓幾公里見不著人家,為了節省時間,大家中午就吃饅頭、方便面解決,團隊里的年輕人都說“能吃飽,能把活干好就行了”。團隊成員在一起吃中飯丨圖片來源:藍愛蘭此次團隊一行7人,有兩位女同志。對于女孩而言,冷、吃不好都不難克服,最難克服的莫過于上廁所了。茫茫大草原上,就是想擋都沒東西可擋,還好有施工隊建的極簡露天旱廁,連門都沒有,而且廁所里腳踏的地方都結著冰,很滑,需要十二分小心,因此我們每次都結伴同行。野外的工作是艱辛的,但也是快樂的。簡單的午餐都能吃出團圓飯的感覺,其樂融融。我們還遇上了“霧凇”,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美景。當然,我們也好好利用這里的極寒天氣,趁著落日余暉,模仿網紅,舀一勺開水,灑出“煙花”的效果,非常有趣。這次調試歷時16天,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之后,看到電離層回波出現在電腦屏幕上的那一刻,從心里溢出的快樂與成就感只有身處其中才能體會得到,這也是我熱愛這份工作的原因?,F在很多人把科學家和工程師統稱為“科學家”,但我更喜歡別人稱我為“工程師”,因為工程師和科學家解決的問題是不一樣的。我理解的工程師是解決技術性問題,攻克各種關鍵技術,為科學研究提供更高質量數據支撐。作為工程師,我喜歡對技術進行優化、改進,提升設備的探測能力,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好的觀測數據。等項目建成之后,我們的工作并不會停下來。設備就跟人一樣,如果長時間工作不休息、不體檢,肯定容易生病。這個設備將是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我們要對它做定期的維護和故障檢修,保證它能一直處在比較好的工作狀態。在“五一”勞動節,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中緯高頻雷達能順順利利按節點推進,我也希望團隊的小伙伴們能夠好好休息,充好電,“五一”過后,我們再戰!落日余暉下的天線陣列丨圖片來源:鄧翔工程簡介:子午工程二期是我國“十三五”規劃中首批啟動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它的目標是在子午工程一期的基礎上,沿東經100度、120度、北緯30度、40度附近建設31個臺站,建成“井”字型布局的空間環境監測網絡,將首次實現對日地空間環境全圈層、立體、多要素綜合探測,使我國的空間環境地基監測能力跨入世界前列。我國北方地區是極區空間天氣擾動沿子午線傳播到我國中低緯地區的必由之路, 也是電離層高中低緯耦合與擾動傳播的重要場所。子午二期在我國部署了3站6部中緯高頻雷達,構成北方中緯監測分系統,對我國電離層擾動上游區域進行大尺度、不間斷監測,為電離層科學問題研究提供數據支撐。中緯高頻雷達的三個臺站分別位吉林龍井、內蒙四子王旗和新疆和靜,每個臺站部署兩部雷達。每部雷達由天線陣列(含主陣和子陣)、收發組件、數字信號處理系統、雷達控制系統及數據處理系統組成。其中,主陣長約260米,子陣長約100米,每個天線陣列通過天線桿、反射網和凱夫拉繩互連構成一個整體。(《中國科學報》記者倪思潔采訪整理)2022-05-05 10:3516 瀏覽 · 0 收藏 -
有編的高校老師都跳槽了!恐慌了誰?
“XXX教授從重點高校,跳槽到XX中學……”原本以為這樣的新聞,只會發生在北上廣深,近兩年,聽聞筆者二三線的老家重點高中也開始有樣學樣了??磥砀邔W歷人才向基礎教育遷移所帶來的“內卷”,現在已經不是稀罕事兒了。有擁有高學歷、優秀科研成果的知名高校教師“跳槽”到中學的;有公辦教師離職,轉投私立學校的;以前還會有名校教師跳出體制內,開培訓機構,如今因為“雙減”絕了這條道路……留給高校教師的選擇仍然很多,但是明朗的方向似乎不太好說了。拋開現象看本質,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些高學歷人才不約而同地選擇「從高校離開」呢?01.教職人員的煩惱有編,意味著穩定和體面。那為什么還會走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部分高??赡艽_實存在一些管理和評價的問題,使青年教師的成長發展受到限制,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教師選擇從大學里離開。所以高校在對青年教師的管理包括待遇等方面確實需要進一步改善?!鄙现?,筆者看到一個在高校有編制的老師朋友發了朋友圈,宣告自己正式告別“圍城”。擁有高校穩定的工作,一直以來都讓人艷羨,沒有人能想到她會作出這種決定。她說:“我們學校在郊區,離家太遠,只有周末才可以回家。當初也是為了編制去考這個崗位,現在看來它或許是不適合我穿的「衣服」吧?!奔热灰呀涬x職,導火索是啥,我也不好再問。不過當聊起如果有其他人想去高校工作,她會不會強烈反對時,她搖了搖頭,并真心建議道——“如果是我的話,不會先考慮待遇,不比現在低就行;重要的是工作環境如何,是否有學術環境,人文關懷好不好,行政對一線專業的影響有多大,需要進行多少的人際關系交往等等……看單位吧,有編制還是很有安全感的,再怎么樣也是正規軍,只是那些瑣事太消耗人了?!蓖庑杏X得大學老師光鮮清閑,內行才知道高校的任務也很繁重。對上面,要認真完成教案,應付教學部門檢查;對學校,想量化工作但其實很難量化,除了日常上課和指導學生參加各種比賽,同時還有諸如備課、發論文、做項目、橫向課題等隱形工作;對學生,時刻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對學生身心和成績都要負責云云。都說好工作本質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如果占兩個就是可以考慮的工作,但現實卻是能夠占一個就很不錯了。離家遠、收入低、教學任務重、行政工作瑣碎、家庭因素、身體原因等,無一不是教職人員的煩惱。江西臨川,70名教師從公立學校集體辭職02.主動選擇環境哪怕是在編人員,「跳槽」也是一件正常的事,它只是一種選擇,通過這種方式達到換環境的目的。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高校教師一般都有幾年的服務期限,和普通求職者相比,他們無法想走就走,所以選擇厚積薄發。到了而立之年,有一定的學術儲備的部分高校教師才會大膽“跳出去”,收獲職級和收入的雙重提升。同時,高校老師也分科研和教學兩個方面。普遍來說,科研方向的老師可以去一些科研機構,帶著足夠的科研成果和高學歷背書,跳槽并不難。教學的老師跳槽選擇性就更多了,“誨人不倦”“諄諄教導”……說明教師大多語言表達能力不錯,知識底蘊和常年提升的學習能力,也足夠處理大部分工作。也有許多教師跳槽到機關事業單位。從一個體制內,跳到另一個體制內,不變的是一顆尋求穩定的內心?;蛟S,是“求職難”“非升即走”等來自大環境的壓力,令高學歷人才們普遍感到焦慮,使得高校教師跳槽也不再是稀罕事?!案邔W歷都這么卷了,之前還有企業6000月薪就想招博士的……那企業招我們又肯出多少錢呢?”“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本泳幼?,必定選擇風俗醇美之鄉,交友旅游必須接近賢德之士。人對環境的影響是有限的,環境對人的影響卻是巨大的,但我們可以主動選擇環境。跳槽后的單位不一定100%會比前一個好,但是本身還能有選擇,就已經比沒得選的人多了巨大優勢。所以說,高學歷人才的求職恐慌大可不必,大家的焦慮更多是“優中選優”,適當的危機感帶來的警惕心也許是一件好事。機會,永遠留給想好了且有準備的人。2022-04-29 10:21741 瀏覽 · 0 收藏 -
截至去年底,中國在線辦公用戶規模達4.69億,“云辦公”獲得職場認可
視頻開會、共享文檔、在線打卡、移動審批……如今,上班并不一定要踏入辦公室,掏出手機,打開電腦,“上班族”就可以加入一場在線會議,和同事在“云端”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在協同辦公平臺的支持下,在線辦公成為趨勢,朝著更高效的方向發展。01.節省通勤時間近期,家住上海市的金融從業者李女士開始居家辦公?!肮ぷ魅蝿盏冒磿r完成,許多溝通事宜轉為線上會議進行,挺順暢的?!崩钆空f。一位網友表示,遠程辦公期間,工作能夠更加沉浸和專注,不會忽然有人走到身邊發起溝通邀約,避免時間被分割成碎片,省下的通勤時間也可以用來休息或者閱讀。有互聯網公司做了遠程辦公相關調研,有受訪者表示,遠程辦公最大的好處是不用通勤,節約了很多時間;此外,辦公環境更加自由和舒適,辦公時間也能靈活安排。有人在家中收拾出一個專有的辦公環境,有人則更偏好家庭之外的空間,如共享辦公空間、咖啡廳、書店、付費自習室等。不過,靈活的在線辦公模式也不是人人都能很好地適應。一些人表示,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需要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規劃好工作和生活的內容。另外,由于見面少,缺少了和團隊成員間必要的社交。對于從事文字工作的劉女士來說,在線辦公已成為常態。她在武漢、廣州等城市都生活過,現在則在北京?!拔业墓ぷ饕恢北容^自由,與編輯對接好就行,所以不用‘朝九晚五’?,F在,每周有一天需要去公司坐班,我反而很重視,有了一種上班的儀式感?!彼f。02.提升工作效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在線辦公用戶規模達4.69億,同比增長35.7%,成為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應用之一。隨著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的發展,云簽約、云招標、云面試、云培訓等云上協同實踐正成為新趨勢。線上辦公得以實現和快速增長,少不了工具和平臺的支持。劉女士表示,在協同辦公平臺上,當她作為新成員被拉入群組后,可以查看最近100條聊天記錄,迅速了解關鍵背景信息。在電腦和手機端切換登錄時,所有聊天信息也會同步,讓溝通隨時隨地都有上下文。除了最常見的遠程會議,協同辦公平臺還推出了線上打卡、即時溝通、文檔編輯、數據處理、工作群組、電子公章、電子簽名、財務報銷、移動審批等越來越細致入微的功能,支持員工、組織在工作中實現無縫連接、高效協同、加速創新。這些功能不僅應用于各企業,還滲透到各項政務服務中。企業協作與管理平臺飛書咨詢副總裁袁凌梓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好用的數字化工具首先可以促進辦公效率提升,把人從簡單低效的重復工作中釋放出來,聚焦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例如,以往開會可能時間冗長、無效信息多,用飛書平臺則可以先寫文檔再開會,有效節省時間并且精確獲取關鍵信息。其次,在信息和知識驅動創新的時代,提高信息的流動效率非常重要,協同辦公平臺重塑了人們的溝通和協作模式,遠程溝通,瞬間觸達,有效提升了團隊管理和人才管理的效能。而且,如今知識的生產和分發無處不在,用工具高效地管理知識、傳播智慧,可以最大化將個人資產沉淀為組織智慧,形成新的知識管理模式。03.跨區辦公更多目前,已經有很多“上班族”習慣于采用線下線上結合的混合辦公模式。顯然,在線辦公帶來的不僅僅是工作地點的轉變,更意味著工作模式的變革,對公司管理方式、個人自我成長規劃乃至配套工具設施都是新的考驗。釘釘副總裁、協同產品負責人傅徐軍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從企業角度看,多數大中型企業會在至少2個地區設立辦公室,這些跨地區、跨城市企業的日常溝通和協同,越來越趨于依靠協同辦公軟件或工具來完成,以提升辦公效率,降低各類差旅費用?!翱梢灶A見,從固定集中式的辦公向移動式、多地點的辦公轉變,會是一個趨勢。這種趨勢對協同辦公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進一步提升信息的流轉效率和質量,確保信息實時同步、信息對稱、上下一致,最終體現在經營管理的效益提升上?!备敌燔娬f。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協同辦公應用要做的,不僅僅是滿足實時溝通的辦公需求,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幫助更多組織實現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將成為協同辦公應用的目標。2022-04-26 11:0230 瀏覽 · 0 收藏 -
名校博士應聘普通二本老師,是“躺平”了嗎?
我國高校,絕大多數高校標準的博士生理論學制是3~5年;按畢業年限來說的話,3年畢業的極少,主流是4年,碩博連讀、直博生都是5年。隨著延畢率的不斷攀升,能夠順利畢業的博士不僅是人群中的佼佼者,更是人中翹楚。資料依據:到目前為止,我國累計被授予博士學位者只有約94.65萬人,不足100萬。由此可知,我國博士占人口的比重約為1/1491.58、萬分之6.7(即0.067%)。遠低于主流發達國家水平(美國約為1%)。在這樣人才稀缺的現狀下,仍有不少博士畢業生選擇去普通高校當老師,這是為什么呢?· 壹 ·高校招聘老師的現狀雖然高校每年也會招幾十、上百名博士,但除了學歷這樣的硬性門檻,還有一些崗位會有其他要求?!爱厴I于重點大學,并且導師為該領域有影響力的教授?!薄皟赡甑膶嵺`經驗”“海外教育背景優先”“博士畢業生的年齡調整為35歲以下““要求本科第一學歷是985”“碩士畢業于雙一流高?!薄腥藯l件的限制,加上編制名額的減少,這些變化都說明了高校專任教師的入職標準在不斷地提升,我國高校新教師供需關系朝供給過剩方向發展的趨勢。目前即便“僧少粥少”,高校老師的招聘現實仍然是:高校,選擇人才?!?貳 ·影響人才選擇什么樣高校的主要因素高校作為碩博人才事業選擇的一個方向,其影響因素也大概分為三類:學術發展、個人收入和生活狀態。01. 學術發展自身發展離不開高校大環境的發展,比環境,自然是重點高校更好。有人說:“做學術可是需要平臺的,平臺不高,要想做出點名堂,恐怕得付出比別人多的多的努力,而且,有時候努力過了,也不一定有結果?!爆F實來看,的確如此。筆者有一個名校博士的朋友,在雙一流學校和二本院校間,最終選擇了后者。即便幸運地是,他是該院校最后一批一進去就擁有編制的,他仍在與我們聚餐時,面露苦笑坦言道:二本院校與曾待過的重點高校比,領導質量和學生生源方面幾乎是一道鴻溝?!爱敃r結交何紛紛,片言道合惟有君?!薄胀ㄔ盒Vv師:我說,他們不聽;我教,他們不學!就找不到幾個志同道合的人。除了日常與人交流不像與其他名校的同學在同一維度以外,普通二本高校還會有相當多的評選任務。近幾年,我國大量二本高校被升格為了一本。學校檔次提升、生源和教學質量社會認可度也飛速上漲的同時,教職人員在此過程中普遍被行政性的事務勞心勞力。大學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落在最后的大學很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如果說在重點院校是科研學術卷得飛起,二本院校的瑣事考核也不會少。另外,很多理工科類博士想要搞好科研,優質的實驗器材和實驗設備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二本高校的科研配備比重點院校矮了一截兒不說,也不好拿大項目。如果沒有大項目支撐,一個人再怎么努力,作出的科研成果也很難與大平臺的整個優秀團隊相提并論?,F狀是,實驗室的碩士博士博后人數,的確會直接影響到成果產出。畢竟“人是環境的產物”。如果環境本身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產生科技創新成果都很艱難,更談不上成果轉化了。盡管高投入可能會有高回報,但也不乏有些人最后身心疲憊地黯然離開——在“非升即走”的壓力下,即便是985高校畢業的博士,想留校任教也越來越難。不管是重點院校還是普通二本,博士學歷只是進入的門檻。十年前,博士畢業去二本,很多人會感到可惜;現如今,只要普通高校愿意給博士編制,其實很多人會毫不猶豫選擇后者。02. 收入我們知道,不同博士的含金量是不一樣的:國際頂尖大學的博士、重本高?!半p一流”的博士、普通本科高校的博士……甚至博士碩士時期的學校名氣不一樣,或者本碩博專業不一樣,都會對高校選擇人才給予相應待遇的時候有所影響。再加上全國高?;痉植荚谖搴暮?,一般來說,高校在當地的影響力越大,多數畢業生都會選擇留在當地就業,其福利待遇會稍微高一些。待遇高低,也與高校地理位置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據高校人才網了解的高校招聘信息中,廣東和江浙滬地區的高校,同樣的要求與條件下,相對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待遇會給得比較高;不過一線的生活成本也會較高,科研與競爭壓力也會更大。如果說,在“雙一流”高校,博士完不成科研任務可能會面臨轉崗甚至離開;而三四線城市的雙非高校,穩字打頭,上限雖不高,下限也不會太低。這或許是很多人選擇后者的理由。名氣越大錢就越多?二本院校福利更好?其實不然?!?85年薪百萬”不是絕對的,“二本額外收入更多”也不一定。博士的收入構成,除了基本工資,還有年底績效,項目收入及地方獎勵等。收入類目越多,其達到標準的彎彎繞繞也就越多,一不小心就會被套路進去。所以去高校之前最好弄清楚:①地方獎勵是所有高校老師都有,還是只有頭部老師有?②理工類項目收入能給上百萬,那文科類項目有嗎?③安家費看似給的高,對職稱、工齡、人才稱號有額外要求嗎?又分幾年給呢?……03. 生活狀態生活沒有好壞之分,都是看個人適合——重視科研的博士更需要一個有實力有眼界有資源的平臺;而人生前三十年已經夠努力了,想要慢步調生活的博士,在競爭壓力小的地方,自然會舒服很多?!按蟛摹辈灰欢ㄐ∮?,只要對自己有用就好。有的人熱愛奮斗與拼搏,信奉多勞多得,雙手創造資本,甚至有創業的打算,那么業務能力突出的你,可能適合去企業;有的人想要安安穩穩“鐵飯碗”,不求富貴,深入群眾,能夠吃苦,具備奉獻精神,那么溝通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都出色的你,可能適合做公務員;有的人喜歡平穩向前,比起從商,更愛科研和學術研究,希望具備一定的社會地位,那么兼具勤懇作風和向往自由生活的你,可能適合去高?!捎谌说钠貌煌?,每個人適用的效用函數也不同。就像有的人,即便在逆流的長河上漂泊,給他一支蘆葦,他也可以憑借自身實力和技巧乘渡過去。張文宏醫生曾說“當時認為很普通的選擇,最后突然串起來,一個個不確定性組成了確定性的結果”。事業沒有絕對的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因為它們已經知道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2022-04-18 13:52626 瀏覽 · 0 收藏 -
博后入職半年晉升教授,這所特色高校如此“破五唯”
2021年4月,博士后出站不久的朱澤策入職了新高校,僅半年多就晉升為教授。武漢紡織大學近日公布了2021年新晉教授名單,24人中有8人是破格晉升。這是該校探索綠色晉升通道制度的第四年,朱澤策就是受益者之一。此前,他在武漢一所“雙一流”高校做博士后。因滿足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條件,他在入職武漢紡織大學的第一年,就破格晉升教授。朱澤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坦言,起初對晉升教授并沒有報太大希望,“博士后在入校時就能評教授,以前更多聽說的是海外人才,國內的學者很少?!蔽錆h紡織大學人事處處長高建勛說,以前的職稱評聘條件非常具體,比如什么級別的刊物發文多少篇,任職多少年,“這些量化的指標導致某方面很突出的青年教師無法晉升。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們想引導教師把擅長的領域做好?!蔽錆h紡織大學所探索的職稱評審改革,主旨是為業績成果特別突出的學者設置綠色通道,完善分類評價標準,是一場“破五唯”的真兵實戰。01.“只要把擅長的做好,就能晉升”在武漢的近百所高校中,211大學有7所,985大學有2所,“雙一流”高校有7所。這些“標簽”,武漢紡織大學一個也沒有。但就在2021年11月,這所學校產生了湖北省第一個省屬高校自主培養的院士——徐衛林。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他還是這所學校培養的本科畢業生。實際上,武漢紡織大學是全國唯一以“紡織”命名的大學,其材料科學、化學、工程科學3個學科進入了ESI全球排名前1%,紡織科學與工程被列為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2021年1月,由徐衛林擔任主任的“省部共建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運行。自2008年以來,該實驗室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國際技術發明二等獎等諸多榮譽。嫦娥五號月面展示國旗、天問一號探測器“火星著陸巡視器耐高溫彈性密封裝置”等重磅科技成果,正是出自徐衛林團隊。武漢紡織大學屬于原紡織工業部直屬的八所高等院校之一,“很多高校都改名了,我們一直堅守著特色發展的旗幟,圍繞紡織產業鏈解決實際問題 ?!备呓▌渍f。但就是這樣一所堅持特色發展的高校,在近10年里,3次申請博士點失敗。高建勛告訴《中國科學報》,申請博士點需要滿足很多指標,科研經費、師生比等等,學科只是一方面,但還要看全校的綜合指標,“我們還在繼續努力?!痹谒麄兛磥?,解決學校發展瓶頸的關鍵是人才,而職稱是盤活人才的重要途徑。在多年的人事工作中,高建勛也了解到不少年輕教師的困擾,比如某方面很突出,但因差一篇文章而無法晉升;科研成果已達到教授水平,但仍需熬夠年限……2017年,隨著湖北省下放高校職稱評審權,武漢紡織大學開始思考如何打破人為障礙,借助職稱晉升,盤活人才。2018年,在時任校長彭育園的帶領下,該校正式開啟綠色晉升通道,該通道兼顧科研型、教學型、教學科研并重型、社會服務推廣型四種類型?!拔覀兿胱尷蠋燇w會到,只要把擅長的做好,就能晉升,而不是過去那樣面面俱到;我們要營造不管誰當評委,這個制度放在這兒就是標準的氛圍,沒有論資排輩?!备呓▌渍f。值得一提的是,與徐衛林一樣,彭育園也是武漢紡織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八麄儗δ感S泻苌畹那楣?,希望母校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备呓▌渍f。02.下放職稱評審權“你的條件,可以直接申請教授?!?021年4月,博士后出站不久,朱澤策加入了武漢紡織大學。按照以往對教授晉升的了解,他在評聘時提交了副教授的申請,但學校卻建議他直接申請教授。理由是,朱澤策此前獲批了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按照綠色晉升通道的要求,僅此一點就能申請教授職位。在評聘之前,朱澤策沒有關注過綠色晉升通道,他只想有個安靜的環境做科研。對于學校的提議,他也只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經過學部的答辯后,朱澤策順利晉升教授。與他同期被引進直接晉升教授的人才,還有三個。朱澤策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來武漢紡織大學任職,是因為他不喜歡復雜的人際關系,而他能感受到從他所在的化工學院院長直到校長,都是做實事的人。余牛也是綠色晉升通道的受益者,不過他不是新引進的人才。2016年他加入武漢紡織大學管理學院,2018年晉升副教授。按照慣例,他至少要再等兩年才能評教授。在2021年評職稱時,余牛剛好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支持,同樣滿足綠色晉升通道晉升教授的重要條件。為了保證更加公平公正,對校內因資歷等條件被卡的優秀人才,學校實施了盲審盲評制度,也就是將該學者的成果送到三所同層次高校的三位同學科專家進行盲評,全票通過方可進入學部組評議。值得一提的是,武漢紡織大學將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到各學部,打破“一把尺子”的統一標準,鼓勵教師在學部內競爭,學校領導也不得干預學部評審。余牛還透露說,該制度是雙盲形式,學校和評審專家會簽訂保密協議,也不允許打聽。盲審盲評出結果前,余牛很緊張,也沒有抱太大希望,“我覺得破格應該挺難的,綠色晉升通道的制度畢竟一直在探索,中途有變也是可能的,而且同行專業的側重點也無法把握,除了一點點運氣,肯定要看硬功夫?!痹谟嗯?磥?,破格提拔對于年輕教師來說是最大的激勵,“讓我們能塌下心來做一番事業,讓我們感到做事有回報?!庇嗯Uf,很多高校是量化評比,看論文、獎項數量;綠色晉升通道是拿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去評比,只要達到條件,就允許申報,而且每年會隨著國家政策及時調整。就在去年,為保護教學型教師,該制度新增了教學方面的晉升條件,為曾經連續申報6年,還有半年多即將退休的外語學院教師姚范美圓了夢。高建勛說,教學是教師最本職、最重要的工作,如果教學排名在20%之后,晉升就是一票否決。他透露說,今年會加大力度,將指標提高到30%。03.“不能評上教授了就‘躺平’”“學校改革的目的是盤活人才,調動老師們的積極性,不能評上教授了就‘躺平’?!苯陙?,余牛經常在開會時聽到學校領導類似的講話。高建勛說,為了讓想干事的人有更高的平臺,評上教授的學者還可申報陽光特聘教授、陽光杰出學者?!叭绻u上教授就‘躺平’,一來考核不過關會有相應的考核制度,二來也不能申報這些高層次人才項目。隨著年輕人的不斷追趕,‘躺平’的教師也會被推著往前走?!庇嗯8嬖V記者,教師崗位的聘期考核一般以4年為一周期,如果聘期內沒有任何進展和成果,也沒有特殊原因,學??赡軙扇∵M一步的措施,例如降級、降低待遇、調離崗位甚至解聘。在余??磥?,學校在調動青年教師積極性上也做了很多工作,例如新晉教授學術交流會,校外學者講座交流等等,最讓他受益的還是學術氛圍。就在記者采訪當天,余牛又碰到了該校陽光杰出學者、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夏火松來學校指導學生。即將60歲的夏火松始終保持著對科研的熱情,還經常幫助青年教師做職業規劃,為申請項目提意見,關心他們的發展。對于這場“破五唯”的真兵實戰,高建勛說,“我們要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選拔出來,真搞科研,搞真科研?!?2022-04-18 10:54119 瀏覽 · 0 收藏 -
體制內“打工人”到底能拿多少薪資?
體制內的收入情況,尤以公務員為代表最為顯著,廣大體制外的觀眾總是心懷好奇,到底“吃皇糧”的人能發多少工資?是不是有很多工資外的額外收入?最近一次引發體制內對工資待遇廣泛關注的事件無疑是去年因江西某中學教師舉報導致全國部分省份停發公務員考核績效的了,當時輿情范圍之廣,可能身在體制外的人沒有了解。去年6月,網上爆料因江西某中學教師舉報導致全國部分省份停發公務員考核績效,隨即部分省份如江西、河南、湖北、山東等地,停止發放了績效(以科員為例,大約總計四萬元左右)。筆者所在省份已經發放績效的部分地市,又通知予以交回。由此一度傳出,績效獎金要取消了。眾所周知,對體制內“打工人”來說,績效獎金要占到全部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南方部分省份甚至在績效獎金部分超過工資部分,取消績效獎金收入自然意味著總收入會“斷崖式”下跌。因此不得不好好提提這件事。好在峰回路轉,今年春節前夕,北方某S省恢復了績效獎的發放,爭論了半年多的公務員績效發放之爭終于有了塵埃落定的端倪。據說,一些省屬高校及地方院校的績效獎金也一并發放了。雖然部分地區績效獎金恢復發放,但是已經大幅修改和略微降低,績效獎的名目做出了較大調整,以S省公務員績效獎為例,本次績效調整,取消原科學發展觀績效獎金(按檔次分為1萬、2萬、3萬)和精神文明獎(按級別來,科員1.2萬左右、每檔次相差3000左右),將該兩類合并為公務員績效獎,并將其分為基礎績效獎和年度考核獎兩部分,前者基礎績效獎是按照級別確定數額,并隨月發放;后者年度考核獎則以上年度單位評定考核等次設定人均數額。這樣總體算下來,績效獎金已經下調到了三萬元左右??冃И劷饝粦撓抡{,對體制內“打工人”的收入影響大不大?實際上,績效獎金是在清理規范,而不是取消。當時很多知名公號就對此進行了解讀,但奈何網上輿情洶洶,甚至部分公務員和教師還在為此互相指責和掐架。對于績效獎金的規范管理,早在2018年就開始了,當時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于嚴禁自行出臺政策發放工資津貼補貼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整治違規發放津貼補貼或福利問題,要求各地財政、人社、審計部門對工資津貼補貼發放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2021年,兩辦又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嚴肅紀律清理規范地方違規發放公務員工資津貼補貼的通知》,其中規定,停止發放各類自行發放的工資津貼補貼,對于在2018年4月24日中辦發電(2018)20號文件印發后,未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超出國家明確規定范圍和標準發放的工資津貼補貼、新設或提高標準發放的獎勵性補貼和改革性補貼、自設項目或提高標準發放的各類津貼補貼等,自2017年7月起,一律停止發放。通過上述通知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津補貼和獎金都被取消,而是要取締兩種不合規的津貼補貼:未經批準的;超范圍、超標準,新設或提高標準的。由此可見,合法合規的績效考核獎,是不會被取消的。那網絡上流傳的那些發聲應該取消公務員績效是怎么回事呢?說這種話的,無非是一些不了解體制內收入的網民,其言論一般明顯帶有偏激性,認為公務員等財政供養人員的收入過高,其實是根本不了解公務員的收入組成,只是一味發表此類不明就里的仇恨言論。這些言論顯然是不符實際甚至是歪曲事實的,公務員的收入只是處于社會中等收入水平罷了,尤其是陽光工資之后,收入都是條目清楚、有據可查的,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灰色地帶。近年來資金管理的技術水平和監督力度都逐漸加強,一些濫發補貼類資金的現象也基本消失了。話說回來,以公務員為例,其工資收入到底有哪些部分組成呢?廣大體制外吃瓜群眾可能對其工資組成并不清楚,簡要科普一下。公務員工資主要有四部分,基本工資、津貼、補貼補助和獎金。第一是基本工資,也是工資條的前兩項,由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兩項構成,根據等級來確定,數額往往也不高;第二是津貼,主要分為地區津貼和崗位津貼。地區津貼又分為地區附加津貼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地區附加津貼是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來確定的,一些發達省份或城市的工資收入較高也部分得益于這一塊,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則是老少邊遠地區,比如偏遠山區或鄉鎮津貼等。崗位津貼則是根據崗位性質來確定,比如公安津貼、法官檢察官津貼等。第三是補貼和補助。比如住房補貼,用車制度改革后的交通補貼,醫療補助等。第四是年終獎金和立功獎金。年終獎金一般被稱為“第13個月工資”,實際是當年12月份的基本工資,數額一般較少;而立功獎金則是對嘉獎以及三等功以上榮譽的獎勵,嘉獎一般相對容易,三等功則需要連續三年考核優秀,而二等功以上,則是一般公務員很少能夠獲得的了。以東部某S省公務員科員級別為例,上述四項相加總計6-8萬元左右(不包括前文所說的績效獎金)。作為體制內工作人員,除了單位發放的工資和績效獎金,還有什么其他單位收入渠道嗎?也有,主要分以下幾類。一是單位的各種獎勵性活動。比如征文、調研文章。二是各類評優評先,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等。第三就是是職級晉升了,這類晉升后的工資增長是長期性的,也是最穩定的,當然也是最難的了??傊?,體制內的工資收入只是處于社會中等水平,最大的優點在于穩定。如果你只是為了收入而投身體制內事業,那肯定是選錯道路了,因為體制內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只能算是“打工人”水平。那他們為什么還甘愿堅持下去呢?我想,選擇這份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收入和個人利益,還是為了那份實現社會價值的情懷和職業的自豪感。2022-04-14 14:53347 瀏覽 · 1 收藏 -
美高?!?薪酬”招聘教授惹眾怒,學術界無償勞動很常見?
從全球著名高校獲得一份教職,其競爭激烈是可以想象的;但你可能想象不到,在最“卷”的情況下,教職是無償的,不給一分錢薪水。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發布了一則兼職助理教授的招聘啟事,應聘門檻不低:要求化學或生物化學專業博士,有良好的大學教學經歷,以及3-5封推薦信。但招聘啟事中還注明了一個條件:這份工作是無薪的——“應聘者須知,該職位沒有任何補貼?!边@則招聘啟事發布后,立即在美國學術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紛紛指責學校對兼職教授的苛待與剝削,表示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在其他職業中。迫于輿論的壓力,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很快就撤回了這條招聘啟事,并為此道歉。偶然的背后往往都是必然,這次風波也揭露了學術界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無償勞動在學術界并不是新鮮事。01.聲望可以當飯吃嗎?“這種安排在學術界很常見?!奔又荽髮W洛杉磯分校的發言人比爾?基斯利烏克(Bill Kisliuk)試圖為這則招聘啟事辯護。無薪教職通常由臨時教師擔任。臨時教師是指大學中兼職或非終身聘用的教師,占社區學院教師總人數的70%以上,但他們的工作時間長、工資低,往往得不到足夠的工作保障?!叭绻阏J為能夠就職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就已經算是一種報酬,那么零薪水就無可厚非?!比A盛頓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候選人特倫特?麥克唐納(Trent McDonald)說道,“畢竟很多人都相信,聲望是可以當飯吃的?!闭\然,不少臨時教師并不認為自己是“免費勞動力”,他們情愿把無償工作當成是一種積累經驗、磨煉資歷的方式,從而幫助自己得到更好的專業發展。曾任臨時教師的歷史學家喬?貝瑞(Joe T. Berry)說,有的人愿意擔任臨時教職,無償教授自己所在領域的課程,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將所就職大學的名稱印在名片上。麗莎?洛薩(Liza Loza)是華盛頓大學分子微生物學和微生物發病機理專業的研究生,大約四年前,她受邀去教授一門討論課。盡管沒有任何報酬,但她認為這是一個職業發展的好機會。她曾經在課堂上被教授嚇得說不出話,如今,洛薩想從自己擔任授課老師開始,讓更多被自然科學拒之門外的女性和其他學生都能參與到科學討論中來?!斑@份工作豐富了我的履歷,我個人也從中獲益頗多?!甭逅_說。然而,上學期,也就是她授課的第三年,洛薩偶然發現其他系同樣參與授課的研究生獲得了1000美元的報酬,這讓她感覺很委屈:“對我來說,無薪兼職授課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沒想到只有我是無薪,這就成了赤裸裸的不公平!”02.是什么讓無償打工者感恩戴德?洛薩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被學術界的文化氛圍所欺騙,才會心甘情愿地為學校無償打工,甚至還為能有幸在學校工作而感恩戴德。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兼職教師應該不計回報,熱情對待工作,脫離生活現實,僅僅追求精神的滿足。例如,周末無償工作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令人欽佩,助理教授對無償授課欣然接受,如此一來,優秀科學家的定義與“清貧”和“甘于清貧”深深綁定。久而久之,兼職教師們對薪酬的概念也越來越模糊,而那些吐槽沒有薪水的人,則被認為不適合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然而,這種現象恰恰暴露出當前疲軟的就業市場中,存在著權利不平等的問題。如今的學術就業市場競爭激烈而殘酷,職位供需嚴重不平衡。通常情況下,一個大學教師的職位,應聘者可以多達數百人?!吧嘀嗌佟睂е聦W校幾乎占據著絕對主導權,而求職者們寒窗苦讀多年,終于獲得博士學位,為了得到這樣一個寶貴的工作機會,不得已在薪資報酬上做出妥協。這就是為什么很難抵制“無薪教職”。03.零薪招聘?“這是在侮辱人”代表加州大學臨時教師的工會,多年來一直在與無薪職位作斗爭。工會主席米婭?麥基弗(Mia McIver)表示,截至2019年3月,僅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就確認了26名兼職的無薪教師,他們懷疑這種情況還在加劇?!斑@種現象的確很常見,但這并不能成為無薪的借口?!丙溁フf道。早在2016年,工會就與政府達成了和解,要求對兼職的講師們提供補償。但是,雖然講師加入了工會,兼職教授卻沒有,“和解”治標不治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發言人史蒂夫?瑞塔(Steve Ritea)表示,在達成和解之前,兼職教師通常是有其他收入的全職人士,例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位兼職教授同時還擔任另一所機構的終身教授?!耙牢宜?,不論是有其他工作在身,還是退休后想回來繼續教書,或是流落異國的學者需要一份工作,或是博士后研究所需……無論出于什么原因都不重要。因為任何在學校里任教的人,都應該獲得應有的勞動報酬?!丙溁フf道。由于“無薪教師”現象的普遍性,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招聘啟事一經發布,在國外社交平臺上也引發了網友熱議,其中有一條信息來自歷史學家凱特琳?丹格利斯(Caitlin DeAngelis)。2018年,丹格利斯在哈佛大學為《哈佛與奴隸制》課程擔任研究助理,出于對這一研究領域的關切,她自愿接受了無償授課的工作。但現在,丹格利斯感到后悔,她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回想起來,我真不應該分文不取地做這件事,但我當時只是想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們?!弊鳛楦鐐惐葋喆髮W比較文學專業的博士,林恩?卡里?梅塔(Linn Cary Mehta)在巴納德學院擔任資深講師,為了靈活安排時間來照顧丈夫,她一直從事兼職工作。梅塔說,盡管兼職教授與終身教授的資歷基本相當,但仍然可見其中的鄙視鏈?!皠傞_始時,我們被稱為導師,然后是講師?!泵匪f道,“后來頭銜又變成了兼職導師、兼職講師,這些頭銜以一種咄咄逼人的姿態,試圖將我們捆綁在各自的位置上?!闭劦郊又荽髮W洛杉磯分校的招聘啟事時,梅塔嗤之以鼻:“這是在侮辱人?!眳⒖假Y料: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university-teaching-job-without-salary-no-thankshttps://www.nytimes.com/2022/04/06/us/ucla-adjunct-professor-salary.html#commentsContainerhttps://twitter.com/cgdhopkins/status/15053249549293117452022-04-13 11:1336 瀏覽 · 0 收藏 -
李長杰:突圍線上教學“疲倦期”
“每天不定時開播批閱作業,順便放放音樂放松一下……”開學已兩個月,伴隨著持續推進的線上教學,江蘇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教師李長杰在嗶哩嗶哩網站(B站)的不定時直播,成為不少學生晚間自習的新陪伴。傳統智慧教學平臺的運用,輔之新式社交型學習平臺,在李長杰看來,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加持下,復雜有難度的“電路課”能夠實現教得輕松,學得愉快。01.搭伴學習,消除疲倦感4月4日晚7點左右,打開李長杰的“陪你學電路”直播室鏈接,已有近40人在線,批改作業的李長杰和晚間自習的學生同時開始學習工作?!熬€上教學什么時候結束?”“交流電應該如何復習?”“想起老師給我的電路作業評語了?!敝辈r,李長杰其實并不出鏡,但學生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留言,李長杰隨時解答。在這里,直播室更像是一個共同分享經驗、彼此監督、互相激勵的另類學習空間。日前,江蘇大學發布消息,原計劃恢復線下教學的通知取消,全校繼續實行線上教學。面對線上教學逐漸“常態化”,學生網課勁頭不那么足了,作業打卡不那么積極了,學習態度也沒有之前端正了。如何消除疲倦感,帶去新體驗?“這屆年輕人喜歡上‘B站’搞學習?!崩铋L杰笑著說,開直播其實是利用了同伴效應,借助網絡直播的實時特點給學生帶去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皩ξ襾碚f,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對學生而言,能夠引起自身共鳴,知道還有許多人在共同努力,消除了學習的孤獨感?!薄吧倭瞬襟E”“畫圖不規范”“還可以更完美”在電路作業上,李長杰的評語不少見,學生卻很少見批閱的過程??粗辈ナ依锢铋L杰圈圈劃劃,電氣(卓越)2101班的馬飛揚覺得很新鮮,“李老師時髦又有趣。喜歡這樣的‘陪伴學習’,也喜歡李老師充滿情趣的生活態度?!痹贐站,李長杰的“電路理論一起學”“生命中的風花雪月”兩個專欄也頗受學生歡迎,其中上傳的16個電路理論難題和知識點解析視頻,總播放量已達4.1萬次。02.強化互動,豐富學習體驗直播批改作業獲得認可和關注,李長杰開心卻也意外。因為在李長杰看來,確保線上教學質量才是他的主戰場。事實上,作為“電路原理”課程教師,李長杰在2016年便已開展“電路原理”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經過多年的實踐嘗試,不斷調整設計教學環節,從一開始的不熟悉、不適應,到現在的熟練使用,甚至不斷啟用新的功能應用,學生給出的反饋令人欣喜。在學習結點電壓法的課堂上,金山英才2101班的學生不約而同地屏住呼吸、緊緊盯住屏幕上滾動著的頭像。兩秒后,李文青看見自己的姓名停在了屏幕中央,略帶緊張地調整設備、打開麥克風后便開始講述自己的解題步驟。據了解,“電路原理”課程線上學習和平時作業分別占到最終成績的30%、20%,這樣的課堂讓學生一刻都不敢放松。李文青不禁感嘆,“學習任務版塊多、環節緊湊,緊張又刺激,但經過這一套練習,電路學起來也真的不費力?!薄霸谖业恼n堂上不僅要動腦,也一定要動手、動口?!崩铋L杰線上課堂的屏幕上的電子板書總是保有相當比例的留白,為的就是適時將話語權交給學生,和學生一同書寫、演算。課前學習慕課視頻,課中隨機點名提問、限時線上答題,課后整理學生答題情況并反饋,每周一次單元測驗、學生之間作業互評……為防止學生“走丟”“走神”,李長杰盡可能貼近真實課堂場景,利用雨課堂、騰訊會議等智慧教學平臺上簡單、易操作的小功能和小程序,布置形式多樣、內容精煉、富有實效的學習任務,以實現線上教學的效率最大化、效果最優化。03.優化不止,不斷迎接新挑戰線上教學內容越來越成熟,方式也越來越靈活,但對擁有豐富經驗的李長杰來說仍有諸多挑戰。一部筆記本電腦、兩部手機、一個數位板、一個外置攝像頭,是當下李長杰的必備教學裝備。為進一步豐富課堂內容,李長杰還計劃添置電路實驗器件,以期能夠進行一些小型實驗直播?!半娐吩怼笔请婎悓I最重要的基礎課程,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電路理論分析及應用能力,既解決以往理論與應用脫節的問題,又加強基于工程的應用型電路內容?!叭欢捎谀壳皩嵭芯€上教學,實驗教學部分還無法全面展開,當下便先結合理論知識穿插進行虛擬仿真軟件的操作演示?!睘榇蜷_思路,李長杰始終在思考、在學習,多方調研、聽公開課、作線上交流,不斷收獲新的靈感。除了繼續豐富教學方式,李長杰還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緒態度,及時回應給以學生持續的學習動力?!袄蠋?,思考題我做出來了,您看對不對?”“答得不錯,下次課上給你5分鐘,為大家做個講解?!币惶熘?,李長杰總是手機不離手,因為學生有任何問題,他總希望第一時間解決??吹綄W生發來的解題過程,李長杰細致點評的同時,還總不忘問一問學生感覺如何?!霸敢馓釂栴}的學生很寶貴,及時、如實地給予評價非常重要,能夠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的欲望,也能夠讓我在交流中得到學生的真實反饋?!崩铋L杰說。2022-04-13 10:4214 瀏覽 · 0 收藏 -
“青椒”通往PI的路,為何越走越窄?
從博士畢業,到獨當一面的PI,這條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成長道路正在明顯變窄。自由撰稿人Chris Woolston日前在Nature網站職業專欄發表文章,針對PI制度提出隱憂。一項由歐洲大型研究機構進行了20余年的調查研究表明,在學術界成為PI的青年科研人員比例顯著下降。這項3月份發表的預印本研究,由位于德國海德堡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完成。該研究對1997年至2020年間6個EMBL校區內完成博士、博士后職位的2284名研究人員,進行了持續性職業軌跡追蹤。數據顯示,在可檢索驗證職業的研究對象范圍內,在1997年至2004年間完成博士后的人員中,有44%在五年內成為PI;在2013年之后完成博士后的研究人員中,只有30%在五年內成為PI。該研究的共同作者、EMBL的職業發展顧問Rachel Coulthard-Graf說,盡管她不會勸阻任何渴望成為PI的青年科研人員,但她希望研究人員意識到其他職業選擇的存在。成為PI“仍然是一個現實的職業選擇,”她說,“但我們希望做到透明?!盓MBL校友的職業道路也因性別而異。在實驗室完成博士后職位的人中,26%的女性和35%的男性在五年內成為PI。如果EMBL的博士后是女性(17%),她們將比男性(11%)更有可能在科學領域擔任非研究職務。在這項研究中,15%的校友目前在業界擔任研究人員,15%的校友承擔科研相關的工作;這些工作包括專利法、科學傳播,以及資助機構的管理崗位。01.就業多元化這些發現顯示,學術以外的職業培訓相當重要?!坝捎谫Y金減少,學術界的職業競爭非常激烈?!?EU-LIFE的執行董事Marta Agostinho說。EU-LIFE是一個由15個歐洲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組成的聯盟,總部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Agostinho認為,盡管許多大學可以改善他們的職業培訓,但青年科研人員并不總有時間,或有條件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她說,PI面臨著保持實驗室高產的壓力,所以他們通常不愿意讓青年科研人員抽出時間進行職業培訓。她還指出,在過去,PI是否成功,通常取決于他所帶領的研究人員成長為PI的數量。但現在,他們也因支持研究者進入其他行業而獲得認可。她說,“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正在變得寬泛?!?月份發表的另一項研究,統計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008年至2018年的數據,跟蹤了近 41000名生命科學博士后和40500多名物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的職業軌跡。結果發現,他們的職業軌跡在政府、業界和學界之間有很大的流動性。這也表明,博士后的職業選擇已不止于從研究生到PI的傳統路徑。這項發表在PLoS ONE的研究追蹤了各領域博士后的職業軌跡。大多數博士后都在學界工作,物理科學和工程領域是72%,生命科學領域是80%。其余的博士后則散落于美國內外的政府機構、實業或非營利組織。02.做出轉變研究樣本證明,從受訓轉向全職工作時,青年科研人員總愿意做出轉變。那些在政府管理的物理科學或工程項目中的博士后,有28%的人在獲得博士學位后的五到六年內轉為全職政府職務。然而,也有22%的人離開政府,在學界找到長期工作,12%的人擔任其他學術職位,39%的人則步入產業界?!斑@比我們預期的要多?!痹撗芯康闹饕髡?,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科學教育研究員Maya Denton說。除了作為各種工作崗位的起點外,政府中的博士后職位似乎還增加了收入的潛力。例如,繼續從事工業工作的政府部門博士后,每年的收入比走相同道路的學術博士后高出4500至7350美元?!皬恼┦亢箝_始可能會有薪水優勢?!盌enton說,她認為這項研究的一個潛在結論是,美國政府可以通過在特定領域創造更多的博士后機會,來支持青年研究人員及其未來的職業生涯。03.回旋余地研究報告的合著者、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科學教育研究員Maura Borrego認為,這種令人驚訝的職業分布可以為博士畢業生提供一些安慰。許多博士生在畢業后直接開展博士后研究,他們會擔心這一選擇將他們鎖定在固定的道路上。她說:“如果他們擁有這些信息,也許會對更多可能性持開放態度?!币恍┞殬I道路往往更加線性。例如,在物理科學和工程領域,84%的業界博士后在畢業后五到六年內仍然留在業界。Borrego說,從數據中無法看出這些博士后中,一開始有多少人把目光投向了業界?!拔覀儾恢廊藗兊哪繕耸鞘裁??!庇〉诎布{州西拉斐特普渡大學的高等教育研究員Joyce Main表示,她在博士后職業道路研究中發現顯著的流動性,“我看到很多行業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毕噍^于找到長期工作的博士畢業生,博士后在受訓期間的收入通常更低。但Main表示,博士后職位仍然是一個合理的職業選擇,對于考慮廣泛就業機會的人而言更是如此?!安┦亢箅A段是很好的一步,”她說?!斑@意味著你正在擴大你的圈子,也在接受額外的指引,你正在從事的項目能幫助你擴展研究技能與機會?!眳⒖兼溄樱篽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0875-02022-04-11 11:3789 瀏覽 · 0 收藏 -
心理健康教師為何不能“專職專干”
教育部近期發布的2022年工作要點中提出,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計劃,做好科學識別、實時預警、專業咨詢和妥善應對。對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視,有跡可循。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每所中小學至少要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縣級教研機構要配備心理教研員。但記者調查發現,當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仍面臨專職教師總體缺口大、兼職化嚴重、考評機制匱乏等問題。01.專業心理健康教師“不好找”“找不到”武漢小學生劉佳曾被懷疑偷走了同桌新買的鋼筆。面對同學們無端非議,劉佳百口莫辯,糾結許久,最終下定決心去找心理老師聊聊。劉佳到了門口才發現,學校心理咨詢室大門緊閉,“好像鎖了好久了,鎖上都積灰了”。與劉佳的遭遇相似,有些學生遇到心理問題,但心理健康教師卻“不好找”“找不到”。山東某中學有73個教學班,近3000名在校生,按照文件規定每10個教學班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教師,該校配足為8人,而目前只有3人?!凹幢闶沁@樣的配備,在當地也算是豪華陣容了?!痹撔B毿睦斫】到處熢A坦言?!坝腥苏f,專職不夠兼職來湊。由于對心理教師的專業要求很高,很難找到相匹配的兼職教師,況且目前保證正常的教學都是定崗定量,根本沒有適宜的兼職人選?!痹A說。記者在河北省多地調查發現,大多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師,一般由學校的思想政治學科教師兼任?!坝捎趯W校編制有限,心理健康教師的招聘數量永遠是所有學科中最少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的數量缺乏已然成為一種常態,而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的選聘和培養也沒有形成制度化?!痹A說。在西部地區和較為偏遠的鄉鎮學校,心理教師師資力量短缺的情況更為突出。有媒體報道,西南某省教育廳去年年中發布的數據顯示,該省共有心理健康教師9816人,覆蓋學校6957所,其中專職心理教師只有758人,覆蓋學校僅563所。針對專職心理教師缺乏的情況,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郭成建議:“學??蓮男M馄刚堄匈Y質的督導師為心理健康教師提供督導服務?!?2.日常工作瑣碎,卻難以納入工作量考核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日常是什么樣?祁紅燕是保定市某小學唯一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她的工作內容主要分三塊:編寫心理健康的校本課程;課間給學生做一對一的心理疏導;不定期給學生做心理測量調查問卷并統計分析?!澳壳?,也只能勉強給七年級的學生進行排課,八、九年級的同學則沒有固定的心理健康課程?!逼罴t燕說。一方面,是時間被占得滿滿當當;另一方面,一些瑣碎工作往往會占用老師們一半多的時間和精力,且未被計入工作量。曾華介紹:“如果只教心理健康課,根本達不到基本工作量要求,學校也開不出符合數量要求的心理健康課,這都導致心理健康老師只能兼職其他工作來湊工作量,否則就會面臨低聘的風險?!庇浾哒{查發現,一些學校以心理咨詢、心理講座、心理主題活動等工作不定期舉行為由,未將其納入課時量核算,導致心理健康老師專業和非專業的工作都沒少干,但在待遇和各項評聘中,卻一直處于劣勢?!敖∪男睦斫】到逃荚u體系是心理健康教師長遠發展的根本保障?!痹诠煽磥?,教學工作及其教學效果、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心理輔導室實踐效果等,皆應納入考核和職稱評聘。03.職稱難以獲取,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長春某小學的心理健康教師李小敏在填寫資料時發現,“在職稱評定時,相關申請資料上,都沒有關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這一選項”。教育部曾多次發文,規定心理健康教師應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作出規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健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務(職稱)評聘辦法,制訂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價標準,落實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工作。山東某小學的心理健康教師馬成如告訴記者,同主科老師和班主任相比,心理健康教師評職稱的難度大了不少,相關規定“基本不可能實現”?!皩W校在評職稱時更傾向于主科老師和班主任,但又不允許心理健康教師擔任班主任。學校領導解釋說,心理健康教師的服務對象是全校學生,擔任班主任會影響精力分配,但心理健康教師又被安排從事額外的行政類工作,可見這并非關鍵原因?!瘪R成如說。職稱的評定往往要求參評人員具備一定的班主任任職年限,而心理健康教師由于學科特點,基本沒有機會當班主任。這一尷尬的情況,導致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的發展與晉升變得困難。郭成認為:“職稱難以獲取,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惫山ㄗh:“不能讓教師得到不對等的待遇,何況心理健康教師還有大量隱性工作要做。心理健康是個與時俱進的學科,見多識廣會增加教師的閱歷,從而在處理心理問題上能夠更加游刃有余,應提供機會和資金支持教師的進修與發展?!保ū疚牟糠植捎没?2022-04-11 11:2934 瀏覽 · 0 收藏 -
這家高校5年將淘汰30%教職工,你還敢去嗎?
在兩會期間,某985頭部高校的校長接受南都采訪,坦言了本校在未來5年的人事改革目標,即“雙千”計劃。具體就是,讓“國字號”人才突破1000人,讓教職工總人數整體減少1000人。如果這個“瘦身強體”的計劃最終實現,那么該校的人才數量可以再漲40%甚至50%,總人數可以再下降20%到30%。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該校長給出了兩條舉措,一是未來將有一定規模的教職工退休,二是施行更嚴格的“3+3聘期制”,只留下真正的人才。之前聽說過非升即走,不過是多招人少留人,用完即棄,三年六年即拋,現在竟然還要精簡教職員工總數1000人,但可想而知,最先被精簡的肯定是,當前在崗的非升即走的青年教師。在本篇文章中,我們結合該校當前的教職工人數和比例,還有高校教職工更替的一般規律,來談談該校在未來5年將可能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實現所謂的“雙千”計劃。 01.該校當前的教職工人數和比例 在該校官網的統計概覽中,2020年10月的數據是,“教職工總數7252人,專任教師3771人,其中正高級1631人,副高級2537人,中國科學院院士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師7人,國際級教學名師15人?!逼渲?,正高級與副高級相加,則正副高級共有4168人;而教職工總數減去專任教師,則非專任教師為3481人。在該校官網的學校簡介中,2022年3月的數據更新為,“學?,F有專任教師3862人,其中正副教授3086人,有1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笨梢钥吹?,在過去一年半中,專任教師的數量增加不到100人,正副高級比正副教授多了1000人,各種行政人員和有編制有合同的勤雜人員至少3771人。也就是說,專任教師與非專任教師的比例接近1:1。 02.割韭菜:“3+3”聘期制爭議? 在2018年,就有一篇網帖說,該校在2015年推出“3+3聘期制”,而第一個3年結束,在119人中只有4人通過考核,得到固定編制,淘汰率高達97%。消息傳出,輿論嘩然。隨后,該校人事部澄清說,當年48人正式申報,最終6人通過,淘汰率僅有87.5%。聽到淘汰率下降了接近10個百分點,你的心里是否舒坦了一點,但想一想,這不就是引進10個,到期就要踢走9個嗎?該校從2015年開始實施非升即走,但這個升的比例實在太低,6:48不過是12.5%,而如果持續招聘這樣的講師,使之積壓到6年,那么晉升的比例肯定會跌破10%。作為當前割韭菜的利器,非升即走的通常做法是,大規模招聘、高要求考核、無感情踢人,踢的時候還不忘羞辱一番:你根本不是“真正的人才”,竟然還妄想留下來!這樣的非升即走幾乎就是不升只走,而即使非升即走,如果沒有良好的科研氛圍、支持力度和50%以上的通過比例,也不過是催生底層矛盾、破壞國家科研潛力的短期手段而已。 03.“雙千計劃”怎么才能實現? 該?,F任校長生于1966年,現年56歲,2017年4月出任現職,不出意外還可以再干一屆5年。這就意味著,在未來5年中,該校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方針就是“雙千計劃”。但問題是,要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證實現這一目標呢?正如該校長所說,一是將有一定規模的教師會退休,達到自然減員,二是提高進人門檻。退休自然減員,這個很容易理解。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教職工到齡,以7252人的總量規模來看,每年退休可以達到200人左右。提高進人門檻,這個需要花心思。對于青年教師,施行“3+3”聘期制,不給編制,也不算入教職工總數,到期則故意壓低通過考核的比例,比如90%左右通不過,使得他們會留下科研成果之后到期走人。這樣就保證了科研和教學的生力軍,保證了實際的師生比不過于畸形,但同時降低用人成本,減少聘用壓力,到期踢走,再換下一批韭菜。十中取一,美其名曰,我們只要最優秀的。對于“國字頭”人才,只有兩條道路。要么校內辛苦培養,要么從校外海外引進。辛苦培養,費時費力,培養成功還可能跳槽做人。不如直接引進,但只引進自帶“國字頭”或有能力申請“國字頭”的人才,才給固定編制,納入教職工總數,否則免談。5年減少教職工1000人,也就是達到6252人的規模,除了退休減員和青年教師延遲入編之外,還必須1:1地縮減行政職工的規模,也就是說,該校的新近輔導員可能面臨和青年教師同樣的命運。 04.教職工總數減少30%,要怎么做? “國字頭”人才雖然稀少,以培養和大力引進的速度,該校要從現在的649名,5年后漲到1000名,并非不可能。但難的是,5年減少教職工1000人,并且最終的目標是減少20%-30%。這就意味著,要從7252人中減少20%到30%,即減少1450-2175人,瘦身為5076-5802人??紤]到當前專任教師一共才3862人,顯然不可能只減少專任教師,以至于減少到1687-2412人。因為如此,相對于該校的學生數量和學院學科規模,這么少的教師連必修課程都開不滿,更別提還要提高科研產出了。既然如此,減員的另一半肯定就是,消減行政人員和有編制的勤雜人員。不同于非升即走針對青年教師,現在青年行政人員的飯碗也端不穩了。 05.輔導員和行政人員危險了 如果青年教師是最慘的一波韭菜,按照該校的減員規模,輔導員和青年行政人員肯定是下一波韭菜。正如教工數量有師生比要求,輔導員數量也有師生比要求,為了達到減員目標,很可能新進的輔導員和青年行政人員也會失去編制保護,走類似的短聘期、強考核、多踢人的路子。有的讀者會說,很少有輔導員和行政人員被直接解聘,因為不同于教師序列,他們實在沒有硬杠杠的考核標準。但其實,這種想法很傻很天真。輔導員和行政人員雖然沒有硬的考核標準,但也恰恰可以被安排更多的工作量。之前管3個班,現在管8個班;之前干2個行政職責,現在兼任5個行政職責,讓你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天天主動或被動加班,到最后,就總有一部分人忍受不了,選擇辭職走人。在崗期間,這就既減少了行政人員的數量,又成倍做完了行政工作;如果主動離職,這就實現了人員更替,還可以索要離職違約金,用來換下一波更青的行政韭菜。去年,很多名校博士進入該校做輔導員,也許他們的冬天才剛剛開始,而命運可能會比青年教師更慘。因為青年教師通不過“3+3聘期制”,至少還可以拿著已有的成果,找到低一、二層級的高校,直接拿到編制和職稱,但輔導員或青年行政人員一旦不得不離職,就很難再找到同樣的工作。改革的車輪滾滾向前,不過,有些高校的改革是破壞性的,讓人向上看高攀不起,向下看萬丈深淵。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一校功成千師哭!文章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教師打怪指南2022-04-06 11:40329 瀏覽 · 0 收藏 -
多位中青年科學家早逝,985教授:不要拿生命做研究
“好好活著,享受人間煙火?!边@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血液內科主任周劍峰留在患者群里的最后一句話。3月27日11時37分,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周劍峰因突發冠狀動脈自發性夾層,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6歲。今年3月,我國多位正值盛年的中青年科學家逝世。他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頗有建樹,突然離世著實令人惋惜,這一現象也被稱為科學家的“早夭現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科學家的“早夭現象”?能否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呢?01.3月,多位中青年科學家離世3月31日上午,周劍峰的親友、同行、患者、學生紛紛冒雨趕到武漢漢口殯儀館靜雅廳,與他作最后告別,現場悲聲一片。他的掛號費常年不漲價、一周四次門診、三個院區連軸轉;他每天查房,把自己的微信號、手機號給患者,隨時溝通解決大小事情;他處處替患者省錢,鼓勵患者好好享受生活;看到病人因不自律而感染,他生氣又心急,最后還是耐心指導用藥……在患者眼中,周劍峰是“親人般的好醫生”。周劍峰離世后,有患者感嘆道:“那個為我們帶來光的人走了?!敝軇Ψ遄吡?,他是帶著患者們深深的祝福走的。然而,3月離世的多位中青年學者中,更多是不為公眾所知的。3月18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發布訃告,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原黨委副書記程朋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終年48歲;3月20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檢驗科副主任白曉卉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去世,臨床專家初步診斷系心源性猝死,抗疫殉職,時年42歲……這些中青年科學家大多正處于學術盛年,他們的不幸離世,不僅令人扼腕嘆息,更是我國科研事業的重大損失,也引發了科研界的反思。02.早逝的損失無法彌補2021年5月,一篇題為《為什么科學家早夭現象值得我們關注?》的文章發表于《民主與科學》,文章由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珂與教授李俠共同完成。隨后,李俠將此文轉載到他在科學網的博客里。文章發表近一年,正值清明時節,有媒體轉發了此文,希望呼吁相關部門能夠實實在在地關注中青年科學家的工作狀況以及心理健康狀況。日前,李俠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遺憾地表示,近一年來,科學家早夭現象并沒有出現根本性改觀。王珂和李俠在調研中搜集了2019年以來的12位早夭科學家的信息。他們去世時年齡最小的僅31歲,年紀最長的也才56歲,平均年齡為44.8歲。這些去世的科學家都是中青年科學家,是最具活力的群體?!斑@些信息主要來自媒體的報道,實際早逝的人數估計要多得多?!崩顐b很痛心地說,這些早夭的中青年科學家在科研上的成就已經領先于同齡人,如果活著,他們的未來無限可期。2021年3月12日,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周軍因工作積勞成疾,不幸去世,享年42歲。周軍在30歲就已經被評為教授,這在科研界并不多見。這些中青年科學家的早逝,不僅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還給整個社會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知識沉沒的損失。李俠在文中指出,積攢學術資本是何其漫長而辛苦的過程,他們的早逝并不符合經濟學原則,有些損失是無法彌補的。03.身體健康是最大資本關于這些早逝中青年科學家的死因,對外公布的結果有因病去世、突發疾病、過勞成疾等,并非意外死亡。在科學網博文評論區,有網友提出:“缺少匹配的對照組,使結果可信度存疑?!睂Υ?,李俠表示,沒有辦法找到匹配組(對照組)。對此,《中國科學報》記者也表示不解。李俠解釋道:“我們沒有做相關統計分析,更不敢做對照實驗,難道讓一組人加班,一組人不加班?這是違反科技倫理的?!本拖裎恼轮赋龅?,在僵化的科研評價體制下,最大限度擠占生理時間就成為增加時間投入的唯一渠道。畢竟,科研產出與時間投入高度正相關,而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會使交感神經長期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從而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給心臟帶來極大的負荷。此種情形下極易導致猝死。曾有一位在國外訪學的青年學者告訴《中國科學報》:“在國內我早上8點進實驗室,晚上10點離開,屬于正常;在國外,班車8點半到我宿舍樓下,6點半以后就沒有回宿舍的班車了,真的很閑?!薄半m然國內頻頻出臺給科學家減負的利好政策,但真正到實操層面還是很難推進下去的?!崩顐b說,“在國內龐大的科學體系下,現有的激勵和評價機制已經嵌得很深、綁得很牢,體系內的人員無力掙脫,只能在各自賽道上爭分奪秒地產出?!比欢?,文章也提到,在知識快速更迭、產出高度不確定的科技領域,科研本身的難度、社會建制設置的評價體系與生活的瑣碎,多重壓力聚焦于一個有限的個體身上,而又缺少相應的紓解出口。不客氣地說,這些因素的疊加無異于拿生命在做研究。在現行的科研體制下,高校和研究院所內部晉升的門檻是固定的,職稱又與收入直接掛鉤。如果不能解決生存問題,一切都無法運轉?!斑@看似是一個死循環,但有時候科學家可以適當地自己放自己一碼,間隙性平衡也是一種活法?!崩顐b表示,自己團隊也會繼續關注那些活著的、平凡著的、努力著的人們。在采訪最后,李俠再次發出呼吁,希望科研界做出改變,為科學家營造健康的生存環境;也希望科學家能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畢竟身體健康是最大資本。參考鏈接: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1313331.htm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802321233575017http://www.dicp.cas.cn/xwdt/tzggs/202203/t20220318_6400147.htmlhttps://doi.org/10.1002/lpor.2021006892022-04-06 11:2592 瀏覽 · 0 收藏 -
落榜后逆襲:95后博士生創立科技公司,曾獲獎22項
創立一家科技公司,以學生第一發明人申報發明專利3項,手握SCI論文9篇,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天津市優秀學生干部等省部級以上獎勵22項,還考取國家級健身教練資格證……如果被上述光環圍繞,卻說自己只是個普通學生,是不是有點“凡爾賽”?天津大學化工學院2020級博士生李雙陽告訴《中國科學報》,自己最近有點忐忑:從高考志愿填報失誤到天大直博,從科研成果到轉化落地,媒體聚光燈放大了自己的“人設”,也讓他時刻警惕迷失在光環中。李雙陽的導師、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董岸杰評價他:“非常有潛力,一旦確立目標,就全力以赴?!崩铍p陽的微信簽名寫道,Focus on what you need to do(專注于你要做的)。他總問自己,接下來,我要做什么?01.志愿醫學,曲線圓夢李雙陽的醫學夢萌芽于高中。那時,家在農村的李雙陽目睹看病難的現狀,于是早早關注臨床醫學相關院校。讓老人看病方便點,讓更多人得益于健全醫療,是他最初最樸實的心愿。2014年高考時,李雙陽的五個平行志愿均為臨床醫學和藥學,但因不服從調劑,五個志愿都落榜。最終,他沒有選擇復讀,而是通過補招進入陜西科技大學的王牌造紙專業,醫學夢似乎離他漸行漸遠。在陜科大,他初次接觸到高分子材料。李雙陽回憶第一次參與學術會議時,在錢立偉老師推薦下,他旁聽了海峽兩岸應用高分子學術會議。會上的發光材料、太陽能電池,尤其是生物醫藥等高分子材料的廣闊應用,都令他目不暇接。他說,自己像見到滿桌佳肴,終于吃得飽飽的。確定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作為考研目標后,李雙陽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晚上十一點半睡覺,周五下午打籃球??佳衅陂g,他索性買了諾基亞老人機,“貪吃蛇”也成為他唯一的娛樂游戲。2018年,李雙陽以初試、復試雙第一的成績跨專業考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成為該院教授董岸杰課題組的一名研究生。董岸杰回憶,第一次在天津大學老校區見到李雙陽時,因同為吉林老鄉倍感親切,當時對他的印象是“踏實、可靠、對科研的信念感特別強”。02.“創”與“業”:結題后的新開始讀研初期,“要做什么”再次成為李雙陽的難題。導師董岸杰告訴《中國科學報》,讀研是“自我教育”的階段,她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的主動性,要認識自己、定位自己,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勇往直前。因此,在導師的指導下,結合高中以來對生物醫藥的興趣,李雙陽選擇抗凝血涂層作為研究方向。研一時,李雙陽就以獨立一作的身份發表了一篇SCI論文,達到畢業要求。碩博連讀答辯時,李雙陽自認準備充分,成果也不少,但導師董岸杰卻不繼續“你做了什么”的話題,轉而詢問:“今后你要做什么?”這一發問讓李雙陽一下子懵了。他意識到,每個科研項目總有結題的時候,重要的不是已經做了什么,而是在此基礎上還要做什么。這激發了李雙陽創業的念頭。他認為,“創”不是科研項目的結束,反而意味著新的開始。他將眼光轉向體內精準可視化小口徑人工血管,將所學運用于臨床,從“創”到“業”。在不少人看來,創業耗時耗力,對博士生而言太過“折騰”。李雙陽說,可能80%的導師會否定自己的“折騰”,因為博士的首要任務還是科研。創業之初,他心里也挺沒底:博士生能這么“斜杠”嗎?導師會不會覺得自己“不務正業”?董岸杰卻說,“年輕人要有認識自己的過程,得給他機會出去闖一闖,才能多方面認識自己的能力?!痹谒磥?,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分配課題,往往能調動起更高的積極性。針對李雙陽的性格特點,董岸杰把偏轉化應用的項目安排給他,便于科研成果落地。03.“能折騰”:從實驗室到車間李雙陽介紹,目前中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約有3.3億人。眾多的心血管疾病需采用小口徑血管實現血管置換,而現有小口徑血管來源受限。因此,他和團隊從仿生的角度出發,模仿天然血管的三層結構,研發了全球首款體內精準可視化小口徑人工血管。為了讓科研成果落地,李雙陽在2021年6月創立了天津心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說,這是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車間的第一步。該公司的主頁顯示,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新材料技術研發、醫院管理、人體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等。李雙陽介紹,目前心衢科技尚在起步階段,目前認繳出資并不需要實際繳納,后續的融資仍在進行中。目前,李雙陽主導的創業項目屢次摘金,曾獲第八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金獎,以及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主賽道金獎。光鮮背后,一個個現實問題接踵而至:科研成果在哪里生產、車間規模有多大,需要哪些配套設備、什么時候進行第一輪融資?李雙陽發現,項目發展的難點并不在于專業科研的“創”,而在于落地推廣的“業”。在前期融資中,李雙陽也感慨和投資人打交道的不易:技術科研已經不是對方關注的重點,落地成本、推廣方式、生產效益成為新的著眼點。如何獲得醫療器械的同行以及投資人的認同,將是李雙陽下一階段的方向。李雙陽說,目前在動物實驗中效果非常好的研究,通過三期臨床實驗而造?;颊?,最快也要10—15年。從實驗室到車間,再從車間到醫院,任重而道遠。今年博士二年級的李雙陽也在計劃畢業后的去向。留在高校做科研?還是繼續創業?這些似乎都是不錯的選擇。李雙陽說,今后無論在什么平臺,最重要的是保持學習的姿態。他再次提起那句“Focus on what you need to do”的座右銘,把當下要做的做好,未來的事水到渠成。參考資料:https://mp.weixin.qq.com/s/WFpTn5fYOfyZQDiaC8qicwhttps://mp.weixin.qq.com/s/a5dRSJJtoplroUpzaYG0-g2022-04-01 11:4362 瀏覽 · 0 收藏 -
高校青椒,為什么我勸你一定要去評職稱?
01.從??粕窖芯可?,圓了“大學老師夢”我是那種從小學習中等的學生,大學是上的???,畢業后參加教師編考試愣是當地不要??茖W歷,硬生生一盆涼水從頭澆到腳,拔涼拔涼的。好在我意志力足夠堅定,在度過了兩年代課教師生涯之后,千難萬苦考上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研究生,三年后回到家鄉狗屎運1:1考上了省會某職業學院的輔導員。雖然是人事代理,但卻同工同酬,一年下來10W左右,算是在滿足生活需要的同時,也圓了當大學老師的夢想。時間長了才發現,自己的工作歸結起來就是簽假條、查宿舍、管衛生,這和研究生期間秉燭夜讀撰寫論文、參加學術會議的我簡直千差萬別,且學校不希望輔導員晉升,也不同意上課,更無助的是自從省里下放職稱工作給高校自己聘任以來,這個學校就沒再評過職稱,已經快十年了。我想到了考博,因為當初研究生畢業時我發表的論文有十幾篇,基本是本??茖W報,算是周圍同學中已經是佼佼者,但很快我就敗下陣來,沒有人推薦,沒有C刊,這個小小的圈子很難容納下僅有一點點寫作優勢的我。02.荊棘叢生,逆襲成為一名“專任課教師”工作不順心,考博無希望,于是我轉變思路,決定絕地逢生當一個專任課教師,以后一心一意評職稱。我報名了省內高職中龍頭老大的招聘考試,那次的招聘簡章崗位好長好長,要求也好多好多,只有我這個思政課教師崗位要求的最少,初級中共黨員即可,所以當時這一欄窄窄的,和其他行的表格形成鮮明對比。狗屎運再一次降臨,要三個只有三個過60分,中途還有一個放棄了,我再一次妥妥的考上了。入職階段的人事審核很嚴格細致,讓我很喜歡,和之前那個毫無規章制度的學校形成了鮮明對比。就在我信心滿滿準備排除萬難一切只為職稱而奮斗的時候,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也就來了,學校原定于那個寒假進行的職稱評審推遲到了三四月份,我當時還在半年實習期之內,自然是錯過了這次參評。而后2021年整年都在為了防止疫情集中上課,學校自然也就沒有了評職稱的事情,到了2022年1月的寒假,原本都要出文件了,省會出現了1例本土,學校便匆匆忙忙放假了,于是乎,就到了馬上春暖花開的現在。03.青椒,為什么我勸你一定要去評職稱為什么一定要評職稱,很多高校評上也不聘,也就意味著你到了教授還有可能拿著助教或講師的工資,這種“評聘分開”是指聘任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與獲得專業技術任職資格分開,在高校中往往出現“高職低聘”,但還是要不遺余力的去評,因為沒有職稱簡直就是寸步難行:首先,工資上的區別。雖說近年來“評聘分開”“高職低聘”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但一旦聘任到高一級別,工資還是相應有所改觀的。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的課時費分別為60、80、100、120/每節,助教和教授是兩倍的關系,可想而知一年400多節課的普通老師收入差距有多大;精神文明獎、績效考核獎也會按級別發放,最高的一年教授績效考核獎拿了4萬,助教僅僅2萬,精神文明獎從教授到助教一般是2萬、1.8萬、1.6萬、1.2萬,差距不是太大。其次,論文和課題的諸多限制?,F在很多期刊發表論文都是要版面費的,但有的會說明副教授及以上不需要,或者有的干脆副教授以下職稱的不收稿子,課題申報也同樣如此,職稱級別越高越能拿到好的資源,講師和助教在這方面就相當慘淡了,有的學校竟然要求助教不能做課題申報人。很多省部級課題都是給學校限定申報名額的,相比之下,為了提高命中率學校選擇更高級別職稱的申報也無可厚非。再者,社會資源的傾斜。大家應該都知道百家講壇吧,一上電視的肯定名聲大噪,又如《我的博士老公》中的梁洪名,原本是默默無聞的學術小輩,但因參加了某電視節目一下子活了起來?,F實生活中,萬萬千千普通的高校老師們也一樣,在學生中間、在業界肯定也是要靠口碑存活的,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教授之所以被崇拜,必定有其過人之處,那么相應的也就名聲在外,各種優惠政策、榮譽稱號、福利待遇自然會找上門來,這都是實實在在的現實利益。我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總的算下來,入職高校已經快五年了,但還是頂著助教的光環踽踽獨行,但這一點也不妨礙我向陽生長。前幾年,部門只要有老師報課題就掛上我名字,注意不是白掛名的,我要承擔一部分寫作內容,雖然沒得到過任何實際利益,但卻增長了很多寫作經驗,先后參與了校級、市級、省級、國家級的好幾個項目。終于,在剛剛過去的幾天里,我有機會申報了今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的思政專項,雖不知結果如何,但是努力了就好。所以,總體來說,評聘職稱就像翻越大山,雖艱難叢生但并非不可攻破,又好比是黎明前的黑暗,需要我們默默堅韌前行。而作為職稱最底層的青椒們,往往都是助教職稱,如何翻山越嶺,要有耐心,因為這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還要打鐵必須自身硬,要么講課好到大獎不斷,要么能寫到課題拿到手軟,除此之外好像真的沒有其他捷徑了。2022-03-30 17:35188 瀏覽 · 0 收藏
-
職等你來 就業同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啟動2022年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落實全國穩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強化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5月16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方面啟動實施“職等你來 就業同行”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搭建全國統一、多方聯動的網絡招聘平臺,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行動將持續至8月25日,預計提供超千萬個就業崗位。部省合力推進行動。設立百日千萬網絡招聘主會場和各省分會場,組織直播帶崗,提供職業指導云課堂、職業技能云培訓、就業創業政策宣傳等多維服務,首周崗位需求600萬人次。次序推出各省特色專場,首周推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4個地方特色專場。特色招聘常態舉辦。聚焦需求量大、緊缺熱門、發展前沿等領域,每周推出多個行業專場,首周專場涉及醫藥、汽車、智能制造等7個行業。按區域、群體特點,常態化開設14個招聘專區。區域專場聚焦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開設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專場。群體專場組織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脫貧勞動力專場招聘。直播帶崗持續推出。針對當前疫情形勢和互聯網發展特色,開設直播帶崗專區,開展行業性、綜合性直播帶崗和就業創業政策宣傳解讀活動,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精準對接服務,首周推出西南醫療人才、北京引才筑夢、重慶英才、名企就業直通車等50場直播帶崗。線下招聘有序組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會同部分行業協會和地方舉辦系列區域性行業特色招聘,重點涵蓋連鎖經營、有色金屬、保險等行業。各地也將統籌線上線下活動安排,有序組織靈活化、多元化、錯峰式供需對接活動,提供行業專場招聘、校園招聘、就業服務進校園等針對性服務。云端服務多元拓展。職業指導“云課堂”首周上線3000節公開課、直播課,提供求職技巧、職業規劃、創業輔導等服務。職業技能“云培訓”首周上線1400節微課,涵蓋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維修電工等領域。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分類歸集發布中央和地方有關政策文件、服務清單。多方主體資源聯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快遞協會、中國建筑業協會、中國醫院協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等10家行業協會,人民網、央視頻、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國投人力(國聘)、智聯招聘、58同城、前程無憂、同道獵聘集團、BOSS直聘、美團、一覽英才網、阿里巴巴、螞蟻集團、丁香人才、衛人就業網等15家市場主體將全程參與,推出面向不同行業、不同區域和不同群體的針對性就業服務。此次專項行動主會場設在中國公共招聘網(http://job.mohrss.gov.cn)、中國國家人才網(https://www.newjobs.com.cn)、“就業在線”(https://www.jobonline.cn),并開設就業導引地圖,鏈接各省招聘分會場和相關社會參與方。2022-05-17 10:155 瀏覽 · 0 收藏 -
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推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特色專場
5月16日至23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陸續推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特色專場活動。京津冀畢業生專場網絡招聘,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依托北京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平臺,組織首鋼集團、金隅科實(曹妃甸)精密制造公司、天津赫萊恩特生物科技公司等64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1227個,涵蓋機械工程師、生物發酵工程技術員、產品設計師等職位。天津殘疾人專場線上招聘,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和殘聯聯合主辦,旨在強化殘疾人士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進一步保障殘障人士平等就業權益。組織和平區少年文化藝術館、生態城世茂希爾頓酒店、津裕電業等21家企業提供開發工程師、漫畫原畫師、心理咨詢師、檔案管理員等崗位230余個。河北石家莊高校畢業生網絡專場招聘,結合產業集聚特色和畢業生就業需求,組織以嶺藥業、格力電器、金環建設等53家企業提供研發、技工、人事、財務等崗位2300個,通過石家莊市就業服務中心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同步發布信息,并為求職者提供“一對一”職介服務。山西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組織紅森網絡、集目看看信息技術公司、國泰中藥公司等60家企業提供崗位765個,涵蓋新媒體主播、運維工程師、人工智能工程師、中藥藥劑師等職位。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可通過中國公共招聘網(http://job.mohrss.gov.cn)、中國國家人才網(https://www.newjobs.com.cn)、“就業在線”(https://www.jobonline.cn)專項行動主會場頁面直接進入地方特色專場,或通過主會場就業導引地圖進入4個省份分會場參與。2022-05-17 09:453 瀏覽 · 0 收藏 -
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推出7個行業專場
5月16日至2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推出汽車制造、新基建、國企央企、智能制造、醫藥衛生、餐飲等7個專場招聘,共有8500余家用人單位提供10.9萬個崗位。汽車制造專場由前程無憂承辦,提供精準搜索和“大數據+AI”智能推薦崗位服務,組織比亞迪、華晨寶馬、福特汽車、小鵬汽車等4292家企業提供崗位16186個,涵蓋電池系統開發工程師、智能座艙系統工程師、整車架構工程師、汽車內外飾造型設計師等職位。新基建專場由美團承辦,組織旗下美團配送、美團優選、美團閃購、美團單車提供崗位2萬余個。其中,全國2800個市縣的萬余個配送站點,長期招募騎手、無人機飛手、自動配送安全員;優選、閃購、單車等業務提供網格站司機、中心倉操作員、電單車倉庫維修員、客服等職位。國企央企專場由國聘招聘平臺承辦,組織國藥集團、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北京公共交通集團、招商局汽車貿易公司等479家用人單位,提供船舶設計工程師、國際貿易業務專員、人力資源專員、財務資金專員等崗位2.5萬個,招聘信息通過微信、微博和APP客戶端同步更新。智能制造專場由智聯招聘承辦,組織東方電氣、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海爾智家等40家企業提供崗位300余個,涉及自動化開發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產品檢測專員等職位。通過空中雙選會發布崗位,5月16日至31日企業人力資源經理每天將與求職者進行在線溝通和視頻面試。醫療專場安徽省高校雙選會由丁香園承辦,聯合安徽醫科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等6所高校,面向醫學畢業生和醫療行業從業者,組織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國科學院合肥腫瘤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等369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3086個,涵蓋各科醫生、護理人員和醫技類醫師等職位,并提供在線投遞簡歷、視頻面試等服務。醫藥衛生專場由獵聘承辦,組織佰仁醫療、國藥集團、賽賦醫藥等1645家企業提供崗位23471個,涵蓋研發試驗員、高級醫藥代表、質量管理專員等職位。餐飲專場由58同城承辦,聯合旗下趕集直招結合當下服務業市場需求,組織呷哺呷哺、吉野家、百盛餐飲等1700余家企業提供崗位2.1萬余個,涵蓋餐飲店長、廚師、服務員、送餐員等職位。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可通過中國公共招聘網(http://job.mohrss.gov.cn)、中國國家人才網(https://www.newjobs.com.cn)、“就業在線”(https://www.jobonline.cn)專項行動主會場頁面直接進入行業招聘專場,或點擊主會場頁面下方參與機構LOGO進入分會場參與。2022-05-17 09:423 瀏覽 · 0 收藏 -
@高校畢業生,這項通知對你就業大有幫助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钒迅咝.厴I生等青年就業作為就業工作重中之重,將幫扶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點,要求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01.全方位向就業市場釋放“紅利”教育部網站資料顯示,2022屆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增量創歷史新高,就業形勢復雜嚴峻,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群體就業面臨不小壓力。人民網“強觀察”欄目梳理還發現,自2021年11月以來,教育部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部署了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發布了《關于做好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啟動和實施了“2022屆高校畢業生校園招聘月”系列活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等,并全新升級建成了“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案咝.厴I生等青年就業關系民生福祉、經濟發展和國家未來?!痹谥袊逃茖W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此次《通知》圍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共從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穩定公共部門崗位規模、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推動取消就業報到證等五個方面提出具體政策措施,可謂全方位向就業市場釋放“紅利”。就擴大企業就業規模方面,《通知》提出,支持中小微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達到一定數量且符合相關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在安排紓困資金、提供技術改造貸款貼息時予以傾斜;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中小微企業,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此外,《通知》還提到,要挖掘基層就業社保、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司法輔助等就業機會;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政策;今明兩年要繼續穩定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高校畢業生的規模等。儲朝暉認為,《通知》在梳理現行的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基礎上,對部分政策做了細化和突破,以全力促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02.就業服務有“溫度”“在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的同時,《通知》還大幅度簡化求職就業手續,相關措施包括穩妥有序推動取消就業報到證,推進體檢結果互認等?!眱Τ瘯煴硎?,在多方積極應對“就業大考”的背景下,簡化就業手續、取消重復體檢、優化就業服務充分體現了措施的“溫度”。在簡化優化求職就業手續方面,《通知》提出五大措施。明確從2023年起,不再發放《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飘厴I生就業報到證》和《全國畢業研究生就業報到證》(以下統稱就業報到證),取消就業報到證補辦、改派手續,不再將就業報到證作為辦理高校畢業生招聘錄用、落戶、檔案接收轉遞等手續的必需材料。為提供求職就業便利,《通知》要求取消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在就業協議書上簽章環節,取消高校畢業生離校后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辦理報到手續。此外,在推進體檢結果互認方面,《通知》指出,各地要指導用人單位根據工作崗位實際,合理確定入職體檢項目,不得違法違規開展乙肝、孕檢等檢測。人民網“強觀察”欄目梳理發現,2021年,北京還出臺了《關于進一步簡化本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手續優化就業服務的通知》,進一步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便利條件,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03.打通就業過程中的“難點堵點”據統計,5月9日至15日的“就業促進周”期間,全國各地各高校計劃舉辦超1.5萬場招聘會,累計提供超80萬個崗位。當前,高校、地方政府、網招平臺、用人單位等多方主體積極響應中央部署。國家提供相應促就業相關一攬子政策措施普遍見效的同時,還存在哪些難點堵點呢?儲朝暉認為,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一些企業仍舊處于“低谷期”,部分行業仍在裁員,也影響到就業市場上優質崗位的供需平衡。此外,部分地區和領域存在諸如促就業政策落實不力、隱性學歷歧視等問題?!坝嘘P部門應當加強勞動執法監督,切實保護高校畢業生合法權益?!薄锻ㄖ访鞔_指出,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自主創業需要有時間、有空間、有條件,就目前形勢來看,國家在重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關政策落實的同時,還需配合調整部分相關政策,來確保大學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的落實?!笆墚斍耙咔槌掷m影響,畢業季學生實習、求職計劃受阻,部分學生存在慢就業、緩就業心理,且迷茫期、焦慮期延長?!敝袊ù髮W法律碩士學院團委書記蘇宇則表示,高校需做好學生就業觀擇業觀教育,邀請心理專家為學生開展就業心理建設講座。在落實各項政策通知的同時,應構建大就業格局,利用專業課教師、校友、實習基地等資源,為學生提供就業輔導、求職信息、內推機會?!案咝.厴I生就業質量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檢驗器。從高校方面來說,要結合人才培養特點壓實責任、制定具體措施,想方設法提振后疫情時代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信心,構建大就業格局,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完善就業服務流程、加強畢業生就業幫扶、實現校院兩級聯動等,幫助畢業生成功就業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碧K宇說。2022-05-16 15:214 瀏覽 · 0 收藏 -
20個熱門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中新財經5月10日電 (記者 龐無忌)麥可思研究院10日發布一份報告,列舉了2021屆本科生就業量較大的10個理工類專業(包括工學、理學門類),5個經管類專業(包括經濟學、管理學門類)和5個人文類專業(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藝術學、教育學、法學門類)的就業情況。麥可思研究院稱,其中數據來自《202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反映往年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從理工類專業來看,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就業起步階段薪資優勢明顯,就業滿意度也相對較高。報告稱,這可能與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深入,就業市場對計算機類專業人才需求旺盛有關。具體來看,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月收入為7205元,就業滿意度為78%;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月收入為6828元,就業滿意度為77%?;ヂ摼W開發人員、計算機程序員是這兩個專業畢業后最主要從事的職業。此外,就業滿意度相對較高的專業還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數學與應用數學,均為75%;且這兩個專業畢業后從事與所學專業有關工作的比例也較高,均為8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最主要從事的職業是電氣工程技術人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畢業生最主要從事的職業是中小學教師。十大理工類專業中,“學以致用”比例最高的是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后90%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土木工程技術人員是該專業畢業生最主要從事的職業。從經管類來看,2021屆本科生中,就業量較大的5個經管類專業中,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初期月收入相對更高,為6137元;69%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工作,最主要從事的職業是銀行柜員。五大經管類專業中,會計學專業雖然薪資不具優勢,但就業滿意度(76%)、工作與專業相關度(79%)方面整體表現較好,畢業生最主要從事的職業是會計。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僅有54%從事了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銷售人員、行政人員是該專業最主要從事的職業。從就業角度考慮,建議該專業在學期間注重可遷移能力培養,將有利于畢業生在未來更寬廣就業領域獲得好的發展。五大人文類專業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月收入相對較高,為5539元,畢業后主要從事平面設計人員、包裝設計師等職業。就業滿意度方面,五大人文類專業均不低于73%;視覺傳達設計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從業幸福感相對更高,均為75%。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方面,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中88%從事了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最主要從事的職業包括中小學教師和文員。整體而言,人文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具有職場成長周期長的特點。初入職場時畢業生大多要從一些基礎崗位做起,薪資也不會很高。因此為了職場更好發展,更需要畢業生主動學習,以及具備積極的工作態度。報告提示,不論是畢業生求職還是考生選擇專業,都建議要綜合考慮收入、職業發展前景、社會需求、個人興趣等多個因素,切不可盲目追求高薪或跟風選擇。(完)2022-05-12 09:3616 瀏覽 · 0 收藏 -
2022屆高校畢業生教育行業網絡雙選會啟動
光明日報長春5月10日電(記者任爽)5月9日,2022屆全國高校畢業生教育行業網絡雙選會啟動。本次雙選會采取線上形式召開,信息匹配、簡歷投遞、面試和試講等環節均可通過線上完成,求職者和用人單位足不出戶即可完成求職簽約全過程。本次雙選會為期兩周,以“扎根基層守初心,服務教育擔使命”為主題,由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指導,全國普通高校教育行業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主辦,東北師范大學承辦,旨在搶抓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的求職關鍵期,全力促進教育行業畢業生順利就業。本次雙選會是東北師范大學落實教育部“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活動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深耕不輟堅持教育行業大市場建設,連續21年舉辦的全國教育行業專場招聘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網絡招聘會已成為高校畢業生求職的重要方式。如何提高網絡招聘實效性也隨之成為高校促進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一環。東北師范大學多措并舉為全國高師院校畢業生搭建優質的供需對接平臺,努力提升畢業生網絡求職簽約率。學校持續加大對教育行業市場的開拓力度,組建用人單位線上邀約專班;根據用人單位需求有針對性地推薦合適的畢業生,為畢業生搶占就業市場先機;開設“空中就業微課堂”,邀請全國金課名師,圍繞基層就業政策解讀、簡歷制作與網申、網絡面試技巧等內容開展專題講座;開展名師線上預約咨詢,一對一地解答畢業生在網絡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在本次招聘會上,東北師范大學還利用自主研發的“‘試講吧’網絡試講平臺”和“網絡簽約平臺”,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線上互動、宣講、面試、試講、簽約等提供一站式服務,確保試講簽約無障礙。據不完全統計,本次雙選會已吸引了來自全國近千家用人單位報名參加,提供崗位數量5萬余個,共有全國高師院校2.3萬余名畢業生報名參與。在招聘會啟動當天,就有近千名學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豆饷魅請蟆罚?022年05月11日 09版)2022-05-11 10:509 瀏覽 · 0 收藏 -
貴州創新打造重點產業人才“蓄水池”
經過前期大量政策宣傳、崗位征集、論證及審定工作,2月24日,貴州省重點人才“蓄水池”2022年度第一批崗位專項簡化程序公開招聘公告發布。來自高新技術、大數據、先進裝備制造等領域的12家省內企業共面向社會招聘專業人才28人。這些專業人才將帶事業編制到企業工作三年,以解決企業技術難題?!昂芘d奮!我們已經和心儀人選進行了相關政策溝通,真正引來可以破解企業發展瓶頸的人才,才是把政策用在刀刃上?!辟F州易鯨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常英健高興地說。為發揮人才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支撐力作用,貴州著力找準難點、突破點,在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上大膽探索、創新。2021年11月,研究出臺《貴州省重點人才蓄水池管理辦法(試行)》,拿出流動編制,打破招引界限,引進一批產業發展急需重點人才帶事業編制身份進入貴州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解決“卡脖子”關鍵難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叭瞬乓杏梦渲?,必須有好的平臺。新國發2號文件的出臺為貴州加快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貴州正在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辟F州科學院黨委書記薛濤介紹,設置流動性編制創新舉措,在全國屬首創。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為貴州推動人才匯聚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創新打造重點產業人才“蓄水池”,貴州采取系列舉措——創新模式+平臺搭建。按照堅決破除“四唯”現象,對于入選“蓄水池”人才,按照“一企一策”等方式靈活引進,給予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身份、編制、工資和社保等保障,享受事業單位在職在編人員的待遇。目前,貴州省重點人才“蓄水池”服務平臺,公司注冊數量達203家。政策推介+崗位征集。為提高政策的知名度,貴州及時制作宣傳片、設計政策解讀宣傳手冊。面向科技創新型企業、大數據企業、規模以上研發企業、食品行業重點企業召開了數場重點人才“蓄水池”推介會,進行政策宣傳與解讀。聚焦重點產業開展重點人才“蓄水池”崗位需求信息征集。上門服務+審核論證。為深入了解企業現實需求、痛點難點,針對前期已征集崗位,對基本符合要求,又具有代表性和產業需求緊缺性的13家企業進行實地走訪,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和人才需求,指導企業用好用實政策。并組織召開省重點人才“蓄水池”第一批崗位需求論證會,對53個崗位需求進行了一一審核論證。部門聯動+專班推進?!豆芾磙k法》明確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領導、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蓄水池”工作;省委編辦負責“蓄水池”涉及事業編制管理工作;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承擔業務指導和具體監管職責;貴州科學院(貴州省應用技術研究院)負責“蓄水池”日常管理服務工作。形成人才、企業、“蓄水池”辦公室、行業主管部門四大主體共建“蓄水池”的聯動格局。(記者 吳文仙)2022-05-10 10:465 瀏覽 · 0 收藏 -
就業促進周、“百日沖刺”活動丨教育部多措并舉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01.就業促進周活動線上線下同步啟動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搶抓高校畢業生求職關鍵期,幫助更多2022屆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5月9日教育部啟動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專場招聘和供需對接等活動。就業促進周以“千方百計拓崗位 攻堅克難促就業”為主題,在河南鄭州設主會場,在北京、吉林、山東、重慶、云南設5個分會場?;顒右跃€上、線下方式同步啟動。主會場和5個分會場同步開展區域性專場招聘會、人才供需對接會、就業育人主題教育等活動,預計為畢業生提供超過60多萬個崗位。就業促進周期間,教育部將依托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陸續推出系列“24365校園招聘服務”線上專場招聘活動30余場、提供崗位超過80萬個,其中教育部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將會同相關行業協會舉辦材料化工、能源動力、建筑地產等行業企業專場招聘10場。各地將廣泛匯集地方資源,舉辦區域性、行業性、聯盟性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全國各高校將舉辦各級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會預計超過1.5萬場。02.“百日沖刺”系列活動為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搶抓畢業生求職黃金期、沖刺期,加快推動就業工作進展,教育部從5月開始到8月中旬,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系列活動,多措并舉促進2022屆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鞍偃諞_刺”系列活動以“千方百計拓崗位 攻堅克難促就業”為主題,主要通過持續開展系列招聘、訪企拓崗、萬企進校、就業指導、精準幫扶等五大專項行動,進一步挖潛創新拓展崗位資源,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精心護航畢業生求職之路,全力確保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大局穩定。開展全國校園招聘活動?!鞍偃諞_刺”期間,教育部會同各地各高校和12家社會招聘機構,集中開展“24365校園招聘服務”系列專場招聘活動,為畢業生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信息。教育部19個分行業就指委會同相關行業協會廣泛匯集行業資源,舉辦系列分行業專場招聘會。各地廣泛匯集地方資源,舉辦系列區域性、行業性、聯盟性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各高校持續舉辦線上或線下校園招聘活動,確保各類招聘活動不斷線。開展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高校書記、校長及領導班子成員帶頭走進企業,與相關單位建立就業合作渠道,為畢業生挖掘更多崗位資源。同時,深入企業開展社會需求、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積極推動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啟動實施萬企進校園行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各高校主動為企業進校招聘創造有利條件,邀請企業進校舉行線下或線上專場招聘會。開展“中小企業人才供需網絡對接大會”,積極為中小企業進校招聘做好服務,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開展精準就業指導服務行動。播出系列“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各地各高校組織開展“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主題教育活動,加強就業指導,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在6月下旬舉辦2022屆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出征儀式。開展就業困難群體幫扶行動。各地各高校對低收入家庭、身體殘疾等畢業生重點群體,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開展重點幫扶。啟動實施2022年“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計劃”,面向就業重點群體開展就業能力培訓。開展“高職擴招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實施有針對性的幫扶舉措。各高校至少為每一名就業困難群體畢業生精準推送3個以上崗位,力爭幫助他們盡早實現就業。2022-05-09 10:483 瀏覽 · 0 收藏 -
高校畢業生如何找到好工作
今年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怎么樣?大學生就業創業能享受到哪些利好政策幫扶?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2年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數據顯示,一季度以來,1月份就業市場供需基本持平;進入2月、3月后,企業招聘需求和畢業生投遞人數均上升,3月的就業景氣指數下降至0.58。記者了解到,就業景氣指數波動既有畢業生人群基數大的原因,又有疫情導致線下求職活動受阻以及受出國留學人員回國求職等因素影響。同時,每年畢業生求職季都有周期性變化,一、二季度求職人數比較集中,8月份以后求職人數會逐漸下降。面對當前就業形勢,畢業生求職心態有了哪些變化?智聯招聘2022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力問卷調研顯示,從就業去向來看,50.4%的2022屆高校畢業生選擇單位就業,比去年下降6個百分點,而自由職業(18.6%)、慢就業(15.9%)的比例均較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在就業期待方面,本屆畢業生更務實,57.1%、49.4%的畢業生對經濟和就業市場面臨的壓力都有理性預期。數據顯示,2022屆畢業生的平均期望月薪為6295元,比去年的6711元下降約6%。針對大學生就業現狀,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教授董艷表示,政府部門、學校、企業等社會各界可以從多方入手,支持大學生就業。具體來說,一是加強信息聯通,尤其是加強就業信息的發布和對接,采用網絡信息發布、線上線下招聘會、專場招聘會、行業招聘會等方式,最大程度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二是各地政府部門可以穩定和開拓新的就業崗位,推進實施基層就業項目;三是高校與企業合作,做好高水平的前置就業指導;四是大力支持年青人創新創業的同時,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創新創業的風險,推動高水平創新創業。近期,相關部門針對當前就業形勢采取一攬子措施,為大學生就業創造有利條件。人社部2022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活動陸續推出,已到了第八批共100場特色服務活動。其中包括航空航天人才、理工科專業、就業困難人員等線上專場招聘會,以及直播帶貨崗、網上求職技巧、高校畢業生創業能力提升訓練、求職簡歷制作等就業指導和政策宣講。民營企業是吸納就業主渠道。人社部、教育部等7部門通過舉辦定制式現場招聘活動、打造不斷線網上服務、強化全方位企業用工指導等措施,為民營企業等各類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等各類人員求職集中提供服務,并于4月27日啟動2022年民營企業招聘月活動。吸納高校畢業生,更需要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據了解,今年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還能享受到不少優惠政策。其中,小微企業(含社會組織)吸納離校2年內未就業畢業生可申請享受社會保險補貼,企業招用登記失業半年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可予以定額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優惠;小微企業當年新招用高校畢業生等符合條件人員達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由財政予以貼息;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的,在職稱評定、項目申請、榮譽申報等方面可享受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同類人員同等待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崗位推送力度,繼續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將崗位信息、指導培訓、創業扶持等服務送到畢業生身邊。同時,提早啟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應對疫情影響線上線下大規模推送崗位,擴大社會參與面,推出更多有特色的行業專場招聘。(經濟日報 記者 敖蓉)2022-05-07 11:3118 瀏覽 · 0 收藏 -
2022年求職、跳槽難度比過往更大,哪些行業更受青睞?
招聘市場速來有“金三銀四”之稱,但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就業市場也面臨著諸多挑戰。01.求職市場人才供應量激增當前國內疫情反復,經濟發展和就業市場承壓,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感受到今年求職競爭非常激烈的應屆生比例為61%,比去年高6個百分點。在南方某所大學就讀工商管理專業的張志航今年6月份即將畢業,他告訴記者:“按照以往,師哥師姐們在三四月份的時候就已經確定好畢業后的去向,但今年雖然很早就進行簡歷的投放,但收到的回復和自己的預期卻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倍c張志航有類似困擾的還有00后的李佳悅,考研失敗后,李佳悅準備開啟自己的求職之路,但等到考研成績出爐后才開始行動的她顯然已經慢了一拍?!艾F在收到的求職回復和之前期望的職位、待遇等都有差距?!崩罴褠偢嬖V記者,因為所學的專業是材料學,這一專業如果想要找到好的工作方向,對學歷要求較高,所以去年同學在著手找工作的時候自己便開始為考研做準備。如今,考研沒能上岸,求職也未能如愿,對李佳悅來說壓力不小。此前,智聯招聘發布了《2022年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2022年第一季度高校畢業生CIER指數為0.71。從環比變動來看,招聘需求人數下降6%,求職申請人數上升16%,使得CIER指數環比下降0.17;從同比變動來看,招聘需求人數下降8%,求職申請人數上升75%,使得CIER指數出現同比下降0.63。02.白領們想要跳槽也沒有往年來得容易事實上,不僅應屆畢業生在今年求職壓力有所增加,已經在職場有所經歷的白領們想要跳槽也沒有往年來得容易。月狐數據顯示,春節后,盡管只有27.4%的白領打算跳槽,但TGI指數卻高達115(TGI指數:超過100,意味著某類人群更具備相應的傾向或是喜好,標值越大則傾向和喜好越強;低于100,則表明此類人群有關傾向較差(和平均值對比);而等于100則表明在平均水平)。而跳槽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工資獎金低,錢不到位”、“晉升空間小,沒有升職機會”、“工作重復,學不到新東西”……從年齡分布來看,95后和00后更多是出于個人身心健康的考慮,通過換工作來對抗加班多、寫周報的內卷壓力和改善身體狀況;90后則更加關注上級和崗位給自身帶來的成就感和收獲。1999年出生的劉千潔今年22歲,去年在上海一家互聯網公司從事產品運營工作,而剛剛有一年工作經驗的她卻想要在今年尋求新的機會?!艾F在的工作壓力太大,工作頻率基本就是996,而且目前的工資收入和付出也不成正比?!眲⑶嵵毖?,近幾年,互聯網公司競爭激烈,員工壓力也是一年比一年大,相比較以前,花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上,但收入卻沒有比之前更多,享受生活成了奢侈的期望。此外,有意思的是,從整體來看,白領們跳槽的頻率主要集中在3~5年一次,占比24.7%。但年輕的95后和00后尤其偏好頻繁跳槽,15.8%的95后和00后不到一年就已經換了工作,在1至2年內跳槽的也高達36.8%。03.哪些行業更受青睞?那么跳槽就真的能夠解決眼下求職者所面臨的問題嗎?事實并非如此,在一份調查中,高達86%的受訪者認為,2022年跳槽的難度比過往更大。此外,在尋找下一份工作時,多數白領表示會離開原來所處行業,往其他行業尋找機會。智聯招聘數據顯示,互聯網/電子商務、專業服務/咨詢、酒店/餐飲、通信/電信運營/增值服務、儀器儀表及工業自動化等行業的就業景氣相對較好。一季度,通信/電信運營/增值服務、儀器儀表及工業自動化、醫藥/生物工程、基金/證券等行業的招聘需求的同比均出現上升明顯。求職人數最多行業互聯網/電子商務、房地產/建筑、專業服務/咨詢、計算機軟件業、快速消費品等,從供給占比來看,投遞前三行業的占比為19.5%。數據來源:智聯招聘從用人單位的招聘情況看,往年用工需求較高的互聯網和房地產行業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發展受挫后,2022年的用工量銳減;而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等產業存在人才增量缺口,成為釋放就業崗位最多的行業。04.直播除了能“帶貨”還能“帶崗”值得一提的是,求職和招聘發展到今天,衍生出更多便捷高效的方法。直播除了“帶貨”,還能“帶崗”,向求職者宣講招聘信息的同時,也利用直播鏡頭輸出企業的背景資料。求職招聘新玩法從直播種類來看,主播作為企業和求職者之間的信息橋梁,發布招聘信息、解讀就業政策、通過鏡頭勘察工作環境;求職經紀人為求職者服務,代為處理投簡歷、發郵件、安排面試時間、商討薪資等事務,求職者只需進行面試;社區化交流,求職者尤其是藍領階層擁有互動、交流社區,可以就面試、入職建議等職場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形成了求職者和企業的另一集結地。尤其是今年以來,全國多地疫情不斷,線上直播的方式更為求職者和企業所青睞。5月3日,由陜西省人社廳和陜西省國資委主辦的“奮進陜煤職通未來”2022年省屬國企穩就業專項行動暨陜煤集團招聘系列首場直播活動拉開帷幕?;顒油ㄟ^線上招聘和“直播帶崗”兩種形式開展。當天,陜煤集團攜下屬30余家企業帶來2000多個崗位,包含煤炭開采、煤化工、燃煤發電、鋼鐵冶煉、機械制造、科技、金融等多個行業,涵蓋工、理、文等多個學科。此前,快手宣布在今年五一期間,聯合多家職校及企業,開啟一場線上“云招聘”。據悉,此次招聘一次性釋放38000個崗位。記者注意到,此次參與招聘的企業中,多家A股行業龍頭公司也在其中。包括比亞迪、歌爾股份、立訊集團、華晨寶馬、康華制藥等。涵蓋新能源、光伏、醫藥等多個當下最火爆的行業。04.國家政策“暖風”頻吹,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擇業綜合來看,在當下的就業市場,不管是應屆畢業生還是準備重新選擇工作的求職者,其競爭不可謂不激烈。如何能夠提高自身競爭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眼下青年人最為關注的現實問題。同時,對于當前嚴峻復雜的就業形勢,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近一段時間來,各地頻頻釋放政策“暖風”給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支持,內容包括搭建平臺,發放補貼,提供指導等。3月18日,甘肅省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出,采取省級財政適當補貼、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支持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甘肅省基層單位就業。其中,省級財政對聘用的畢業生按照每人每月1500元的標準給予生活補貼,補貼期限3年。3月17日,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通知提出,3-5月份組織開展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活動,其中,4月份組織開展民營企業招聘月。此外,各地結合5-8月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適時開展針對畢業生的各類小型網絡招聘活動。3月7日,天津市就業領導小組發布通知,要求各高校在3-5月招聘高峰期,每校每天至少舉辦1場招聘相關活動……2022-05-07 09:5313 瀏覽 · 0 收藏 -
“月薪1萬多招不到人”是市場的提醒
【新聞隨筆】臨近畢業季,1076萬高校畢業生規模創下新高,再度引發全社會對就業問題的關注。就業形勢嚴峻的另一面,是制造業用工緊張、招工困難。人社部近日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職業排行顯示,100個職業中有36個屬于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24個屬于專業技術人員,制造業缺工狀況持續。有媒體報道稱,月薪1.4萬元都招不到機械專業學生。上述1.4萬元都招不到的機械專業學生來自985高校,且早已被其他“大廠”以“年薪二十幾萬、三十幾萬”的更高工資提前簽約鎖定,而給出1.4萬元月薪的制造企業已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給出這樣的標準,是公司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兩相對比之下,能夠得出一個結論,即中國的部分制造企業需要及時更新市場觀念,正確看待制造業人才。中國制造業早已不再是工業生產體系中最為基礎的來料加工工廠群,曾經大量遍布中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正在逐步尋求轉型。與之相應,新制造業的技術型人才也早已不是我們認知中的普通藍領工人。曾經的藍領工人在人們認知中以量取勝,不需要太多專業技能,一度成就了中國制造業大國的身份。如今的藍領工人逐漸精英化,已成為助推中國轉型升級為制造業強國的關鍵支撐。工資是勞動價值的最直接體現。1.4萬元月薪招不到985高校機械專業學生,意味著這一群體在當前勞動力市場上的價值已遠遠超過這一數字?!案摺毙秸胁坏饺艘巡辉偈悄贻p人嫌工人社會地位不夠高這樣單一的原因導致的,而是因為企業并沒有通過合理薪酬來給予年輕人足夠的尊重。市場經濟的競爭性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無故高薪用工,當整個行業市場趨勢如此,說明我們在制造業人才供求上存在結構性錯配問題。制造企業更新觀念,正確認識到人才的市場供需關系,還有著更深層次的積極推動作用。曾經,年輕人報考大學都搶著讀國際貿易專業。彼時,加入WTO后的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全面接軌,市場急需大量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基礎、熟悉國際貿易實務、熟練掌握外語的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始終是影響高校人才培養和年輕人專業選擇的重要因素。當年輕人看到制造業的行業前景和“錢景”,他們自然而然愿意為此而付出。這樣的觀念并不俗氣,反而是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具體呈現。因此,解決多行業缺工問題,就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當市場需求與就業需求不再錯位,“最缺工”現象才能夠得到緩解,全社會的就業壓力同樣能夠減輕。(作者:陳 城)2022-05-05 10:1927 瀏覽 · 0 收藏 -
就業歧視屢禁不止背后的“真相”:違法成本應再高一點
【破解職場歧視,促進平等就業5】就業歧視違法成本應該再高一點閱讀提示面對就業歧視對勞動者公平就業的挑戰,社會各界普遍認為既要強力治標,同樣也要有效治本。在法律之外,有關部門、社會、用人單位等還應形成多方合力。生育等社會制度的完善以及政府對企業實施相應用人成本補償都是可行之策?!耙驗椴皇请p一流學校而被拒絕,明顯的學歷歧視,也只能忍了”“贏了官司又如何?只賠2000元,一句道歉都沒有,更覺得委屈”……記者連日調查采訪發現,面對求職履職過程中種種歧視行為,盡管有明確的法律禁止性規定,勞動者卻各有各的苦衷。消除就業不合理限制阻力重重,為勞動者創造公平就業環境亟須良方妙策。叫停就業歧視,出戰者應是何人?對此,社會各界呼聲強烈。01.屢禁不止背后的“真相”“985、211高校畢業生優先”“只招35歲以下人員”“乙肝攜帶者不予錄用”……為何法律有明確規定,一些用人單位還在招聘中暗自設置種種帶有歧視性的限制條件?“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用人單位都是挑剔的”。成都一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企業整體發展提檔升級,需要更多優秀人才作為支撐,招人門檻也隨之抬高,“招聘市場每年成百上千萬的高校畢業生,排除法肯定會更高效”?!皠趧诱咂降染蜆I權在現實中是依托于用人單位來實現的,這是雙向互認,而非單向強加的過程”。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凱提出,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根據其單位性質和崗位實際等情況設置一定的門檻和條件無可厚非,但如果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設置的門檻或條件具有歧視性,則構成“權利濫用”,其行為就應予以糾正并受到相應的處罰。真實的職場生態環境中,性別歧視所呈現的矛盾最為突出?!罢幸幻鸦槲从呐?,懷孕生產后的工作誰來頂?要是重新再招一個人,多出的用人成本誰來擔?”一位中小微企業的人事部經理向記者感慨企業“招男不招女”背后的無奈?!熬蜆I歧視產生的首要根源是經濟原因,其次才是觀念和偏見的結果”。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院長沈劍峰認為,法律為了保護特定用工主體,會對其休假、加班限制等作出特別的規定,這樣就會增加用人單位用工管理壓力。對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而言,自然會排斥這類勞動者群體。此外,一些傳統陋俗或者觀念也會讓用人單位帶著偏見對待特定群體的勞動者,從而引發就業歧視。02.違法成本還應再高一點記者采訪過程中發現,社會大眾和求職者對就業歧視呈現出極大的容忍度,有的是因為對企業用工自主權的邊界模糊、存在錯誤認知;有的則是聽之任之,即便受到歧視也選擇息事寧人,主動維權者甚少?!澳壳?,針對這一領域的維權,主要是勞動者的自力救濟,由相對弱小的勞動者對抗較為強勢的用人單位,結果往往以勞動者的敗訴告終”。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王蓓稱,勞動者的敗訴結果會產生傳遞效應,使其他有同樣遭遇的勞動者出于維權成本高和維權效果差的顧慮,最終放棄維權的想法,“勞動者越沉默,企業則越無所顧忌”?!霸诜淳蜆I歧視方面,我國法律存在缺失”。四川偉旭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王恩慧告訴《工人日報》記者,我國就業促進法第二十六條雖然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職業中介機構從事職業中介活動,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并在第六十二條指出違反本法規定,實施就業歧視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斑@些都只是倡導性的原則性規定,缺乏對就業歧視內涵、性質、判斷標準、法律責任等內容進行明確而細致的規定,現實中很難操作執行,約束力有限”。曾有公開案例顯示,90后女孩在應聘快遞員時,歷經多輪面試考核后卻被以“一線員工不要女的”為由拒絕錄用,訴諸法院后,雖贏了官司,卻僅獲得2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道歉的請求未獲得法庭支持?!斑`法成本還應再高一點”。在王恩慧看來,只有讓用人單位對就業歧視付出得不償失的違法成本,才能促其產生不想、不敢、不能的法治敬畏,有效治理就業歧視的頑疾。03.強力治標更要有效治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就業歧視”,并增加了“學歷歧視”和“公平就業環境”等內容,“取消公務員考試35歲以下限制”“取消高校畢業生擇業期政策,往屆應屆一視同仁”“加快修訂婦女權益保障法,完善就業性別歧視保障機制”話題的討論也熱度極高,反就業歧視的推進再次引起廣泛關注。面對就業歧視對于勞動者公平就業的損害,社會各界普遍認為既要強力治標,同樣也要有效治本?!笆紫葢獜母淖冇^念入手,尤其是企業”。沈劍峰強調,企業必須要認識到,維護平等就業環境,不僅是社會責任使然,更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要求,“反對就業歧視是對不正當市場選擇的干預和限制,其內在本質不應被妖魔化”。最近幾年,對于出臺反就業歧視法的呼聲愈加強烈。沈劍峰表示,我國與就業歧視相關的法律法規多而零散、未成體系,一部專門的反就業歧視法,對于整治歧視問題將更具有規范性、普遍性和強制性,是最切實可行和有效的措施。此外,還應完善救濟手段,如加大勞動保障監察介入力度,可以設置就業歧視行政處罰等?!懊鎸τ萌藛挝幻黠@不合理的要求和歧視行為要勇于說不!”王蓓希望勞動者能夠積極維權,同時提出在反就業歧視領域推廣公益訴訟制度,“由檢察機關發出檢察建議或提起公益訴訟,不僅能夠暢通維權渠道,還能對用人單位起到警示震懾作用,用以儆效尤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解決勞動者面臨的維權難問題”。受訪專家普遍認為,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員工保障與就業的不公平現象或將達到一定的平衡。但要根本性消除就業歧視對平等就業造成的沖擊,在法律之外,有關部門、社會、用人單位等還應形成多方合力。生育等社會制度的完善以及政府對企業實施相應用人成本補償都是可行之策。比如將企業用人情況與稅收等掛鉤,對積極清理取消就業不合理限制的企業予以稅收或其他政策優惠等,能夠更好地激發企業自覺營造公平就業環境的積極性。2022-05-05 10:117 瀏覽 · 0 收藏 -
人社部回應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穩定擴大國企招聘
中新財經4月27日電 27日,人社部舉行2022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將堅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力渠道拓展,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推進政策落實打包快辦,加快政策兌現,引導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城鄉基層就業,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聘,穩定事業單位、基層項目招聘招募。陳勇嘉表示,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就業關系到他們的價值實現,寄托著萬千家庭的幸福,關系國家高質量發展。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076萬新高,在國內外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情況下,促進就業的任務更重。下一步,人社部重點有四個方面的舉措:一是加力渠道拓展。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推進政策落實打包快辦,加快政策兌現,引導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城鄉基層就業,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聘,穩定事業單位、基層項目招聘招募。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同時,針對疫情影響,指導各地調整優化公共部門考試招錄的時間安排,為畢業生求職留出時間窗口。二是加力崗位推送。繼續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將崗位信息、指導培訓、創業扶持等服務送到畢業生身邊。同時,接續開展城市聯合招聘、民營企業招聘等活動,提早啟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應對疫情影響線上線下大規模推送崗位,擴大社會參與面,推出更多有特色的行業專場招聘。三是加力見習培訓。深入推進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針對畢業生工作經驗積累的需要,募集一批高質量的見習崗位,推出一批國家級見習示范單位,提升畢業生實踐能力。同時,針對畢業生職業發展的需要,積極組織參加技能培訓,著力提升培訓質量,拓展新職業培訓,支持畢業生實現技能就業。四是加力困難幫扶。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提早做好信息銜接,做實幫扶臺賬,暢通各類登記求助渠道,及時跟進提供實名制服務。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開展“一對一”就業援助,優先提供服務,優先推薦崗位。對長期失業青年,及時納入就業失業管理服務,加強實踐引導和分類幫扶,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就業市場??傊?,人社部門將盡最大努力,創造積極條件,助力畢業生到各領域施展才華、建功立業。(完)2022-04-29 10:2035 瀏覽 · 0 收藏 -
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預計舉辦招聘會超1.5萬場
記者28日從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將在全國范圍內,于5月9日至15日舉辦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活動,并于5月至8月開展“百日沖刺”系列活動。促進周期間,將集中舉辦專場招聘、供需對接、就業推進會等促就業活動。教育部“24365校園招聘服務”預計舉行線上招聘會30余場,提供崗位超過80萬個;教育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將會同相關行業協會,舉辦行業企業專場招聘10余場;各地各高校將舉辦各級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會預計超過1.5萬場。(記者胡浩)教育部將舉辦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 開展“百日沖刺”系列活動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求職關鍵期。為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加快推動就業工作進展,全力促進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教育部將在全國范圍內,于5月9日舉辦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活動,并于5月-8月開展“百日沖刺”系列活動。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活動以“千方百計拓崗位 攻堅克難促就業”為主題,將于5月9日—15日,集中舉辦專場招聘、供需對接、就業推進會等促就業活動。促進周在河南鄭州主會場,5月9日啟動當天,教育部將舉辦“24365校園招聘服務”鄭州專場招聘會;在北京、吉林、山東、重慶、云南設5個分會場,將同步舉辦專場招聘會,為2022屆高校畢業生畢業生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促進周期間,教育部“24365校園招聘服務”預計開展線上招聘會30余場,提供崗位超過80萬個;教育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將會同相關行業協會,舉辦行業企業專場招聘10余場;各地各高校將舉辦各級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會預計超過1.5萬場。5月—8月,教育部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并與各地各高校統籌聯動,集中開展系列招聘、訪企拓崗、萬企進校、就業指導、精準幫扶等“百日沖刺”五大專項行動。一是全國校園招聘活動,各地各高校挖潛創新,主動對接招聘機構、行業協會、用人單位等,保證招聘活動不斷線。二是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高校領導班子帶頭走出校園、走進企業,與用人單位共建促就業渠道。三是實施萬企進校園計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各高校創造條件,邀請企業進校園,特別為中小企業進校招聘做好服務。四是精準指導服務行動,健全高校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系,持續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就業育人主題教育活動,引導畢業生到重點領域和基層建功立業。五是就業困難群體幫扶行動,啟動實施2022年宏志助航高校畢業生就業培訓項目,采取重點推薦、“一對一”指導等方式,為就業困難群體畢業生提供就業幫扶;各高校為每一名就業困難畢業生推送3個以上崗位,力爭幫助他們盡早實現就業。2022-04-29 09:4119 瀏覽 · 0 收藏 -
經濟結構調整疊加疫情沖擊,就業壓力凸顯——緩解就業壓力尤需政策平衡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運行正經歷著深刻變化:從外部環境來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外部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強,新冠疫情沖擊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確定性;從國內情況來看,中國經濟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與發展模式轉換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我國勞動力市場也出現調整,就業壓力加大。從中長期來看,隨著我國人口出生率的逐步回落,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將對我國勞動力市場供給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從短期來看,經濟結構調整疊加疫情沖擊,就業壓力進一步凸顯,解決就業不足問題依然是當務之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新增1100萬就業崗位,將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隨著我國經濟的修復,預計今年順利完成該目標問題不大。但當前在我國就業市場面臨存量挑戰、需求收縮及供需結構性錯位的背景下,就業壓力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尤其要精準施策,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平衡:第一,不僅要注意新就業機會供給,也要注意鞏固現存就業崗位。近兩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中小企業生存面臨困境,部分企業瀕臨倒閉,對我國保持就業市場平穩帶來較大壓力。在此背景下,穩就業既要重視每年新增就業人口數量,同時也要固定已經就業的勞動崗位,努力做到固存量、擴增量。第二,不僅要重視勞動力需求的收縮,也要重視勞動力結構性供給不足。要加大“六穩”“六?!钡恼邔嵤┝Χ?,做到精準施策,助企紓困,適當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穩就業的能力,幫助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恢復活力,擴大投資生產,從根源上緩解企業用工需求不足的問題。對于勞動力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相關部門可提供公共就業服務,提升勞動者的綜合技能。此外,東南沿海等部分地區用工難的問題應予以高度關注。第三,不僅要鼓勵雇主擴大就業,也要合理引導勞動者薪資預期。盡管近年來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但是當前經濟面臨三重壓力,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面臨較大的生存困境,在此背景下,引導勞動者形成合理的薪資預期十分重要。合理預期的形成需要落實到政策層面展開討論,而不能僅僅從宣傳手段上來對其進行引導。如何在加大公共投入和建立求職者合理預期中找到平衡點,是未來我們需要重點考慮的。第四,不僅要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要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將繼續做好“六穩”“六?!惫ぷ?,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穩就業、保就業。保持市場主體平穩健康發展是實現經濟穩增長的核心和關鍵一環。在保市場主體的過程中就涉及雇主和勞動者的關系問題,如何在市場主體經營面臨較大困難的情況下,實現雇主與勞動者權益的平衡是相關部門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22-04-27 10:2312 瀏覽 · 0 收藏 -
靠“人職匹配”,這所學校實現精準培養
學生就業崗位非興趣和強項所在,用人單位對就業者的能力要求與就業者的專業背景錯配……當下,就業市場供需錯配是就業難的一大原因。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借助信息化平臺,盡力實現“人職匹配”,充分挖掘學生個性潛能,為每個學生規劃合適的就業出路。01.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半月談記者在河南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發現,近幾年該學院在實施人才分類培養的同時,盡力實現“人職匹配”。創業做老板、名企做銷售、成為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技術技能的“扛把子”等,是學生的新選擇、新出路。河南職業技術學院2020屆畢業生趙天旭告訴半月談記者,他入校時被電梯工程技術專業錄取,卻“常常因找不到學習興趣而苦惱”,后經學校的“學生專業與職業匹配測評”,發現市場營銷專業最適合自己,隨即轉到市場營銷專業學習,畢業后進入河南一家有名的建筑工程公司任職,現已當上采購部部長。憨厚老實,不善言辭,是半月談記者見到河南職業技術學院2017級學生張文博時的第一印象。張文博入校不久也進行了測評,結果顯示,他具有務實勤奮、洞察力強、不怕吃苦的創業特質。于是,學院因材施教,在梳理項目、注冊公司和品牌、企業運營等各方面予以指導。如今,張文博團隊從賣生鮮到保障生鮮供應鏈,在助力農產品降損耗方面持續發力,并先后幫助8個團隊復制模式成功創業。02.大數據“人職匹配”,實現精準培養據介紹,趙天旭提到的“學生專業與職業匹配測評”是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開發的“人職匹配”大數據平臺模塊之一。完成這套測評后,每個學生會得到一份《大學專業與職業性向評估報告》,報告里有“適合度最高的專業”以及相應的簡介,同時對學生的職業風格和匹配職業作出初步分析和建議。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公室副主任、計算機專業教師韓雪平告訴半月談記者,“學生專業和職業匹配測評”依托學校技術平臺自動抓取學生的基本信息、圖書借閱、興趣愛好、學習情況、社會實踐等多維度信息,形成學生職業性向大數據倉庫,對學生進行測評畫像和綜合分析。除此之外,學院還根據學生學習進度,開發了輔助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生職業能力大數據分析系統”,以及為學生推薦高匹配度就業崗位的“學生智慧化精準就業系統”。這樣就形成綜合支撐人才分類精準培養的“人職匹配”大數據平臺,助力實現學生“入學教育階段-專業學習階段-求職擇業階段”的全過程匹配?!巴ㄟ^大數據,學院幫助學生選定合適的專業和人生發展方向后,實施精準施教和事業規劃引導,并相應地引薦實習就業崗位或提供創業實踐平臺?!焙幽下殬I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桂貞介紹, “根據市場需求,學院已在實踐中形成‘專業+創業’‘專業+創新’‘專業+管理’‘專業+營銷’的4種培養模式?!?3.讓“人職匹配”覆蓋更多學校李桂貞介紹,多年來,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滿意度為93%,高出全國均值,畢業后從事一線管理的學生晉升比例超90%,晉升周期縮短2至3年。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中心副主任、創業指導老師田嘉說,發現人才特質、因需引導發展,實現人才潛能挖掘和激發,進而服務國家發展需要,這是人才分類培養的初衷和職業教育發展的有效路徑。國家職業教育指導咨詢委員會副秘書長鄧澤民認為,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人職匹配”,為因材施教、精準施教提供依據,從而實現人才分類培養的做法值得重視。目前,該成果已被30余家職業院校采納實施。2022-04-25 11:555 瀏覽 · 0 收藏 -
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兩頭”搶手“中間”遇冷
六月份畢業季很快將來臨,各類招聘活動正緊鑼密鼓地開展。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發現,今年大學畢業生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帶來的就業壓力也進一步增加。與此同時,隨著多地出現疫情和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就業需求和就業總量之間還存在多重矛盾,招聘“兩頭”搶手“中間”遇冷等現象凸顯。01.一些畢業生就業焦慮感上升教育部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大學畢業生達到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受國際疫情影響,這兩年返回國內就業的海外留學生也不斷增加,整體來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復雜。結合去年秋招數據和今年春招的初步數據來看,在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就業基本盤基本保持平穩。今年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好于預期,202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超額完成1100萬人的目標任務。從部委到地方接連出臺穩就業新舉措,聚焦重點、精準施策。人社部等十部門啟動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明確補貼支持、稅費支持、激勵推動等支持政策;教育部部署開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廣泛開拓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不少地方圍繞減負穩崗、創業服務出實招。山東對招用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給予社保補貼,最長可達1年。不過,隨著就業壓力增大,一部分就業群體的焦慮感也隨之而來。尤其是不少大學畢業生擔心就業崗位減少、競爭增強,產生焦慮情緒。一家招聘平臺對1萬余名2022屆畢業生調查發現,畢業生的就業焦慮真實且常發。20.09%畢業生表示有輕度就業焦慮,11.35%的畢業生存在中度焦慮。對于2022屆畢業生來說,產生就業焦慮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關實習經歷/工作經歷”以及“缺乏崗位要求專業技能”,其占比分別為30.24%和24.66%。02.“兩頭”搶手“中間”遇冷現象凸顯記者調查發現,在今年招聘季中,出現一些新矛盾,尤其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就業“兩頭”搶手“中間”遇冷現象明顯。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博士和技工院校畢業生依舊搶手,而畢業人數最多的本科生甚至碩士找工作則相對困難。去年秋季,位于吉林長春的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對招聘的2022屆博士畢業生,除承諾的35萬元以上年薪外,還有一次性安家費50萬元(稅后)。在中國重汽集團,一位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博士入職可享受50萬元的安家費和50萬元的無息借款,再加上不低于30萬元的年收入,博士入職總共可以拿到超過100萬元的綜合補貼。在技工院校,畢業生同樣搶手。山東藍翔技師學院院長榮蘭祥說,用人單位提前半年到學校來“預訂”學生,誰給學生的工資高,學校就可以安排畢業生去哪家企業就業。而多位高校本科畢業生告訴記者,心儀的崗位一般會設置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招聘要求,一些需要操作技能的崗位自身又不符合要求,導致在就業時往往“高不成低不就”。河北某高校計算機專業大四學生喬添倫說,大型企業往往會對博士進行定向招聘,并且免去初試,直接進入面試階段。但對于本科生而言,要經過“殘酷”的幾輪篩選,找到好工作的幾率并不高。此外,受疫情和經濟形勢影響,部分行業規模性失業風險增高,受此影響,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面臨較大困難。疫情沖擊之下,旅游業受到明顯影響。旅行社經營者高揚從事旅游行業已經十幾年,受疫情影響,近幾年效益不佳?!敖衲旮鞯匾咔樾蝿輫谰?,不少景區關閉,跨省旅游也受到影響,經營很困難,旅行社不得已進行了裁員?!备邠P說,旅游行業離職潮近兩年很明顯。對于有著3300萬從業者的旅游業來說,諸如疫情等突發衛生公共事件會給行業帶來巨大沖擊?!半S著經濟景氣程度下降,企業就業崗位壓縮,給就業市場帶來了壓力?!睆偷┐髮W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表示,當前,一些行業的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較大困難,企業續聘意愿減少。03.疫情之下,如何做好供需對接疫情之下,想就業學生出不去、招聘單位進不來,社會暫停線下招聘活動,改為線上進行,對招聘成效造成一定影響。例如,山東招聘平臺齊魯人才網的就業大數據顯示,2022年春節之后,山東就業市場供需狀況呈現出與往年不同的走勢。往年,企業招聘活躍,求職者供不應求。而今年企業需求下降,求職者更加活躍。北京林業大學林產化工專業畢業生盧鵬表示,從秋招開始,就提前謀劃找工作,但是一些企業招聘崗位減少,加上面試、實習等環節不方便,前期投遞求職申請的許多崗位最后不了了之,雖然有一些工作機會,但至今沒找到很理想的崗位。受疫情影響,大學生創業壓力增加?!昂w”張弛告訴記者,因為疫情影響,近兩年很多時間被迫在國內上網課,畢業后和朋友合伙在餐飲行業創業,但當前形勢下,投資機構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預期不看好,很難拿到投資,運營面臨較大資金壓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今年2月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制造業人才缺口依舊較大。在短缺程度加大的34個職業中,有16個職業與制造業直接相關,占比47.1%,如“鋼筋工”“機修鉗工”“紡織染色工”等。多家制造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負責人表示,工廠招工難境況持續加劇,由于工作強度大、內容相對單一等原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到工廠打工,而選擇自由度高的靈活就業形式。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同樣存在“寧愿送外賣不愿進工廠”現象?!澳壳翱?,技工多數年齡在40歲左右,但目前技工人數存在一定的斷層?!睗鲜ト瘓F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經理李廣浩說,學生來公司實習后,留下的學生,公司往往會作為儲備力量繼續培養。不過,現在實習學生留下的比例并不大?!昂芏啻髮W生畢業不愿意進工廠,更愿意從事直播、外賣等互聯網相關的工作?!崩顝V浩認為,薪酬待遇、工作環境、休息時間、體面程度等都是年輕人關心的因素。04.完善保障措施促進靈活就業多位相關專家和企業負責人認為,當前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還存在,要在促進經濟恢復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制定更多穩就業舉措。針對目前就業市場狀況,受訪專家建議,進一步加強研判和建立預警機制,在穩崗的同時開拓更多新崗位。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表示,要持續拓展就業空間,推出更多能夠激勵大學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層單位、到中小企業就業的政策和舉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認為,新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就業形態,催生出更多靈活就業的形式。當前,針對靈活就業人員還存在社會保障不匹配的問題,尤其是社保對靈活就業群體覆蓋不夠充分,難以適應新就業形態要求,需要進一步探索針對靈活就業群體的社會保障新模式,減輕這部分群體就業時的經濟負擔。受訪專家還認為,在促進就業方面,觸角向線下勞務市場群體延伸。從規范引導零工市場建設、加強零工公共就業服務、保障零工就業權益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推進零工充分就業。例如,搭建“互聯網+零工市場”,為零工人員、用工方提供零工信息發布、供需對接、線上勞務費支付等服務。多位企業負責人和基層人社部門負責人還建議,從個人發展、福利保障、社會地位等方面加強對工人激勵,引導大學畢業生等年輕群體合理選擇就業領域。例如,打通技術工人上升通道,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和提升大國工匠的社會地位,出臺系統性的高技能人才激勵政策,改革人才評價體系,拓寬產業工人的上升路徑。通過進一步提高技術工人的政治待遇、經濟待遇、社會待遇,真正實現“勞動獎章向一線工匠傾斜”,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技術崗位。2022-04-22 11:4228 瀏覽 · 0 收藏 -
“金三銀四”遭遇低迷,就業壓力如何破?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記者姜琳 馮家順)經濟下行壓力下,就業壓力也在加大。據18日最新統計,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8%,環比上升0.3個百分點。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市場機構數據也顯示,原本為招聘旺季的三、四月份,就業市場整體較為低迷。當前就業壓力如何破?01.3月份指標向下,就業壓力加大“3月份就業指標下滑,主要是在今年就業總量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就業市場遇到了新的沖擊和困難,企業招聘收縮帶來供求矛盾加劇?!敝袊嗣翊髮W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表示。一方面,今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近1600萬人,創多年來新高。其中高校畢業生增加到1076萬人,為歷史最高。另一方面,受近期疫情多發等多重因素影響,承載數億人就業創業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面臨的困難增加,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記者從一些招聘機構了解到,今年就業市場開局良好,1、2月份總體平穩,部分企業招聘崗位數量還快速增長。但3月份后,求職人數大幅增長,而招聘需求掉頭向下,不少企業招聘放緩,甚至減員裁員?!?、4月份是就業增長的關鍵月份?!鹑y四’遭遇市場低迷,不可避免影響全年就業增量。這意味著,完成全年1100萬以上城鎮新增就業的目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痹嫒f。分行業看,原本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建筑建材、房地產、互聯網、教育培訓以及接觸性服務行業招聘人數下降。不過,處在投資風口的芯片、醫藥、快消、能源等領域,依然保持旺盛的人才需求。與數字化轉型相關的計算機軟件、通信、物流倉儲、集成電路等行業,招聘始終保持增長,互聯網營銷師、視頻主播等新職業招聘需求增速明顯高于其他崗位。02.高校畢業生、大齡低技能人群就業難突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是穩就業的重中之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至24歲城鎮青年調查失業率1、2月份為15.3%,3月份升至16%,為近五年同期最高值。記者從多家高校就業中心獲悉,受疫情影響,現在許多高校校園都進不去,現場宣講、線下招聘受阻,許多國企和事業單位推遲了招聘工作,導致高校畢業生求職周期被拉長。北京一所語言類高校的2022屆碩士研究生小姚告訴記者,目前班里15個人中有6位已簽約。自己是在各種面試、筆試中感受到了激烈競爭,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專家表示,除了經濟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也與就業觀念有很大關系。這兩年,年輕人緩就業慢就業現象在增長?!安皇钦也坏焦ぷ?,主要還是去不了想去的崗位?!蹦痴衅笝C構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說。在她看來,二三線城市的非“985”“211”普通高校畢業生,以及大齡低技能勞動者,將是就業難度最大的群體?!啊?5后’‘00后’家里經濟條件大多不錯,家長普遍希望孩子從事更加體面的工作。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畢業生求優求穩心態明顯,扎堆報考公務員、事業編制和教師資格?!痹嫒f,用人單位也提高了招聘門檻,對學歷、職業技能的要求更高。這導致“就業難”與中小企業、制造業企業“招聘難”問題并存?!皵底只厔菹?,企業更加偏好年輕人。應給高校畢業生更多實習、見習機會,更早建立對各種職業的認同感。同時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讓年輕人和大齡勞動者都能提高與高質量就業崗位的匹配度?!瘪T麗娟表示。03.未來關鍵在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盡管受疫情沖擊影響,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但總的看,就業總體穩定的格局沒有改變?!眹医y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俺擎傉{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的目標是對全年而言的,不排除個別月份指標高一些?!痹嫒f,關鍵是及時應對。就業優先政策已被置于宏觀政策層面,今年以來稅費支持、特殊困難行業幫扶、重點群體就業等政策制定中,已充分考慮了穩就業需要。緩——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實施暫緩繳納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政策,緩解這些行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資金壓力。返——顯著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符合條件的地區可從60%提至最高90%。擴——加強失業保障力度,延續執行失業保險保障階段性擴圍政策,今年底前繼續向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向參保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補——允許地方再拿出4%的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用于職業技能培訓,并向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正常經營的中小微企業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為高校畢業生提供200萬個高質量就業機會,要求全國高?!耙话咽帧卑菰L用人單位開拓就業崗位,組織“春風行動”為務工人員、脫貧人口等提供就業服務,推動全國脫貧人口務工規模不低于3000萬人……各部門正在齊頭并進,打出促就業“組合拳”?!敖酉聛韺嵤┮幌盗须A段性、組合式穩崗位、提技能、防失業政策措施,切實助企紓困,保就業?!比松绮肯嚓P負責人表示。2022-04-22 11:0310 瀏覽 · 0 收藏 -
互聯網企業近半年來用工人數保持平穩
近期,網傳多家大型互聯網企業進行大規模裁員并引發輿論熱議。對此,中國網信網對騰訊、阿里巴巴、美團、京東等12家互聯網企業用工和業務發展情況進行訪談。企業紛紛表示,互聯網行業人員流動普遍較快,目前員工數量和業務發展情況總體穩定,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01.業務穩健發展,用工人數穩中有增各互聯網企業主營業務穩步開展,部分新業務增長強勁,營收規模屢創新高。與此同時,企業用工總量穩中有增。經統計,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美團、拼多多、快手、百度、京東、網易、微博、嗶哩嗶哩、螞蟻集團等12家企業總離職人數21.68萬人,總招聘人數29.59萬人,凈增用工7.91萬人,其中11家企業招聘人數多于離職人數。騰訊公司表示,得益于我國經濟平穩增長,公司業務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2%。與此同時,人員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1年底,公司擁有11.28萬名員工,同比增長31.3%。今年,還將持續引進核心科技人員和優秀應屆畢業生,預計總員工人數仍會增加。美團公司反映,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6%。截至2021年底,美團交易用戶數同比增長35.2%,活躍商家數同比增長29.2%。伴隨業務的拓展,公司到店、到家、網約車、騎行等業務線和職能線人員,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去年7月份以來,凈增員工1.7萬人,今年還將繼續推進應屆生招聘計劃。02.業務不斷優化調整,崗位人員增減有序多家企業從市場競爭、投入產出和長遠發展等考慮,在做大做強主業的同時,對部分業務進行調整優化,相應崗位人員有減有增,但員工總人數保持穩中有升態勢。微博公司介紹稱,根據業務發展需要,近期公司對虧損業務進行減員優化,同時擴大與內容相關人員規模,保持其他板塊人員穩定,預計今年總員工數量在去年基礎上有所增加。京東集團因企業經營形勢發生變化,選擇聚焦主業,圍繞供應鏈等業務,持續加大優秀人才招聘力度,對探索型業務作出一定調整,涉及部分員工,但集團員工數量總體保持穩定。北京字節跳動公司表示,去年下半年公司裁撤部分業務部門,對一些條線崗位進行優化調整,但同期,公司加大內容質量、技術、運營等方面人員的招聘力度,去年以來總員工數量還有所增加。03.聚焦科技創新,多舉措培育培養人才面對疫情沖擊、復雜外部形勢和激烈行業競爭,部分企業主動應變,加大科技創新,招聘高層次人才,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采取多種措施,穩定現有員工隊伍。受疫情和外部環境因素影響,百度集團對部分業務組織戰略進行了調整,集中力量加大對智能云、芯片、自動駕駛的人員和技術投入,2021年相關領域研發投入221億元。百度集團表示,目前公司在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機器翻譯、飛槳深度學習框架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顯著優勢,員工數量總體穩定。阿里巴巴集團表示,雖然外部環境變化,企業發展面臨新的挑戰,但集團主動擁抱變化進行業務調整,積極適應新環境,聚焦重點領域與客戶價值,要用更有效的供給更好地服務平臺用戶。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集團升級員工福利方案,設立交通補貼,試行靈活辦公制度,核心業務近一年新增員工九千余人。螞蟻集團持續在數字科技和全球化等方向發力,提供更加豐富的數字支付解決方案,并通過技術與模式創新,助力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集團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和培養,并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員工福利、強化人才技能培訓、擴大人才發展空間,吸引和留住人才,用工人數總體穩定,略有增員。訪談中,多家企業表示,當前我國網信事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網信企業身逢盛世、前景壯闊,將搶抓發展機遇,堅定不移做大做強,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保持現有員工隊伍穩定,著力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崗位。2022-04-21 10:527 瀏覽 · 0 收藏 -
七成應屆生線上求職 大學要做好“網招服務”
應屆畢業生求職已進入沖刺期。受疫情影響,線上成為重要的求職招聘渠道。提高學生線上求職的適應性與能力,學校網絡招聘服務工作尤為重要。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7名應屆畢業生進行的調查顯示,79.4%的受訪應屆生都將線上作為重要求職渠道。62.6%的受訪應屆生滿意自己求職過程中的表現。89.8%的受訪應屆生期待學校進一步加強網絡招聘服務。(4月20日《中國青年報》)兩年前,受疫情影響,“云招聘”開始流行,不少用人單位通過在線方式對求職者進行面試。一方面,“云招聘”節省大學生求職者來回奔波的精力以及開銷,但另一方面,與線下招聘相比,“云招聘”也有其局限。如雙方更深層次的互動、溝通不足,一些線下招聘經常用到的情景面試很難在線上進行,同時,求職者對用人單位的實地考察、了解不夠,影響最終的決策。這也就是大學生為何期待加強網絡招聘服務的原因。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076萬,是史上高校畢業生最多的一年,疊加疫情因素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此前,教育部已要求高?!耙话咽帧弊咴L企業,拓寬就業需求,而針對線下招聘在疫情影響下轉戰線上的實際情況,高校應該多管齊下,做好對學生的網絡求職服務。高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應幫助在線求職的大學生“核查”用人單位信息,確保招聘信息的真實性。最近,大學畢業生對用人單位進行“反向背調”,引發輿論關注。其實,對用人單位進行“背景調查”不應只是大學畢業生,對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服務的部門也應該建立經常到本校招聘的用人單位數據庫,主動對用人單位發布的招聘信息進行核查。為給畢業生參加在線招聘面試創造良好的環境,有的大學在校園里設立專門的“面試室”供學生使用。這是貼心之舉,畢竟大學生在宿舍里參加面試,回答用人單位面試官提出的問題,在周圍有同學的情況下,頗為尷尬,很難充分展示自己,而且,如果宿舍網絡條件不好,也會影響到面試的效果。除提供硬件設施上的支持外,還需要給大學畢業生提供“軟實力”支持。學生如何在面試中更好地向用人單位展示自己的能力、特長,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需要得到學校的系統指導,例如組織模擬面試,進行無領導小組討論,幫助學生增長線上面試經驗。有一些大學生在進行線上面試時,把很多精力用在“自我包裝”上。需要提醒的是,面試技巧不論在線上還是線下求職中,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用人單位進行面試的目的,就是要剝去求職者的“包裝”,看到求職者的真實能力和素質。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面試中的自信表現,根本上取決于自己在求學期間收獲的成長。大學生的擇業規劃,應該從一進大學時就進行,要結合畢業后的就業目標,進行學業發展規劃,在求學期間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圍繞職業發展目標進行長期準備的學生,哪怕自己身處相對冷門的專業,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也會“熱就業”,受到更多用人單位的青睞;而那些只急在擇業環節的大學畢業生,哪怕自己所學的專業是所謂“熱門”專業,也可能遭遇“冷就業”。大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大學生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應對就業難的關鍵所在。2022-04-21 10:078 瀏覽 · 0 收藏
-
高學歷群體就業困難:35歲真的是道坎嗎?丨高才情報局第26期
用人單位在招聘公告中限制應聘者年齡的情況屢見不鮮,“35歲危機”已然成為懸在求職者頭上的一把刀。5月8日,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旗下公眾號「澤平宏觀」發布一則招聘公告,招聘職位涵蓋研究崗、商務崗和運營崗,但引起關注的是,三個崗位的任職資格均要求30歲以下。圖源:微信公眾號「澤平宏觀」有網友認為這種做法是年齡歧視,并質疑違反勞動法。針對此事,有記者采訪北京嘉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文昌律師。陳文昌律師表示,任澤平的做法并沒有違反勞動法,也并不意味著年齡歧視,因為勞動法律法對設置成年人以上的年齡門檻這塊并沒有具體要求。同時,陳文昌律師也表示,雖然沒有違法,但作為公眾人物,這樣的做法有違公平原則,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就業問題相對困難時期,有一個不太好的示范效應。35歲職場危機,似乎愈演愈烈。01.35歲的人該去哪兒?近年來,關于35歲職場危機的話題不絕于耳,35歲好比一道分水嶺,35歲前,你還有上升和試錯機會,但越接近甚至超過35歲,職場中就變得步履維艱。去企業,人才動蕩,35歲被裁員后想再就業可謂進退維谷;去高校,超過35歲申請基金受限,許多崗位也有年齡限制;去考公,招考年齡要求在35歲以下。而關于這個話題,博士群體有很大的發言權。前段時間,澎湃新聞發布了一篇題為《是誰制造了35歲職業危機?》的文章,引起了許多網友的轉發和熱議。文中提到,35歲的就業門檻刺痛了許多人,重要的一點在于“就業困難的不再是過去下崗潮中的低學歷人群,反而是高學歷群體:如大齡讀研、讀博后準備就業的人,又如互聯網“大廠”里“非升即走”的中年程序員等?!边@些人經歷了長時間的學習和磨練,但是因為年齡增長,職場競爭力被迫降低,即使有知識有能力,一道名為35歲的門檻也將他們拒之門外。據統計,我國博士畢業生平均年齡是33.17歲,很多博士畢業時就臨近30歲,再加上部分延畢的情況,留給博士們的時間只有5年甚至更少。而現實中,還有一部分人,一開始并沒有讀研或讀博的打算,而是在工作幾年后,意識到學歷的重要性才決定讀博提升自己。35歲門檻對這部分人而言就更殘酷了——考上博的時候,他們滿懷期待,覺得畢業后可以大展宏圖,自己前途一片光明;但是讀完博出來卻發現,不是那么回事,因為入讀晚了,畢業也就晚了,求職就業時受限更大。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求學求職時有充分的規劃,某種程度上來說,35歲門檻局限了人們生活的可能性,一旦走了彎路,想再回頭修正人生軌跡,難了。02.超過35歲就不“管用”了?年輕≠優勢。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蔣勝男建議,取消國家公務員報考35歲以下的年齡限制。在蔣勝男看來為,35歲正好是一個人做事業最好的黃金年華。一個人24歲、25歲從學校畢業,到35歲正處于年富力強的時候。經過幾年打磨,他們在工作業務、人情世故上都處于成熟階段。更進一步來說,現實中大器晚成的情況也有不少。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ohn B. Goodenough在30歲時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年過五十才開始研究鋰電池,57歲研究出成果,其后不斷挑戰,更在97歲高齡獲得諾貝爾獎。限制年齡,是對大器晚成的包容度缺失,可能會剝奪一個人厚積薄發的機會。結語不拘一格降人才需要社會的努力,但從求職者角度來說,也需認識到現實情況,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加強自身能力素養。以高校為例,不少崗位雖然對年齡有限制,但也有補充說明“能力優秀者,年齡可放寬至xx歲”。如下圖的招聘公告,要求年齡上限為35周歲,但“具有副高專業技術資格者,年齡可放寬至45周歲;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者,年齡可放寬至50周歲”。圖源:高校人才網與其焦慮于年齡限制,不如及早做好個人規劃,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實力才是硬道理。2022-05-18 11:31113 瀏覽 · 1 收藏 -
名?!巴税瘛笔歉淖兌栊怨芾淼钠鯔C
前不久,以最早引進SCI論文、引用率指標著稱的南京大學決定退出國際大學排名時,還有人將信將疑,揣測其中的微妙之處。隨后,中國人民大學宣布不再為國際大學排行榜公司提供數據,加上早已先行一步宣布退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的蘭州大學,三所國內著名大學不約而同的舉措不僅沒有解除人們的疑惑,反而讓各種聯想甚囂塵上。其實,面對公共性事件,公眾任何的反應都有其合理性。各人的立場、角度不同,所發的聲音自然不可能相同。如果僅止于維護自己一方的聲音,反對或指責別人的聲音,不僅不能平添正義感,反而顯得缺乏雅量。就此而言,三所名校以不同方式宣布“退榜”后,贊同者以為是學術自信的表現,懷疑者擔心從此與國際隔絕,而允執厥中者則各打五十大板,都是可以理解的。筆者一直以為,以大學現在的社會地位,其舉措能夠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公眾的熱烈討論,實在是一樁幸事。而在大學發展日趨板結、誰先動誰吃虧的情況下,能夠主動地尋求改變,這種勇氣更值得今天關注大學發展的人脫帽致敬。三所名?!巴税瘛弊钪苯拥囊饬x就在于破除“大學排行榜”的神話。這些國際與國內的“神話”,還包括SCI、SSCI、CSSCI、中文核心期刊等等。這樣說絕無質疑國際通行的標準和國際慣例之意。因為類似的“神話”并非國際施予中國,主要是我們自己以“科學管理”“量化機制”的名義制造出來,作為“彎道超車”的所謂密鑰的。在文藝作品中,“神話”是成就經典的要素,而在工作中卻可能成為惰性管理貌似合理的理由。依據“大學排行榜”衡量大學管理或者管理大學,等于是疊加惰性。正因為彼此勾連、相互銜接,讓這樣的管理模式持續了差不多二三十年。在這個過程中,獲益者是制作“大學排行榜”的商業公司,失意的則是泡沫之下的中國大學教育。用商業機構以營利為目的的“排行榜”來衡量非營利性的大學教育,其不協調之處盡人皆知,但何以大學還要樂此不疲地與之共舞,哪怕是吃了暗虧也在所不惜?相關大學評價標準參考“大學排行榜”的排名,當然是重要原因,但大學的公司化管理方式在與之相互呼應的過程中造就了管理惰性,其結果就是所謂惰性管理的常態化。以“大學排行榜”的指標為準繩,看上去要做許多細碎而繁雜的工作,比如量化所有的工作內容,收集數據、填寫表格、匯總表格、審核和上報表格等等。但這些工作都是程式化和重復性的,不具有創造性。其特點是以簡單的指標引導復雜的學術活動和教育活動,以數字衡量大學發展水平和人的創造性,因而直接造成高校管理工作處于變相的數數字式的惰性狀態。而習慣于惰性管理就必然唯數字是瞻。換言之,管理者只需要盯著幾個自認為重要的數字指標,與此相比,其他問題都是小節,可以忽略不計。至于個體的人,則只能成為數字的背景板。從目前的討論看,不僅是“退榜”的三所名校,就是第三方專家也很難提供“退榜”的替代方案。這一方面反映出長期的量化評價、惰性管理固化了人們的思維,限制了人們的想象力。從另一方面看,要從“離不開”到“離開”,也不是說聲“退榜”就可以了結的。因此,在有關三所名?!巴税瘛钡墓娍駳g之后,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應該是排除各種情緒化的反應,還原相關舉措的本來面目??陀^地看,無論是延續“破五唯”的政策思路,還是對“學術自信”的體現,三所名?!巴税瘛倍贾痪哂邢笳餍砸饬x。因為有關舉措的內涵仍是模糊的,比如“退出國際大學排名”是否意味著南大也退出國內排名?“不再為國際大學排行榜公司提供數據”并不等于人家不可以根據公開數據繼續排名,這個排名人大認還是不認?退出一家世界大學排行榜的蘭大,對另三家知名世界大學排行榜是不是要網開一面?另外,在出臺“退榜”政策時,各校也沒有擺脫傳統行政的習慣,就是先提出概念,再跟進實驗(踐),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建構出概念的具體內容。所以,后續的實驗(踐)能否超越口號化、概念化,就成了“退榜”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但無論怎么說,三所名校的“退榜”舉措都應該是改變以提升數據為抓手的惰性管理,以及走出過去所熱衷的“排名學術”“評比學術”“戴帽學術”之誤區的一個契機。由此入手,以開放的姿態,集思廣益,拓展思路,克服惰性的工作習慣,摒棄懵懂的觀望,從點滴做起,將具體的變化當成下一步改革的臺階,或更能讓人看到“讓教育回歸教育”“讓學術回歸學術”的希望。(作者系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2022-05-18 11:251 瀏覽 · 0 收藏 -
面向名校畢業生的“定向招聘”該叫停了
近日,名校碩博畢業生扎堆到小縣城就業的現象引發關注。據報道,某縣公示名單顯示,24個工作崗位的入圍人員幾乎全部來自“雙一流”高校,碩博士的比例高達95.8%。這些頂著高學歷、名校畢業光環的“天之驕子”出現在小縣城的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擬錄取名單上,這到底是“學歷內卷的無奈選擇”還是“人才引進的正常流動”?網友為此掀起了一番爭論。如果招聘是面向所有高校畢業生進行,最終獲聘的都是名校畢業生,且當地完全堅持“擇優錄用”,那這樣的招聘結果確實反映出競爭的激烈,以及名校畢業生的“競爭實力”“學歷內卷問題”。然而,大部分輿論忽視了一個根本問題,這幾個小縣城的招聘都是直接面向“雙一流”高校畢業生進行的“定向招聘”。這種招聘,反映一些地方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招聘時存在助長“學歷高消費”的“唯名?!庇萌藢?,規定只有符合學歷標準的高校畢業生才能報名。2020年10月發布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帶頭扭轉“唯名?!薄拔▽W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改變人才“高消費”狀況,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決防止和糾正性別、年齡、學歷等就業歧視,大力營造公平就業環境?!边@是防止和糾正就業歧視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5月1日實施的新《職業教育法》明文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公平就業環境。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妨礙職業學校畢業生平等就業、公平競爭的報考、錄用、聘用條件?!彼羞@些,均指向必須遏制“唯學歷”“唯名?!睂?。然而,從社會輿論對地方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直接面向名校畢業生的“定向招聘”看,似乎很少把這和“唯名?!睂蚺c學歷歧視掛鉤,還認為這是正常的引進人才活動。這表明,按學歷識人選人,已經成為一種“潛意識”。對于職場存在的學歷歧視,很多人曾感慨就是被歧視了也很難查證,用人單位最終錄用的都是高學歷名校畢業生,可卻很難舉證、質疑用人單位存在學歷歧視。給所有學生平等的競爭機會,與設定學歷門檻,把低于這一學歷標準的求職者都排除在外,是不同的人才觀。前者倡導公平競爭,對于滿足基本學歷要求的求職者,全面考核其能力與素質,擇優錄用;后者則體現“唯學歷”用人導向,不斷提高學歷門檻,就會制造學歷高消費和內卷。道理很簡單,難道所有“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學生,能力與素質都高于其他高校學生?這會引導學校追逐進入名校行列,以享有名校的“身份”優勢。為避免“雙一流”建設成為學校的身份,把學校分為三九六等,我國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已經不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名單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可地方還是把“雙一流”作為學校的身份標簽?!拔▽W歷”“唯名?!庇萌藢?,學歷高消費、學歷歧視,已經嚴重破壞我國的教育生態,這是我國必須破除的教育評價、人才評價頑障痼疾。要拿出決心堅決清理招聘中不斷抬高學歷門檻的違規行為,叫停所有面向名校畢業生的“定向招聘”,建立基于能力的科學人才評價體系。2022-05-18 09:582 瀏覽 · 0 收藏 -
妥協還是堅守:大學青年教師的學術身份構建
近年來,有關大學青年教師生存困境的討論并不少。其結果多是給該群體貼上了“青椒”“學術民工”“學術鏈底端”等身份標簽。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青年教師競爭壓力大、學術信念感式微、學術地位相對低下的身份困境。然而,稍加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即使是同一個院系中的兩位青年教師,也會對大學教師“角色是什么”“生存環境如何”“我將成為誰”有不同的認知。這意味著該群體內部對大學教師身份的認知存在分化,而我們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此背景下,通過對一所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的質性訪談,我們試圖探求到底哪些力量影響了他們的學術身份認知,這些力量又是如何在學術身份構建過程中發生作用的。01.形塑學術身份的內外部力量學術身份是指大學教師在個體、組織與社會期待的反復協商與持續反思中形成其關于職業權責和自我的認知。其中,內在觀念的形成受個體經歷、能力與資本的影響,呈現較大的差異性;形塑外部期待的因素包括中觀的院校改革政策、組織評價(激勵)機制與學術共同體文化,以及宏觀的國家政策與話語導向。20世紀80年代迄今,強調效率、個體、競爭、自由化和市場化的新自由主義成為全球發展的“主流”價值,并日益成為重塑高等教育規則與大學治理的制度性力量。世界大學排行榜、績效評估、競爭性撥款和量化考核等方式在大學建立起追求效率和產出的秩序。高校既通過課題、職稱、榮譽等為青年教師構造外在驅動,又采用“非升即走”等機制在青年教師頭頂懸上“達摩克利斯之劍”?!皦毫μ蟆薄昂芨≡辍薄昂芙箲]”“沒有安全感”“迷失”成為許多青年教師的心理寫照,組織競爭壓力驅使他們“時刻都不能停下來”。同時,學術共同體內隱性的“學界行規”也以柔性的力量滲透到青年教師學術身份構建過程?!坝幸惶坠J的學術評判準則,就是看研究成果有沒有實質性突破,而不是數數量、完成KPI?!币晃磺嗄杲處熤赋?,原創性知識貢獻是國內外學術共同體共同的科研評價標準。此外,大學青年教師是活生生的個體,擁有著不同的人格特征、資源稟賦、生活經歷和學術成長路徑,在入職前大多已經形成了部分關于學術職業的觀念。院校組織、學術共同體的外部期待與個體的內在觀念成為了塑造大學青年教師學術身份的內外部力量,但這些力量間也存在著矛盾。比如,有受訪者告訴課題組,“要拿到長聘就得多發文章,難免也會發水論文,但是我現在拼命發論文就是為了將來不發水論文?!蹦敲?,青年教師是如何在上述力量間的分歧、趨同與平衡中構建起自身學術身份的?02.四類不同的構建過程研究發現,大學青年教師的學術身份構建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獨立自決型。學術和社會資源充足且人格特征獨立性強的青年教師,往往更有底氣對績效邏輯主導的學術制度說“NO”?!安荒苓^度地被體制左右”成了他們堅守個體內在觀念的行動底線,“我還是按照我認為合理的方式進行科研”“我不會過度地迎合考核要求,如果考核不通過,那就換個單位”是調研中此類青年教師的普遍觀點。二是面從心非型。有些青年教師同樣不認同外在制度約束,卻因“稻粱謀”或能力不足而選擇順從外部權威規制,“詩和遠方”的理想逐漸式微。他們大多以“短平快”的方式從事科研。有多位青年教師表示,“我平時寫論文很少系統地看文獻,要快點發表就要寫得快”“我一般在風險小且比較容易出成果的領域做研究”,且認為教學“太浪費時間”。他們對現行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老人老辦法”、榮譽評比中的馬太效應等“不公正”因素尤為敏感。三是互利共生型。部分具有強烈家國情懷的青年教師發自內心地認同外部對于大學教師“科教興國”“服務祖國”的期待,將科研看作是實現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利器。他們主動將個人成長與組織發展相結合。一位受訪者表示,“無論是從國家發展還是個人發展層面看,都需要面向國家做一些有用的東西,既符合我的科研追求,將來評獎、評職稱的時候也會事半功倍?!痹诖吮尘跋?,他們多視教學為職業道德支撐下的“良心活”。四是守正引領型。此類教師具有出色的學術能力和強烈的學術職業人格化的認知,認為在科研與教學的過程中能“成為更好的自己”?!爸挥姓娴脑谶@個領域做好了,個人作為學者才有價值?!币晃皇茉L者指出。同時,他們時常對當下學術制度進行批判性反思,以促進大學長遠發展。教學于他們而言不僅是教書,更是育人,且他們多從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的角度處理兩者關系。上述不同類型的學術身份構建過程,展現了青年教師在制度性與結構性困境中的妥協或堅守。就此意義而言,現實的引力雖重,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03.應對困境的三個突破口教師個體、高校組織和學術共同體是應對青年教師學術身份構建困境的三個突破口。首先,“回歸青年教師本身”。引導他們將滿足學術志趣、激發能力潛質和促進社會進步等動力結合起來,形成學術身份構建與完善的持續驅動力。例如,調研發現有些青年教師認為就算沒有外部考核,他們也“有所追求”“不會躺平”,甚至“希望可以和學術圈的高手過過招”。有關部門應支持他們在甄別短期效益和長遠價值、形式意義和實質貢獻、學術規律和市場邏輯的基礎上與外部因素展開協商。值得關注的是,青年教師并非單純、被動的“制度追隨者”,不少人有與外部環境展開博弈的強烈意愿?!爸匾氖堑茸约簩碛心芰Φ臅r候,思考怎么去改變環境?!币晃磺嗄杲處熯@樣告訴課題組。其次,增強學術共同體的自主性,“專業的事情讓專家干”。求實的科學精神、具有公信力的學術規范和公正的同行評議是學術共同體給予青年教師抵抗外界不合理因素、堅守內在觀念的“底氣”。其中,優化同行評議是關鍵。例如,既要細化專家領域和研究方向,建立“小同行”專家庫,又要形成大學組織內不同學科的學者間對于人事聘用的規則、程序和標準的共同期待,建立學術共同體自主、自律的專業化評議機制?!把芯空吆驮u價者都要有學術良心”,這是一位受訪者的感慨。最后,以制度的完善構筑學術職業“安全網”。優化學術制度的當務之急是改變以效率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形成既有適度競爭,又能保護青年教師學術激情,且重在培育人才的學術制度環境。例如,“非升即走”的人事聘用制度應配套充足的學術自由與學術資源,并完善相關的權利救濟制度和分流退出機制,為青年教師提供兜底的“安全網”。(作者系浙江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2022-05-18 09:472 瀏覽 · 0 收藏 -
?“四大天坑”“錢景”不一定差!選專業別只盯一把尺
最近,清華大學一名本科生在知乎網發布的一則帖子引起輿論沸騰。其內容指向該校2022年轉專業過程中不再公布具體的報名數據,導致學生“下盲注”,不能有效轉系。不過,也有人直言:“結果公不公布其實無所謂。大概率和前兩年一樣,生化環材‘四大天坑’都在轉政治、計算機和金融,避開這些熱門機會更大?!庇浾卟殚喦皟赡昵迦A大學公布的轉專業報名結果發現兩極分化十分明顯:在該校60多個備選專業中,20多個專業無人問津;與此相對,排名前五熱門專業的報名人數加起來,約等于申請轉專業人數的一半?!八拇筇炜印敝蓙硪丫?,關于大學選專業、轉專業,不少網友在文末的評論呈現“一邊倒”:“‘為愛發電’選擇‘天坑’專業等于天真幼稚?!薄皩幙煞艞壡灞?,去復交浙科選計算機、金融,也別去清北‘入坑’,去了毀一生也悔一生?!薄斑x錯專業入錯行,一不小心進入血汗工廠?!薄八拇筇炜印闭嬗心敲础翱印??“錢景”究竟如何?可以入嗎?選專業應用幾把尺?《中國科學報》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01.“錢景”“性價比”已日益成為年輕人選擇專業的“最優解”。被吐槽“性價比低”的生化環材學科就業和薪資情況真的很慘淡嗎?記者采訪發現,這一問題與個人受教育情況存在很大相關性。根據中國高教管理數據與咨詢企業麥克斯跟蹤統計,在本科階段,近年來生化環材領域畢業生的收入相比全國平均水平普遍略低。以2016~2020屆大學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統計為例,全國平均薪資水平為5039元,“四大天坑”平均差額在119元到529元區間內。碩士階段的情況則有所波動。天津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高耀基于對2021年全國4萬名學術碩士畢業生樣本進行的調查發現,在就業率方面,生物、化學、環境(分別為56.29%、63.71%,62.93%)相比全國平均水平(65.61%)略低,材料領域則實現了大幅反超(75.14%);在薪資方面,全國平均水平為15.9萬元,而“四大天坑”差別不大,收入區間在14.1萬~16.75萬元,其中材料領域薪資更高。在博士教育階段,生化環材則紛紛實現“逆襲”,跳出“天坑”。根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沈文欽對2021年全國博士畢業生調查(共15000多人)的數據分析,生化環材學科領域的博士畢業生工資均超過博士畢業生的平均薪資,比如生物和材料領域的博士年收入20萬元以上者超過40%,遠高于28.3%的平均水平。既然生化環材是不是“天坑”具有相對性,為什么相關專業的教育和就業滿意度普遍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呢?高耀認為,其背后應反思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以通用性的專業學習為主,還是聚焦培養學術能力。他表示,生化環材等基礎性的科學崗位往往需要更加專業化、高學歷的人才,而僅僅大學階段的通識教育很難滿足這些方向的產業需求。很多學生高分考進來,卻找不到好的工作,就會造成“性價比不高”。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彭湃則認為,“天坑論”反映了相關學科教育的外部適應和內部質量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由于產業發展原因,高質量就業市場位置不足;另一方面,這些比較“硬”的基礎學科人才成長不容易,要花費大量時間。如果沒有精心的教育設計來滿足學生需求,很自然讓學生覺得“坑”?!啊炜诱摗谝欢ǔ潭壬细癖妼Α锸兰o’或‘納米科技’等過高的期望值也形成了反差?!蹦戏侥掣咝;瘜W教授程墨(化名)對《中國科學報》說,我國的工業尚處于產業鏈的下游,利潤率不高,缺乏企業主導的科研,有待完成產業轉型,對研究人員的需求還未形成規模。而近幾年全國范圍的本科??粕鷶U招,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生化環材專業畢業生的供需問題?!半S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產業升級的需求,實際上就業的機會和待遇跟二十年前相比有較大改善。只不過近些年大學生擴招也很厲害,就業的不平衡也在加劇?!彼f,此外信息的傳播也更高效,不滿的聲音很容易浮現。02.“尺子”張樂(化名)是北京某“雙一流”高校一名大三的學生,兩年前從該?;瘜W系轉到軟件系?!捌鋵?,我挺喜歡當時的專業,還有老師、同學和輔導員,轉系是出于其他考慮?!彼颉吨袊茖W報》表示。一路走來都是“學霸”的張樂,大學第一年成績卻一直在年級排名中游“晃蕩”?!翱凕c低,排名也低,說出來就是‘菜’?!彼巴ι岵坏谩北緦I,但經過一番糾結后還是打定主意轉系。經過筆試加面試,張樂終于遂意。轉系后,他覺得“挺開心”,課程壓力小了很多,“只要不想著保研,壓力就追不上”?!斑x擇‘坑?!?,代表理想主義,這種‘為愛發電’往大了說是為了個人理想或國家需求,往小了說是天真幼稚?;钤诋斚?,選擇時下的風口才最明智?!睆垬诽寡?,身邊不少人在選擇專業時有些“現實”。對于選擇專業時的“功利性”,多位專家并不排斥其“存在合理性”?!叭硕际抢硇缘?,會計算得失和風險。如果學生一踏入校門就知道自己所選的學科就業前景一般,將不利于‘一心向學’?!迸砼日f。他同時認為,專業選取不用“過于功利”,尤其是本科階段,打好通識基礎、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無論在研究生階段是否繼續就讀相關學科,都有裨益?!案鼡Q專業并不容易,只要你有真本事、真學問,就業收入并不會存在大的問題?!痹谥袊嗣翊髮W哲學系教授劉永謀看來,現在的問題是評價專業的標準太單一,只有“錢景”一個?!薄叭绻迂殣鄹?,非‘天坑’的熱門專業就計算機、金融、電子商務等那么幾個,文科中的哲學、歷史、考古,純理科中的數學、物理、天文,多少有‘坑’?!彼麑Α吨袊茖W報》說?!皼_著錢去選專業,比入錯行更麻煩的是,干一行不愛一行,永遠沒入行?!眲⒂乐\說。沈文欽也認為,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不能僅僅考慮個人的經濟回報。一些工作如科學研究并不能給個人帶來很高的經濟回報,但能給國家和社會創造很大的價值?!啊畠蓮椩獎住嚰谙认壬谖覈訌?、氫彈研發成功后,僅拿到了20塊獎金。哪怕在當時這筆錢也絕算不上一筆高額獎金,但他為國為民的胸懷也絕非金錢所能衡量?!彼f。程墨希望,學生們從個人的興趣、熱愛和專長出發做選擇,而不是盲目地聽家長和他人的建議。因為人生的滿足感,更多地來自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是迫于生計混日子?!白钕矚g的、最擅長的、最賺錢的,三者之間肯定存在偏差,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來取舍和平衡?!眲⒂乐\說,就職業發展而言,前兩者甚至比第三者更重要。因為工作所給予的回報,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專業成就感、社會尊重、自由支配的時間等各方面的因素。這也是他堅守哲學“窮專業”的原因。03.破局事實上,在基礎學科教育領域,學生“用腳投票”的現象并非我國獨有。在西方國家,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基礎學科人才短缺也是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統計,該國近25%的STEM工作者為外籍人士。2022年其STEM崗位超過900萬,而填滿這些缺口則需要全美高校每年相關畢業生人數增長34%。美國政府為此制定了鼓勵相關學科發展的STEM計劃,促進國家科技與經濟共同發展。受限于學科難度、就業前景等因素,我國基礎學科人才儲備仍然“不夠強”?!熬鑼ιh材等基礎學科的‘污名化’!”“對‘天坑論’的過度渲染會讓很多學子對這些學科望而卻步,不利于這些學科的長遠發展。如果我們在這些基礎學科出現人才供給不足,最終國家和社會的利益也會受損?!鄙蛭臍J等在采訪中反復強調。為加強相關學科,我國已經采取行動。例如,2020年教育部推出“強基計劃”等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計劃。目前,該基計劃所涉領域已從最初的數、理、化、生及文、史、哲等基礎學科,拓展到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高精尖領域。在今年年初公布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材料、化學、生物這三個所謂的“天坑”位列學科建設前三位。多位專家表示,這一反差說明我國對發揮基礎學科原動力作用的重視,也說明了國家的需求所在。如何讓生化環材走出“天坑”?彭湃、高耀等建議,應多管齊下“練內功”。例如,從高中教育開始引導學生對高校專業和未來目標職業的認識,使他們能夠結合個人興趣和專業特點規劃目標;鼓勵高校開門辦學,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讓培養的人學有所用;教育主管部門對一些人才培養水平低的學位點或專業點設立退出機制,并將學位點的相關專業對口就業情況作為重要指標和依據;在國家層面培育相關基礎學科的產業企業,增加優質就業機會;在個人層面,穩扎穩打,練就真學問,把“冷板凳”坐熱。2022-05-17 10:128 瀏覽 · 0 收藏 -
四大天坑:“少花力氣多掙錢”行不通
對于一些青年人所認為的生化環材“四大天坑”,中科院院士李燦表示“可以理解”,但并不認同。作為一名化學家,他深知這些基礎專業科學往往付出很大,但回報較低。例如從事相關專業的理工科生往往本科要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才能繼續成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博士生。而這些領域讀研究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才可以做出原創性成果,很多博士生5年內不能完成博士學位,一些女博士生即將30歲才博士畢業,影響找對象。他建議國家重視理工科領域的人才培養,傾斜支持相關領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皬膰液腿祟惿鐣陌l展看,這些硬核技術缺不得?!彼f,現在很多青年人都想要“少花力氣多掙錢”,從事商務、經濟、運營等服務領域,但這些領域就像長在大地上的草,如果沒了工業硬核技術的基礎支撐,就無法運行?!熬拖窬W購,即便你有手機能夠付款,但前提是你要有貨物?!彼麑Ρ日f。李燦表示,從國家層面看,剛性、硬核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要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從個人方面來講,科研人員總要為國家做一些實實在在、摸得著、看得見的貢獻,不能玩虛的?!懊鎸倚枨?,家庭層面還是要正確導向。否則,大家都去做輕松的事情,都想要享受多一點,社會財富從哪里來?”中科院院士韓布興認為,相關學科領域都是“21世紀發展的重要方向”——生物學事關生命健康,化學可以創造新的物質,材料是很多制造業發展的關鍵,環境與高質量生活息息相關?!皩嶋H上,化學專業社會需求量還是很大的,我們的學生畢業后工作都很好找?!表n布興說,但其前提是要有“真材實料”,能夠掌握足夠的知識。同時,我國企業作為市場活動的主體,高層次人才仍相對比較缺乏,這一現狀亟需改變?!耙嬲蔀橐粋€世界強國,就必須把這些方向做大做強?!表n布興說?!皬募兛茖W來說,哪個領域都有它自身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如果‘坑’預示著難解決的科學問題,將會給你提供更多原始創新和重大發現的機會,使得你更有探索和奮斗精神?!敝锌圃涸菏筷悵櫳f?!叭瞬皇茳c苦,不受點磨難,是成不了事的。在磨難面前,凡事總是總結積極方面的人,會越來越有斗志;越是罵罵咧咧地不滿,沉淪地越快?!彼f,“一些年輕人不相信努力,希望少付出,少艱苦,多獲益。但社會發展中你永遠要面臨抉擇,不要以為這里不是坑了,你就能上去了;如果跳出坑,你想躺平,照樣啥事也做不成?!痹趯I選擇方面,陳潤生建議青年學生多從社會經濟全局發展角度看問題,而不要憑自我感覺,因為其中往往充斥著假象?!斑@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開放的社會,相關專業的發展布局情況都有大數據,你要吸收各方面的意見,積累更多的資料,再作出更加客觀的判斷?!彼f。2022-05-17 09:596 瀏覽 · 0 收藏 -
“流水線”教學,套路化答題:考研產業化隱患露頭
2022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達457萬人,連續7年保持高增長趨勢。激烈競爭之下,選擇考研機構的學生越來越多,考研的“產業鏈條”愈發完備。滿足了部分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其暴露出的一些亂象也讓部分學生陷入低效競爭,甚至給高校招生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01.考研輔導成了“硬需求”從北京“雙一流”院校,到西南地區重點高校,最后調劑到“雙非”,“我連考3年,感覺一年比一年難”,歷經“三戰”的考生宋宜告訴半月談記者,雖然自己的目標院校在逐年下調,但備考起來每年都覺得比上一年更吃力。報考人數上升的同時,也推高了多個專業的復試分數線。以新聞傳播專業為例,考研復試國家分數線(A區)高達創紀錄的367分,比去年高出12分。多個院校新傳專業復試線跨過400分,整體報錄比高達14:1。此外,經濟學、文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個專業分數線都上漲10分以上??佳腥藬翟鲩L迅速,報錄比逐年提升。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在110萬左右,這意味著457萬考生中將有約3/4的人落榜?!吧习丁?,成了許多考生最大的心愿。越來越多人加入考研大軍,也讓一些人捕捉到了新的市場信號?!爸灰舷鹿Ψ?,就能賺到錢?!币晃豢佳袡C構負責人認為,目前考研培訓市場大、需求細,不同規模的機構都能找到消費群體?!芭c學科類輔導相比,考研培訓的服務沒什么不同,產業化特征已經十分明顯?!边@位負責人說?!吨袊佳信嘤栃袠I白皮書2021》顯示,中國考研培訓市場規模已超110億元,年增長達30%以上。多家市場機構預測,2024年考研產業市場規?;驅⒊^200億元。對于部分考生而言,考研培訓確實是“硬需求”。據市場機構統計,有約22%考生在考研培訓中支出超過了1萬元。一位考生告訴半月談記者,動輒幾千上萬的培訓費成了自己最大的生活開銷,“但只要能‘上岸’,貴也值得?!币幻缈疾煌瑢I的考生也表示:“找對考研機構很重要,剛備考時一頭霧水,如果沒人帶著梳理考點,自己很難弄明白?!?2.部分機構存在“虛把式”“考研的人太多了,不敢不報班?!蹦掣咝4笕瑢W說,“劇場效應”在考研群體中普遍存在,雖然錄取人數變化不大,但參加考研培訓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形成了“焦慮傳遞”。市場“野蠻生長”,考生和考研機構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這一方面能夠幫助考生填充信息盲區,另一方面也給一些“虛把式”問題留下了死角。教育部《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指出,嚴禁招生單位內部人員舉辦或參與考試招生輔導活動。出于此,高校普遍不允許在校師生參與考研輔導。一位機構老師表示,培訓機構老師大多使用化名,很少透露個人信息?!皬氖谡n老師到助教,幾乎都是兼職,流動很大?!北本┠撑嘤枡C構老師透露,自己并沒有考研經歷,但也在機構講授專業課。相比授課老師,其他崗位則顯得更為隨意。一名考研機構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負責批改作業的多是從學生群里臨時拉來的,招聘時幾乎沒有門檻,“要求很低,批改快速簡單即可”?!艾F在機構之間競爭也非常激烈,為了爭奪生源,甚至會互相舉報各自存在的問題?!币晃豢佳袡C構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有些機構為了吸引考生,會收集整理研究生導師的私人信息。從職業經歷到性格特點,一些機構整理的導師“資料”會在統一匯總后出售給考生。一位研究生導師表示:“在面試階段,不少考生盡管沒有見過老師,但對面試老師已經非常熟悉?!卑朐抡動浾吡私獾?,一些機構宣稱在學校內部有“人情網絡”。一名考生反映,有的機構老師上課直播時稱“學校招生辦老師也在直播間”,這讓她覺得這所機構“很靠譜”。多名受訪人士表示,一些機構打著“與學校關系好”的旗號,實際上并不會提供有用的信息。03.量質并舉,創新招生機制部分高校老師認為,考研機構“流水線式”教學,對高校選拔學生造成了一定影響。有高校教師表示,批改考研試卷時,經常遇到模板化、套路化的答案,“有些試卷答案如出一轍,看不到學生自己的思考”?!霸谂嘤枡C構的全方位‘武裝’下,考生筆試分數越來越高,但招進來后發現,專業素養并沒有什么提升?!币晃桓咝@蠋熣J為,研究生考試應試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對此,多所知名高校也開始積極推進考綱改革,例如在考試中增加“主題寫作”“人文基礎”等靈活度較高的科目。此外,廣東、北京多地教育部門也在推進招生制度改革,如健全“申請-考核”選拔機制、擴大直博生比例等。受訪人士指出,考研熱潮持續,在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更應做到量質并舉,減少不合理的競爭形態,從招生關開始關注研究生專業素質培養?!霸凇藷o我有’‘人有我優’的思維下,許多考生唯恐落于人后,不得不加入這場過度競爭中?!焙峡萍即髮W教授黃洪珍認為,考研培訓市場亟待有效的監管規范,進一步來說,培養高素質人才要警惕過度的考研產業化,多在學術教育上做“加法”,在應試競爭中做“減法”。2022-05-17 09:553 瀏覽 · 0 收藏 -
退出國際排名的背后 是對待排名的“平常心”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國人民大學、蘭州大學和南京大學等高校退出國際排名,引發輿論關注。他們或是不再主動向排名機構提供學校相關數據,或是表示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不再使用國際排名作為重要目標。有人認為,中國大學更自信了;也有人調侃,大學不過是“嫌棄”排名機構把自己排低了。高等教育界有“四大世界大學排行榜”之說,它們是U.S.News排名、THE(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QS排名和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由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于2003年首次發布)。每個排行榜都存在爭議,但每次“張榜”時,它們也都能引發關注。正如很多人所說,世界一流大學不是排出來的,是建設出來的。多位大學校長也表達過對排名的觀點:不能不看,也不能全看。不能不看,是因為排名的實質是一種評估。排名反映的是一所高校某幾個維度的指標,對排名結果進行診斷性分析,也能部分了解學校辦學中的成績和不足;不能全看,是因為任何排行榜都難以反映全貌,名次的上下波動,并不必然對應辦學質量的提高或下降。若將排名本身變成目的,研究排名的指標體系,對某些關鍵指標搞運動式、突擊性人工干預,換取學校位次的上升,則是對排名作用的異化。大學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但很多排行榜的評價指標,是“論文”“帽子”等客觀數據,理念、模式、文化等大學辦學中更為厚重的東西,則因過于復雜,無法被納入排名評價體系。而且,大學各有特色,需要分類分層評價,一張榜單,無法概括一切。當然,要不要參與排名,并不以大學本身意志為轉移。畢竟,各類機構每年仍會公布各種各樣的排行榜。比起是否退出,更重要還是看待排名的態度——是將排名當成參考,還是唯排名、唯指標?對排名的平常心,對自身發展道路的自信,才是高校退出國際排名背后的深意。同樣的,社會公眾和其他機構,也要用理性態度對待大學排名,將資源分配、畢業生評價等因素,和大學國際排名脫鉤。這樣,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的底氣才能更足。2022-05-13 12:506 瀏覽 · 0 收藏 -
不進高校,讀博有什么意義?丨高才情報局第25期
有人說,高校是碩博生最好的去處。如今就業市場疲態化,公辦高校作為事業單位,在穩定性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極大地增強了人才求職的意愿——這也是導致高校求職競爭加劇的客觀因素。同時也存在主觀上的因素。正在找工作的博士小C跟小高聊天時說到:“其實除了高校真的不知道還能去哪兒,習慣了在實驗室做科研,最擅長就是學術了,我知道高校卷,也不是沒有想過放棄,但是想想,去其他地方,自己能干嘛?!薄坝袝r候也不是說做不了別的,更多是一種放不下的心理吧,畢竟搞了好幾年的科研,不去高?;揪鸵馕吨艞墝W術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逼鋵?,像小C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進入高校就職主要是能在熟悉的地方做熟悉的事。對很多博士來說,做科研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的一部分了,而在高校,博士可以延續自己的科研價值,于是高校就成為了他們的求職方向。甚至有人覺得,高校就是博士的最好歸宿,如果不進高校,就浪費了?!?壹 ·讀完博不做科研,還有意義嗎?01.“科研逃兵”并不可恥有數據顯示,在美國繼續從事科研事業的博士正在減少,2020年只有10%的工程博士、16%的物理和地球科學博士在從事學術崗位。而在中國,選擇學術類職業的博士畢業生比例在1997年為74.6%,到了2020年則下降到58%。其實對很多研究生來說,讀研并非興趣使然。他們對學術談不上有多大的熱愛,更多是為了提升學歷,以便在未來求職時擁有更多競爭力。近年考研熱度不斷上升,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達到457萬,比2021年增長80萬,這當中又有多少人是為了科研學術夢而讀研的呢?有人為了科研讀博,也有人為了生活而讀博。做“科研逃兵”并不可恥,或者說,逃離科研本就不該說成是“逃兵”??蒲惺且欢慰嘈墓略劦穆贸?,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下去。02.人生不止一個選擇前段時間,一則“名校博士當城管”的新聞引起了大眾熱議。北京市朝陽區公布了部分公務員考試擬錄用人員名單,名單中的擬錄取人員多為名校碩博,其中出現了一名北大博士,被錄取的崗位為城市管理執法崗,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城管”。不少人認為博士去當城管是一種資源浪費,但也有一類聲音認為,不管怎么樣都應該尊重個人的選擇。媒體評論員木亦在談論該新聞時指出:“一個開放的社會,也為每個人提供了愈加豐富、多元的選擇,這必然會導致高學歷人才的‘低就’現象越來越普遍……個人的就業選擇,是個人就業競爭力、就業志向、就業觀念與態度以及大的就業環境等多重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辈┦可矸輵撌亲屇阍诒贿x擇時擁有更多籌碼,而不是限制你的選擇。人生不止一個選擇,在求職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問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通過各種方式通往目標?!?貳 ·讀博帶來的還有精神的富足最后再來回答一個問題:讀博不做科研是一種浪費嗎?圖源:知乎“不做科研,讀博就浪費了”這樣的觀點是功利主義的表現。事實上,讀博帶給我們的不僅有物質待遇的提升,也有精神境界的提升。不管博士畢業后選擇什么樣的工作,三年多的磨練是不會消失的。在這三年多的時間里,除開專業知識,博士獲得的能力還包括邏輯思維、抗壓能力、統籌管理等等。01.邏輯思維論文寫作實質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博士需要有“問題意識”,圍繞問題進行研究,并且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梳理總結出理論知識,確定研究思路,完成從提出假設到驗證假設的閉環。日復一日,也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讓他們在面對一項新鮮或復雜的事物時,能夠更快找出核心所在。02.抗壓能力讀博中,你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如意:科研強度堪比“996”、每天都為了deadline搏命、實驗數據就是做不出來……頭頂“老板”的壓力,肩扛實驗失敗的壓力,長期以往,博士也練就了一身好本領,更懂得遇到問題如何調整心態。03.統籌管理讀博階段,很多事情都是要獨立完成的,需要很強的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同時協調和統籌身邊的資源,這樣的能力同樣能應用到其他工作中,幫助博士在職場中能夠高效管理各種事務,多線程開展工作?!偠灾?,讀博塑造、強化了一個人的能力,無論如何,讀博的價值和意義都不能被否認。部分人覺得,讀博不做科研/不進高校是一種浪費,或許是因為無法實現價值最大化,但正如前文說到,人生更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朝著目標前進。學位學歷只是幫助你實現目標的手段,而非條件。▍往期內容>>《深圳之后,這座GDP大市也傳出教師降薪,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丨高才情報局第24期》>>《中南大學爆燃致博士生燒傷:高校實驗室事故18年110起丨高才情報局第23期》>>《1.28億人在線求職:往屆生找不到工作,應屆生拿下大廠offer丨高才情報局第22期》2022-05-11 13:41390 瀏覽 · 1 收藏 -
“中專生給碩士當師傅”不該稀奇
31歲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中專教師拜28歲的中專技工為師——近來媒體報道的這個“倒掛”引人關注。不過,報道中的這位師傅也不簡單,年齡雖小但已是車工高級技師。這種“倒掛”雖然具有一定的沖擊力,不過倒是符合理論和現實邏輯。一般認為,人力資本主要由受教育水平、技能、健康以及非認知能力等構成。其中,學歷在勞動力市場中更多發揮的是信號功能,技能才是決定勞動力市場競爭力的核心因素。高學歷的人通常擁有較高的認知能力,但并不必然具有更強的技能,尤其對于一些需要通過“干中學”積累的專業性技能,相對較為欠缺。文章開頭提到的“倒掛”正是人力資本發揮作用的表現?!暗箳臁爆F象也折射了經濟發展的現實變化。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對技能提出更強烈需求,加速了勞動力市場供求結構變化,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缺口較大。人社部監測數據顯示,我國技能勞動者求人倍率(即工作崗位數與求職人數之比)長期保持在2以上,大學生就業難與技術工人招工難并存現象也是勞動力市場對技能需求的直觀反映。而高等教育中,教育與技能不匹配、專業知識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國目前的就業結構性矛盾。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倒掛”現象仍被作為特案關注,背后反映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這一點仍未獲得預期的社會認可度。而這,又與當前的職業教育體系不完全適配經濟發展需求有關。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取決于三個方面,即生源供給、教育供給及市場需求。市場需求方面向來旺盛,技能型人才長期處于短缺狀態。教育供給方面,近些年相關改革持續深入推進,政府投入不斷加大,官方數據顯示,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的生均經費在2020年已與普通高中拉平。而關鍵制約因素就是生源供給。中專、中職生源選拔模式由過去“拔尖”模式轉為目前的近似“末位淘汰”,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今天職業教育所處的困境。從根本上扭轉職業教育困境,需要整體上提高職業教育回報率,這也是當前職業教育面臨的現實挑戰。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調查研究表明,相對于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中職教育的工資溢價從2000年前后的35%下降到“十三五”時期的20%,相對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工資溢價也從2000年前后的10%下降到目前幾乎完全消失。從代際對比來看,20世紀80年代之前出生群體的中職教育回報率明顯更高,且隨工齡增長而逐步提高。在此之后出生群體的中職教育回報率則轉低,人力資本折舊很快。要遏制職業教育回報率下降態勢,推動實現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就是必然要求。5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新職業教育法對職業教育做出了全新的頂層設計,明確強調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努力消除對職業教育屬于“層次教育”的錯誤認識,著力提升職業教育認可度。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在普職銜接、產教融合、財政保障等方面已取得積極進展,未來有必要面向更長遠的國家戰略,做好前瞻性的政策儲備。一是推動中職與普通高中協調發展,基礎課程體系實現統一,學校在職業和技能課程方面趨向個性化、多樣化,家庭和學生可根據興趣自主選擇,順應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趨勢,為提升全民人口素質奠定關鍵基礎。二是高等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體系的主體,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之間實現融會貫通,學生可申請轉換,順應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發展趨勢,為打造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提供關鍵支撐。三是讓市場主體在職業教育體系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尤其發揮創新型企業在師資隊伍、課程設計、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做好監督管理。此外,還可發揮職業教育在終身學習體系建設中的依托作用,或可探討高職院校率先向社會開放,鼓勵有技能提升需求的各行各業人員重返校園。由此,“中專生給碩士當師傅”的新聞或可不會再引發“圍觀”。(作者:程杰,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2022-05-11 10:432 瀏覽 · 0 收藏 -
疫情之下,如何避免“心理紅碼”?
近期,全國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多發,防控形勢嚴峻。疫情不僅威脅著公眾的身體健康,也大大影響了人們的心理健康。有人出現緊張、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工作與生活。疫情之下,如何避免出現“心理紅碼”?01.正確對待隔離和“變碼”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教授張燕建議,疫情之下,一些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出行限制,可能會出現對未來產生不確定性等心理應激反應,空間的封閉隔離容易加劇孤立無援的恐懼感。張燕說,隔離者要有正向思維,應明白住院集中隔離是為了防止疫情擴散的非常手段,能夠更專業地救治病人,提高治愈率,且盡量減少疾病對周圍人群的傳播,力求在最短時間內解除危機。湖南省人民醫院心理專家萬歡建議,當隔離時出現焦慮情緒,可以通過放松訓練或其他可以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幫助緩解焦慮情緒。如果仍覺得收效甚微,頭腦里有很多消極悲觀的念頭,應反映給醫生,專業的精神心理醫師可幫助走出困境。湘雅二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副教授張麗說,疫情防控期間被賦黃、紅碼的人員,可及時獲取權威、科學、正向的信息,了解官方對于紅黃碼管理及轉碼流程;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包括保持科學的自我防范意識,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日程,如在“變碼”期間出現焦慮、煩躁、不安、憤怒等情緒,要及時疏導,多與親友們交流,獲取支持,共渡難關。02.控制接收信息時長,及時尋求幫助張麗建議,廣大群眾應在疫情期間積極接納自己的情緒,當出現嚴重不良情緒時,積極尋求幫助。如果出現了恐懼、無助、無望、空虛、遲鈍與麻木等情況并且持續時間超過兩周以上,可以撥打心理咨詢熱線或找??漆t生就診。疫情的出現,電視、網絡充斥大量信息,造謠、辟謠消息隨處可見,超出了人們的心理負荷。張麗建議,一方面相信權威來源信息,增加安全感。建議控制自己接收信息的時間,每天盡量不要超過1小時。避免接觸太多涉及疫情的信息讓自己出現焦慮情緒。另一方面,加強自我積極暗示,培養積極情緒。張燕說,可以暗示自己“這種情況確實麻煩,但我可以應付”“我有能力應對生活挑戰,一切都會好起來”“這一刻我仍然擁有健康,我要繼續努力生活”。03.“大白們”的心理調適同樣重要張燕指出,在應激條件下,一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務人員出現焦慮、緊張、恐懼情緒,持續的壓力會導致悲觀、絕望、抑郁、狂躁等。對此,心理調適一般原則是:注意飲食、保證營養;保證輪崗輪休,保持心情舒暢。處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要了解在災難條件下會出現一些和平時不一樣的心理、行為反應,這是正常的;允許自己出現負面情緒,并及時觀察與調整;找到自我減壓放松的方法,允許自己示弱;當感到無法承受壓力時,及時傾訴;改變不良認知,防止災難化思維,避免追求完美,以偏概全。張燕說,醫學不是萬能的,醫學是“偶爾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醫務人員要及時尋求社會支持,保持和家人的聯系,從家人的支持中獲取溫暖和力量;與同事之間相互支持,適時分享感覺與經驗,同事之間可以相互鼓勵、打氣,相互肯定;處理問題時采用成熟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萬歡建議,醫務人員還可以通過科學運動等方式調適心態,提升心理彈性,增加自己的抗壓能力。2022-05-11 10:341 瀏覽 · 0 收藏 -
高校教師年齡結構面臨“交接期”挑戰
再過幾個月,北京某高校教師劉江(化名)就將迎來自己從教30周年的日子。1992年,本科畢業多年后的他重返學校,成了一名大學老師。當時他考慮最多的問題是“怎樣成為一名好老師”。30年后的今天,他考慮的問題變成了“怎樣站好最后一班崗”。像劉江這樣的老師還有多少?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鮑威基于對1992年~2017年間,80余所部屬院校教師隊伍年齡結構與科研產出關聯性的研究,得出一個結論——在國內研究型大學中,教師的年齡結構已經出現“老齡化”趨勢。但對于這一結論,劉江并不認同:“明明我身邊的年輕老師越來越多了??!”01.“塔尖”與“塔基”的結構性差異劉江的感受也并非沒有相關研究支持。不久前,河南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生張抗抗針對中西部高校教師的年齡結構進行了一項數據研究,最終得出以下結果——“中西部高校教師的年齡結構呈‘魚形’分布,即頭大、尾小,青年教師平均占比過高,資深老教師占比相對較低?!睆埧箍箤Α吨袊茖W報》說。舉例來說,太原理工大學2020年發布的數據顯示,該校專任教師隊伍中,4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比高達63.3%,46~55歲中生代教師比例為26.6%,56歲及以上教師比例為10.1%;西部的長安大學三個年齡階段教師對應比例分別為64.43%、21.87%和13.7%?!皩嵶C研究表明,從長遠看來,老年教師與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的發展都會產生正面影響,但相較之下,老年教師由于其工作經驗更加豐富,所產生的正面影響要明顯大于中青年教師?!睆埧箍拐f,因此,中西部高校教師隊伍年齡結構的失衡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隊伍效能的充分發揮產生阻滯作用。張抗抗口中的“實證研究”,指的是幾年前,石河子大學師范學院教授蔡文伯針對高校專任教師結構對教育發展的影響進行的一項計量分析。根據他的研究,在影響教育發展的各種教師隊伍結構因素(如年齡、職稱、學歷等)中,年齡因素對教育發展的貢獻率排在第二位。然而,如果將研究對象從中西部高校移至國內頂尖研究型大學,就會發現這些高校面臨另一種風險,即鮑威研究團隊所指的“老齡化”問題。根據鮑威的統計,我國研究型大學教師的平均年齡在1992年時曾一度超過46歲,但隨著此后高校教師隊伍的擴容,至本世紀最初十年,這一數字下降至42歲左右。然而,自2013年開始,研究型大學教師平均年齡又呈現逐步增長的趨勢,至2017年已經超過44歲。從不同年齡教師比例看,2011年,資深教師在研究型大學全體教師中的占比約為6%,年輕教師的比例則為51%;而至2017年,以上兩個數字分別為8%和38%。換句話說,青年教師的占比在短短6年時間里,減少約25%?!案鶕芯?,當青年教師、中生代教師、資深教師占比分別為51.2%、43%和5.8%時,高校的科研產出將達到理論最優值?!滨U威告訴《中國科學報》,但現在的情況是,在呈現金字塔狀的國內高等教育體系中,居于塔尖的研究型大學與位于塔基的眾多地方高校的教師年齡分布呈現結構性差異:塔基過于年輕化,而塔尖老化趨勢已逐漸凸顯。02.學科評估、學術競爭等多重因素疊加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對于目前國內不同類型高校教師年齡結構的不同,多位專家均表示,這與我國高等教育階段式的發展模式密切相關。據蔡文伯回憶,我國最早關于高校教師年齡結構的研究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在此之前,伴隨改革開放,我國高等教育在上世紀80年代進入恢復重建階段。此時,迫切需要師資力量支持的各高校出現了明顯的年齡斷層——老年教師比重過大,青年教師嚴重不足。在此背景下,大量剛畢業的大學生被迅速補充到高校教師行列,教師的平均年齡也隨之快速下降。至上世紀末,隨著高等教育“大擴招”開始,國內高校教師規模迅速增大,又有一大批年輕教師進入高校。不過,由于此前進入教師序列的青年教師已進入中生代,教師的整體年齡結構依然相對平穩。然而,近年來隨著“雙一流”建設的啟動,這種平穩的教師年齡結構開始發生分化?!笆紫仁堑胤狡胀ǜ咝?,它們忽然發現此前可以滿足要求的一些指標,比如生師比、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等,不再滿足各種評估和工程的要求,加之近年來東部高校大量從中西部地方高?!谌恕?,導致它們必須大量補進具有博士學歷的年輕教師,從而使教師隊伍結構達到某些‘標準’?!惫枮I工業大學組織與人力資源系副教授黃超說。劉偉(化名)2019年博士畢業,進入國內某地方行業類高校任教。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自己所在大學目前的教師總量在兩三千人左右,但僅在2019年,與他同時受聘該校的新老師就有500人之多?!叭绻?5歲以下的老師就算是‘年輕’的話,學校至少有一半都是年輕人?!狈从^研究型大學,由于現有師資隊伍不論是總量還是學歷水平,都足以滿足各種標準和評價,因此并沒有大量招聘年輕教師的壓力。同時,隨著近年來我國加強高校學科評估的力度,高校間不斷加劇的學術競爭使部分研究型大學在人才引進時,更偏好具有人才頭銜和成熟科研能力的中生代或資深教師?!斑@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占比逐年下降,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呈老化趨勢?!滨U威說。與此同時,上世紀80年代被高校選拔到教師隊伍中的大量青年專業人才,此時已逐漸接近退休年齡。多重因素疊加,就使得不同類型高校的教師年齡結構呈現巨大差異?!敖處熽犖槟挲g老化問題尤為突出的是學術聲望高、科研實力強的C9聯盟高校?!备鶕U威的統計,截至2017年,C9聯盟高校青年教師實際占比為28.6%,較理論最優值低22.6%,而資深教師實際占比16%,比理論最優值高10.2%。03.年齡結構帶來“隱性”和“顯性”挑戰鮑威告訴《中國科學報》,對于一個學術組織而言,組織整體的學術導向會對教師個體的研究方向、研究范式、理論視野的選擇等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當成員的年齡結構趨于單一化時,雖然更容易在理論與方法層面形成統一規范和共識,但這種文化氛圍卻可能對創新性觀點產生排異?!叭绻鼙3纸處熽犖槟挲g結構的多元化,在多元思想的碰撞與交融中,院校內部的學術導向會更加包容且富有彈性,新觀點、試錯式研究也更容易獲得成長土壤,學術組織整體的創新性也會相應改善?!滨U威說。除了這種對于創新的“隱性”挑戰外,面對目前教師的年齡結構現狀,高校還面臨一個“顯性”的挑戰。據蔡文伯判斷,至少在未來十年,國內高校都會處在一個中老年教師紛紛退休、青年教師大量進入的“交接期”。其間,不論是年輕教師比例過大的普通地方高校,還是眾多資深教師行將退休的研究型大學,都面臨一個相同的問題——如何做好不同代際教師之間的“傳幫帶”工作?!斑@個問題解決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未來高校整體科研和教學水平的提升。然而,遺憾的是,至少從目前看,相關的工作我們做得并不算好?!辈涛牟寡?。采訪中,記者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幾年前,一位資深教師到某地方高校擔任院領導職務。工作之余,他做了很多指點年輕教師科研的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當他號召學院其他老教師也做同樣的事情時,卻沒有一位教師站出來。這讓他頗為感慨?!爸辽購奈覀兘佑|的案例看,很多年輕老師的科研之路幾乎全都是靠自己摸索出來的。也就是說,他們很難看到前面有人為他們點亮一支引領的蠟燭?!庇袑W者直言不諱。在進入高校之初,劉偉的研究課題延續了其博士期間的某些方向。此后,他也慢慢開拓了一些新方向。但不管是此前的課題還是新課題,他都坦言幾乎是在“單打獨斗”?!拔业膶熓且晃粯I內的知名專家,本身研究工作就很忙,所以平時我都會盡量少打擾他?!眲フf。至于向周圍年長的同事請教,“我們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他具體解釋道,單純從專業角度看,他從事的是高原地質研究,該領域在校內很少有人關注?!凹幢阌欣辖處煹拟櫟V研究做得很好,但與我的研究領域相差太遠,我沒有辦法從他那兒獲得什么支持?!敝劣谄渌矫?,“如果我愿意接觸甚至加入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們也愿意提供一些平臺乃至資金方面的共享,但相關的成果出來后,肯定不再是我一個人的成果。既然如此,還不如我自己一個人干”。一方面,資深教師不愿意“站出來”指導青年教師,另一方面,青年教師對此似乎也充滿了顧慮。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又是什么?04.“去功利化”交流氛圍待重建需要注意的是,曾經的國內大學是不缺少這種“傳幫帶”氛圍的。兩年前,在整理資料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劉慶生發現了上世紀80年代時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譚承澤給他的四封信?!叭沼涳@示,此后我還曾經不斷收到過譚先生的來信?!眲c生告訴《中國科學報》,那時正是他科研起步的艱難階段。譚承澤作為我國巖石磁學和古地磁學的領軍人物之一,其研究方向和劉慶生選定的研究方向密切相關?!盀榇?,我不斷通過寫信的方式,將學習中遇到的難題與困惑告訴譚先生,向他‘求教’?!眲c生說,僅在1986年,他就公開發表了5篇文獻調研成果的綜述類文章,并出席了兩個全國性學術會議?!澳嵌螘r間是我向譚先生請教問題最多的時期。對我的請求,譚先生總是有求必應,這令我很感動?!边@樣的感受,很多那段時間初入高校的年輕老師都有體會。正如蔡文伯所說,“那時很多老師都非常具有‘傳幫帶’意識,他們會要求年輕老師去聽他的課,并實實在在地關注青年教師的發展?!比欢?,在蔡文伯的回憶中,從上世紀末開始,這樣的氛圍便慢慢消散了。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以SCI為代表的各種量化考評機制被逐漸引入國內?!霸诖酥?,高校教師在進行科學研究時,很少考慮所謂‘名分’和‘排名’問題,甚至最后的績效考核也往往是以團隊的形式進行,這就給老教師指導年輕教師提供了一個較為寬松的空間和氛圍?!辈涛牟f。但隨著各種考評更加偏重量化和個人化,團隊成員間的合作意識也開始變得淡薄。劉偉向記者坦言,在遇到科研難題時,他也很希望召開一個組會,大家一起討論,“但這必須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他說,如果團隊成員之間都不信任,就很難不擔心自己的一些科研想法被他人利用?!斑@是一個基本的學術文化問題?!痹邗U威看來,多元化年齡結構下,不同代際教師間是可以形成優勢互補的——資深教師可在把握學術組織發展方向、引領團隊的同時,為青年教師提供職業初期的必要支持和引導;中生代教師是高校學術生產力的核心依托;而青年教師則可以帶來思想與范式的創新,并承擔一些基礎性工作?!暗?,高質量的學術研究需要建立在自主探索與平等交流的基石之上。這就要求高校構建包容、開放的學術組織文化?!滨U威表示,在這方面,多元化的教師隊伍年齡結構既是形成這種文化的必要支撐要素,同時也會深刻影響到不同代際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協作。顯然,要形成這種文化,并不是通過制定幾條政策就可以做到的。正如有學者在受訪時所說,“我們可以規定年輕教師必須聽幾節老教師的課程,但無法規定老教師在指導年輕老師時付出多少真心,這種發自內心的意愿,只能通過文化氛圍的渲染實現,而我們目前缺少的恰恰就是這種文化” 。從這個角度看,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年“交接期”,有關部門需要做的遠遠不止制度調整這么簡單?!叭绻谶@10年間,‘交班’問題解決不好,對未來我們的發展會產生深刻影響。而如何重建一種有利于不同代際教師之間‘去功利化’的交流氛圍,確實是一道待解的重大命題?!辈涛牟f。2022-05-11 10:196 瀏覽 · 0 收藏 -
難以兌現的人才引進承諾:“搶人”不如吸引人
【光明時評】? 一邊求賢,一邊輕諾,很多城市的“搶人大戰”草草收尾——據媒體報道,國內有一些地方出現了難以按時兌現人才引進承諾的問題。譬如,某縣中學教師表示,受當地人才政策吸引,自己2020年畢業后即入校工作,但當初答應的每月生活補貼,剛剛才到位。也有某市被引進的人才在網上留言,表示其按照政策規定可以享受的購房補貼已經拖欠數月,相關部門的回應也與前例類似,指補貼拖欠源自經費調劑延遲,待經費到位后發放。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誠如網友所言,承諾過又食言,受傷的不僅僅是這些人才,還有當地的發展潛力。各地對于人才引進的重視,始自我國力促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之時。數年前,一、二線城市打響了“搶人大戰”第一槍,很快就蔓延至全國各地,乃至下沉到諸多縣級城市。隨著人才待遇政策的不斷加碼,大城市基于市場化程度較高、政府服務功能較為完善、區位優勢突出、醫療教育資源豐富等優勢,對于人才聚集的能力遠遠超過中小城市,為了吸引人才,這些中小城市出臺了一系列更具競爭力的政策。而今,對當初政策的兌現能力,在疫情防控和經濟轉型的影響下,正成為這些地區新的考驗。與一、二線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經濟增長的動力,歸根結底也是來自人口、人才的聚集。在中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勞動力跨地區轉移的障礙越來越小、勞動力資源配置效率日漸提高,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始終存在產業支撐能力不強、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市場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倘若中小城市繼續通過政策攀比來“搶人”,顯然是把自己置于惡性競爭的不利境地,結果也只能圖一時之爽快、陷后人于尷尬。以長遠角度和城市自身角度來看,積極修煉內功、打破發展路徑依賴,通過打造更加友好的營商環境和特色產業來聚集人口、促進經濟增長,顯然是更好的選擇。一個是科技人才、一個是管理人才,如果能更加高效率、市場化地與當地資源、政策相結合,其所迸發出的生機活力與十足后勁將難以估量??疾煨侣剤蟮乐羞@些城市的人才引進政策,譬如生活補貼、子女教育、購房補貼等等,大多還是著眼于賦予人才“額外權利”,考察指標則總是暗暗錨定房市冷熱等內容。這帶來的問題就是,雖然“搶人大戰”無意中打破了很多過往看似堅硬的桎梏,但人才引進政策的成本要讓公共財政來支撐、引進政策出現的風險要政府公信力來買單,如何推進“下半場”,面臨公平性和規范性的拷問。上述利益博弈同樣需要制度來規范,也同樣是構建當地公平、公正、透明的良好營商環境逃不掉的一環。想來,對各地而言,“搶人大戰”已由熱轉冷,但輸贏未定。無論是哪里,只有堅決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發展思路,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和營商環境,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主導力量、最大限度保證社會的公平正義,才能成為人才高地。畢竟,人不是搶來的,是吸引來的。(作者:趙明昊)2022-05-10 09:297 瀏覽 · 0 收藏 -
他秒破難題是真還是假?你我為何都愛熱捧“韋神”
北大數院“韋神”韋東奕昨天又上熱搜了!而且除了榜首,還有其他好幾個熱搜。他幫人“秒破”難題的消息刷爆全網。有網友稱,自己的科技公司要做一個數學模型來模擬產品的物理性能,但是模型越復雜,模擬就越失真。包括6名博士在內的團隊,耗時4個月都無法解決,求助北大數院青年教師韋東奕后,很快就破解了難題,并且韋東奕認為這事太簡單所以拒收報酬。這不是“韋神”第一次火爆“出圈”。此前在一段采訪視頻中,韋東奕手里拿著饅頭和礦泉水瓶,憨厚的相貌,素儉的著裝和樸實的言語,引發了網友熱議。人們熱議的,其實是這幅畫面與想象中的“北大老師”、“數學天才”反差太大。這讓人不禁想起不修邊幅的愛因斯坦,甚至武俠小說里的掃地僧。這回“韋神”再上熱搜,讓人看到這位天才數學家不僅“畫風清奇”,而且“特別能打”。他的數學造詣網上都能查到,但羅列抽象的成就,都比不上這個故事來得生動叫絕。人們津津樂道的,概括起來有兩方面:一是數學天才輕松破解實用性的工程難題,二是淡泊名利,“事了拂衣去”。有網友想去求證此事的真假,不過這不是重點。哪怕網傳說法不實,也算不上是特別惡劣的謠言,這個故事只是符合“吃瓜群眾”的愿景思維(wishful thinking)罷了。人們期待這樣一種天才。他可能毫不起眼,甚至有點寒酸,但他能力超群,成就斐然;他看著像個書呆子,卻拿得出真本事,破解的難題可以給人帶來切實的收益;他與世無爭,道德上純潔無暇;他無視外界,活出自我……科幻作家寶樹在微博評論里說得好:“韋神完美地符合了一般人對天才的想象,科學天才就是一心沉浸于科學王國,不聞窗外事……我們年輕的時候,也經常覺得自己很有‘個性’,接近天才,但其實真是一毛錢關系也沒有?!蔽覀兘^大多數人不是天才,可是現實中總有冒牌的天才和大師招搖撞騙。正當我們懷疑是否真有天才這個“物種”時,這個有鼻子有臉的故事,讓人再次相信山外有山。事實上“江山代有才人出”,歷史上各個行當從來不乏天才。但眾人追捧的天才,需要滿足一些條件。人說“文無第一”,并不是所有的行當,只要出了天才大家就會有目共睹。畫家梵高,文學家卡夫卡,在各自的領域堪稱一等一的天才,可惜他們都在死后才能贏得聲譽。面對這些缺乏“現世報”的樣本,人們更多地是投之以唏噓感慨。也許說到底,人們還是會懷疑,比起科學,文學藝術在智力要求上似乎還是不夠“硬”??茖W界的天才,似乎更容易被業內專家識別出來。人們喜愛的天才,道德上未必完美無暇,但至少要免于世俗。牛頓在科學史上的地位無出其右,但在當年,牛頓擔任教職期間的工作收入一直不高。這也讓年逾五十的牛頓決定,為了一家生計,他要尋求收入更高的工作。1696年,英國財政大臣查爾斯?蒙塔古來信邀請牛頓擔任皇家造幣廠督辦。牛頓收到信件后,欣然同意前往。盡管后來牛頓改革了金幣的生產技術,實現英國金幣制造的標準化,但只要提及他的后半生,人們總覺得偉大的牛頓墮落了。多數科學天才,都有實現榮華富貴的能力??茖W天才一旦有了名利,人們會認為那是拜天賦所賜,若將天賦兌現為利益,雖然無可厚非,卻也變得不那么可愛,也不那么可敬了。正因如此,當年中科院遙感所所長李小文院士,一時成了明星科學家。他的“出圈”當然有輝煌的學術經歷和過硬的學術貢獻作支撐,但人們喜聞樂見的,還是他腳蹬布鞋、不修邊幅的形象,以及他喜歡令狐沖,每天喝一斤二鍋頭的俠士風骨。還有一些天才,千里馬橫空出世就被伯樂相中。他們的能力和成就,橫跨文、理、藝術多個領域,人格上也超凡脫俗,卻因研究領域缺乏直接且顯見的實用價值,導致難以“出圈”(這并不是說“出圈”本身是值得追求的)。20世紀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屬于這一類。他出身名門巨賈,卻也安貧樂道。不僅在音樂、工程、建筑等領域表現出極高的天賦,更是一手締造了兩個完全不同卻都有巨大影響的哲學學派。盡管如今的文藝青年多多少少聽過他的大名,但大家似乎也很難說出他的思想如何改變了世界。在沒有神的時代,那些集才華橫溢、道德圣潔、人格超拔和貢獻斐然于一體的科學天才,自然容易受人稱頌和愛戴。不過這樣的科學天才越來越少了,這不是人的問題,而是科學的性質發生了變化。20世紀中期美國“曼哈頓計劃”之后,科學逐漸從牛頓時代貴族式的、個人英雄主義般的“學院科學”,進入到了需要政府、商業、軍方、民眾等多方主體介入“產業科學”??茖W的規范性要素發生了劇變,以一己之力改變世界的天才科學家,也就愈發稀少了。這么看來,只有數學天才最容易滿足大眾關于天才的想象。數學有公理系統,有對錯可言,比拼的是智力和專注力。天才數學家一般無暇拋頭露面追名逐利,他們沉浸在純粹的思維王國當中,但也會一個不留神就帶給其它領域(例如物理學、生物學、經濟學、計算機工程、軍事密碼破譯等)巨大而實惠的變革。納什“美麗心靈”的故事拍成了電影,圖靈二戰中破譯德軍的密碼被人廣為傳頌,這些都是人們對天才數學家至真至純的禮贊!與追捧娛樂明星不同,這一回,絕大多數人是真心誠意被“韋神”種種可貴的品質所折服。人們渴望一個像數學真理那樣永恒為真而且還有實效的精神榜樣。以前是陳景潤,這次,是韋東奕。(作者系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此稿件為《中國科學報》原創 小編后記:韋神解題一事到底是真還是假?《中國科學報》7日也連線了熟悉韋東奕的北京大學數學院的資深學者。這位不愿具名的學者告訴《中國科學報》,“東奕數學解題能力確實很強,但這事應是假的,是有人想要流量而已?!边@位資深學者還強調,媒體轉發時,最好查一下信息的原始出處。同時,北大數學院另一位非常熟悉韋東奕的老師也告訴《中國科學報》,在這件事的真偽上,媒體的表達很曖昧,有誤導讀者的嫌疑。7日中午記者連線這位老師時,他正好碰到韋東奕慢悠悠地從理科教學樓出來,背著那只講課時也不會摘下的小包包,一個人自顧自地在校園里走著,網絡世界上熱搜的喧囂與“韋神”根本無關。2022-05-09 11:587 瀏覽 · 0 收藏 -
研究生不“研究”,985成高級職校?
進入五月,2022屆考研同學已陸續收到了“令人心動的offer”。與此同時,部分宿舍全員考上研究生等新聞頻繁見諸報端,這些宿舍被稱為“最牛宿舍”“寶藏宿舍”等,成為勵志榜樣,然而這種現象也引發不少爭議。一些觀點認為,考研者并非奔著學術研究目標而去,而是為了提升學歷,找到好工作,拿更高年薪,此類做法不利于研究生教育的質量提升。無獨有偶,曾有學者在社交網站感慨道“招不到理想的學生”“研究生學‘廢’了”……甚至有人調侃現在的研究生太物質,能潛心科研的廖若星辰,“985成高級職校了”。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01.生存vs.科研近年來,考研人數連年攀升。從2017年首破200萬大關起,考研報名人數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長趨勢,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457萬,比2021年增長80萬,增幅為21%。2022年初,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多所高校2022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相比2021年增長率超過40%,諸如長江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高校2022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增長率超過50%??梢哉f,考研已成為一場“全民狂歡”。在龐大的考研群體中掩藏的是考生們對于未來生活的真切希望。據教育部統計,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人,首次突破千萬大關,規模和數量創歷史新高?!?022屆高校畢業生面臨多重就業壓力,困難程度甚至超過2020年”,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4月19日召開的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第三次調度視頻會議上提到。雖說高等教育人群規模不斷擴大,但仍存在部分本科畢業生知識技能與市場需求存在不夠契合,不能適應現代產業發展的變化,求職和就業難度加大的問題。除就業難外,就業質量也是考研人所關注的。據媒體報道,北京大學“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課題組于2021年6月起對19個省份的34所高校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報告中各層次學歷人群客觀收入所反映的就業質量看,整體上學歷越高收入越多,呈現正相關。這也解釋了求職壓力的增加、就業質量的降低,迫使本科生隨大流考研,他們讀研目的就是為了就業、解決生存這類剛需,而非真正的科研興趣?!?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在針對考研動機的調查分析中提到,就業壓力成為考生選擇考研的最主要因素,近六成的考生因為就業壓力大,想增強就業競爭力而選擇考研;選擇在學術上深造的考生占比剛剛超過三成。圖源:中國教育在線官網為了更好地就業而選擇讀研,是年輕人在面對激烈的就業壓力、謀求個人更好發展的必然選擇,無可指摘。值得反思的是,對于高校而言,如何讓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更緊密,從而提高本科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是關鍵。正如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提到的,“大學是否有差異化的人才培養定位、嚴格的教育質量監控體系、以及根據市場需要自主調整學科調整專業的機制,這是保障大學生質量,讓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前提?!?2.熱愛科研也需物質保障此外,年輕人不是沒有夢想,扎根學術固然是理想,但也需要“碎銀幾兩”的支撐。過去,我國科研工作者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甚至有“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順口溜??蒲泄ぷ鲗δ贻p人,特別是有學術潛質的年輕人逐漸失去吸引力,他們要么不再從事科研工作,要么難以集中精力專心從事科研工作,往往急于拿到學位,匆匆就業,讀研讀博在眾多年輕人看來只不過成為了就業緩沖期。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就曾撰文道:“大學畢業時,我本沒有打算從事科學研究,而是一心一意想下海經商。陰差陽錯之間,我踏上了赴美留學之路??上攵?,留學的第一年,我情緒波動很大,內心浮躁而迷茫,根本無心念書、做研究,而是花了很多時間在中餐館打工、選修計算機課程?!蹦暇┐髮W的一項關于博士生希望什么的培養環境研究中提到,優質的培養環境是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的前提。在對1245名博士生進行調研后發現,博士生的訴求焦點集中在獎助學金支持力度不夠方面,如,“增大博士生獎助學金的支持力度”等。此外,對“獎助體系”意見的相對提出率計算結果也顯示,不同學科博士生在“獎助體系”意見上的提出幾率相差不大,可以說,不同學科博士生在獎助體系方面有著比較一致的訴求。博士生意見涉及的主題情況“獎助體系”意見提出幾率的學科差異丨圖源:論文《博士生希望什么樣的培養環境——基于博士生意見調查的實證研究》其中的原因分析顯示,博士生往往面臨著來自科研和生活的雙重壓力,接近而立之年的他們,在經濟需要方面比本科生和碩士生更加強烈,然而,科研壓力的存在又不允許他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增加經濟收入,故而提高待遇,生活上無后顧之憂,才能更好地投入實驗研究成為大多數博士生的訴求。研究生階段是創新潛能開發的“黃金年紀”,也是人生壓力較大的階段,既要從事創新性研究工作,又要考慮畢業后的出路,“左右為難”的研究生也不在少數。改善研究生待遇和研究環境,讓想做學術研究的年輕人不為衣食發愁,才能充分挖掘其潛力。03.研究生不研究,未必是壞事廈門大學劉振天教授在采訪中談到,“博士生教育的目標定位,以往是培養某專業領域的學者、大學師資或政府企事業專業管理人員,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培養目標范圍在擴大,就業去向也日趨多元化”,碩士研究生亦然。因此,對高校而言,培養具有知識創造或實踐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成為重要因素,基于此,按照學術型和專業型兩種不同類型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實施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2020年9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在擴大碩士招生規模的基礎上,“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專業學位授權點為主”。同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發布《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其中明確指出,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也許到2025年,有三分之一的研究生將以學術研究能力作為自己讀書的目的,而大部分研究生都將成為針對社會特定職業領域需要,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那個時候也定會存在人們調侃的985變“高級職?!钡那闆r。與此同時,讓想做學術的早點“扎根”也在積極推進。在優化培養類型結構方面,《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中同時提到,要擴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研究探索在高精尖缺領域招收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辦法。2021年,高教城市Top 2的北京和上海相繼發布研究生改革的相關意見,均提到擴大直博和碩博連讀比例;同年10月,教育部在答復相關提案時表示,正在就“擴大推免直博升學比例”的相關建議積極開展調研,擬進一步擴大直博生招生比例;同年,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接連官宣:2022年將進一步擴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種種跡象表明,直博生制度正在成為當下博士招生中引人注目的一股熱潮。招生政策的調整讓更多有志于科研的學生選擇直博,讓學術型研究生在校期間就可以權衡選擇碩博連讀,是研究生培養體制從重視體量向重視質量的巨大轉變。細化不同類型的研究生,讓想就業的高質量就業,讓想做學術的早點“扎根”成大勢所趨。04.培養人才,不應急功近利誠然,學者們的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的社會太需要有著為社會、為國家興旺發達而努力奮斗的人,也需要更多為我國科技發展而執著奮斗的人。關于研究生培養質量問題一直是社會討論的熱點,類似的質疑還有“為何中國盛產博士卻多年都產生不了一位大師”等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培養的過程是一個完整的鏈條,一位大師的出現,既離不開高校的滋養培育,也離不開高校之外的廣闊實踐和人生歷練,一般都要經歷入門、成長、成熟和專家等階段,這是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研究生教育當務之急是要在繼續保持科研優勢的前提下,改革培養過程,秉持“十年磨一劍”的良好心態,使培養的人才更具適應力、綜合素質更高。2022-05-09 10:127 瀏覽 · 0 收藏 -
美國院士涉“性騷擾”從MIT辭職,再就業遭強烈抵制
著名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大衛·薩巴蒂尼(David Sabatini),今年4月辭去麻省理工學院(MIT)生物學終身教職。此前,他已因性行為不端指控失去2家研究機構的工作。4月底,有消息稱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準備聘用“被趕出”MIT的薩巴蒂尼。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巨大爭議。4月27日,數百名學生、教職工、博士后走上了紐約大學朗格尼健康醫療中心對面的街頭,高舉著“SAY NO to SABATINI(向薩巴蒂尼說不)”“Protect Trainees(保護學員)”的標語,向紐約大學醫學院表達抗議。反對者的呼聲,打碎了薩巴蒂尼的再就業機會。5月3日,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院長羅伯特·格羅斯曼(Robert Grossman)在給教職員工和學生的群發郵件中表示,經過仔細和徹底考慮,薩巴蒂尼和院方共同做出了決定:薩巴蒂尼將不會加入醫學院。薩巴蒂尼發表聲明表示,所謂的性騷擾指控是“虛假、歪曲和荒謬的”,但考慮到這次聘用帶給醫學院的巨大壓力,他決定放棄入職。大衛·薩巴蒂尼 圖源:Whitehead研究所01.聘用“性騷擾”者?最先感到不安的是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眾多教職工們?!捌赣靡粋€因性騷擾罪名而被逐出麻省理工學院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人,這可能會嚴重損害我們的聲譽和文化?!痹诩~約大學醫學院的教職工看來,學校的這一做法傳達出了對性騷擾的容忍。于是,他們聯名反對聘用薩巴蒂尼。截至4月29日,已有600多名醫學院校友、108名現任教職員工,以及超過360名外科學家、學生等,在寄給院長和副院長的反對信中簽下了名字?!盀榱藢W生,也為了學院里的研究者們,我不得不感到擔心?!币晃徊辉竿嘎缎彰穆毠け硎?,“性騷擾這一指控非常嚴重!如果聘用了他,是否就意味著將來任何學生挺身而出舉報教師的不當行為,都是無濟于事?”紐約大學知情人稱,薩巴蒂尼的聘用得到了紐約大學醫學院院長格羅斯曼的支持,并由執行副總裁兼學術副院長達夫納·巴薩吉(Dafna Bar-Sagi)推動進行。在此前發給教職工的一封郵件中,格羅斯曼譴責了所謂的“抵制文化”——因涉嫌性騷擾而對薩巴蒂尼進行全方位抵制?!耙恍┍┟駛兇髲埰旃牡亍种啤胁煌敕ǖ娜?,或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不擇手段地攻擊他人?!彼卩]件中寫道,“學術界何以容忍這種行為?匿名的指控者可以隨意貶低一位同事的科學工作和私生活,即使他們毫無證據?!迸c此同時,也不乏薩巴蒂尼的支持者,為他奔走發聲。一些薩巴蒂尼實驗室現任和曾經的成員,聯合起來為一封支持他的信件征集匿名簽名。在這封信中,他們聲稱“從未聽說或經歷過實驗室的任何虐待現象,更從未目睹任何性騷擾行為?!毙胖羞€寫道:“在薩巴蒂尼的實驗室工作,是我們職業生涯中最幸運、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希望這封信能促使您決定聘用薩巴蒂尼?!钡@一征集匿名簽名的行為遭到了公開拒絕。如今就職于布羅德研究所的計算生物學家、曾在薩巴蒂尼實驗室做過博士后的安妮·卡朋特(Anne Carpenter)在推特上表示,4月初,她接到簽署這封匿名支持信的邀請?!拔也粫炞值??!笨ㄅ筇卦谕铺刂袑懙?,“看到麻省理工學院調查發現的實驗室風氣問題,尤其是那些‘特別關注問題’,我一點兒也不驚訝?!痹谒_巴蒂尼提起的誹謗訴訟中,他以卡朋特如今成功的職業生涯為例,試圖證明在他的實驗室中,女性并未處于任何不利地位。對此,卡朋特在推特中回應稱,薩巴蒂尼的邏輯“簡直令人震驚”?!拔业某晒Σ⒉荒茏C明他的清白,更不能證明他在實驗室里平等對待女性?!笨ㄅ筇貙懙?。02.風波緣起大衛·薩巴蒂尼于1997年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進入Whitehead研究所,這是一家隸屬于MIT、但財政獨立的研究實體。2002年,薩巴蒂尼加盟MIT。由于在癌癥、糖尿病和衰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斐然,薩巴蒂尼獲得了很多榮譽獎項,并于201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此時的他年僅48歲。2021年8月,一家外部律師事務所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了薩巴蒂尼涉嫌性騷擾的行為,這嚴重違反了Whitehead研究所的政策規則,薩巴蒂尼被迫離開了Whitehead研究所。與此同時,一直以來為薩巴蒂尼實驗室提供資助的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也表示因其違反工作場所的行為規范,而對薩巴蒂尼予以解雇。兩個月后,薩巴蒂尼對Whitehead研究所、研究所主任萊曼(Ruth Lehmann),以及那位聲稱自己遭到薩巴蒂尼性騷擾的女性提起了誹謗訴訟。他表示,這些機構并未就解雇緣由作以詳細說明,但Whitehead研究所卻編制出了一份229頁的報告,根據何在?而至于這名女性,薩巴蒂尼則聲稱自己與她是婚外情,在他明確表示“不想建立長期關系”且要求結束這段婚外情后,對方繼續糾纏不成,轉而舉報他性騷擾。12月,這名女性提出了反訴,“薩巴蒂尼的訴訟既愚蠢,又充滿報復性?!彼f。到了2022年4月,MIT也作出了反應,一些校方高層提出了撤銷薩巴蒂尼職位的建議。而后,薩巴蒂尼選擇了從MIT辭職。03.美國曾“開除”涉性騷擾院士薩巴蒂尼并不是唯一一個因“性騷擾”指控身陷風波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21年,成立158周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首次“開除”院士,被除名者是美國著名天文學家杰弗里·馬西(Geoffrey Marcy)。馬西的名字在天文學界如雷貫耳。他是在太陽系外發現行星數量最多的人。據統計,前100顆太陽系外行星中的70顆是他和合作者共同發現的。2015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大量調查細節在網絡上公布,證實馬西存在性騷擾行為,包括親吻和撫摸學生。之后馬西便離開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距離馬西失去院士頭銜還不到一個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又以同樣的原因,將著名進化生物學家弗朗西斯科·阿亞拉(Francisco Ayala)從院士名單中除名。阿亞拉于2018年從加州大學歐文分校離職。相關調查發現,他曾對同事進行性騷擾。對此,一位女性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南?!せ羝战鹚梗∟ancy Hopkins)表示,人們過去往往有這樣一種態度——“哦,好吧,如果有人是偉大的科學家,我們什么都能忍受”。她已經受夠了這種論調,而現在令人欣喜的改變正在到來。參考資料1.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nyu-may-hire-biologist-pushed-mit-whitehead-sexual-misconduct2.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5/astronomer-geoff-marcy-booted-national-academy-sciences-wake-sexual-harassment3.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6/national-academy-sciences-ejects-biologist-francisco-ayala-wake-sexual-harassment4.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nyu-administrators-defend-david-sabatini-challenge-sexual-harassment-findings2022-05-07 11:432 瀏覽 · 0 收藏 -
深圳之后,這座GDP大市也傳出教師降薪,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丨高才情報局第24期
3月下旬,曾以“28萬+” 年薪招聘公辦中小學教師的深圳,再次因為傳出“教師降薪”的消息而登上微博熱搜,迅速引發關注和熱議。3月下旬關于深圳教師“降薪”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無獨有偶,4月下旬,關于蘇南GDP大市——無錫“教師降薪”的消息也在微博傳出,引起了網友特別是教師群體的關注。4月下旬關于無錫教師“降薪”的消息引發關注一個月之內,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座GDP大市接連傳出“教師降薪”的消息,不禁引起大家的一連串疑問,降薪是不是真的發生?背后的原因何在?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小編試著來一探究竟。01.GDP大市紛紛引進優秀教育人才,教師待遇水漲船高過去幾年,以深圳為代表的GDP大市,為提高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在人才引進方面下足了功夫。以深圳為代表,下屬各區每年都會組織專門的教師外出招考活動,直接到各大知名高校和教育部直屬師范院校舉辦宣講會、招募引進優秀畢業生,同時,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引進高學歷人才和在職骨干教師。一時間,名校畢業生扎堆應聘,博士進中學不再是特例,深圳在短時間內招募形成組成了一支豪華的中小學教師團隊。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局2022年春招宣講路線,眾多各校在列除了深圳以外,以蘇州、無錫為代表的蘇南地區GDP大市,在教師人才引進方面也一直下大力氣,在待遇方面也毫不吝嗇,力求對齊當地公務員水平。從網友分享的數據來看,無錫等地入編教師的年綜合收入基本都在20W以上,在全國范圍內都屬于相對較高水平。網傳無錫初中公辦教師的待遇丨圖源:微信公眾號“無錫教師編制”珠三角和長三角不少城市的教師待遇水漲船高,來源于城市經濟的支撐。目前公辦中小學教師綜合收入主要由兩大板塊構成,一大版塊是基本工資和相關社保福利的部分,這部分雖然會因地域差異和經濟發展的程度有所區別,但數字相對穩定;而另一大版塊則是以地方補貼、公積金、年終績效為主的各項津補貼和額外收入,這部分收入一般由地方財政供給,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城市的經濟實力和財政收入較為充裕,有能力去提升這一部分的收入水平,一方面將對齊公務員收入水平的政策要求落地,另一方面也能吸引優秀人才不斷加入。02.教師“降薪”消息接連傳出,引發各方關注3月下旬,有關深圳教師“降薪”消息在網絡平臺傳出并引發熱議。其實早在2021年下半年,深圳教師要降薪的消息就已經傳出,3月份這一消息加速傳播,更讓很多深圳的教師們感到焦慮。有網友整理了“降薪”前后的對比,不同職稱的崗位降幅在6萬到10萬不等,扣掉五險一金的話實際到手的明顯下降,還有網友指出此番調整不亞于是一次“斷崖式”降薪。網傳深圳教師“降薪”前后收入對比丨圖源:微信公眾號“教育一讀”而這一消息也得到了媒體的報道,據《財新網》4月份的文章,數位深圳在職教師證實,其收入確有減少,包括部分補貼如養老補貼、計劃生育獎等津貼的取消,以及對2020年終獎進行補稅等,補稅金額在5000元至2萬元不等。4月下旬,微博上再次傳出無錫教師“降薪”的消息。根據微博網友的信息,這次“降薪”主要集中在三個點:一是部分教師2021年績效獎勵工資發放時間尚不明確;二是公積金部分的金額減少;三是不光公積金減少,之前“多發 ”的部分也要退回去。正是這些引起了不少老師的不理解。截至目前,關于無錫教師“降薪”的消息并未有官方回復。不過有網友也指出,網傳關于無錫教師“降薪”的消息并不準確,微信公眾號“老秦說教”的文章提到,最近無錫的所謂降薪,準確的說是要將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的公積金退回到2020年底的水平,要退的部分公積金是2021年以來增加的,嚴格來說退公積金不能稱之為降薪(確實要減收);并且,退公積金不是針對教師的,而是針對無錫各類財政供養人員的,突出教師降薪,既不準確又不妥當。03.“降薪”原因何在,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前面有提到,GDP大市有財力來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但教師待遇水平的持續提高和保持,也面臨著一些因素的制約,一般來說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公辦教師作為財政供養人員,其薪資架構也受到整體政策的影響和制約;二是公辦教師的收入水平也是所在城市長期財力的承受力有關。而這兩方面的原因,似乎都隱藏在這兩個城市“降薪”的背后。首先看第一個原因,在政府規范公職人員收入的大背景下,公辦教師也無法獨善其身。如前文提到,無錫的這次調整,并不是單單針對教師,而且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統一操作。實際上,無錫之外,此前同處蘇南地區的蘇州,在今年年初也傳出了教師減薪的消息,為此政府部門還專門作出回復:蘇州市某區對教師減薪傳聞的回復丨圖源: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從教育局的回復中可以看出,從2021年12月份開始,江蘇部分地區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住房公積金和住房補貼的基數進行了規范整改,是針對全部機關事業單位的統一做法,并不僅僅是針對教師群體。再來看第二個原因,高待遇的教師薪資模式需要有地方政府長期財力的支撐。相對無錫,根據媒體的報道,深圳的情況相對更加復雜一些,似乎不僅僅是規范績效這樣簡單,還涉及對教師薪酬架構的調整,而這背后的原因,根據媒體的分析,在于隨著深圳不斷增長的基礎教育學位需求,政府財力或無法長期支撐之前“高規格、高薪資”教師薪酬模式。根據媒體的報道,深圳目前面臨前所未有的基礎教育學位增長,到2025年深圳將新建基礎教育學位90.8萬個,其中義務教育學位須新增67.3萬個以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深圳面臨著大量的教師人才引進需求,按照師生比測算,“十四五”期間深圳需要新增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崗位4-5萬名。如此大量的人員需求也意味著更多的經費投入,因此深圳的高薪資模式能否持續,也是擺在政府面前的現實問題。畢竟疫情之下政府在公共衛生方面需要不斷加大投入,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對政府財政帶來不小的壓力,人員經費支出始終都是政府支出的大頭。從深圳、無錫兩地的情況來看,此次網傳的教師“降薪”,更多的是個案,而不是普遍現象,并且后者可能還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降薪”。04.結語:提高教師待遇仍然是整體趨勢無錫的這次調整是針對整個財政供養人員的調整,由于教師涉及的群體范圍更多,引起的關注也更多;而深圳則既有規范的原因,也不排除政府面臨教育投入方面較大的財政壓力采取的操作,影響可能會更大一些。實際上,不少教育界的人士對于深圳高薪攬才也抱有不同看法,認為帶來了兩個直接社會效應:一是一批遠高于正常中小學教師平均學歷背景的人才空降,擠占了其他相對普通求職者的應聘空間;二是較大的收入差異會讓其他區域的教師在心理上有所失衡,教師圈多年來形成的門檻平衡也被就此打破。當然,回歸到主題,深圳教師的高薪畢竟是特例,畢竟深圳高薪資也伴隨著高房價等高成本??紤]到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的差異,提升教師收入水平并對齊公務員的收入仍然是一個大的趨勢。▍往期內容>>《中南大學爆燃致博士生燒傷:高校實驗室事故18年110起丨高才情報局第23期》>>《1.28億人在線求職:往屆生找不到工作,應屆生拿下大廠offer丨高才情報局第22期》>>《女博士真的不好嫁嗎,真實原因是什么?丨高才情報局第21期》2022-05-06 11:491000 瀏覽 · 0 收藏 -
中南大學爆燃致博士生燒傷:高校實驗室事故18年110起丨高才情報局第23期
近日,有關中南大學實驗室爆炸的傳聞沸沸揚揚,網傳事故造成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一名博士生大面積燒傷。4月26日,有記者致電湘雅三醫院急診科,工作人員稱受傷學生目前仍在重癥監護室。據工作人員透露,該病例全身60%燒傷,右眼球或不保。4月27日,中南大學官方通報,證實爆燃事件導致一名博士研究生受傷。通報稱:“2022年4月20日10時50分左右,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發生一起爆燃事故,該學院一名博士研究生受傷。學校第一時間將受傷學生送往醫院救治?!保ㄈ娜缦聢D)事件一出,即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有人質疑中南大學是否盡到安全保障責任,導師亂改實驗室的爆料是否屬實,更牽扯出關于高校實驗室安全的討論,不少人講述自己經歷或聽聞的實驗室事故,觸目驚心。圖源:知乎在微博,關于該新聞討論度最高的一篇內容已獲得4.6萬轉發和3000多條評論。而網友對高校安全的討論度如此之高不無理由?;乜唇?,高校安全事故頻發。有研究統計,2001年至2018年,18年間,公開報道的高校實驗室事故高達110起,共造成10人死亡和102人受傷。2010年12月19日,東北某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發生一起實驗室感染重大責任事故,因相關教師管理疏忽,最終導致5 個班級的28人感染布魯氏菌?。▌游镌葱詡魅静?,常見癥狀為發熱、乏力、關節疼痛等)。2021年7月27日,廣州某大學藥學院505實驗室在清理通風柜時發現之前畢業生遺留在燒瓶內的未知白色固體,一名博士研究生用水沖洗時發生炸裂,炸裂產生的玻璃碎片刺破該生手臂動脈血管。后經治療,該生無生命危險。2021年7月13日,深圳某大學一化學實驗室在實驗過程中發生火情,造成一名博士后實驗人員輕微燒傷。2021年10月24日,南京某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一實驗室發生爆燃,現場濃煙滾滾,事故造成2人死亡,9人受傷,令人揪心,更為高校實驗室安全敲響警鐘。然而僅僅半年時間,高校安全事故再次發生。隨著研究生擴招,實驗室人員數量也在增加,一方面導致很多儀器無法滿足所有人的實驗需要,高校實驗室處于超負荷運轉的狀態之中,高校實驗設備隱患重重;另一方面,由于人員過多,疏忽培訓和管理,操作不當容易導致事故發生。一項針對2001年至2018年發生的高校實驗室事故的研究發現,高校實驗室事故數量在2001-2010年呈現增長趨勢,推測與高校研究生擴招有關。圖源:知乎而早在2019年,教育部就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高校教學實驗安全工作直接關系廣大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學校和社會的安全穩定,要求加強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確保高校師生安全和校園穩定。圖源:教育部官網而令人遺憾的是,就在中南大學發生爆燃事故前,4月6日,教育部發布通知開展2022年度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全面排查高校實驗室安全隱患,距離事故發生僅僅兩周。高校對于實驗室管理的重視程度或許有所提高,但遠遠未夠。實驗室事故,不僅造成教學資源的損失,更會影響甚至摧毀學生的人生。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任重道遠。對高校而言,要清楚認識到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要尊重學生,不能要他們出結果,卻不提供匹配的支持和保障。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高校責無旁貸,一個個“血的教訓”已經為各高校敲響警鐘。而高校對實驗安全的重視,不能流于表面,更要落到實處,在人員培訓、操作指導、日常監管等流程上要建立一套清晰合理的準則,并嚴格施行。唯有保障實驗室人員的安全,才能讓他們安心做科研。圖源:知乎而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熟知并謹守每一條實驗規則,許多實驗室事故的發生是因為當事人存在貪圖方便、冒險逞能等心理,可能是不注重佩戴護具、可能是“偷步”操作……一次僥幸過關讓人降低防范,但實驗事故一旦發生,后果不堪設想。讀研不易,希望各位碩博士生順利畢業,更要安全畢業!▍往期內容>>《1.28億人在線求職:往屆生找不到工作,應屆生拿下大廠offer丨高才情報局第22期》>>《女博士真的不好嫁嗎,真實原因是什么?丨高才情報局第21期》>>《985博士找不到工作,中國博士是不是太多了?丨高才情報局第20期》2022-04-29 17:26561 瀏覽 · 0 收藏 -
人民網三評“知網高收費”:收入掛帥,該調整
知網主打知識服務旗號卻堅持“收入掛帥”,飽受各方批評。公開資料顯示,知網的主營業務收入,由2010年3.8億元、2011年4.5億元一路上漲,至2019年達到近10億元,2020年更超過11.6億元。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知網訂購費高企不下、連年上漲。近年來國內多所高?;蚩蒲袡C構曾因知網每年超過10%、甚至高達20%的價格漲幅而出現過暫停使用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22日以前,知網上的碩士學位論文下載費用是15元/本,博士學位論文下載費用是25元/本。這一價格在趙德馨教授起訴事件之后,調整為7.5元/本、9.5元/本。而目前,知網規定2008年以后發表的碩士論文稿酬每篇60元,博士論文每篇100元。這樣的稿酬標準相比下載收益,可見知網利潤之可觀。此外,知網在把持海量文獻數據、占據了一家獨大的優勢地位后,不僅對使用者規定最低充值消費額度,還對機構使用者連年抬高售價,被質疑涉嫌壟斷。知網是國內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在國內文獻檢索領域占據很高的市場份額。因此,對于知網提出的漲價要求,大部分機構使用者只能被迫接受。從本質看,主打知識服務的知網,和其他學術期刊庫一樣,都是學術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質屬于對知識生產起幫扶作用的臂肘羽翼,但絕不是控制知識生產的大腦中樞;其功能體現在服務知識創新上,是襯托紅花的綠葉,而不應是壟斷知識、借機牟利的“鏈頂獵食者”。當然,平臺運行必然需要成本,這可以理解。但也不該以高收入增長、高利潤回報為最高追求。知識創造者憑知識產權獲得合理收益,知識使用者為使用知識適當付費,平臺靠中介服務收取恰當費用,這才是符合大眾預期、契合市場邏輯的知識服務模式。其中的價格機制,不應由平臺自我掌控,機構和讀者作為消費者也有協商定價的正當權益,相關監管部門更需要切實履職盡責,確保公平公正,確保公眾利益。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把羊拖垮是最起碼的底線。公平交易的市場法則一旦損毀,那些損害公平的人肯定也不會有好前途。只惦記著每篇論文賣多少錢、每家高校收多少錢是急功近利。知網在服務讀者上應有更多擔當、更多貢獻,在助力創新上應有更多情懷、更高追求,如此方能行穩致遠。2022-04-29 09:268 瀏覽 · 0 收藏 -
啟動“末位淘汰”!美國真能廢掉“教授終身制”嗎?
最近,在美國的某些高校,“終身教授”似乎正在失去“終身”的意義。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近日傳出意欲取消教授終身制度、啟動全員“末位淘汰”的消息。此前,佛羅里達州(以下簡稱佛州)州長德桑提斯簽署法案,要求所有教師每五年接受一次董事會審查,終身教授也不例外。得克薩斯州(以下簡稱得州)副州長丹·帕特里克在2月宣稱要立法終止州立大學所有新教師的終身制。2021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郭英劍曾撰文指出,“教授終身制”在美國已悄然發生巨大變化。一年多后的今天,這種變化又在進一步加大。為什么在當下教授終身制受到如此大沖擊呢?對此,郭英劍再次進行了分析。一年多以前,我在發表于《中國科學報》的文章《正在發生變化的教授終身制》中曾提到,自實施的那天起,對于教授終身制,學術界內外的爭論就幾乎沒有停止過。其中,正方的理由有以下三點,即學術自由、工作保障和師資穩定。也就是說,教授終身制可以維護教師的學術自由,使教師不擔心因為學術問題或學術爭論而丟掉工作,進而可以維護師資隊伍的穩定發展。反方的理由則與之針鋒相對——保護平庸、缺乏競爭和容忍無能,即因為有了終身制使得有些乃至很多教師選擇躺平,沒有競爭機制的存在,也就成為了無能者的溫床。近年來,教授終身制深受美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制約,變化有內外之分。外部原因主要是經濟危機所導致的終身制教授職位減少,使得博士難以在高校中尋找到終身教職。因為經濟危機,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撥款大幅下降,金融危機時期捐贈基金投資虧損,高校凍結了終身制崗位的招聘,也凍結了教授薪酬的增長。有不少高校還推出了一些提前退休的優惠政策,吸引資深教授提前退休。內部原因則更多的是因為文化沖突與政治斗爭,導致高校不同族裔間的教師產生沖突,因為政治觀念不同而導致的斗爭愈演愈烈。特別是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臺后,美國高校中的政治斗爭與意識形態之爭異常激烈,在如何教書育人問題上也產生了劇烈的分歧。師生中不同黨派、不同政見、不同立場、不同觀點的碰撞導致對立的雙方水火不容。為了使對方無立足之地,雙方都有可能拿教授終身制這一點來開刀。01.大廈已搖搖欲墜?雖然說針對教授終身制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佐治亞理工學院以及得州、佛州的主張也可以看作是教授終身制利弊參半、內外之變的進一步升級,但這波沖擊還是有值得人們關注的新特點。為此,我專門采訪了幾位現在美國高校任教的華裔教授朋友。綜合他們的經歷與判斷,我們既可以看到此次沖擊的一些特點,也可以對此作出最新的判斷??傮w來說,這新一番的攻擊與沖擊具有如下特點:首先,舊賬與新痕。在美近40載,曾任哈佛大學特聘副教授、密歇根州立大學終身教授,現為西方學院終身教授、校長顧問的尹曉煌認為,就歷史而言,美國大學向來是自由派大本營,故深受右翼勢力痛恨。上世紀80年代,里根總統執政時,就曾公開指責美國大學已成“不自由”教育之陣地。此波行動由南方各州帶頭發難,并獲特朗普及新保守主義政客支持即為明證。在他看來,這一波新的攻擊不過是舊賬新痕的體現。其次,公立大學受到沖擊。佐治亞理工學院是公立大學,得州、佛州的立法規則針對的也是公立大學。雖然教授終身制更加堅挺的私立高校不能完全置身于這種沖擊之外,但無論如何,公立大學都會最先受到沖擊。再次,反對群體在增多。雖然教授終身制一直受人詬病,但如此密集的針對教授終身制所發起的攻擊還是出人意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近一二十年來,美國高校有明顯左傾的傾向,很多左傾的激進學者不斷發聲,與那些保守派學者產生了沖突。雙方在政治問題與意識形態上的分歧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期間的紛爭溢出高校,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最后,反對的力度在加大。此次圍繞教授終身制的攻擊,并不單是一個群體針對某個教授個體的沖擊(近年來,導致一位教授不得不離開終身教職的案例并不少見),而是源自州政府以及州立法機構,進而要進入立法程序,使之未來立法成文,進而徹底動搖教授終身制的根基。這是過去所不常見的。那么,美國的教授終身制是否已搖搖欲墜了呢?02.教授終身制終將“有驚無險”雖然此番教授終身制接連受到沖擊,但終究不會大廈將傾,原因如下。第一,依舊是黨派之爭。美國貝爾蒙特大學副教授李軍認為,目前的爭論看似轟轟烈烈,但實際上依舊反映了美國的兩黨之爭。無論是佛州還是得州,都是共和黨人和保守派的天下,由他們提出這種指責并不奇怪。在她看來,在黨派之爭的基礎上提出這種建議,既不應該也不恰當,法理上也很難站得住腳。因此,這種主張與立法不可能被美國的大學和教師工會組織所接受。雖然李軍所在的高校是私立大學,這種要沖擊終身制的論調沒有市場,但她認為,即便在公立大學,這種主張也很難被教師所接受。第二,終身制觀念根深蒂固。雖然美國的教授終身制僅有80余年的歷史,但其保護教師言論與任教自由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即便是那些因為各種原因想把自己的對手趕出學術圈的人,也不會公開反對教授終身制。加州州立大學英文系教授童明說,美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很大程度上與教授終身制有關,從這個角度說,美國也不會自斷手腳、自毀前程。李軍也認為,要想推翻這種制度幾無可能,因為州立法無法影響到聯邦政府的立法,加之在美國的50個州,私立高校與公立高校林立,即便某個州對其公立大學有影響,其他州也不可能跟隨。第三,終身制教授是核心力量。童明說,雖然終身制受到沖擊,但其還是會一直保留,因為擁有終身教職的教授,以及擁護教授終身制的人是一個高校系部的核心力量。他們在系部之中擔任著各種評審與職務晉升的工作,也就擁有著相當大的話語權力,對系部的未來擁有決策權與指導權。李軍說,在現實中,確有一些州的高校對教授終身制作出了改變,因此也導致很多教授就離開學校,甚至離開學校所在的州,從而使得這些高校與州流失了優秀的人才。第四,終身制實踐行之有效。尹曉煌認為,教授終身制是美國大學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徑。正因為上述核心力量的存在,其在推動系部運作中發揮了極大作用,包括引進什么樣的人才,專業該如何發展,包括學科的未來走向,都有很大的發言權,相關政策與措施也會得到貫徹執行。第五,終身制捍衛者是工會組織。雖然佛州與得州的立法機構都聲稱要立法,但從提及真正進入立法程序,至于立法乃至實施,則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童明說,美國的保守勢力雖然強大,但往往政治作秀成分比較多,甚至主要想表達一個政治姿態,到真正立法時還是會遇到很大阻力。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有非常強大的教師工會組織,若真要立法限制或推翻終身制,必將遭到工會組織的強烈反彈。一般大學的董事會是不大會愿意去得罪教師工會組織的。上述美國華裔教授的親身經歷與個人觀點,符合我對此所作出的判斷,即雖然近來對教授終身制的沖擊一浪高過一浪,但并不能動搖其根基。我也認為,在我們可以看到的歲月里,即便是終身制有所改變,但也是萬變不離其宗,不會失去其最根本的保護教師言論與任教自由的根基。2022-04-28 10:373 瀏覽 · 0 收藏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曾慶存:科研無“小事”,過則勿憚改
開欄語近日,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再度發布“誠信提醒”,倡導在科技獎勵申報過程中誠實守信。這也是自2018年以來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第五次以“提醒”的方式倡導誠實守信。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中國科學院始終將科研誠信建設當作一項長期任務,用持之以恒的決心、行之以穩的堅持,筑牢科研誠信的基石。為在全國科技界倡導風清氣正的環境,《中國科學報》自今日起推出“防微杜漸 培育優良學風”專欄,發動科研人員廣泛參與討論,強化科研人員“嚴謹表述、虛心求學”的良好學風,引導科研人員從小事做起,恪守科研道德,倡導青年科研人員在科研生涯初期就養成嚴謹求實的習慣。做實驗、處理數據、引注文獻、撰寫論文……科研人的日常處處是規范,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犯規”。當然,“不小心”之外,有時候也可能是出于僥幸心理的“雞賊”。面對這樣一些“小錯誤”,青年科研人員應該如何面對?導師又應該如何處理?為此,《中國科學報》采訪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詳解這些問題?!翱鬃诱f‘過則勿憚改’。對青年科研人而言,只要為學的態度端正,‘小錯誤’即使犯了,也很容易自己發現、改正。導師一旦發現,則應嚴肅指出,實事求是,不能矯情?!痹鴳c存指出。01.不做“害群之馬”科學研究和做學問本質上是追求真理?!皣液蜕鐣凑湛蒲腥藛T的成果及其所創造的真實價值給予報酬。但不能反過來,以追求名利、報酬為目的去搞科學研究?!痹鴳c存說。因此,為真理而奮斗,是做科研應當端正的基本態度。要實現追求真理的目標,就必須以嚴謹的學風和遵守科學道德為基礎,練就“真本領”?!耙谎砸员沃?,就是求真,實事求是,不作偽、不浮夸;為了共同的事業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痹鴳c存強調,“如果有人不是這樣,就是混入科學界的‘害群之馬’,為科學界所不容!”指導學生時,曾慶存常把“勇敢、嚴謹、堅韌”這六字箴言掛在嘴邊。他這樣告訴學生:“不勇敢就不能創新;不嚴謹就會根據不足,為錯誤開了門戶;不堅持就可能到達不了循此路本來可到達的正確的地方?!蓖瑫r,在曾慶存看來,科學研究追求真理必須嚴謹,容不得半點造假、片面、錯誤或含糊不清?!啊畤乐敗肿钪匾?,建立‘獻身真理’即‘獻身科學事業’的獻身精神是最基本的,否則沒有大出息?!彼麖娬{。02.導師以身作則日??蒲泄ぷ髦?,青年科研人員容易忽視一些細節,包括如何取舍數據、如何進行重復實驗、如何進行文獻引注、如何對文章進行署名等。曾慶存認為,只要為學的態度端正,這些“小錯誤”即使犯了,也很容易自己發現、改正?!板e誤不分大小,有則改之,不能馬虎?!碑斎?,導師的作用不可忽視。曾慶存表示,導師要引導青年人在科研生涯初期就有端正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旦發現學生犯錯誤,就應嚴肅指出,實事求是,不能矯情,但也要循循善誘,勉之向道,使之日后能通過自覺檢查,發現問題。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為青年人樹立嚴謹治學的榜樣,也是導師的責任。曾慶存回憶起我國氣象學泰斗葉篤正先生的一件小事?!爱敃r我和葉先生去參加一次國際學術會議,葉先生要做一次報告,給他規定的時間是15分鐘。他在房間里一遍遍試講,可以做到10分鐘講完,留5分鐘提問?!痹鴳c存說。讓他沒想到的是,第二天,葉篤正告訴他,經過一夜反復思考,演講時間可以控制在8分鐘?!皣罎认壬浺笪覀冎v課時要爛熟于心,從開講到結束句句連貫,沒有一句廢話。葉先生做到了?!痹鴳c存說,“前輩們的這種刻苦、認真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后輩學習和繼承?!?3.堅持“為國為民為科學”科技界建立嚴謹求實的良好學風,離不開對科學研究價值導向的堅持?!跋M兄緩氖驴茖W研究的年輕人,一定要在思想上認識到、行動上做到‘為國為民為科學’,使自己的研究能闡發真實、可靠的道理(理論或方法),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痹鴳c存這樣寄語青年?!熬唿S牛風格,如塞馬奔騰”,是他對青年科研人的期待?!熬唿S牛風格”指的是要像黃牛那樣吃苦耐勞、埋頭苦干,又能大量吃草、咀嚼反芻消化、積聚營養,意即有極強求知欲、多讀博覽、思考揣摩、融會貫通?!叭缛R奔騰”指的是像邊塞秋高馬肥時的駿馬、沖入敵陣、攻而取之,意即勇敢地創新、攻克目標。此外,管理者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也應堅持“為國為民為科學”的價值導向。曾慶存看到,這些年來許多單位的科研成果評價和晉升規則有一些“跑偏”,“唯帽子論”“唯國外期刊論文”“唯影響因子(SCI)”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人才的成長和選拔任用,也嚴重影響了科研選題的導向及科研成果的真實水平?!氨仨殢挠^念到規定條文徹底打破!”他強調?!吨袊茖W報》 (2022-05-18 第1版 國際)2022-05-18 11:161 瀏覽 · 0 收藏 -
關于辭職考博,過來人有話想說
一周前收到碩士同門學弟的微信求助消息:“辭職考博,這條路我能走嗎?”。事情是這樣的,筆者的碩士同門學弟最近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辭職考博,他目前在J市事業單位工作已滿一年,現在依然想考博,他說:首先是工作壓力比較大,在單位中能夠順利被提拔的人多數都有博士學歷背景,按照目前情況,僅僅擁有碩士學歷很難滿足自已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其次是他一直期望夠繼續學習深造,特別是對第一年考博沒能如愿以償去Z大學耿耿于懷。但是想辭職考博是一回事,能不能辭職考博是另一回事,畢竟辭職考博風險越來越高(比如博士考試競爭越來越激烈、博士畢業越來越困難、博士就業越來越內卷等等),他希望筆者這個過來人能給他提供經驗和出謀劃策。兩年前站在十字路口,一邊是簡單重復的工作,一邊是困難但有趣的科研,筆者選擇了后者,也有幸成為眾多裸辭考博大軍中的一員。辭職考博,這條路到底能不能走,想必那些已經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最有發言權,于是筆者采訪了自己身邊裸辭考博的同學和朋友,用一群過來人的實際經驗幫助與學弟有類似困擾的人解疑答惑?!?壹 ·辭職考博的動力是什么?博士Y工作不順利,希望通過讀博找個理想工作。去高校當老師一直是我的人生目標,碩士畢業那年考博失利后去了企業工作,但是我從未放棄過讀博的想法,在工作了兩年后,為了理想,我還是選擇了裸辭讀博。博士S考博是我人生規劃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作為某高校老師,原本是不打算辭職的,在向原單位申請脫產讀博時,被以報考專業與原單位定位不一致為由拒絕,于是我就毅然決然地申請辭職,當我收到博士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更加體會到申請讀博是一件睿智的事情!博士L對科研感興趣,希望能夠在本專業領域繼續學習深造。碩士畢業后,我進入研究所工作,每天穿著實驗服,與各種藥品(很多試劑對人體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儀器打交道,熬夜做實驗也是家常便飯。但是,我非常喜歡這樣的工作環境,也希望自己有機會繼續學習深造,以后有能力在所學專業領域做出一番成績。博士Z希望能夠接觸更多優秀的人,見識更寬廣的世界。博士群體無疑是一群智力超群的集合體,我希望能夠有機會加入并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科研工作中不斷擴展視野。我在碩士畢業工作3年后辭職考博,目前已經博士入學近一年了,入學后才發現身邊有很多工作以后來讀博的同學。博士G逃離舒適區,我喜歡挑戰自己。說實話,我讀博之前的單位非常不錯,工資收入比較可觀,工作上也有比較好的上升軌道。如今偏偏要跳出舒服的小窩,過著苦行僧一樣的博士生活,是因為我喜歡自我挑戰,想激勵自己不斷學習,或許博士畢業后會再去申請讀個博士后吧。博士X博士學歷是升職加薪的重要條件。碩士畢業后我留校做了自己導師的科研助理,工作三年后我發現,很多博士學歷的同事雖然比我晚進團隊,但是職稱和工資比我高很多,因此,為了以后的職業發展,我申請了辭職考博?!?貳 ·辭職考博面臨的困難是什么?博士P辭職考博機會成本太高。最大的挑戰就是一旦考博失利,我們就既沒有博士可讀,又會失去一份工作,面臨著巨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博士A對自己科研能力的擔憂。自己在原單位從事的大部分工作與博士期間的科研方向沒有關系,工作時間越長,對自己科研能力的擔憂越多。相比于直接讀博的人,辭職考博讀博期間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種落差和挫敗感增加了博士畢業的難度。博士L順利畢業比較難。當然這一條不只是針對辭職考博的人來說讀博畢業難,而是所有讀博的人都難??!· 叁 ·送給那些準備辭職考博的人的心里話博士Q在辭職考博之前做好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以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話很有道理:“一千個人有一千個讀博的目的,但終歸一條,讀博是手段,工作才是目的?!蔽业睦斫馐?,我們辭職考博是為了實現我們的理想或者目標,所以在讀博之前一定要做好調研工作,咨詢那些已經畢業學長學姐的工作去向,看是否是自己所期望那樣。如果符合自己預期,那選擇辭職讀博將是你人生中有意義的事情。博士Y無論是辭職考博還是順利上岸讀博一定要正確看待博士學歷,并保持良好心態。首先,博士學歷并不一定能帶給你更好的物質生活,當前國內高校就業以海龜博士為主,土博除非能力拔尖一般比較難進入好的高校。倘若你要回歸業界,也同樣需要考慮自己年齡、經驗以及資歷,是否能和一路讀書的年輕畢業生一爭高下。所以從決定考博那一刻起,你就應該對此有所認知,并保持良好心態,以便更好順利畢業,奔赴美好未來。博士M辭職讀博一定要出于喜歡科研。如果博士期間從事的科研活動是你喜歡的,那么你將會積極規劃出未來盡可能多的路徑,并能夠充分享受閱讀、思考、實驗時光,得到自己參與學術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那么這將是與原工作不同但極其美好的光景了。結語辭職考博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個小小的選擇,希望你能靜下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要想清楚我們到底是為了什么去讀博以及如何度過博士求學生涯。只要你確定了目標,那就全力以赴吧。加油,期待你順利上岸??!2022-05-18 10:364 瀏覽 · 0 收藏 -
科研選題,怎么選才科學
【科學隨筆】科研選題是科技創新的首要問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痹诳蒲袑嵺`中,能準確找到并攻克符合本國發展戰略需求和世界未來趨勢的戰略性科研選題,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標志之一??萍紕撔乱潞孟仁制?、打好主動仗,必須建立科學、自主、開放的科研選題機制,提高戰略性科研選題能力,避免重大科研項目重復布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少數前沿方向處于領跑,部分領域方向實現并跑,初步具備了同國際先進水平同臺競技的條件,大部分領域依然跟跑,但差距在縮小。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我國的科研選題與國家發展現實和長遠需要結合不夠緊密,基礎研究和底層技術短板依然突出,原始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國防建設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要求對能夠快速突破、及時解決問題的技術,要抓緊推進;對屬于戰略性、需要久久為功的技術,要提前部署。要引導企業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力度,密切產學研合作,聯合建立將重大現實問題轉化為科技問題的科研選題機制,從產業創新需求中凝練科技問題,突破一批底層原理和關鍵核心技術。這需要我們構建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相適應的科研選題、資源配置、評價激勵機制。筆者認為,科研選題應堅持“四個面向”,立足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選出“真問題”,然后“真研究問題”,最終“真解決問題”。這需要健全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穩定支持機制,完善高風險、顛覆性技術創新支持機制;建立興趣導向和任務導向相結合的基礎研究選題機制,從應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論問題,引導科研人員“十年磨一劍”,心無旁騖挑戰科技難題,努力開辟原創性引領性戰略性前沿方向;明確勇攀高峰、潛心研究、創造價值的評價激勵導向,避免“跟風式”科研和“短平快”研究。同時,要敢于給青年科學家擔當大任的機會,發現一批敢闖“無人區”的頂尖科技人才??蒲羞x題機制改革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它的切入點在哪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制定實施戰略性科學計劃與科學工程,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科學化的戰略性科研選題機制,選準科研選題機制改革的重點方向和切入點,做好人財物配套,促進產出更多原創性引領性戰略性科研成果。首先,探索制定戰略性科研選題清單。完善科技決策咨詢制度,形成常態化、政產學研聯合選題機制,精心挑選和吸納中青年科學家和企業家參與重大科研任務選題研討,形成符合我國發展實際和未來需要、涵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戰略性科研選題清單,定期更新,供部門、機構、地方共享,避免重復布局。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選題,要勇于跳出“舒適區”,向“無人區”邁進;立足現實需求的選題,要尊重科學、技術、工程規律,分類部署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其次,建立分工明確、相互協同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能高質量完成戰略科技任務的機構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國家實驗室和綜合院所的建制化、體系化優勢及行業院所的建制化、專業化特色優勢,主要承擔戰略導向、重大科技問題帶動的基礎研究;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著力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主要承擔前沿導向、好奇心驅動的基礎研究;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基礎前沿研究機構和創新聯合體,主要承擔市場導向、應用性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揮全國重點實驗室開放協同平臺作用。再次,強化技術科學在創新鏈中的連通作用。20世紀50年代,錢學森提出“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三個部門同時并進,相互影響,相互提攜”。技術科學是以任務和需求為導向,對行業技術領域共性技術原理的研究,是連通創新鏈的關鍵環節?,F有基礎及應用研究的資助政策對技術科學的資助不足。要建立技術科學類項目的選題、評價、考核和管理機制,引導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開展技術科學研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科學家、企業家和技術研發人員協同創新。從次,充分發揮科技評價改革的“風向標”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科技評價體系,引導形成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科研選題機制。完善科技評價標準,對基礎研究重點評價“從0到1”的“原創性科學價值”,對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重點評價“從1到10”的“原理突破和技術價值”,對技術集成和成果轉化等科研活動重點評價“從10到N”的集成突破和解決現實問題的“經濟社會價值”,以此帶動機構、人才、計劃、項目、基地、平臺等管理改革,推動科技資源優化配置。最后,分類實施科技獎勵和創新激勵。獎勵和激勵是促進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要加強對人的獎勵和激勵。堅持“非功不獎”原則,“成就在先、承認在后”,分類獎勵和激勵:在政府層面,突出科技獎勵的榮譽性,重視人員和科技團隊獎勵,大幅精簡過程性成果獎勵數量、提升獎勵質量;在市場層面,切實完善產權和知識產權制度,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實現對創新的普惠激勵;在社會層面,鼓勵科學共同體主導、企業捐贈的社會科技獎勵專業化發展。堅持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在創新實踐中識別、獎勵人才,帶動評價、獎勵和激勵機制改革,形成科技人員各展其能、各盡其才,伯樂與千里馬競相涌現的局面。(作者:萬勁波,系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2022-05-16 17:433 瀏覽 · 0 收藏 -
學術會議正在淪為社交秀場?
你是否經??吹阶约旱呐笥讶锏耐瑢W在學術會議上神采飛揚的照片?你是否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談起自己在學術會議上和大佬們談笑風生?你是否羨慕自己的同學參加各種頂級會議,論文發到手軟?不用羨慕,本期內容將帶你了解學術會議的基本知識,助力你參加學術人生的第一次學術會議~· 壹 ·學術會議對于青年學者的意義參加學術會議和發表論文一樣無論對于學術大佬還是學術萌新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于青年學者來說,學術會議不僅是嶄露頭角的好機會,有可能為你的學術發表和未來求職起到意想不到的潛在影響。01.豐富學術經歷參加學術會議是豐富學術經歷的重要方式,例如對于本科生來說,想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難如登天,發表普通期刊對于保研和參加夏令營的意義又不大,因此參加學術會議尤其是業內有影響力的學術會議可以算作含金量較高的學術經歷。02.結識更多圈內大佬、同行很多人參加學術會議的目的主要是結識業內大佬,因為學術會議也有不同的舉辦目的,有的學術會議是期刊為了篩選優秀論文、有的學術會議是學校為了篩選潛在的青年教師、有的學術會議則是單純的進行學術交流。但是無論何種類型的學術會議都會有大佬坐鎮,也可以遇到很多同行,因此多參與學術會議就可以拓展自己的人脈,給未來的學術發展提供更多潛在的可能。03.同行互評有助于改進自己論文學術會議的標準流程是作者展示自己的論文,同行根據你的論文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有助于提升論文的質量,并且同一論壇的參與人都有可能成為你未來論文發表時的審稿人,按照同行的建議修改完善也有可能提高自己文章的錄用概率。04.知識交鋒有助于啟發研究思路由于每個人擅長的領域都不同,因此同行的論文、別人對你論文點評的切入點和評價往往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論文的互評環節往往會產生知識的交鋒,在反復爭論中往往也有助于啟發研究思路,為進一步推進研究打下基礎?!?貳 ·學術會議的類別和期刊論文一樣,學術會議也分為不同的等級,但是和期刊不同的是,學術會議往往沒有嚴格的分級標準(期刊論文往往分為核心和非核心),在不同的學校對于不同會議的分級也千差萬別,因此這里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鑒別學術會議的小技巧,其次再為大家具體介紹頂級會議、普通會議的區別。01.學術會議鑒別技巧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重要學術會議指南》由于學術會議種類繁多、命名相對比較隨意,因此對于學術會議的分級分類一直是困擾學界和科研工作者的問題,為此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于2018年開始在全國各類學會的支持下組織院士、專家學者經過專家提名、學會評審、指南指導委員會認定等三個階段,編制《重要學術會議指南》,目前已發布了四本指南,既包括國內會議也包括國際會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該指南并沒有涵蓋所有學術會議,因此只能作為參考。 本校學術會議分級目錄目前有部分學校會采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重要學術會議指南》,將指南中的會議都認定為一級學術會議,但是絕大部分學校往往都會編制自己的學術會議指南,如果自己所在學校有自身制定的學術會議指南,建議還是以本學校的指南為準。很多學校會將學術會議分為:國際學術會議、國家一級學術會議、國家二級學術會議、省級一級學術會議、省級二級學術會議、其他會議。參加不同級別的學術會議往往會在獎學金評定時認定為相對應的分值,有的學校甚至將高水平學術會議等同于核心期刊論文,但是如果后續將會議論文發表于核心期刊,往往不會累計認定。02.學術會議分級那么該如何認定學術會議的等級呢?筆者建議從主辦單位、會議規模與舉辦歷史、業界影響力幾個維度來綜合判斷。學術會議分級最重要的指標就是主辦單位:國際學術會議一般指的是在國外舉辦的或者在國內舉辦但是嘉賓來自三個及以上國家的學術會議;國家一級學術會議一般指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所屬的全國一級學會主辦的全國性綜合學術會議或者由本校認定的符合國家一級學術會議標準的其他會議;省級一級學術會議一般指的是省級科學技術協會所屬的省一級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會議或者由本校認定的符合省級一級學術會議標準的其他會議。因此學術會議的主辦單位一般級別越高越好。會議規模與舉辦歷史一般也是衡量學術會議的重要指標,這里需要避免的一個誤區是“會議規模越大,含金量越高”。雖然通常來說規模大的會議影響力都比較大,但是也有一些國際會議的辦會目的是收取注冊費,這樣的會議雖然規模龐大,但是往往組織混亂,含金量往往比較低;其次是舉辦歷史,一般來說頂級學術會議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良好的歷史傳承,因此一般舉辦的屆數越多越能證明該會議的影響力和含金量,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后起之秀”,大家也不要因為過于強調會議歷史而忽視一些新興的優質會議,說不定你參加的新興會議也是一支潛力股。業界影響力也是衡量學術會議質量的重要指標,每個專業都會有幾個大家口口相傳、不容錯過的學術會議,尤其是那種業內大佬云集的學術會議,如果遇到這種類型的會議一定要積極參與。03.學術會議類型 學科國際頂級會議上文已經介紹了國際會議的概念,那么學科國際頂級會議自然指的就是本學科里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會議。以公共管理學科為例,專業內認可度比較高的學科頂級會議包括:美國公共行政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ASPA)公共管理研究會議(Public Management Research Association,PMRC)國際公共管理研究會(Intern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on Public Management,IRSPM)這些會議往往都會配備專業的頂級刊物作為會刊,例如:ASPA的會刊是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PAR)PMRC的會刊是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JPART)和Perspectives on Public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PPMG)IRSPM的會刊是Public Management Review(PMR)因此參加學科國家頂級會議不僅可以讓你在學界嶄露頭角,在獎學金評定方面獲得優勢,也有助于你未來在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說不定未來的審稿人就是你所在分論壇的主持人)。 國內頂級會議國內頂級會議與國際頂級會議大體相同,主要就是由國內協會、高校、科研院所、雜志社舉辦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會議,國內的頂級會議往往也會有很多頂級期刊的主編、副主編參會,有的會議還會和雜志社提前約定好獲獎論文將有很大概率刊發,因此如果想沖刺國內的頂級C刊,可以考慮經常參加國內頂級會議。例如國內經濟學領域的頂級會議包括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作為理事單位創辦的中國經濟學年會;社會學領域的頂級會議有中國社會學年會等。這些會議往往也會有國內的頂級期刊例如《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社會學研究》等作為會議支持期刊,因此不容錯過。 普通會議(包括水會)和學術期刊一樣,有頂級的,自然也會有普通的學術會議,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甄別和避免質量不高的學術會議呢?首先,如果在SSCI期刊發表過論文的同學,尤其是在開源SSCI上發表過論文的同學可能經常會收到各類學術會議的邀請函,并且有可能在第一次收到邀請時還會感覺很激動,因為有的會議的名字起得非常高大上,這個時候一定需要警惕,作為初出茅廬的年輕學者難道真的影響力大到讓高端會議邀請自己去做展示嗎?因此要仔細甄別,如果自己有某一篇論文被引用了幾十次,那么確實有可能受到邀請,否則則很有可能是收到了為了賺取注冊費的“水會”的邀請,因此如果不是急缺學術成果最好拒絕此類標準。其次,如果有的學術會議是“來者不拒”型的,而且網絡上的口碑比較差,那么也應該盡量避免。最后,大家主要還是需要根據主辦單位來甄別,如果主辦單位是沒聽說過的協會(例如沒有經過備案的協會,大家可以通過民政部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https://www.chinanpo.gov.cn/查詢該協會是否存在異常行為),也最好避免參加?!?叁 ·學術會議的參與流程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打開學術會議呢?本節將為大家介紹學術會議的參與流程。01.閱讀征稿啟事參與的前提是了解會議信息,因此大家可以重點關注一些周期性的頂級會議,例如國內的很多頂級會議都是每年一次(例如中國經濟學年會等);其次,可以關注一些專注于分享學術會議信息的公眾號(例如“愛知學者”);最后,如果是科研工作者,朋友圈里肯定也會經常出現各種學術會議的征稿信息,大家也可以在刷朋友圈的時候多多留意。02.按照征稿啟事準備論文or摘要一般來說,學術會議的征稿通知中都會明確注明會議要求,例如截止日期、如要提交的內容(全文or摘要)、線上or線下參會、征稿主題、字數限制等,大家一定要嚴格按照征稿啟事準備論文,并且也一定要注意時間節點。03.等待錄用和邀請函一般來說,學術會議征稿啟事中都會注明“將在某一日期前向入選作者發送邀請函”,因此大家需要在郵箱欄目留上自己的常用郵箱(最好是學校后綴的郵箱),然后等待錄用通知或者邀請函,邀請函中往往會備注參會注意事項(例如是否提供免費餐食、住宿、是否報銷往返車費、報銷標準是什么、是否提供有協議價的賓館),大家一定要提前閱讀。04.準備現場展示PPT或者海報第四個環節就是準備參會所用材料,由于會議時間有限,因此會參會方式一般會分為口頭報告、海報或者列席,口頭報告往往需要結合PPT,因此大家需要提前制作好PPT,要做到言簡意賅,避免PPT上出現大段文字;如果是提供展位放海報,則需要按照主辦方的要求提供素材,并且準備好現場如何為大家介紹;如果只是列席,那么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參加。05.現場參會最后就是現場參會,大家可以根據會議含金量和個人時間安排決定是否現場參會,如果不參會也應當提前通知主辦方,避免出現已經列在會議手冊中但是臨時缺席的情況?,F場參會也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學術會議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學者互評,因此在參會前最好對可能遇到的問題有所準備,避免回答不上來的尷尬,尤其是對于研究設計中的細節一定要如數家珍。此外,如果是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也一定要練好英語口語,避免聽不懂其他學者的提問或者被提問后回答不上來。因為學術會議是展示個人研究的良好機會,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注意表達技巧。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點評別人論文切忌過于犀利,要做到有理有據、有禮有節?!?肆 ·會議論文與期刊論文最后再談一點大家經常疑惑的問題,就是會議論文與期刊論文的異同點是什么?如果參加學術會議了,這篇參會論文是否影響投稿期刊呢?本節將為大家解答這些疑惑。01.會議論文與期刊論文的區別會議論文與期刊論文最本質的區別在于載體不同,會議論文的載體是學術會議或者會議論文集,而期刊論文的載體是紙質版或者電子版的刊物。其次,會議論文的目的在于學術交流,而期刊論文的目的在于公布最新研究成果。此外,會議論文的選取是學術會議專家委員會單向選擇的結果,不會經歷反復修改的過程,而期刊論文往往需要經過多輪修改,由審稿人和編委共同決定是否刊發。02.投稿會議論文后還可以發表嗎?大家經常擔心參會論文是否影響日后在期刊上發表,如果有這個憂慮最好在參會前和主辦方確認會后是否會正式出版學術論文集,如果正式出版那么則有可能會影響日后投稿,如果不會出版論文集那么則不影響日后投稿期刊。當然有一些會議是會被EI或者SCI全文檢索,這樣的情況主辦方一般會在征稿通知里明確提出,如果會后就被檢索,那么則不能再改投其他期刊。03.會議論文與期刊論文的含金量對比很多學校的獎學金評定細則里都會出現學術論文的身影,那么會議論文與期刊論文含金量的對比是怎樣的呢?如果會議論文被SCI全文檢索,那么和期刊論文被SCI檢索是一樣的;如果只是單純參會,那么則可以將邀請函和會議手冊作為參會證明,如果所在學校有自己制定的會議論文目錄,則可以依照目錄認定等級。學術會議對于每一個科研工作者都是一種歷練,也是一種機遇。最后祝愿大家的學術成果都能在頂級學術會議上大放異彩~2022-05-16 15:531 瀏覽 · 0 收藏 -
陶虎:10年80篇頂刊,1小時說服陳天橋
今年40歲的他,是博士生導師、項目首席科學家,也是實驗室主任、中科院研究所副所長,還創辦了一家名為“腦虎科技”的腦機接口企業。今年年初,“腦虎科技”獲得近億元的天使輪及Pre-A輪融資。僅聊了1小時,他就贏得了陳天橋的投資和長期支持承諾。他一路從機械工程“闖”進腦機接口領域,喜歡從《三體》里找技術靈感,會用網球明星納達爾激勵學生。他,就是2021年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新微基金獲得者、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陶虎,一位熱愛跨界,但又自覺孤獨的“非典型科學家”。陶虎(受訪者供圖)01.“千萬不能停,停下來這口氣就跟不上了”《中國科學報》:我們注意到,過去10年間,您帶領的團隊在《科學》《自然》等期刊發表80余篇論文,被引15000多次,但您卻說過,自己在學術文章方面有強烈的危機感和焦慮感,為什么?現在是否依然有焦慮感?陶虎:從我個人經歷和我觀察到的現象來看,以發頂刊來說,在大多數領域,在中國發表還是比在美國要難,在小的課題組比在大的課題組發表要難。我在美國做科研的時候,所在的課題組有一定的“江湖地位”,投頂刊相對容易?;貒?,包括我在內的好多青年人會發現,論文的檔次會掉下來。我最初回國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所以會有危機感和焦慮感。但隨著這幾年的積累,我和我的課題組在領域里的聲譽起來了一點,又順利了一些?,F在我的焦慮已經不在文章數量上,而是在文章的影響力上,一是要看大家是不是跟著這個方向去做,二是要看做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在實踐中用得上?!吨袊茖W報》:關于做科研,您對年輕科研人員有什么建議?陶虎:科研人員的學術影響力和實際能力之間有一個時間差,學術影響力基本上會在學術成果產生后的5至8年才能顯現出來。而當你獲得所謂的“江湖地位”的時候,可能其實并不是你最強的時候。所以我對年輕人的建議是,第一要有耐心,不要想一朝成名;第二,要盡早發力,既然知道有5到8年的滯后期,就要盡早做出有價值的成果。我看到很多年輕人,一旦拿到了終身教職就松了一口氣,如果那樣的話,就完蛋了。我一口氣提了十多年了,一直沒敢松,一年365天都不敢停下,一方面是因為我喜歡做這個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很大的危機感和焦慮感。就像跑馬拉松一樣,千萬不能停,停下來這口氣就跟不上了?!吨袊茖W報》:您平時的工作節奏如何?陶虎:我的睡眠質量非常好,一天睡四五個小時就可以了,再加上我的社交時間比較少,所以相對來說“空余”時間比較多。早上的時間我會用來寫作,下午的時間用來處理一些不怎么需要創造性思維的事務性工作,晚上則用來思考。有一些想法的時候,我會記下來,如果是科研相關的想法,我會布置給我的學生;如果是跟學術文章相關的,第二天上午我會馬上落實;如果跟行政或管理事務相關的,我也會把它布置給相關的部門。所以很遺憾的是,我的團隊會在不同的時間段收到我不同的任務。02.“什么樣的交叉方向是最好的?跨界!”《中國科學報》:您所在的腦機接口領域是當前熱門的研究領域,但是您其實從本科到博士一直做的都是機械工程領域研究,是什么讓您“突然”轉了方向?陶虎:在2010年之前,我做的一直是微納傳感器相關研究,主要是微機電系統(MEMS),是機械工程和電子工程的交叉領域。但我一直覺得傳感器技術如果跟生命醫學、跟人結合,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當時,腦機接口技術還沒有現在這么火熱,我之所以有這個想法,可能跟我的家庭背景有關,我的家人和朋友很多都是醫生,我能夠體會到醫生的無奈——他們想做的事情太偉大,卻苦于沒有好的技術手段。我希望能用前沿的科學,為他們做最先進的工具。2010年時,我博士畢業。當時,美國塔夫茨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的蠶絲蛋白材料制備是全世界最好的,而且我的博士后導師跟我有著類似的跨專業經歷,他從本科到博士都是物理,做的是超快激光研究,后來轉向生物醫學工程系,用超快激光來加工蠶絲蛋白,因為這個機緣巧合,我就去了。我的研究背景是微納傳感器,所以我就嘗試用蠶絲蛋白做傳感器的基底和封裝材料,后面我發現,這個領域比之前用激光加工蠶絲蛋白的發展空間更大?;谛Q絲蛋白的微電子器件、光學器件和組織工程全部結合在一起,包括目前我們做的腦機接口?!吨袊茖W報》:現在大家都在提倡學科交叉融合,對于科研人員來說,該如何選擇交叉的方向?陶虎:什么樣的交叉方向是最好的?我認為是跨界。我們跟臨床醫生合作,他們提需求,我們用工程學的辦法幫他們實現;我們也跟生物學領域的科學家合作,比如說腦機接口里面我們要用到生物蛋白,他們能幫我們研發我們需要的基因重組蛋白。這樣的交叉合作,互相的貢獻非常清楚,合作也非常愉快。03.“我是一個孤獨的人,內心有一點點特立獨行”《中國科學報》:您為什么曾自稱“非典型科學家”,還說自己是個孤獨的人?陶虎:這其實是很件悲哀的事情。我想象中的科學家應該擁有新中國成立前后那一代科學家的科研態度和生活方式,但遺憾的是,現在很多時候這種科學家精神反而常被視為“非典型”。我看到無數的年輕人很聰明,但一從國外知名高?;貋砭蜑榱恕懊弊印焙晚椖康教帯鞍荽a頭”,最后整個人就“油”掉了。我基本上沒太多時間出去社交,也因此吃過一些虧,所以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很孤獨?!吨袊茖W報》:您曾經提到,您很喜歡開組會,為什么?陶虎:我之所以喜歡開組會,一是因為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我特別怕不接地氣。二是因為我本身是很孤獨的人,為數不多的可以跟人接觸的機會可能就是組會。三是因為有些學生會想到一些我沒有想到的想法,這會讓我非常開心。我們的組會有時候會跟黨課聯系在一起,因為我們做的事實在太難了,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需要在精神上有強大的支撐。我們的組會也經常會跟文藝結合,上次組會上我們邀請了文化大師,我特別喜歡跨界的合作,我們的實驗室不能只知道搞科研?!吨袊茖W報》:您獲得過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新微基金的支持,如果請您對國科大教育基金會發展提一個建議,您會說什么?陶虎:我建議設立基金或者獎金,用于支持研究所的研究員開課。中科院研究所和高校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絕大多數研究員沒有教學任務。但是,教課,特別是教授和本研究領域相關的課程,會比學生泛泛地來選課效果要來得好,也是對研究員自己的一個鍛煉和提高?!吨袊茖W報》:您如今已經承擔了科研管理者、企業管理者、科研工作者、教書育人者四種角色,這四個角色在您心目中的重要性如何?陶虎: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老師這個角色。行政職務有期限,項目也有周期,但是老師是我一輩子的角色?!吨袊茖W報》:聽說平時您喜歡用納達爾來激勵自己的學生,為什么是納達爾?陶虎:我可能內心有一點特立獨行,特別不喜歡去追捧大家公認的最厲害或天賦最高的人。我更欣賞不外溢的天賦、強大的內心,以及那種無論風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動的性格。納達爾是我喜歡了很多年的球員,我過去十多年的職業起伏和納達爾的職業軌跡有著很高的相似度。納達爾可能是史上精神力量最強大的運動員,或許都沒有“之一”。納達爾職業生涯中多次經受重大傷病,還有無數人看低他的打法和職業生涯,但他就像永遠的斗士一樣,從未放棄。此外,納達爾是一個非常愛國的運動員,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其他很多頂級球星大多選擇在稅收低的國家定居,他是頂級網球運動員中為數不多的定居在祖國的運動員。納達爾在球場上強大的抗壓力和平時生活中的謙虛和善,是我特別想具備的品質,他的這種性格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也特別重要。04.期待將 “降維打擊”變成現實《中國科學報》:您曾說《三體》給了您很多啟發,具體是什么啟發了您?陶虎:《三體》里有一位歌者,用一片二向箔就把整個太陽系平面化了。我們的腦機接口技術走得就是降維打擊的技術路線。腦機接口技術是用生物信息技術手段去解決生命科學的問題。信息技術依賴于集成電路的制造工藝,而這種工藝是平面的,但大腦卻是一個復雜的三維立體結構。二向箔這個細節給了我啟發,我們采用了降維打擊路線,通過一個微孔把一個類似于一維的小球植進大腦,讓它在大腦里展成二維,然后進一步覆蓋三維空間。這個技術路線是我們跟其他腦機接口公司發展路線不一樣的地方。目前,我們技術的動物實驗已經完成,并拿到了臨床試驗的倫理批件?!吨袊茖W報》:有報道說,陳天橋與您交流了一個小時就拍板支持“腦虎科技”了,而且承諾持續資助二三十年,在那一個小時里,你們都聊了些什么?陶虎:我們的交流非常坦誠,主要是聊腦科學的未來發展趨勢、核心技術挑戰和關鍵應用場景,整體內容很學術。陳天橋對于腦科學,特別是腦機接口這個領域的了解程度和投入程度之深讓我非常震驚,他對技術路線的選擇和對技術發展的速度也有著非??茖W且專業的判斷。在那一個小時里,我真誠地向他表達了腦機接口技術的難度,告訴他腦機接口技術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和時間不是傳統的信息技術或生物技術創業項目可比擬的。我也明確地告訴他,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不難的工作我們是不做的,但是如果有人能夠真正把腦機接口技術做出來,我希望是我們這個團隊,當然,這個團隊不是僅僅指我自己的課題組,還包括我們長期合作的伙伴?!吨袊茖W報》:未來五年里,您最想干成的事是什么?陶虎:我們現在想做一個生物和信息技術交叉融合(BTIT)的產業研究院。大家都知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交叉融合很火,比方說腦機接口、蠶絲蛋白硬盤的生物存儲、植入式醫用傳感器等,但是目前還沒有這樣一個平臺和機制來做技術成果的轉化。腦虎科技還不能說完全成功,但是它已經在正確的軌道上,希望通過我們學術上的積累、商業上的探索,把這個經驗復制下來,應用到BTIT這個未來最有潛力的顛覆性領域之中。另外,五年內我還有一個小目標——我希望我的情商能高于我的智商,我的體重能小于我的身高。2022-05-16 15:171 瀏覽 · 0 收藏 -
職場巔峰期在哪兒?怎樣組團更易出成果?
科學家要破解宇宙運行、物種演化等深邃奧秘,但作為“職場人”,他們免不了要考慮那些關乎職業發展的問題。比如,科學家一般會在什么年齡達到最佳工作狀態?科學創新的生命周期是多久?科學家職業生涯中出現突破性進展的跡象是否存在?什么樣的合作會帶來成功?年輕科研人員如何將成功的概率最大化?一些科學學研究者正致力于解答這些問題。這個新興的研究以“科學”為研究對象,用量化方式認識科學的演化路徑,探討科研活動涉及的種種因素與其產出之間的關系。他們的研究會給科學家的職業發展帶來啟示,從這個角度上說,這些研究或許可以稱為科研人員的“成功學”。01.你的“奇跡年”什么時候到來?1905年被稱為愛因斯坦的“奇跡年”。就在這一年,愛因斯坦接連發表了數篇徹底改變物理學的論文。他解釋了布朗運動,印證了原子和分子的存在;他發現了光電效應,向量子力學邁出了關鍵一步,并因此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創立了廣義相對論,完全改變了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認知。在這一年的年末,他寫下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式:E=mc2。雖然愛因斯坦的高度是常人難以企及的,但他這種研究成果集中爆發的“連勝”現象卻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愛因斯坦的連勝僅僅是一種巧合嗎?在更多科學家的職業生涯中,重磅的研究成果也會傾向于在某段時間內接連到來嗎?如果有這種連勝期存在,會發生在什么時期呢?在不久前出版的《給科學家的科學思維》一書中,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學與創新中心主任王大順和美國東北大學教授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共同探討了這一問題。這些探討基于王大順等人2018年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研究。在研究連勝現象之前,王大順就對一萬多名科學家的職業生涯做過研究分析。他發現,研究人員發表最有影響力的論文的時間完全是隨機的,其出現在研究生涯早期、中期或晚期的概率是一樣的。而在2018年的研究中,王大順等人不僅關注科學家的最佳作品,而且關注他的次佳、第三佳作品,考察這些作品出現的時機是否具有統計學上的有效規律。他們使用谷歌學術搜索和Web of Science平臺獲得了超過兩萬名科學家的研究論文數據,這些數據包括每篇論文在發表十年之內的引用情況。他們還將研究范圍擴展到學術界以外,考察了藝術家和電影導演的作品情況。研究人員首先計算了個體的三個最佳作品產生的時間間隔,然后進行模擬。他們隨機打亂了三個最佳作品在個體職業生涯中出現的順序,并再次計算了它們之間的時間間隔。他們發現,與隨機數據相比,現實數據中一個人的兩個巔峰作品有更大概率在相近時間內出現。也就是說,無論是科學家、藝術家還是電影導演,職業生涯中的連勝期都是存在的。通過進一步深入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人至少會經歷一次連勝期,他們連勝期的長度隨職業的不同而不同,比如藝術家大多持續5.7年、電影導演持續5.2年,而科學家會持續3.7年。雖然連勝期出現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在王大順看來,這項研究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比如在鑒別或培養有潛力的科學家時,可以將連勝這一概念納入考量因素,否則可能會錯失機遇。在這方面,耶魯大學有過一次教訓?;瘜W家約翰·芬恩在67歲時發表了研究成果,證實了一個新的電噴霧離子源。這是一個重大突破,至少他自己認為是。但耶魯大學仍然讓他退休,將他請出了校園。此后,約翰·芬恩不太情愿地在弗吉尼亞聯邦大學重新安頓下來,該校為他提供了實驗室繼續從事研究。自此,他的連勝期開啟了。1984至1989年,約翰·芬恩的研究論文一篇接一篇發表,最終創立了電噴霧離子化的質譜分析法,使大分子和蛋白質的測量更快、更準確,促進了癌癥診斷和治療上的許多創新,這使他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02.多樣化的科研團隊,影響力更大?除了個人科研產出之外,如何組建一支優秀的科研團隊也是很多科學家最關心的話題??茖W家是拉上彼此熟悉的、有“共同語言”的人一起工作好,還是選擇多樣性更強的合作伙伴好呢?一些研究給出了數據。近年來,不少研究都對科研團隊多樣性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探討,這些多樣性因素包括國籍、種族、所在院?;驒C構、性別、學術年齡和專業背景,等等。毫無例外,這些研究都顯示,科研團隊的多樣性有助于提升團隊效率,無論是在產出量上還是在產出更具影響力的論文上。有研究分析了1985—2008年由美國作者撰寫的250多萬篇研究論文涉及的種族多樣性情況。研究人員發現,由來自4或5個不同種族的作者撰寫的論文,比全部來自相同種族的作者所撰寫的論文,獲得的引用量平均要高5%~10%。針對國籍或機構多樣性的研究也呈現出相似的結果。有研究人員對1996—2012年8個學科的所有論文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由來自不同國家的科研人員撰寫的論文,更有可能被高影響力期刊發表,而且往往會獲得更多的引用。有趣的是,在針對多樣性的研究中,團隊的種族多樣性因素對論文影響力的提升作用似乎最顯著。2018年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研究,分析了由600萬名科學家撰寫的900多萬篇論文,探究科研影響力與種族、學科、性別、隸屬關系、學術年齡等五種多樣性因素之間的關系。研究人員將這五種多樣性指標與團隊成果的五年總引用量進行比較,發現種族多樣性與影響力的相關程度比任何其他指標都更強。即使他們控制了論文發表年份、作者人數、研究領域、論文發表前作者的影響力以及大學排名等因素后,團隊的種族多樣性仍提升了10.63%的團隊影響力。對此有一種解釋認為,能與更多樣化的同事合作的科研人員,科研也會做得更好。也就是說,論文影響力的提升可能是由于團隊成員思想開放、善于合作導致的,而并非由于種族多樣性本身。為了驗證這個觀點,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個體多樣性”指標,通過采集某位作者所有的早期共同作者情況,測量其種族多樣性的程度。然后,再將它與“團隊多樣性”進行比較,即某篇論文共同作者中的種族多樣性程度。結果表明,雖然團隊多樣性和個體多樣性都具有很高的價值,但前者對科研影響有更大的促進作用。不過,王大順在《給科學家的科學思維》一書中也提醒,這些研究依據的都是論文發表數據,因此這些發現可能僅限于那些足以成功發表論文的團隊。也就是說,當團隊真正形成并有了論文產出之后,多樣性才能與更高的影響力聯系在一起。03.科學家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局?在論及上述科學學研究的價值時,《給科學家的科學思維》譯者、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教授賈韜表示,一位成功的科學家在科學研究實踐中,通過觀察自己以及身邊的科研活動,對各種規律進行符合邏輯的歸納總結,也很有可能形成系統化的科學認知,這些認知將進一步為他的成功助力。然而,個人對科學的觀察往往局限于“身邊”。當涉及跨學科、跨國家的復雜問題時,缺少大規模數據的量化分析,而僅僅依賴身邊的經驗,也許會讓科學家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局中。賈韜舉例說,國內科研人員很可能會基于直觀感受,認為醫學、生物、農業和化學這樣的學科是“勞動密集型”的,六七個人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合作發表一篇論文是學科的常態,因此人力投入是發展這些學科的必要條件。這種直觀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因為在我國這些研究領域中,2017年作者人數少于5人的論文占比在25%以下。然而在全球其他國家,這一比例為50%甚至更高。也就是說,這些領域中,規模較小的研究隊伍創造了一半的科研產出,而這才是這些學科在全球發展的常態?!懊撾x大數據的系統性分析,僅僅依賴自身的感知,我們很可能會走向與世界其他國家不同的學科發展道路?!辟Z韜表示。2019年,《自然》發表了一項對科研團隊的研究,發現小團隊比大團隊更能做出顛覆式的創新成果?!翱紤]到小型研究隊伍在顛覆性創新上的特有能力,這樣的選擇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一系列其他問題?!蓖瑫r,在賈韜看來,目前一些科學學研究,比如關于團隊多樣性的研究,所基于的數據主要是英語國家的論文產出,相關的結論是否適用于我國,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拔覀冊谝恍┏跗诠ぷ髦?,已經發現了我國高被引論文的國際影響力呈現出與其他國家不同的規律,但是這些觀察結果到底是對應著不同的機制,比如高被引論文在我國不能準確地反映其科學影響力,還是對應著相同機制下的不同參數,比如我國的論文發表增速全球最高,還需要大量的后續研究分析?!辟Z韜說。無論如何,在賈韜看來,當我國逐步從科技的追趕者變為全球的創新中心,科學的結構性變革必然會到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科學學的研究變得極為重要?!吨袊茖W報》 (2022-05-13 第4版 文化)2022-05-13 13:512 瀏覽 · 0 收藏 -
科研選題,怎么選才科學
【科學隨筆】?科研選題是科技創新的首要問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痹诳蒲袑嵺`中,能準確找到并攻克符合本國發展戰略需求和世界未來趨勢的戰略性科研選題,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標志之一??萍紕撔乱潞孟仁制?、打好主動仗,必須建立科學、自主、開放的科研選題機制,提高戰略性科研選題能力,避免重大科研項目重復布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少數前沿方向處于領跑,部分領域方向實現并跑,初步具備了同國際先進水平同臺競技的條件,大部分領域依然跟跑,但差距在縮小。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我國的科研選題與國家發展現實和長遠需要結合不夠緊密,基礎研究和底層技術短板依然突出,原始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國防建設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要求對能夠快速突破、及時解決問題的技術,要抓緊推進;對屬于戰略性、需要久久為功的技術,要提前部署。要引導企業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力度,密切產學研合作,聯合建立將重大現實問題轉化為科技問題的科研選題機制,從產業創新需求中凝練科技問題,突破一批底層原理和關鍵核心技術。這需要我們構建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相適應的科研選題、資源配置、評價激勵機制。筆者認為,科研選題應堅持“四個面向”,立足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選出“真問題”,然后“真研究問題”,最終“真解決問題”。這需要健全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穩定支持機制,完善高風險、顛覆性技術創新支持機制;建立興趣導向和任務導向相結合的基礎研究選題機制,從應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論問題,引導科研人員“十年磨一劍”,心無旁騖挑戰科技難題,努力開辟原創性引領性戰略性前沿方向;明確勇攀高峰、潛心研究、創造價值的評價激勵導向,避免“跟風式”科研和“短平快”研究。同時,要敢于給青年科學家擔當大任的機會,發現一批敢闖“無人區”的頂尖科技人才??蒲羞x題機制改革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它的切入點在哪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制定實施戰略性科學計劃與科學工程,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科學化的戰略性科研選題機制,選準科研選題機制改革的重點方向和切入點,做好人財物配套,促進產出更多原創性引領性戰略性科研成果。首先,探索制定戰略性科研選題清單。完善科技決策咨詢制度,形成常態化、政產學研聯合選題機制,精心挑選和吸納中青年科學家和企業家參與重大科研任務選題研討,形成符合我國發展實際和未來需要、涵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戰略性科研選題清單,定期更新,供部門、機構、地方共享,避免重復布局。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選題,要勇于跳出“舒適區”,向“無人區”邁進;立足現實需求的選題,要尊重科學、技術、工程規律,分類部署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其次,建立分工明確、相互協同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能高質量完成戰略科技任務的機構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國家實驗室和綜合院所的建制化、體系化優勢及行業院所的建制化、專業化特色優勢,主要承擔戰略導向、重大科技問題帶動的基礎研究;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著力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主要承擔前沿導向、好奇心驅動的基礎研究;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基礎前沿研究機構和創新聯合體,主要承擔市場導向、應用性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揮全國重點實驗室開放協同平臺作用。再次,強化技術科學在創新鏈中的連通作用。20世紀50年代,錢學森提出“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三個部門同時并進,相互影響,相互提攜”。技術科學是以任務和需求為導向,對行業技術領域共性技術原理的研究,是連通創新鏈的關鍵環節?,F有基礎及應用研究的資助政策對技術科學的資助不足。要建立技術科學類項目的選題、評價、考核和管理機制,引導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開展技術科學研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科學家、企業家和技術研發人員協同創新。從次,充分發揮科技評價改革的“風向標”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科技評價體系,引導形成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科研選題機制。完善科技評價標準,對基礎研究重點評價“從0到1”的“原創性科學價值”,對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重點評價“從1到10”的“原理突破和技術價值”,對技術集成和成果轉化等科研活動重點評價“從10到N”的集成突破和解決現實問題的“經濟社會價值”,以此帶動機構、人才、計劃、項目、基地、平臺等管理改革,推動科技資源優化配置。最后,分類實施科技獎勵和創新激勵。獎勵和激勵是促進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要加強對人的獎勵和激勵。堅持“非功不獎”原則,“成就在先、承認在后”,分類獎勵和激勵:在政府層面,突出科技獎勵的榮譽性,重視人員和科技團隊獎勵,大幅精簡過程性成果獎勵數量、提升獎勵質量;在市場層面,切實完善產權和知識產權制度,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實現對創新的普惠激勵;在社會層面,鼓勵科學共同體主導、企業捐贈的社會科技獎勵專業化發展。堅持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在創新實踐中識別、獎勵人才,帶動評價、獎勵和激勵機制改革,形成科技人員各展其能、各盡其才,伯樂與千里馬競相涌現的局面。(作者:萬勁波,系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2022-05-13 12:292 瀏覽 · 0 收藏 -
本科生做科研:如何更好地“推一把”
編者按本科生該不該搞科研,該如何搞科研?圍繞這一問題,4月26日,《中國科學報》拋磚引玉,以專題形式展開討論。目前學界的共識是,本科生做研究是有價值的教育手段,但在操作層面,要關注本科生該怎樣做科研,以及如何評價等問題。在這方面,導師發揮著關鍵作用。本期本報特邀一位“C9高?!睂熣勛约旱男牡皿w會,助力將本科生做科研落到實處?!鲴R臻“你有沒有做過科研?”被考官這樣一問,很多參加大三暑假“夏令營”和大四“九推”(九月正式推免)面試的本科生可能會頗為尷尬。如果他們回答說“沒有做過科研”,那么就很難脫穎而出。作為一名“C9高?!钡膶?,我常常親眼見證這樣的現場。但目前的現實情況是,本科生做科研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學生讀大四時做畢業論文,屬于“規定動作”;另一種是學生在讀大二、大三時自愿加入教師課題組做科研,是“自選動作”??忌鷧⒓由鲜雒嬖嚂r,還沒有到“規定動作”環節,他們可說的只能是“自選動作”。然而,對于“自選動作”,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老師所持的態度有很大差別,如果沒人“推一把”,老師的積極性就很容易被“澆滅”,學生也往往會“不了了之”,于是便出現開頭的尷尬場景。01.指導學生開展“自選動作”的意愿差別很大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面,不同學校對于大二、大三學生進課題組做科研重視和鼓勵程度不同,有些學校缺少本科生做科研“自選動作”的氛圍和條件;另一方面,哪怕在一些更容易開展“自選動作”的知名高校,老師對其認同度和鼓勵程度也不同。很多老師不愿意接納本科生提前進課題組做研究。其原因在于本科生在大二、大三期間忙于上課和各種社團活動,沒有完整的時間到實驗室做科研。而且,本科生進實驗室后,由于缺乏科研基礎,老師需要花很多時間教他們,最終雖然學生得到了一些科研訓練,但很難立竿見影地產出科研論文。如果既沒有得到科研論文,又沒有從院系得到相應的“工分”,那么老師的積極性很容易被“澆滅”。然而,據我觀察,還是有一些老師樂于接納大二、大三學生到課題組做科研,這就好比有的高校教師就是樂意去中學開科普講座,還有的教師熱衷于在科學網寫博客、在報刊發文。究其原因,在于這樣的老師有意發掘在科研上有潛力的苗子,好好培養學生,并把優秀的學生留在本課題組讀研或者推薦出國讀研。當課題組有本科生取得了好的成績(比如發表科研論文、獲得“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獎項等),或者有了好的出路(比如去世界名校深造),不但課題組老師覺得臉上有光,而且課題組還能吸引更多的本科生前來“淘金”。我就有一位同事從本科生中“挖掘”到好幾位科研苗子,這些學生在做科研“自選動作”的過程中,決定留在課題組讀碩士、博士,為他課題組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02.“散兵游勇”做科研會導致不了了之在實操層面,本科生做科研“自選動作”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學校發布的本科生科創項目為依托,學生需要寫項目申請書,通過項目評審,在開展科研一段時間之后還要參加中期考核,并最終提交結題報告,一般一個項目的執行歷時一年。如能順利完成,學生便可以得到證書,這對他們升學有用,也會給學生帶來榮譽感,做自選課題研究的結果還可以轉化為畢業論文的內容,使畢業論文季的時間安排更加靈活??傊?,這種方式比較正規,有目標和具體的任務,有考核要求和時間節點,也有相對正式的師生關系,符合目標管理的SMART原則(目標是具體的、可衡量的、可實現的、相關的、有時間限制的),還有項目經費支持。并且,學生的科創項目是通過競爭得來的,他們會更加珍惜。另外一種方式不依托學校的科創項目,而是師生之間形成一種松散的指導和被指導的關系,也沒有明確的課題任務?;旧鲜菍W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打醬油”,有時間就來,沒時間就不來。如果沒有明確的課題任務,那么學生獲得的可能只是體驗,而沒有完成任務的緊迫感,也不容易出成果。一些知名高校對推動本科生提前進實驗室有較成熟的做法。比如,復旦大學設立了本科生學術研究資助計劃(FDUROP),包括■政、望道、卿楓、曦源、登輝、卿云等項目。從復旦大學報考指南可見,截至2021年上半年,FDUROP累計資助本科生約6000名,近幾年每年資助本科生近500名。據統計,歷年僅■政、望道項目資助的學生中就有40位獲得國內外高校教職。為了實現師生的匹配、吸引優秀本科生做科研,復旦大學的一些院系還舉辦課題組推介會,即組織一些渴望招收本科生做科研的老師給大二、大三學生介紹自己課題組的研究。為迎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而舉辦的校內創新創業比賽以及與此配套的宣講會,也調動了部分學生做科研、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指導學生獲得“挑戰杯”“互聯網+”大賽獎項的教師還能獲得獎勵和成果認定。03.指導本科生做科研不能一味地“沖沖沖”時下,我國高校正在花大力氣提高本科教育質量,而指導本科生做科研正屬于實踐教學的范疇。為了穩妥進行這項工作,我認為有必要注意以下事項。首先,大二、大三本科生尚缺乏科研基礎和實驗安全知識,也可能不知道學術規范為何物。因此,導師得督促課題組本科生學習各種規章制度,在操作儀器、試劑時處處小心,還要讓他們學習做實驗、處理數據、寫論文的方法和規范。其次,本科生課程多、時間少,做研究往往會不了了之。導師要提醒課題組本科生注意合理安排時間,并及時和導師討論,獲得最大幫助。最后,無論是導師還是本科生,都要有合理的定位,并保持好的心態——本科生進課題組是來學習的,并非一定要發論文,也并非一定能發論文。本科生應珍視自己的點滴進步,享受科研探索的過程,不能急躁。而導師也應立足長遠,把握好人才培養的規律,而不是急功近利地要求本科生必須發論文。(作者系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中國科學報》(2022-05-10第3版大學觀察)2022-05-12 09:373 瀏覽 · 0 收藏 -
從農村娃到斯坦福博士:他34歲獲賓大終身教職
今年以來,34歲的蘇煒杰收獲了兩份“禮物”:一是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首屆“數據科學青年獎”的唯一獲獎者;另一個是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系和計算機系的終身教職。在蘇煒杰年輕的“數學人生”里,他一路從名校走來:北大本科,斯坦福直博。而很少被人提及的是,初二以前,他都在鄉村里的學校上學。他的實力也有目共睹:大三時,他在首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中,收獲一個金牌、兩個銅牌和全能金獎;2019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職業獎(NSF CAREER Award);2020年獲斯隆研究獎。過去這些年里,作為數學競賽冠軍、“天才少年”,蘇煒杰見到了競技數學里最殘酷和最美妙的一切——一些極有數學天賦的同齡人退出數學領域;也看到了一些人完成蛻變,成為數學世界里的弄潮兒。很幸運,蘇煒杰成為了后者。01.從“農村娃”到斯坦福博士求學路上的幾乎每一個重要時刻,蘇煒杰的人生軌跡都因數學競賽而改變。第一次是在初二。此前,他都在鄉村學校就讀。1988年,蘇煒杰出生在浙江余姚市明偉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余姚市經濟發達,但其農村教育資源條件遠不如相鄰僅幾公里的城區。初二那年,蘇煒杰第一次接觸到全國初中數學聯賽。蘇煒杰數學成績好,老師告訴他“可以搞搞競賽,這樣比較容易出成績”。最終,他獲得了讓眾人“眼前一亮”的好成績——全國初中數學聯賽浙江賽區二等獎,而其它的獲獎者均為初三學生。得益于這次競賽的成績排名,蘇煒杰受邀到城區的中學讀書。他說,“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從農村到城市,后來也一直在城市里求學和工作?!焙髞?,蘇煒杰又多次在數學競賽和自然科學競賽取得了優異成績。初中升高中時,他同時被余姚中學、鎮海中學、學軍中學和杭二中等浙江省重點中學錄取,最終他決定留在當地的余姚中學。第二次改變是在高中。高一和高三時他在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分別獲得浙江省第六名和第一名,并受邀參加國家奧林匹克競賽集訓隊——由從全國10萬名高中生中挑選出的30名學生組成。經過一個月的封閉訓練,最后選出6名學生組成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沖擊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蘇煒杰只差幾分沒能成為六分之一,這是他競賽經歷中唯一的“遺憾”。高中畢業前,蘇煒杰就收到了北京大學等高校的“保送”通知。那時,蘇煒杰是一個清秀陽光的大男孩,初看靦腆但內心充滿自信,很多人稱他為“小蘇”。除了數學,他也有很多熱愛,如文學、歷史。但他說,“數學是唯一能夠準確描繪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學科?!?007年蘇煒杰進入北大。這成為他通往數學研究世界的重要一步。2010年,他參加了首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并收獲了一個金牌、兩個銅牌和全能金獎。這一競賽的主辦者是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數學系主任丘成桐,命題人和考官均是全球一流數學家,難度與國外知名大學的研究生資格考試相當?!扒鹣壬H自給我頒獎,與一位偉大的國際數學大師近距離接觸,對我是極大的鼓勵?!碧K煒杰告訴《中國科學報》,至今回憶起來仍有紀念意義。因為這次比賽,蘇煒杰還得到了來自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等全球頂尖名校的數學家們的“親自面試”。大學畢業申請出國留學時,他順利拿到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等多所頂尖高校的博士全額獎學金,最后他選擇了斯坦福大學,在該校最高博士生獎學金(Stanford Graduate Fellowship)的支持下開啟攻讀博士之旅。也是這次比賽,讓蘇煒杰獲得了一筆“豐厚”的獎學金——大約2萬多人民幣?!拔壹医洕鷹l件非常有限,我當時出國申請費用和機票等都是靠它,所以非常感謝?!碧K煒杰說。十幾年過去,當蘇煒杰再次談起這段經歷時,他依舊心懷感激,“競賽給我提供了機會,沒有這些,我的人生肯定會改變?!?2.“競賽消耗了我對數學的原生興趣”蘇煒杰對數學有著天生的熱情,甚至一度到了“狂熱”與“癡迷”的地步。他最早發覺自己喜歡數學是在小學三、四年級,“有一些應用題,做得不錯,還比較快。有時候比老師還快,得到了一些正反饋,慢慢地就對數學有了興趣?!碧K煒杰開始不滿足于書本,五年級的時候,他向同村的一名大專生借書,有微積分、線性代數等大學里才學的高等數學。他有些看懂了,有些沒看懂,但他感受到:數學非常美妙。至今蘇煒杰還能回憶起,從小學五年級至初一的三年里,他對數學有過一種“特別的、非常強烈的熱情?!碧K煒杰想看高等數學的專業書,可當時余姚的新華書店沒有高等數學的書籍,家人也并不太理解“為什么一個小學生還需要那么高深的書?!彼笾赣H帶他去寧波杭州的新華書店,“剛開始,我爸爸不太愿意帶我去,求了很多次,他終于帶我去了?!痹谛氯A書店,他一下子買了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微分幾何,還有物理學的熱力學、量子力學等等。買回來后,蘇煒杰如饑似渴,用他的話說,“當時只要看個數學、物理的書,可以不吃不喝?!碧K煒杰坦承,這些書里,那時的他看懂的很少,甚至不到10%,“只能看懂一些記號,無法理解真正的數學背景”。老師看到他書桌里放的這些“高等數學”,也覺得他“不應該好高騖遠”。但,這些沒有影響到他。在他看來,“數學的公式是美的,數學的圖形是美的”,他很享受沉浸在數學世界里。但在開始參加數學競賽后,“火熱”的激情有了消退?!案傎惔_實消耗了我對數學的原生興趣?!边@是最讓蘇煒杰遺憾的。尤其是高三他希望沖擊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成為六分之一的時候?!拔易约悍浅O脒M,學校的期望也很大,但做了太多的題庫,稍微有些精神疲勞?!碧K煒杰回憶道。那個時候,他的數學世界里幾乎沒有了高等數學,取而代之的是數不清的題庫,以及需要牢記于心的解題技巧和套路。沒有了自由思考、創新,蘇煒杰內心不喜歡這種狀態。他清醒地認識到,從長遠看,一旦題目多到讓你激情下降,甚至打壓興趣,是非??膳碌?,“人生很長遠,最終還需要有興趣驅動,你能夠做一件事情并持續做下去?!碧K煒杰感受到,數學競賽所培養的能力很有限,比如解題能力,或是對某一個問題的理解能力。這一點與他的前輩、原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現為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許晨陽不謀而合。許晨陽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認識的一些優秀數學競賽參加者,他們的共同之處是在某個時間節點上,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認識到了數學競賽的這種局限性,而選擇了擴大自己的能力范圍,為后來成長為杰出數學家奠定了關鍵的一步?!边M入大學后,蘇煒杰對數學依然保持著“敬畏之心”,也依舊保持著刻苦的學習狀態。他的成績常常在年級基礎數學專業中排名第一,是其專業中唯一連續三年獲得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的學生。他基本不玩游戲,最多的時間投入是在圖書館——與在燕園第1周就認識了的女朋友、現在的妻子一起結伴學習?!氨3峙d趣的重要一點是要保持好奇心?!碧K煒杰告訴《中國科學報》,保持開放的心態,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他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每個晚上和周末,他們都會約定交流、討論,分享一本超越教材的知識?!爸車际莾炐愕娜宋?,有困惑、難題,一交流,馬上就有點子了,很快會有提高進步?!辈辉偃杖兆鲱}的他們,不約而同地尋找兒時的享受。蘇煒杰鉆研本專業純基礎數學的同時,也關心著數學的應用。他多次參加數學建模比賽,并屢獲佳績。2010年,他與同學合作,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Finalist獎(特等獎提名)。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數據科學的巨大應用價值,于是決定出國攻讀應用數學和統計學博士。03.樹立學術“風格”在斯坦福大學,蘇煒杰師從兩位大牛博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 Emmanuel Candès 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和工程院雙院院士 Cynthia Dwork。他們對蘇煒杰要求特別嚴格,也是蘇煒杰能夠在數學領域“更進一步”的重要人物?!八麖娬{要樹立自己的學術風格?!边@幾乎奠定了蘇煒杰的科研走向?!帮L格,就是不隨大流,做最前沿的研究。比如:導師不希望我們follow別人做的研究,改進一下就發一篇論文?!辈┦科陂g,蘇煒杰面臨著發論文的壓力。他看到很多博士生第一年就把論文寫出來了,導師似乎看出了他的“著急”,告訴他,“慢慢來,第一篇論文水平一定要高,它可是你之后每篇論文的‘參照物’?!碧K煒杰的論文直到博士第三年才完成,那是關于高維統計的變量選擇研究,這篇文章當時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伴_國際會議時,很多人我并不認識,但他們告訴我知道我們的工作?!碧K煒杰至今依然記得這一研究?!耙黄撐挠袥]有價值,是看很多年以后,還有沒有人讀你的論文?!边@是快畢業時導師對蘇煒杰的教誨,也是蘇煒杰寫論文做研究的基本“遵循”。如今,蘇煒杰已經完全轉向應用數學研究領域。好奇心的驅動讓他興趣更加廣泛,他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的數學基礎,已在機器學習的優化算法、數據隱私保護、深度學習理論基礎和高維統計均取得重要成果。他的一個代表性工作是對一類添加動量的優化算法提供了一個分析和設計的框架,特別是對Nesterov加速算法提供了一個非常直觀的分析。這個工作被眾多機器學習理論研究者使用和推廣。機器學習泰斗Michael Jordan在2018年里約國際數學家大會1小時報告中,以很大的篇幅介紹了蘇煒杰所做出的重要成果。正如沖擊“冠軍”,蘇煒杰也在沖擊著“最頂尖”的科研問題,“要做就做最前沿最頂尖的科研,在做每個問題前,我會花足夠多的時間去思考、學習和了解,一旦決定,就不遺余力地努力?!鼻安痪?,得知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終身教職后,蘇煒杰把好消息告訴了丘成桐教授,感謝他當年的鼓勵,丘成桐也第一時間回信表示祝賀?!白鎳俏业母?,從農村一路走來,到今天有的一點點成績,離不開家鄉和老師們的培養和教導,有機會我將不遺余力地回報?!碧K煒杰說。2022-05-11 11:098 瀏覽 · 0 收藏 -
科研評價須把效率問題放在突出位置
為了解決“卡脖子”問題和“雙循環”發展的技術瓶頸,政府在科研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科技經費,怎樣合理、有效地管理好這些經費,讓它產生最大價值?必須讓科研評價“指揮棒”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把效率問題放在突出位置??蒲性u價在研究方法、評價模式、評價指標及體系、評價流程、評價新路徑上都密切關注科研結果。筆者認為,在抓住結果“龍頭”的同時,還需要在“效率”問題上給予足夠的關注,進一步在科研方向的把握、科研過程的管理、成果轉化的促進三個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完善當前科研評價體系。01.把握科研方向:避免科技資源浪費科研評價是科學性和文化性融為一體的認知活動??茖W評價的方向性把握,源于科學共同體內部的學術評價,目的是識別科學家重大科學發現的優先權,從而促進學術交流、建立科學規范、引導研究方向。把握科研方向,就是要發揮科研的引導作用,確??萍佳邪l資助不產生方向性失誤,避免有限的科技資源被浪費。政府在研發資助的方向上,有時遍撒網、大水漫灌、放水養魚,實屬迫不得已,歸根結底是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指標,客觀上導致了資金使用效率不高。譬如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在理論上非常超前,如何找到現實的應用場景一時難定,未來發展也難以預料,支持政策如何決策?如果沒有科學評價的支持,很難下結論。再如當下很熱的“量子計算”技術,有硅基、超導和離子阱等路線,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怎樣才能有整體的認知和判斷?對此,政府政策也需要有明確的態度,在這之后的幾百億、上千億元的投資中,科學界乃至科研評價研究都需要發揮重要作用。歷史教訓歷歷在目,在一些眾所周知的科技項目上,政府投資巨大,由于沒有科學評價的研究支撐,導致方向性失誤,造成科研資金的巨大浪費,甚至造成整整一代技術的落后,從而影響國家戰略。這就需要深入開展科研評價工作,完成把握科研方向的歷史重任。02.提高科研效率:給科研過程管理留點空間創新過程是科研發展的不竭動力,關注科研效率必須關注科研過程,這是提升科研效率的重要方面。首先,現階段急需改變以結果為中心的評價模式,給科研過程的管理留一點空間,為了讓它有助于科學的發展,一定要按照科研規律辦事。在過程中要呵護科研的成長、寬容失敗,這樣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其次,要提高企業的研發效率,合理規范企業的研發活動、準確認定企業研發活動;合理、有效地歸集企業研發活動費用。這需要一個明確、合理的評價標準,以有效提高研發投入的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研發效率,從而大大提升研發投入效率。再次,必須把科研人才培養當作首要任務。只有抓住這個首要任務,才能讓科學過程評價的“指揮棒”更加科學,營造真正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對更多科研工作者形成正向激勵,真正挖掘科研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激發創新這個“第一動力”,還可以有效杜絕科研浪費。03.促進成果轉化:在評價中體現成果轉化的側重科研評價如何有效促進成果轉化?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作出了榜樣,它被認為是“德國制造”的秘密武器,其科研成果轉化效率之高,令人咋舌。該協會平均每年為3000多家企業完成上萬項科研成果轉化項目,這背后的重要支撐就是科學技術評價。目前,我國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研產出大國,大量科技成果亟待轉化。然而,我國分類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尚未建立,指標單一化、標準定量化、結果功利化問題尚未解決,使得科技成果評價可信度不高,得不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大量民間資本逡巡于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之外,無法有效參與成果轉化環節,導致大量成果失去資本扶持,得不到有效轉化,這也成為影響我國實施科技強國戰略、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的薄弱環節之一。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存在重論文輕成果轉化、不了解市場情況和企業需求等問題。當務之急是要改變陳舊的評價指標,在評價內容中體現對轉化效果的側重,為跨越科研成果產業化、市場化的“死亡之谷”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此外,要想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就要解決好“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怎么用”的問題,并建立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健全科技成果分類評價體系。無論是何種科研評價,都必須考慮科研工作特點,尊重人才成長規律,簡化、優化評價流程,遵循科學性、獨立性、客觀性、公正性、國際性、實效性、公開性的原則,采用生產力和文化為一體的評價方法,把效率擺在突出位置,讓科研評價真正起到“指揮棒”的作用。(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本報記者趙廣立整理)《中國科學報》(2022-05-09第4版轉移轉化)2022-05-10 09:442 瀏覽 · 0 收藏 -
超300篇中國學者論文一次性被撤,均源于“冒牌”學術會議
據撤稿觀察網站近日報道,國際計算機學會(ACM)從數據庫中一次性撤回323篇論文。論文署名幾乎都是中國作者,研究單位中不乏華東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雙一流”高校。ACM調查發現,疑似有“論文工廠”套用了另一個國際學術會議的名稱、地點以及時間,批量發布會議論文,且均沒有進行正當的同行評議。其出版總監表示,“這不是ACM舉行的會議。該協會僅作為出版商參與,不為這些論文進行同行評議?!睙o獨有偶,幾個月前,由于同樣的原因,ACM曾一次性撤回26篇會議論文。該會議的聯合主席表示,他們只負責場地和會務,論文的同行評議外包給了一家來自中國北京的公司。ACM是全世界計算機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專業學術組織。ACM所評選的圖靈獎被認為是計算機領域的諾貝爾獎。01.“李逵”還是“李鬼”?套用會議名稱發布“垃圾”論文2021年8月19日至20日,信息管理與技術國際會議(ICIMTech)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舉行。會后形成了會議論文集,由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出版。自2016年起,這已是ICIMTech第6次舉行,前5次地點均在印度尼西亞。2021年該會議的主題是“促進社會數字化轉型”。據會議主席Evaristus Didik Madyatmadja介紹,ICIMTech 2021收到330篇論文,其中158篇高質量論文被錄用并將發表。https://ieeexplore.ieee.org/xpl/conhome/9534863/proceeding后來,有人發現這一會議名稱被“套用”?!袄罟怼闭撐募@示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舉辦了相同的會議,并收錄了323篇論文。https://dl.acm.org/doi/proceedings/10.1145/3465631在對這一事件進行調查后,ACM發出撤稿通知。通知中寫到:本次會議的同行評審過程的完整性值得懷疑。ACM決定從ACM數字圖書館撤回整個會議論文集和所有相關論文。撤稿通知丨圖源自@lonnibesancon記者梳理發現,從被撤作者的姓名與研究單位來看,幾乎所有作者都來自中國。研究單位中則不乏華東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雙一流”高校,也有來自廣東科技大學、上海大學、武漢東湖學院等地方院校,以及菲律賓國立雷省科技大學等國外高校的作者。而從標題看,這些論文的主題更是“五花八門”:有關于大學生的,如《20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對成都的影響研究》;有關于教學的,如《高職焊接專業項目教學法的改革》《論網絡安全背景下的專業英語長句教學》《現代電氣控制技術的教學改革》;有關于體育的,如《互聯網+背景下體育教育的發展方向》《大數據時代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有關于營銷的,如《旅游景區整合營銷傳播的核心概念分析》。其它的還有《如何管理園林工程項目》《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與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約翰斯頓從北京到曼德勒對中國的觀察》等等。02.會議聯合主席:“不對同行評議負責,外包給了北京的公司”事實上,這樣的批量撤稿對ACM來說并不陌生。幾個月前,他們也曾處理過類似事件,并一次性撤稿26篇。ACM出版總監Scott Delman表示,他們收到匿名舉報,在2018年召開的信息隱藏和信息處理會議(IHIP)論文集中,有一篇論文是由計算機生成的。Delman說,“我們責問會議組織者,‘同行評議怎么沒發現這個問題?’”。而會議聯合主席和項目聯合主席聲稱,他們“沒有以任何方式參與對該論文及其余論文的同行評議?!彼硎?,他們只負責場地和會務,而同行評議則由中國北京的一家公司負責。后來,ACM在北京找到了一位名為Lily Gao的會議組織者。她表示,這篇論文已通過同行評議。在ACM多次請求后,Gao給出了一份“所謂的”評議PDF。然而基于PDF的元數據顯示,這些評議疑似偽造。究竟誰在為這次會議做同行評議?經過數月的調查發現,26篇會議論文的作者們都沒有進行回應。最終,ACM做出結論:“無法相信同行評審過程的完整性”,被迫撤回會議上發表的所有論文?!盌elman說,ACM還對“會議聯合主席和項目聯合主席進行了處罰,其中一些人聲稱不對會議同行評議過程中的問題負責?!?2.“ACM作為出版商,不為其進行同行評議”Delman指出,這兩次會議是ACM國際會議論文集系列的一部分,并不是ACM會議。協會僅作為出版商,出版會議論文集,“他們應該遵守我們的政策和標準,但我們不會為其進行同行評議?!睋嗀CM官網介紹,自2002年成立以來,ACM已通過國際會議論文集計劃(ICPS),在ACM 數字圖書館(DL)中發表了來自1350多個會議中的45000篇研究論文。ACM DL平均每月有來自195個國家/地區的超過400萬獨立用戶,平均每月產生175萬次下載量。據了解,ACM每年舉辦大約200場此類會議?!罢撐墓S似乎找到了可以利用的漏洞?!盌elman說。他還表示,ACM已將此類調查作為優先事項,甚至聘請了一家名為T&M USA的公司為其提供幫助。ACM還征求了一些學者的建議,他們能在尋找論文中的“扭曲短語”及“計算機生成論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這些學者建議ACM增加對同行評議報告的審查。03.網友不買賬,質疑這是“付費發布計劃”網友似乎對ACM的說法并不滿意,有人提出對“ACM接到匿名舉報后展開調查”的行為表示懷疑:@The Anonymous 網友表示,ACM關于剽竊、虛假陳述和偽造的舉報政策中規定,“任何提交正式聲明的個人……都必須表明自己的身份(即不考慮匿名報告)……”@Regert 則說,“雖然他們是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的成員,但這似乎與COPE指南(即編輯行為準則與實踐指南)不一致?!边€有人對ACM沒有經過任何驗證和同行評議就發布論文這一行為提出質疑,懷疑這是一個付費發布計劃。參考資料1.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2/04/20/more-than-300-at-once-publisher-retracts-entire-conference-proceedings/#more-1247262. https://ieeexplore.ieee.org/xpl/conhome/9534863/proceeding3.https://dl.acm.org/action/showFmPdf?doi=10.1145%2F34656314.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2/02/23/publisher-retracts-350-papers-at-once/5.https://www.acm.org/publications/policies/plagiarism-overview6.https://twitter.com/lonnibesancon/status/1516657131986030594?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516657131986030594%7Ctwgr%5E%7Ctwcon%5Es1_& ref_url=https%3A%2F%2Fretractionwatch.com%2F2022%2F04%2F20%2Fmore-than-300-at-once-publisher-retracts-entire-conference-proceedings%2F7.https://www.acm.org/publications/icps8.https://www.acm.org/conferences/about-conferences9.https://www.acm.org/conferences2022-05-09 11:275 瀏覽 · 0 收藏 -
別讓實驗變成一場“華麗的冒險”
高校實驗室是創新高地,也是風險高地。近期,一件高校實驗室事故通報,讓人倍感揪心:4月27日,中南大學通報,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一實驗室20日發生爆燃事故,一名博士研究生燒傷。讓沉寂了半年多的實驗室安全話題,再度引發關注。去年10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也曾發生過實驗室爆燃事故,造成2人死亡,9人受傷。在那起事故的第二天,包括清華大學、哈工大、華中科大、華南理工等高校,針對實驗室安全開展校內安全生產檢查和隱患排查。而武漢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則召開實驗室安全工作會議,就實驗室安全工作進行總體部署。在江蘇、黑龍江、廣東,教育主管部門也提出要求,進一步加強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確保師生安全和社會穩定。部分實驗人員和科研人員表示,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的部分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制度難以被完全執行和監管。要降低人身傷害風險,既要校方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也需廣大科研人員時刻繃緊安全的弦。01.意外防不勝防?遭遇后影響難消“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是很心痛,希望通過排查讓大家都有所觸動,更加注意安全?!蔽錆h一所高校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員表示,盡管誰都知道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性,但依然避免不了“總查總有問題、整改力度不大”的現實。近年來,盡管高校的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但實驗室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并造成人員傷亡。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已發生多起造成人員傷亡的實驗室安全事故。其中,生化環材學科被認為是“重災區”?!懊看慰吹竭@種事故,都會和實驗室的小伙伴分析原因,看看會不會發生在自己頭上?!睆V州一所高校的實驗員袁方表示,許多通報上都會寫實驗室發生了火情或者爆炸,但即使是同一座實驗樓里的不同學科組,造成火情的原因也可能是千差萬別。因此也很難用一種方法去排除所有的隱患。而在通報中更難見到的是,事故發生對當事學生造成的影響和后果。2016年,東華大學研二學生郭宏振在實驗室指導兩位研一新生進行氧化石墨烯制備實驗。在示范如何向裝有濃硫酸的錐形瓶內添加高錳酸鉀時,突然發生爆炸。造成郭宏振雙眼、面部嚴重受傷。事發時,三人均未佩戴護目鏡,也沒有在通風櫥內拉下安全門,導師、安全管理人員等均不在實驗室內。郭宏振認為,學校沒有按照要求告知學生要佩戴護目鏡等安全規定,并據此提出上訴。去年10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宣判,維持了學校需賠償郭宏振162.9萬余元的一審判決。而根據教育部2015年12月對全國26所部屬高校實驗室安全現場督查的問題匯總,隱患最多的仍然是涉及化學安全的問題,占比達到31.8%?!霸趪?,想做實驗并不簡單。用什么試劑、多少劑量,每次都要申請,并得到導師的批準。國內通常是隨便用,腐蝕性的、氧化性的、酸的、堿的,擺在那里也不分類?!睏罹f。今年剛剛博士畢業的楊君,曾在美國的一所高校進行交流。對比在國外實驗室的經驗,她表示當試劑保存、使用,實驗操作規范性等都能按流程做時,能最大程度的避免事故發生。但這樣的結果是,“不按流程只需幾分鐘就能出結果,按規矩卻要花幾十分鐘”。 02.不要僥幸:對安全制度抱有敬畏之心“制度落實到位,再討論原因才更有意義?!痹奖硎?,許多高校的實驗室制度已經足夠完善,如果能真正執行到位,很多安全問題都可以避免。當大家把臺賬制度、準入制度、實驗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的制度都執行好,實驗室的安全底線自然會更高?!昂芏鄷r候都是小操作不注意,造成了大后果?!睏罹硎?,往往是發生了嚴重的后果,才能看到通報。實際上有更多小的事故,被隱藏在“冰山之下”。此前,她的一名博士同學在倒實驗試劑時,被飛濺的試劑落入眼睛,萬幸沒有造成嚴重的后果。然而,水面下看不見的冰山仍然很大?!叭魏问鹿拾l生都有事故苗頭和事故征兆,但許多事故并不會嚴重到被關注、被報道的程度,出現傷亡的也不多?!蔽錆h一高校實驗室管理員表示,在微博上搜索“實驗室烘箱”,能看到許多用烘箱烤紅薯的照片?!白鳛橐粭l基本常識,實驗室內不能有任何飲食行為,更別提用實驗器皿制作食品了,但仍有很多人抱有僥幸心理?!彼f。與此同時,楊君建議應加大實驗室通風設施的投入?!霸趯嶒炇覘l件上,國內許多實驗室的重點在檢測設備上。想要可靠的數據,更要有可靠的環境做基礎”。對于如何做好個人防護,武漢一所高校環境學院教授表示,實驗時一定要遵循“安全第一,實驗第二,三不傷害”的原則。真正把要求落實到位,才能讓實驗室和做實驗的人更安全。03.安全第一:落實安全生產 高校各有招數事實上,為了盡可能消除安全隱患,避免人員傷亡情況的出現,各高校也在實踐中形成了許多經驗。受限于科研條件等原因,各所高校所采取的措施各不相同,但在人員配置、設施建設以及日常檢查等方面,仍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做法?!_展實驗室安全夜查行動。為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堅決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北京師范大學開展了“突擊夜查實驗室”行動,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對夜間在用實驗室進行隨機安全檢查。重點檢查了各實驗室內危險化學品的使用與儲存、危險廢物的回收與暫存、鋼瓶/氣路與監測裝置,以及過夜實驗用電安全等。還查看了樓宇監控,觀察學生實驗操作,與師生就相關問題進行溝通和交流,并提出整改要求?!O立直接對接院系的安全專業崗位。2019年底,清華大學增設15個安全專業崗位,安全專業崗下設的化學與氣體安全、輻射與環境安全、生物安全與標準建設、機電安全等四個分組,安全專業崗直接對接責任院系,為院系實驗室安全工作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與支持。通過不斷完善安全管理組織體系,既加強各級安全管理隊伍及責任體系建設,又根據工作實際突破崗位分工,在時間、空間、信息等維度實現實驗室安全管理全覆蓋?!_展實驗室安全月系列活動。近年來,許多高校通過舉辦實驗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動,普及相關知識,促進師生養成良好的實驗規范習慣。在華中科大,每年的實驗室安全文化月系列活動,都包括安全講座暨演練、實驗室安全知識競賽、實驗室安全沙龍等,營造主動型實驗室安全文化氛圍;為加強實驗室安全知識普及,華東師大去年首次組織實驗室安全知識競賽,通過實驗室安全文化建設,加大安全教育力度。2022-05-09 10:302 瀏覽 · 0 收藏 -
馮祚建:那個把分類學融入血液的人走了
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動物所)標本樓四層的獸類標本館里,經??梢砸姷揭晃话装l老人,他或是研究標本,或是給年輕人答疑解惑,一口帶有廣東口音的普通話,幽默風趣,午餐一碗肥腸就能讓他滿足不已,就像一個老頑童。在他退休的20多年時間里,動物所老老少少都已經習慣了這位與人為善的同事——馮祚建先生。馮祚建丨圖源:動物所馮祚建是我國著名的獸類分類學家、動物所研究員,直到今年3月20日突然離世前的一個月,85歲的他還滿懷熱情地在標本館工作。這是一個把分類學融進自己血液里的人??伤K其一生的付出,仍敵不過傳承的斷檔。01.在青藏高原“玩命”20世紀60年代,初上青藏高原,馮祚建只是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此后,他平均每隔一年去一次,主要都在青藏高原,前后正好30年。在一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期間,馮祚建擔任動物組的小組長?!熬C合考察的學科門類多,每個研究類群的人數都是嚴格限制的,做獸類研究的確只有馮先生一人?!?馮祚建的學生、動物所研究員楊奇森說。標本是動物考察最直接的憑據,馮祚建的主要科考任務就是采集標本。當時,大型哺乳動物種類比較清晰,而那些小型動物則較少被關注,且種類繁多,因此,他采集標本的對象也就成了那些不起眼的小型動物,比如兔子、老鼠之類。在高原上的每一天,馮祚建都是早出晚歸,傍晚背上幾十斤重的鼠夾并將其放置于野外,第二天一大早,趁氣溫升高之前再把獵獲物全部收回來,否則溫度過高,動物尸體就會腐壞,還可能被早起的猛禽叼走。等收完所有夾子回到營地,基本已是中午。這時別的隊員可以小憩一會兒,可對馮祚建而言,更為繁重的工作才剛剛開始。運氣好時,馮祚建每天能采集近30個個體,而他必須在當天把它們制作成標本。這個過程極為繁瑣,首先要將老鼠放在塑料袋里,噴灑少許乙醚把老鼠身上的跳蚤等寄生蟲處理干凈。由于青藏高原是自然疫源地,按防疫要求都需要提前注射疫苗,但野外保障條件十分有限,打不了疫苗就很容易感染疫病,但為了在有限時間里獲得珍貴的標本,馮祚建根本顧不上個人安危。動物尸體經過預處理之后,就要進行測量和記錄。緊接著,將它們剝皮,除保留頭骨外,把一切容易腐爛的組織去除掉,并對皮張進行防腐處理,用棉花進行填充,并把做好的標本固定在紙板或木板上整形,最后晾干。這樣才算完成一個標本制作的全過程。即便熟練如馮祚建這樣的“老手”,制作一個標本也需要花上20多分鐘?!拔易粋€矮矮的小板凳,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晚上點著蠟燭干?!?馮祚建曾在口述歷史時回憶道,“搞標本腰很酸、很累?!弊岏T祚建“心塞”的是,辛苦一天的他有時還會遭到隊友的“嫌棄”。由于動物剝制的過程會產生濃重的味道,他差點因此找不到“室友”。后來,還是同樣要經常處理標本、互不“嫌棄”的陳宜瑜先生選擇了和他住同一個帳篷。不過,馮祚建的帳篷也有“吃香”的時候。有時,他制作完大動物標本,留下的動物肉還能給大伙補點“油水”,這也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刻。很難想象,生長在南方沿海地區的馮祚建最愛的食物除了海鮮還有肥腸?!榜T老師每次請吃飯,都要點兩份肥腸,沒那味的還不吃?!眲游锼彼L、研究員喬格俠后來才知道,是因為青藏科考期間,隊員們吃肉時舍不得把動物內臟扔了,“冰水里涮一涮就煮了吃,習慣了”。當年青藏科考的艱辛是后人難以想象的,“老青藏”們翻山、涉水,途中的驚心動魄是家常便飯。用馮祚建的俏皮話來說,科考就是“幾個玩命的司機和一群不怕死的乘客”。盡管如此,馮祚建依然不惜一切代價,一次又一次深入那里。1988年前后,全國上下掀起了出國熱?!鞍ⅠT,我過幾天去英國了!”“老馮,我準備去美國?!边@樣的聲音不絕于耳。當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一位從事小型動物分類的科學家看了馮祚建寫的文章,大為贊賞。他主動向馮祚建伸出橄欖枝,盛情邀請他到美國工作一年??纱藭r,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孫鴻烈正在組織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地區的科學考察,對于這片區域,馮祚建還沒有涉足?!榜T先生已經把半輩子的心血都耗在了青藏高原上,為的就是能夠盡可能全面地認識這個地方,喀喇昆侖山—昆侖山正是他非常想要彌補的又一塊空白?!?楊奇森說,“和去美國相比,他實在舍不得這么一個全面認知青藏高原物種的機會?!瘪T祚建覺得自己必須為國效力,如果同行不是看到了他的文章也不可能無緣無故邀請他訪學。所以,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才會得到別人尊重?!榜T先生常跟我們說,現在我們國家窮,別人出錢請你也是把你當三等公民看,每天吃個飯都去排隊等人家發餐券,我寧愿在自己家喝粥,做我自己的事?!边@些話深深印刻在了楊奇森的心里。直至退休,馮祚建幾乎把自己全部的學術生涯奉獻給了青藏高原,對哺乳動物物種多樣性、動物地理分布格局演變及動物資源利用和保護生物學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共鑒定了約230種獸類,這也為青藏高原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以及青藏高原國家重大工程如青藏鐵路、青藏公路建設中涉及的野生動物保護措施與技術路線制定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02.像父親一樣的導師20世紀90年代以后,年過五旬的馮祚建開始減少野外科考的時間,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培養后輩上。楊奇森在成為馮祚建的博士生前,已經在原中科院西北高原所工作了一段時間,常在青海一帶開展野外研究。因此,楊奇森是帶著明確的問題進一步攻讀學位的。在他看來,導師馮祚建更像是一位工作上的大前輩,有問必答,傾囊相授,但絕不干預他的研究方向和內容。學生們可以盡情地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馮祚建對學生很無私。1993年,中國科學院外事局和工會專門組織了一次去英國的考察。院里和課題組各出一部分經費,所里把這個機會給了他。盡管此時馮祚建已經有了足夠的時間,但他依然選擇了放棄?!斑@兩年經費緊張,去十來天就要花兩萬多元,夠一個學生做兩年野外了,不值得?!倍鴹钇嫔褪鞘芤嬲咧??!榜T先生是導師,從另一個角度說更像一個老父親?!弊x博期間,楊奇森拖家帶口來到北京,家里條件并不好。自己也不富裕的馮祚建總是時不常地補貼楊奇森一家人的生活?!八牢液⒆舆€小,有時買兩條魚,有時買份白斬雞,悄悄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敝钡?0多歲高齡,馮祚建還會瞞著楊奇森,帶著他組里的學生外出“打牙祭”。楊奇森后知后覺,才知老先生早已經和隔了輩的學生們打成了一片。馮祚建對年輕學生甚至是他們的下一代的關愛,也許源自一個家庭情結。1975年2月海城地震,整個華北地區都在防震抗震,人心惶惶。3月,馮祚建接到西藏科考的通知,此時,他的小兒子才剛滿3個月,但他并沒有為了家庭而選擇留守北京。而他的妻子也非常支持“科考成癮”的他,把尚未斷奶的兒子帶到了湖北親戚家。馮祚建只將他們母子送上火車便去往西藏。多少年來,馮祚建夫婦寄養孩子成了家常便飯。他們就像候鳥一樣,大人“西藏—北京”之間來回,孩子就在“北京—親戚家”之間往返。時間長了,年幼的孩子既不認識爸爸,也不認識媽媽,干脆把舅母稱為“廣州媽媽”。年輕時事業和家庭無法兩全,上了年紀的馮祚建總想著盡己所能關照他身邊的年輕人。03.未了的心愿20世紀90年代,分類學人才斷檔現象凸顯,這門傳統的學科開始走向沒落。當時的動物所也遇到了這樣的困境。能做脊椎動物分類學研究的人才出國了,年輕一代無法獨當一面,面臨退休的馮祚建根本離不開他的工作崗位?!袄舷壬挷徽f,退休后依然鼎力撐起了動物所標本館獸類標本鑒定的工作?!边@令當時剛開始負責標本館管理工作的喬格俠感激不已。他就像正式在崗人員一樣,每天坐著公交按時上下班。日常標本鑒定、野外標本鑒定、海關查獲物種的鑒定,來者不拒。特別是海關查貨的物種常常只有動物骨骼,沒有皮張,鑒定工作非常復雜,需要豐富的經驗?!榜T先生就像人肉X光機一樣,這本事誰也替代不了?!?單憑這一點,就讓喬格俠佩服得五體投地?!坝袝r候,科研人員一次野外考察帶回幾百件標本,整整鋪了一地,味道特別大,一般科研人都沒法長時間待在標本館,馮先生卻可以一直堅守崗位?!?喬格俠感嘆道。如今,標本館的管理員已經換了三四撥,動物所的年輕學生來了又走,但他們的分類學訓練都離不開馮祚建的幫助。也正因如此,動物所從老到少,幾乎無人不識這個與人為善、溫和得像藏羚羊一樣的馮祚建。分類學工作就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不斷積累中體現它的價值,有了這一基礎,資源普查、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甚至是微觀生物學的研究工作,才能有更好的支撐?!翱上У氖?,這項平凡卻偉大的工作,很少被人重視?!?喬格俠很遺憾,馮祚建的離開給標本館留下了難以彌補的缺憾。2007年,馮祚建和動物所其他12位平均年齡72歲的老科學家接下了一項高難度的工程——編纂《中華大典—生物學典—動物分典》。在幾千年中國古代大地上有多少動物物種曾與我們祖先同在?中國古代動物學緣起哪朝哪代?又為現代動物學奠定了怎樣的基礎?為了探究這些問題,老先生們需要在中國有文字以來至1911年間浩瀚的古代文獻中捕捉動物信息,將尋覓到的動物蹤跡進行鑒定和考證,并把它們一一對應到現代動物分類系統中進行整理。此后整整9年時間里,他們共收集整理了古代文獻資料近4000卷(冊),從中考證、厘定了古代動物1界16門50綱206目622科1500多種,在此基礎上,編纂了古代動物命名和分類體系、動物形態、動物解剖、動物生殖、動物生態、動物遺傳、動物進化、動物物候、動物地理、動物狩獵與保護、動物為害與防治及古代動物學人物傳記,共完成逾900萬字的編纂任務。這支年逾古稀的編纂隊伍中大多數人年老體弱,卻憑著一股信念堅持。當年,馮祚建回憶7位先生尚未完成這項任務帶著遺憾和不舍離世,禁不住潸然淚下。然而,2022年3月20日離世的馮祚建何嘗不是心愿未了?20多年前,由他負責的《中國動物志》獸類部分的其中兩卷至今尚未出版。退休后,已經過了課題申請年齡的馮祚建本不必擔起這項重任,無奈人才凋零,不得不“上”。就在編研過程中,他還因為一次出差突發大面積心梗,在病床上整整躺了一個月才有所好轉?!斑@是一個把分類學融進自己血液里的人?!眴谈駛b坦言,“可老先生終其一生的付出,敵不過傳承的斷檔?!眴谈駛b、楊格森等一線科研人員和已經為數不多的老一輩分類學家仍在努力呼吁,給這門擁有深厚傳統且重要的基礎學科一個存在和成長的空間。2022-05-07 11:593 瀏覽 · 0 收藏 -
哈佛博后加盟西湖大學,續寫多巴胺傳奇
神經科學領域有個經典理論:神經元是分極性的——信號從樹突和胞體接收并向軸突單向傳遞,軸突末梢不應該接收信號,更不應產生動作電位。然而,劉長亮的最新一篇Science論文正在顛覆這一認知?!拔覀儼l現乙酰膽堿可以讓多巴胺神經元的軸突末端直接產生動作電位,刺激多巴胺的同步釋放,同時實現對運動的精細調控?!弊鳛榈谝蛔髡呒婀餐ㄓ嵶髡叩墓鸫髮W博士后劉長亮說。目前,劉長亮已加盟西湖大學,將在回國之后組建團隊,繼續對腦內多巴胺與乙酰膽堿系統的相關領域展開深入研究。01.多巴胺!多巴胺!人們對“多巴胺”這個名詞耳熟能詳,還給它取了“快樂遞質”“愛情遞質”等昵稱?!按蠖鄶等藢Χ喟桶返睦斫?,就是能讓人產生快樂和興奮的物質?!眲㈤L亮說,“但事實上它作為一種神經遞質,能參與大腦活動的許多方面,與多種神經精神疾病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北M管多巴胺可以說是一種“明星物質”,但科學家對它的認識,特別是信號傳導機制層面的研究,依舊相當匱乏。2005年,還是本科生的劉長亮來到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實習。有一天,他在師兄做實驗的示波器上,看到一個漂亮的波浪狀信號。駐足詢問之下,他才知道這就是多巴胺神經元在放電?!斑@不是我在教科書上看到的動作電位嗎?原來真的存在!”興奮之下,他主動和師兄搭起話來,從多巴胺聊到動作電位,再聊到電生理……用他自己的話講:“當時真是走不動道兒了!”2007年,劉長亮正式考上了上海藥物所的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神經藥理學家金國章院士和鎮學初教授。當時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藥物成癮的神經網絡可塑性、神經元樹突振蕩的離子通道基礎?!爱敃r的工具和研究手段都比較有限,數據收集能力也不足。這就好比我只看到幾個像素,但卻試圖去描述整幅畫的內容。雖然可以講出很多故事,但由于自由度太大,很難證實或證偽,所以就很希望做些理論體系比較完備的研究?!?劉長亮說。這個夢想后來實現了。2013年,他開始在哈佛大學醫學院Pascal Kaeser教授的實驗室做博士后,主要研究突觸傳遞的生物物理和分子機制。而Kaeser的導師,正是以研究突觸傳遞聞名的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Thomas C. Südhof?!巴挥|傳遞是神經元的基本交流方式,該過程的基礎理論和實驗證據都非常扎實可靠,很符合我的研究喜好,但我內心深處還是覺得,多巴胺系統更有意思?!彼f。2015年,雖然Kaeser實驗室對多巴胺的研究基礎為零,劉長亮還是毅然開始了該領域的拓荒?!爱敃r,雖然大家對于多巴胺的功能和重要性已經取得了相當的認識,但對于其在末梢的釋放和調控機制卻只是照搬了經典突觸理論,沒有實際證據。而偏偏多巴胺的末梢又與經典突觸完全不同,套用的結果就是很多推論與事實不符。所以我覺得有必要重新審視多巴胺的信號傳導理論?!庇捎跊]有工作基礎,頭兩年主要是在開發和制造相關的工具:轉基因動物的培育,檢測手段的開發,超分辨顯微鏡的搭建,數據分析軟件的撰寫,理論的推導……“千頭萬緒,全部要從頭做起,也走了很多彎路,不過因為喜歡,倒也就沒覺得痛苦?!比缃?,劉長亮已經決定加盟西湖大學。他希望組建團隊進一步深入研究腦內多巴胺和乙酰膽堿系統的工作原理與相關疾病,把自己跟多巴胺的“緣分”續寫下去。02.“最順利”的投稿在哈佛,劉長亮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的身份至少發表了3篇關于多巴胺信號傳導的重要論文。2018年的 Cell 論文,首次描述了多巴胺釋放在亞細胞水平的時空特征。這篇論文被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評為研究亮點。2021年的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論文,提出了全新的多巴胺信號傳導模型。這個觀點引起了同行的廣泛關注,斯坦福大學著名神經科學家Andrew Huberman教授在其Huberman Lab Podcast (全美科學教育領域排行第一的播客)中大量引用了該文內容,并積極評價了文中觀點。2022年,就是最近的這篇 Science 論文,闡明了紋狀體乙酰膽堿神經元誘發末梢多巴胺釋放的機制。審稿人評價道:“這種現象可能會顛覆整個研究路線”“這篇論文有大量優質原始數據,任何研究多巴胺、紋狀體或相關疾病病理的人都會感興趣的?!薄拔覀冞@次審稿出乎意料的順利!”說起這次 Science 論文的發表,劉長亮深感慶幸。通常來講,這種跟經典理論有沖突的論文,在發表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阻礙。但這一次,基本上第一輪審稿結束后,他們的論文就被接收了——中間大概只經歷了3個月?!拔覐膩頉]見過這么簡單的?!眲㈤L亮說。他認為,成功經驗在于“做好證據鏈”。在論文投稿之前,他們請教了同領域里的一眾大咖,收集了他們提出的各種意見。根據這些反饋,他提前做足了工作。第一階段的研究完成后,他們和合作者已經記錄到多巴胺神經元軸突末梢產生的動作電位,但他決定在電生理學的基礎之上,測試這種調控方式的功能。2020年3月,恰逢波士頓因新冠疫情封城。劉長亮閑著也是閑著,干脆試著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分析小鼠行為,最終發現多巴胺的釋放和小鼠的移動方向表現出顯著的相關性。扎實的證據鏈和完整的故事,為后續的投稿流程打下了至關重要的基礎。03.看中西湖大學的“少年感”2022年是劉長亮人生的又一個轉折,他把自己人生的下一站選在了西湖大學?!拔骱髮W正在創造歷史,我不想錯過?!彼f。2015年,在施一公、陳十一、饒毅、潘建偉、錢穎一、張輝和王堅等7位科學家、企業家的倡議下,西湖大學開始籌辦。作為一所民辦高校,西湖大學是在廣泛的質疑和巨大的期待中成長起來的。在參加完西湖大學的面試后的一周左右,劉長亮就收到了offer。與此同時,他向已經在西湖大學就職的科學家朋友們做了一番了解,“所有人給我的反饋都非常積極!”劉長亮用“少年感”來形容自己選擇西湖大學的最終原因:“學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這里可以做最想做的事情,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毕駝㈤L亮這樣被西湖大學吸引的海外博后并不少。今年,僅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就有至少3名博后選擇了西湖大學。劉長亮希望今年秋天能夠攜全家回國?!拔艺跒榇藬€錢?!彼_玩笑說,“現在從美國回中國只能選擇直飛,機票價格不菲,而且很難買到,我們一家四口,大概要攢出一輛寶馬車才能回來?!薄澳愕募胰酥С帜慊貋韱??”面對這個問題,劉長亮輕松地一笑:“我的家人一直很支持我。我在哈佛做了近10年博后,是我太太為家庭解決了經濟問題,而且從未因為我的收入比她低就‘歧視’我?!眲㈤L亮的太太碩士畢業于復旦大學數理統計專業,在美國從事醫藥臨床方面的數據統計工作。對于放下這份事業回國,她也表現出很大的自信——“對于優秀的人才而言,如今國內的崗位和機會早已不是問題了?!?0年前,劉長亮來到哈佛大學醫學院時,導師Kaeser的實驗室剛剛開張,實驗室空空如也,連儀器設備都還沒有開箱。他是同導師一起,打掃實驗室、安裝儀器設備,白手起家把實驗室建立起來的。如今,他自己也即將成為一名新導師。好在西湖大學有太多的“新導師”,學校很貼心地為他們準備了詳盡的“新PI入職指南”。未來,除了繼續探索多巴胺領域外,劉長亮還打算把更多精力放在培養人才上:“我覺得年輕人是肯定會創造歷史的,如果將來我的學生能有世界級的發現,那對我來說將是最自豪的事情?!?nbsp;相關論文: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n0532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8.01.008https://doi.org/10.1038/s41583-021-00455-72022-05-07 11:232 瀏覽 · 0 收藏 -
拒60萬年薪offer,26歲博士畢業留校獲聘副教授
“我拿到了多家大廠的高薪offer,但最終還是選擇留校,是因為喜歡校園自由且富有‘創芯’的氛圍?!睆堉揪S告訴《中國科學報》。他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杭電)碩博連讀研究生,今年3月完成博士論文答辯,隨后通過了該校特聘副教授的公示。26歲的張志維,在5年碩博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10多篇SCI論文,其中9篇發表于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期刊?!斑@幾年學校的人才聘任要求水漲船高,博士一畢業就成為特聘副教授,確實不容易?!痹诤茧娸o導員申東升眼里,學生張志維可謂“出道即巔峰”。張志維卻比誰都清楚,自己是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才能夠登上巔峰。01.論文源自應用關于論文數量,張志維在采訪中特意囑咐《中國科學報》記者:“不要提論文的具體數字?!彼念檻]也是有原因的?!斑@么多論文有什么實際應用價值呢?有幾篇文章能真正落地實現技術轉移呢?”曾有學術同行提出這樣的質疑。張志維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微波/毫米波,與5G/6G通訊密切相關?!拔抑饕鑫⒉ê撩撞üβ史糯笃餍酒?,就是俗稱的集成電路,研究本身偏工程應用?!睆堉揪S說,“在我的研究領域,一般是先提出一個想法,然后通過仿真、實驗、產品、測試,最后的呈現就是論文。這樣發表的論文大多是建立在成熟產品之上,不存在閉門造車寫論文的情況?!?020年9月,張志維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前往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訪學。期間,他在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Vincent Fusco教授指導下開展研究,合作發表了5篇SCI論文。Vincent Fusco評價張志維在微波毫米波功放領域的研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拔以趪H上首次提出混合EFJ功率放大器,首次提出了阻抗頻率調制的概念,這些在通信產品上都可以得以應用?!睆堉揪S圍繞應用補充介紹道,“我們研發的芯片提供給中電科,助力其實現公里級毫米波高速通信?!睘槭裁茨馨l表這么多篇貼近應用的論文?張志維稱自己一直關注微波毫米波功放領域的風吹草動?!懊刻煸缟衔叶家獮g覽相關的論文,看到標題大體就能猜到文章寫的是什么。這種狀態我一直保持著,樂在其中,因為可以促使我思考,提出新的問題并開展相關研究?!?2.拒絕年薪60萬的offer張志維的導師、杭電新型半導體器件與電路團隊負責人程知群教授告訴《中國科學報》,張志維發論文和做芯片產品研發都很出色,主要得益于他很專注,而且有自己的想法。他解釋道,5G/6G通信功率放大器芯片,是卡脖子難題,需要解決的性能包括效率、線性度、帶寬等,張志維在這些領域的研究很扎實,還很敏銳,既能提出解決辦法,又能付諸實施?!八难芯吭趯W術和工程上都具有前沿性,發高質量論文和做出能應用的芯片產品,也就水到渠成?!薄扒靶┠曜黾呻娐泛芸?,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后大多會轉行,這幾年國家致力解決集成電路卡脖子難題,現在的畢業生很搶手?!背讨汉芸春米约旱膶W生,相信他未來在科研和產業化都會有很好成績。在學校公示前,張志維就已經拿到某大廠起薪超過60萬的offer,但他最后的決定是,繼續留在實驗室從事毫米波芯片研究。對此,張志維說:“年輕人需要‘卷’一點,9年校園生活讓我養成了良好的時間管理和執行能力,也讓我見證了學校集成電路學科的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方向,未來需要更多的科研力量才可以產出更多的科研成果?!?3.有造“芯”情結張志維直言:“博士一畢業就被聘為副教授,基本跨過了青椒困惑期,是母校對于自己多年專注造芯的認可。我們做集成電路研究,不論是去企業,還是留在高校,都很有搞頭?!睋私?,2013年杭電獲得電子科學與技術的博士點;2021年底杭電又拿到了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的博士點。杭電的造“芯”歷史,源遠流長。我國第一只晶體管的研制、固態存儲控制中國芯、我國5G通信自主毫米波E波段芯片的研發,都有杭電人的身影?!皬堉揪S留校參加到杭電‘造芯人’行列,他有這份情懷,我很開心?!背讨赫f?!昂茧娮屛矣性臁尽榻Y?!睆堉揪S希望能用自己所學,為杭電集成電路學科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并在未來像自己遇到的許多好老師那樣,心懷育人情懷,培養更多集成電路人才?!盁o論是碩博連讀(期間)還是現在,從事集成電路研究的我在物質和精神層面的收獲都很不錯,將來我們還將深耕原始創新,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中國芯,對我來說,這才是最理想的人生境界?!睆堉揪S說。參考鏈接:http://renshi.hdu.edu.cn/2022/0413/c2934a153277/page.htmhttp://renshi.hdu.edu.cn/2022/0314/c2933a152129/page.htm2022-05-06 14:4618 瀏覽 · 0 收藏 -
10個黃金成長法則,助力你的讀博!
博士生與博士生之間的差距,可能遠大于博士生與本科生之間的差距,在讀博的同類群體中,有的人可能會在學術上成果顯碩、愛情上迎娶白富美、事業上出任高校副教授;有的人可能延畢幾年,甚至被清退?!昂谩辈┦颗c“差”博士的差別所在我沒法給出一個高度的概括,因為每個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都有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每個人的與眾不同我們無法一一概括,但是我們可以總結出那些助力你成為“好”博士的黃金成長法則。01.讓自我學習、獨立思考成為習慣在讀博過程中,自我學習和獨立思考永遠比“讓我學習”和“幫我思考”重要。自我學習是成為“好”博士的重要品質,尤其是在你自己的科研領域,一般來說你所研究的一些問題你導師也不一定弄清楚細節,很多時候都是要自己去自學。養成自我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比如自己去掌握搜索查找有效資料的方法,找到符合自己背景的文獻書籍,盡快有效理解研究中的技術和難點等,具不具備自我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會對之后的研究道路產生巨大影響。02.專注力會讓你的科研更有效率讀博怕的不是你不去求知,而是你懶散的求知,沒有專注力的研究過程會讓你的研究拖拖沓沓、效率低下,同時也伴隨著較高的錯誤率。筆者身邊好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有人想一個問題想到關鍵的地方根本停不下來,可以不吃不喝不睡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很多文學作品里都有描寫科學家思考問題走路不看撞電線桿的,專注下來拿饅頭蘸墨水吃的,其實一點都沒有夸張,這是非常真實的。03.鉆研力是深入科研的必備素養讀博需要深入思考的能力,學一個東西或者想一個問題,從來都不是淺嘗輒止,一定要想著把它學通,本質參透。博士生與本科生和碩士生最本質的區別是在研究中要參透事物的本質,深挖更深處的知識,這個深挖最深處的知識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讀博是需要你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做出一定的理論貢獻,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這需要你具備鉆研力的素養,只有你深入鉆研,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看到最美的風景,體現在科研上就是成果更優秀。04.沒有執行的目標只能是空想沒有執行,一切都是空談。當老師問最近科研進展或遇到實驗難題時,“差”博士大多套路是:我讀了幾篇論文,我覺得有以下幾項難點,預期后面解決?;灸繕司褪前具^這次匯報,不被老師懟就算成功,而預期后面解決的難點最終也不了了之,毫無執行力可言,只是一種被動的科研?!昂谩辈┦繀s不一樣,他們在匯報時會將文獻中的解決方法進行詳細講述并分析可行性。更優秀的博士生會動手去嘗試,看看到底難點在哪兒?讀博怕的不是你沒有目標,怕的而是你有目標不去執行,有了目標就堅決去執行,將目標變為現實。05.抵抗孤獨是讀博的必修課抵抗孤獨看似很抽象,其實讀博的孤獨既指的是你要獨立去做自己的課題,不要指望身邊人會在關鍵的時刻幫你去解決你的瓶頸問題,也指的是你花費了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實驗或者努力最終證明是錯誤的,面對這種挫敗感你無處可說,只能一個人默默忍受和消解,還指的是別人(尤其是家人)對你的不理解。讀博需要你付出100%的努力,占據你一天24小時除了睡覺之外的所有時間,你可能沒有時間談男女朋友,可能沒有時間去娛樂消遣,這種孤獨需要你默默去承受。06.一口氣吃不成胖子,循序漸進中提高自己誰剛寫的論文都不一定是好的,和學位沒有關系,之所以后來每個人投稿的期刊質量不同,只是因為每個學位的人根據自己的學位要求和期刊要求把那些不好的論文改成了看起來人模人樣的論文。所以論文是改出來的,不是你剛寫完就多牛逼,一口氣吃不成胖子,不要太過功利或者急于求成,科研我們唯有在循序漸進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提高自己。07.多和導師溝通,獲得更多幫助我見過導師水平高,學生5年才博士畢業的,也見過導師水平差,學生3年就畢業的,我也見過一個實驗室里同時存在3年畢業和7年畢業的博士,當然這里肯定有特殊情況,比如學生是在職的或者生病了或者回家生孩子去了,但很多時候與自己和導師的關系有關。我們很多時候都在說導師的科研水平決定了你的科研水平,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導師科研水平再高你們之間沒有交流和溝通,導師并不能給你切切實實的指導也是無濟于事,即使你導師科研水平一般,但是你們經常交流和溝通,這也是一個相互學習、相互成長和相互督促的過程。導師之所以能成為導師,其總有一些特長和關系網絡,你與導師多溝通交流,在現在的科研中、生活中以及未來的就業中都會獲得導師更多的幫助。因此讀博中得罪誰也不要得罪導師,要與導師保持密切溝通和友好的關系。08.讀博也有情感和生活需求學習知識,提高自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賺錢或者提升生活質量。但學習知識的過程并非是要你兩眼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讀博的過程也是要平衡好科研和生活的關系,博士生也是有情感和生活需求的,其實大家不要過分苛刻和附加太多“道德”壓力。 09.在心態上與自己和解對于大多數博士來說,讀博的過程往往都是一個持續自我否定的過程。每當面對一個模型自己無法解釋時,再看看別人論文里神乎其神的方程式,腦袋里總會質疑:我的智商是不是支撐不了讀博?每當提煉不出“創新點”,再看看別人論文里一個爛大街的領域卻獨辟蹊徑確立了一個新的維度或指標,最常冒出的念頭就是:我是不是并不適合搞科研?每當遇到科研的挫折時自我折磨、自我傷害、抑郁寡歡,心態崩了,失眠、焦慮、脫發。10.身體永遠是最重要的這種情緒上的過分波動都會影響工作效率。所以早點讓自己認清自己,跟自己達成和解的時候,一切不如意都可以迎刃而解了。當然,平和的心態也是在一次次的悲傷和快樂中練就的。身體是本錢,只有身體好了,讀博或科研才能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哪怕每天運動10分鐘,睡夠6-8小時,也能讓我們的身體產生正向變化。不然就跟我一樣,正值當打之年,卻腰突、腰直、頸直、頸突的,非常影響科研。骨質病變都是經年累月的勞損積累,且不可逆的,所以對于長期低頭彎腰做實驗、看論文的你來說,每天堅持運動吧。助力你成為“好”博士的因素可能在于導師、師門關系、研究課題等,但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當你面對外界的不公或者不如意時不要過多地去抱怨,因為這無濟于事,只會增加自己的負面情緒,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從自身出發,找到自身的問題,從多個方面提升自己,比如這10條成長法則,希望對你有用。2022-05-06 11:098 瀏覽 · 0 收藏 -
陳云霽:科研是我的使命與方向
【勞動者之歌】同很多個假期一樣,這個“五一”小長假的大部分時間,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陳云霽都是在辦公室度過的?!肮ぷ魅者€有很多其他工作需要處理,我科研效率最高的時間是晚上6點后,一做就到12點、凌晨1點多,還有就是周末和節假日?!痹陉愒旗V看來,這樣的工作強度很正常,“我們搞科研的,大部分人都差不多,并不是我特殊。這既是個人興趣所在,也是我們作為科研人員的責任?!边€未到不惑之年的陳云霽,已經是芯片研究領域的一名“老兵”。自2002年以來,他一直工作在國產芯片研制第一線——陳云霽曾是“龍芯”團隊最年輕的科研人員,是我國首款多核高性能通用處理器“龍芯3號”的主要架構師之一,還是國際首個深度學習處理芯片“寒武紀”的主要研究者,相關成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他領導團隊在深度學習處理芯片方面的突破被廣泛跟蹤和引用,國際學術期刊曾刊文評價陳云霽為深度學習處理器的“先驅”和“公認的引領者”。如今,除了自己的科研,作為研究所副所長,他還分管研究所芯片研發的整體工作,特別是芯片設計的共性關鍵技術?;蛟S有人將陳云霽的成就歸功于天賦——在父母的影響和培養下,他從小就是大家口中的“神童”,因為經常在數學競賽中獲獎,他9歲直接入讀初中,之后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再到中科院讀博、做研究,29歲就評上了研究員,可謂一路暢通。但陳云霽自己知道,從“天賦型選手”成長為科研尖兵,他付出了多少辛苦。在研究“龍芯”芯片的時候,“一周回一次家,洗個澡換身衣服”是常事。在開始深度學習處理芯片研究時,這個領域還沒有進入主流科研的視野,“我那時候經常是白天研究主流的CPU,晚上再做這方面的科研”。至于退稿,那更是家常便飯——“我每一篇發表的文章背后,都有5篇退稿”。能堅持下來,是因為興趣。陳云霽說:“每次攻克一個難關,都好像獲得獎賞一般??蒲胁粌H是一份工作,而且是自己的事業、自己的興趣,我愿意為此燃燒自己的生命?!蹦軋猿窒聛?,更是因為使命感?!按髮W期間,同學之間從不關注物質生活,大家討論的、佩服的都是誰科研做得好,特別推崇那些能做出優秀科研成果的學者,這給我人格塑造帶來了很大影響?!标愒旗V說,“進一步堅定科學理想和信念是在進入中科院計算所后。這里是我國最早從事計算科學研究的國立科研機構,我國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就誕生于此。能進入計算所讀書、工作,不好好從事計算研究,我都覺得對不起自己,更對不起前輩們?!薄拔蚁Mㄟ^我們的研究,讓機器能夠更好地理解人類、幫助人類、服務人類。這個目標或許在我有生之年都不能實現,但它值得我們前赴后繼。而在這場和國際同行的競技中,我希望我們能達成更多原始創新?!标愒旗V說,“我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方向,并把它作為我長期的追求,因此我的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保ū緢笥浾?齊 芳)2022-05-05 10:473 瀏覽 · 0 收藏 -
讀博少走彎路,關鍵是做到這幾點
前序筆者往期推文《拒絕“擺爛”:讀博人如果選擇“擺爛”,那跟咸魚有什么》區別引起了一些學者的熱議,其中“擺爛式科研”、“擺爛式交友”、“擺爛式戀愛”、“擺爛式休息”、“擺爛式運動”、“擺爛式活著”,與“佛系”、“摸魚”、“躺平”等統稱為一種“喪文化”,這種“喪文化”正在充斥著讀博圈。在讀博的日子里,筆者曾看到有些人雖然學術優秀,但是因為和導師不和而被拖延畢業;有些人被導師push地太重,從而叛逆科研;有些人的導師太過“佛系”,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指導而不滿;有些人因為別人的眼光或者在對比中產生自我懷疑,而對學術放任自流;有些人因為論文寫不出或發不了而一次次被迫延畢,因此而選擇“佛系”、“摸魚”、“躺平”、“擺爛”。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煩惱,有人覺得被逼得太緊,有人覺得實在沒指導;有人覺得和導師發幾篇小論文找不到工作,也有人花幾年沖大論文無果后后悔沒有做簡單課題;有些人選擇了年輕導師覺得關系難以相處,也有人選擇了大牛導師后整天見不到導師而懊悔,感覺自己讀了個“假研究生”……在讀博過程中走一些彎路或者經歷一些煩惱,各種不如意而選擇“喪式科研”或“喪式讀博”,其實每個人的科研道路都不會一帆風順,多多少少都會經歷一些苦楚。我們要拒絕“喪文化”,關鍵做到這八要,四不要?!?壹 ·拒絕“喪式科研”、“喪式讀博”:八要01. 要以畢業為前提畢業最重要,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是還是要特別強調一下,一定要在博士入學時就把畢業要求搞清楚。尤其是直博的,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直接讀博士比普博快,可以先玩兩年,時間很快就會打你的臉。年輕就是資本,畢業還是快點好。02. 要早點規劃自己的未來都是奔30的人了,不要以為自己在學校還只是個學生,歲數不小了,要早點規劃自己的將來。畢業后到底想要做什么,高校、政府、國企、研究所、大廠?早做規劃,每條路子的讀博方式是不同的。有明確目的的讀博,才會更加有勁。不要整天渾渾噩噩,沒有任何規劃,更談不上理想。生活是公平的,你現在不著急,將來要畢業了才發現去這里論文不夠,去那里又沒學過相關課程。03. 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導師。導師沒有絕對好壞(除了極個別變態),只有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所謂適合自己的導師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自己對導師的個人喜好,如果說一看上去你就不喜歡這個導師盡量不要選,選導師也是看眼緣的;二是要選人品好的導師,人品不好的導師,一定不要選,無論他是杰青還是院士,人品不好,就不要抱僥幸心理,否則,會很痛苦;三是導師的研究方向要是自己感興趣的,在選擇導師時要盡可能選擇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一致的導師,這樣可以更順利開展研究;四是要選在培養方式上適合自己的,比如push型導師或者放養型導師,看看自己適合哪一款。04. 要和導師維持健康關系和導師維持健康積極的關系才能確保按時畢業。得罪誰一定不要得罪導師,因為導師在你畢業上有很大的發言權,也會有很多不良的導師因為師生關系不融洽而故意拖著學生不讓畢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和導師維持健康的關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多主動和導師交流,導師也希望得到及時的反饋,證明他的idea是否有誤。不溝通,間接耽誤自己和導師的時間。05. 要多閱讀、多寫作和多發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是讀博生涯的必須工作,只有通過閱讀才能積累大量的理論知識,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以閱讀為基礎,閱讀經典文獻、高質量期刊文獻以及最新的研究文獻。其次就是多寫作,寫作是判斷你讀博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尤其是對于你以后找工作,論文成果至關重要。成果最終的體現為發表,發表高質量期刊的論文難度是比較大的,因此可以多尋求與導師或者其他學者的合作。06. 要靠自己開展研究讀博靠自己,不要期待老師給你多少指導,尤其是在國內,沒準你的老師還想著你帶他發幾篇論文呢。如果導師能帶領你做研究最好,這樣你可以少走一些彎路,科研可能會更順利一些,但是也不要放棄自己獨立開展科研的機會和能力,尤其是當你博士畢業了可以更好地在學術上獨立。如果導師不能帶領你做研究也不要傷心難過,因為這再正常不過了,很多時候導師可能還不如你懂得多,有些導師可能會不懂裝懂瞎指揮這樣會浪費你很多時間,沒有導師的指導你可以更好地培養自己獨立科研的能力。07. 要多和外界交流溝通博士需要多培養交流和溝通的能力,應該懂得如何把自己的工作介紹給圈外人。借此機會可以多去參加一些學術會議,在學術會議上擴大自己的人脈圈。08. 要鍛煉自己的身體無論你讀博再忙也要鍛煉自己的身體,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有很多因為廢寢忘食地讀博而把身體搞垮的,不要為了讀博而以消耗自己的身體為代價?!?貳 ·拒絕“喪式科研”、“喪式讀博”:四不要01. 不要怕麻煩導師這點對于導師是領域大牛的PhD尤其重要,每個導師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你不爭取自然會給更努力爭取的人,不要怕麻煩到時,多去和導師討論問題,多去尋求導師的幫助,幫你的次數多了你就成他的嫡系了。02. 不要向任何同行抱怨你的導師在競爭激烈的學術圈, 你所說的任何一句關于他們的非正面的話, 最終都會以添油加醋的形式傳到他們那里,這樣對你以后的畢業和發展極為不利,除非原則性問題,不要和其他人有過多的抱怨自己的導師。圖片03. 不要對比和攀比每個人的科研能力不同,每個人的科研計劃不同,每個人的職業規劃不同,每個人的研究項目不同,每個人的研究進展也就不同,在各種不同情況的對比下是沒有意義和可比性的。關鍵是要做好自己,不要羨慕那些結婚生子的,不要羨慕那些工作掙錢的,不要羨慕那些有個好導師的,其實你也有很多別人所羨慕的,你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規劃和計劃去執行就好了。不要盲目對比,在對比中會使你逐漸喪失自信和自我優勢。04. 不要以獨創性的研究為追求創新對于學術研究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創新的方式分為很多種,比如研究方法的創新或者研究過程的創新等。但是不要以開創性的或者彌補某個空白的創新性研究為追求,因為這樣的難度是非常大的。結語不痛苦的讀博歷程是不完美的,讀博有時讓你看不清道路,失去方向感,每邁出的一步都充滿不確定性;讀博有時也會讓你收獲很多喜悅以及滿滿的成就感,真可謂有喜有憂。不論你經歷怎樣的挫折都需要堅持下去,不要“喪式科研”或“喪式讀博”去浪費青春,因為這只會加劇你的負罪感和內疚感。2022-04-29 09:5923 瀏覽 · 0 收藏 -
中國留學生痛失哥大offer,這些雷區須警惕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撤銷了一名中國留學生的2022年研究生錄取資格。網絡流傳的通知郵件顯示,原因是該生在微信中發表了關于紐約地鐵槍擊案的暴力威脅言論。哥倫比亞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主任Gabrielle Gannon簽署了這封決定書。校方同時會對學生預繳的學費進行全額退還。網傳撤銷錄取的通知郵件此前有自媒體稱,該生在收到哥倫比亞大學的offer后,在微信朋友圈發表了針對美國人的頗為激烈的言論。對此,《中國科學報》從多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網傳信息存在不實之處。4月12日,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地鐵站發生槍擊案,至少有29名傷者,其中有不少是華裔乘客與華裔學生。針對這一事件,該生并非在朋友圈“口嗨”,而是在中國留學生的新生群里發表了涉事言論。具體用語也與網傳不同,暴力言辭主要針對“歧視亞裔”的人群。隨后,該言論被群成員直接舉報給了校方?!吨袊茖W報》聯系通知書中的招生辦主任Gannon采訪。哥大媒體關系辦公室主任Robert Hornsby代表學校,表示拒絕評論這件事?!斑@種情況在國外很常見?!敝袊嗣翊髮W外國語學院教授郭英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同時他指出,隨著國際局勢和輿論環境的變化,近年來西方社會對歷史事件、現實問題、國際熱點等問題尤為敏感,學生因發表言論而受到處分的“閾值”也在降低。以下是主要訪談內容:《中國科學報》:國外高校撤銷錄取通知書,這種情況常見嗎?郭英劍:這種情況在國外很常見。如果你登陸國外高校的官方網站,在與招生有關的各項政策中,一般都會把撤銷錄?。≧escinding Admissions)放在其中。換句話說,這都是昭告天下的政策。這既是高校所擁有的一種權力,也是高校為維護自身利益而保留的一種權利。這些政策也有助于堵住高考和研究生申請制度的漏洞。哥倫比亞大學官方網站上關于撤銷錄取的解釋從哥倫比亞大學的“答學生問”中可以看到,這所高校明確指出以下幾種情況,學校是有權撤回錄取通知的:學生成績明顯下降或未能畢業;學生在申請過程中沒有如實陳述自己的情況;學生在入學前的行為表明他嚴重缺乏判斷力或正直的品性。網傳案例顯然就是觸及了其中最后一條?!吨袊茖W報》:為了防止“竹籃打水一場空”,已經拿到國外名校offer的學生,有哪些需要格外注意的雷區?郭英劍:事實上,哥倫比亞大學的那個回答已經點出了國外高校撤回錄取的幾種最典型的情況。第一,提前錄取后分數下滑。進入名校的都是尖子生,很多人都獲得了提前錄取的機會。有些人被提前錄取后不再認真學習,導致成績下滑。這是被取消錄取資格的最主要原因。第二,學術成績等造假。英美高校主要是申請制,學生如果在申報中提交了虛假材料,在學術上作出了有誤導性、不完整或不準確的陳述,就很有可能被撤回錄取通知。第三,申請人品行問題。雖然美國崇尚言論自由、個人自由,但近年來,凡是言行不當者,高校一旦獲悉并查實,都會毫不猶豫地撤回錄取通知。即便學生已經入校了,學校也有權力撤銷錄取通知乃至撤銷學位。需要注意的是,國外主要對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性騷擾、語言暴力等因素非常敏感,對在現實中使用身體暴力者采取零容忍的態度。更有甚者,近幾年,一些學生因為在歷史事件、現實問題、國際熱點等話題上發表了與主流不同的觀點,就遭到了學校處分,總體上呈現出越來越容易“踩雷”的趨勢?!吨袊茖W報》:國內高校是否也存在這種臨時撤銷offer的情況?通常是因為哪些原因?郭英劍:這要分兩個層次來說,就高考錄取大學生來說,幾乎沒有臨時撤銷錄取通知的,但研究生層面上有。因為研究生錄取是有公示的。公示就是為了發現問題、糾正問題,也給撤銷錄取留出了余地。在我國,有很多準研究生被撤銷錄取通知的案例。最常見的原因也是材料造假、考試作弊等。至于學生在自媒體上的不當言論、不當言行,是我國高??疾閷W生的一個空白。除非考生的言論與行為涉及違法違規,否則我們的高校大都不會考慮這樣的因素。但國內近日有一個案例:一名女生通過考研被北京工業大學錄取后,在微博上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被網友舉報??梢钥闯鲈谥袊咝?,學生現實生活中的表現也將越來越受重視?!吨袊茖W報》:有人質疑,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體,直接取消學生被錄取的資格,算不算“不教而殺”?郭英劍:大學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成績與材料中的人,是既往是過去;而在自媒體中發聲的人,則是活靈活現的真實的人,因此更能反映這個人的實際品德,不可掉以輕心。學校對已錄取,但尚未入校的學生負有進一步考查的責任,對言行失當的考生及時用撤銷錄取的方式予以處分,這種教訓無疑會讓考生銘記終生。說這是“不教而殺”,實在是沒有看到這樣的處分就是教育方式之一種?!吨袊茖W報》:也有人擔心,對社交網絡上的一時“口嗨”重拳出擊,會不會輕易毀掉一個年輕人的人生?郭英劍:作為年輕人,一時激憤說了不該說的話,因此被撤銷錄取乃至影響了人生,的確很可惜。但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言行負責,這沒什么好說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特別注意,除了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這樣的明確紅線外,應該有一定的規范,認定哪些言行是被公認為錯誤的,是高校與社會所不能接受的。我最擔心的是,面對公共事件或國際熱點,特別是一些在社會上甚至學術界都難有定論的問題,一個考生發表了個人看法,與他人觀點不一致,或者跟當時的主流觀點不太一致,是不是也要被當做不正確對待,甚至承擔被撤銷錄取的后果呢?事實上我們知道,很多事件并無固定的正確觀點,甚至經常出現反轉,但若是考生在當時被處理了,后續就很難有被糾正的可能了?!吨袊茖W報》:那么,對準備申請offer或者考研的學生,您有沒有一些建議呢?郭英劍:好好做人,好好做學問,力求言行一致。2022-04-29 09:268 瀏覽 · 0 收藏 -
在畢業前,一個博士要歷經多少煎熬
前言2019年春節剛過,演員翟天臨因在直播中回答網友提問時不知何為“知網”,導致其博士學位的含金量受到廣泛質疑?!安┦俊币辉~也迅速成為網絡熱搜。據統計,我國每年畢業的博士生5萬多人,而各科研機構在讀博士生總數超過35萬人。但對于這個主題,網民的關注點更多則只是集中在“高學歷明星”上,至于全國絕大多數博士本身的生存狀態如何,卻鮮有人問津。文中的4位博士生,都是我身邊的同窗。這些年,我們共同接受著學術研究與現實生活的雙重碾壓。他們對學術事業不乏誠摯的熱情,但在學業之外,卻有更多困擾,不斷地吞噬著他們的信念。我想,這大概就是博士研究生們的過去和現在——我希望,這不再是他們的未來。4月下旬的一個晚上,校園里一棟靠近三環路的宿舍樓6層,突然傳來一陣捶胸頓足的哭聲。5樓幾個提著熱水瓶出來打水的學生走上幾級樓梯,仰頭往上看,只見四五個光著上身、下身只穿一條平角內褲的中年男人在樓梯口站著,其中兩個抽著煙,松緊帶把肚子上的贅肉勒成了兩段蓮藕。探頭的學生自覺沒趣,便從樓梯上走下去了。學校宿舍樓里1到5層住著本科生和碩士生,最頂層留給了全校的男女博士,據說是為了鼓勵博士生們鍛煉身體。博士生們年齡參差不齊,與樓下的學弟學妹相比,很多人倒更像是老師、或出沒于宿舍樓的工作人員和維修工。晚上10點,通常是博士生們出來“放風”的時間,看了半個晚上的資料,注意力已達到極限,需要稍微放松一下、抽根煙養養精神,以迎接11點到凌晨2點的學習時光。一個抽煙的胖子說,那位嚎啕大哭的兄臺,是因為學位論文提交到校外進行匿名評審時,3份反饋報告中有1份判定的是“不及格”。按照規定,他可以提出申訴,但不保證可以復核通過,如果不順利,則需要延期半年或者更長時間才能畢業——此人之前已經收到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的offer。晚上出去喝了點酒,情緒難以自制,回到宿舍便哭開了。走廊上的大家聽完長吁短嘆,有的深表同情,說這么好的就業機會放棄了很可惜;也有的抱怨說評審機制變嚴格了,“今年趕上翟天臨的事兒,肯定查得嚴格,要抓典型的?!弊呃壤镩冱S的燈光把他們的影子沖得很淡,所有人都有些悲觀地討論著各自的狀況以及共同的未來。這些話題曾被無數次地說起過,但大家依舊聊得津津有味——誰也不想回到電腦旁邊,繼續面對顯示器屏幕,以及電腦前頭成堆的文獻。01.小春丨29歲,應屆博士5月份小春回了趟家,感覺家里的一天要比在學校漫長多了。那天,他抱著本《規訓與懲罰》在院子里看,弟弟5歲的女兒不時跑來打斷他。小侄女抱著小春的頭,要給他薅白頭發,因為這也是她和奶奶經常做的事。小春順從地低下頭,攤開手心,小侄女不住興奮地大叫:“又找到一根!”陽光下一根根白發像魚刺一樣,在小春的手心里平躺著,小春發了條朋友圈:“折戟沉沙”。在小春人生過去的29年里,陪伴他時間最長的不是父母和朋友,而是“學?!?。從3歲那年進入幼兒園,他在校園里已度過了26年。每次回去見到親戚和鄰居,打招呼時,他總要在“為什么還沒有上班”這個問題上多費幾句口舌。村里沒人讀過這么高的學位,村民們說起這個博士生,有羨慕夸贊的,“相當于咱們的副縣長級別了”;有困惑反對的,比如小春的四伯——他有一次毫不客氣地問:“念書念到30歲,60歲退休,國家培養你們圖什么?”小春覺得很尷尬,又反駁無力。對于校園外的生活,小春時常懷著一種說不上來的羨慕。當年他的大學本科的同學,大多已經工作了六七年,足以支撐起一個家庭了。他參加過幾次同學聚會,在企業上班的大談辦公室文化,做公務員的說起官場和晉升的困難,小春覺得自己接不上話,和誰都沒有共同語言。有同學發現他在沉默,便用充滿體恤的目光望著他,說他還沒上班,趕緊多享受幾年無憂無慮的生活吧。但小春從未覺得自己是在“享受生活”。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讀研二那年,他拿到一筆2萬元的國家獎學金,高興地打電話給爸媽,說從此以后再也不花家里的錢。從那時起,他的生活質量便直線下降。讀博期間,小春每月從學校領取國家下撥的1250元的補助,這只夠他在食堂里的生活費,其他方面的花銷只能靠兼職去賺。他曾經申請過校級的科研項目,按要求他需要公開發表一篇論文作為結項成果,經費只有3000元,還要靠購書、買電子產品的發票才能到財務處領出來,相比在北京的日常開銷,簡直是杯水車薪。無奈,小春只好重操舊業,做家教、寫軟文、接筆譯,每天都走在為生計奔波的路上,有段時間甚至覺得,聽講座和看論文成了副業。對于一些大宗且緊急的開銷,譬如繳納每年1萬多元的學費和住宿費,小春只能向幾個關系最好的朋友求助。這幾年,小春積累了豐富的借錢經驗,哪些朋友可以張口、能借多少,誰的錢需要優先還,他心里有一張復雜周密的表。有時趕上獎學金和兼職的報酬一時沒有到賬,他也經常干“挖了東墻補西墻”的事情。在所有朋友中,他最常張口借錢的,是一個高中時期的好友。兩人平時聯系不多,但彼此并不把對方當成外人,借錢時對話簡潔而默契,通常是小春問“在嗎?”,好友就回“要多少?”——每當這個時候,小春內心便生出一種既無奈又感動的復雜情緒來。除了經濟壓力,科研的壓力也時刻籠罩在他頭上。學校規定,每位博士生在讀期間需要在CSSCI刊物發表2篇論文才可以畢業,而小春所在專業,只有6本刊物算是“C刊”,且其中2本還是季刊。而且,除了在讀的博士生,發“C刊”也是高校教師評職稱的必備指標,因此,這區區這幾本刊物后面,不知有多少雙熬紅的眼睛緊緊盯著。小春從博二便開始投遞論文。每家雜志審稿的時間一般是4到6個月,并明令禁止一稿多投。論文投出去后,小春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等待。半年過去,這邊若沒了音信,他才能將論文轉投另一家。一直等到博四,他的第二篇稿子還像蒲公英種子一樣,在天上漫無目的地飛著。博四開學時,導師寫信給小春,讓他趕緊解決一下發表論文的問題,免得影響畢業。小春自己也慌了,除了四處投遞,也開始聽從師姐的建議,聯系網上的“期刊代理”。在此之前,小春以為只要自己認真寫出來論文,總有機會被刊發,但“代理”們的強勢姿態才讓他終于明白,原來那寥寥的論文發表機會,早就被他們搶去了半壁江山——比如,一個“C刊”的代理跟他明碼標價:發一篇文章,“版面費”2萬元;若找人代寫加發表,每篇3萬元;如果是“加急”,還需要再加錢。小春聽完報價,頭都懵了,他問那個代理:“你們憑什么保證交了錢就一定可以發表?”對方回答:“我們的頭兒是主編的小舅子,這個關系還不算硬?況且他們主編自己也不是白送人情,他都會從中提成的?!笨扇绱税嘿F的價格,有哪個人愿意做冤大頭?小春在食堂飯桌上痛批這種現象,就有同學打斷他的話:“咱們讀書的付不起,人家高校老師可有愿意花錢的呀!你想想,如果你差這么一篇文章就可以評教授、工資會翻倍,你愿不愿意出一次血?”小春只能垂頭嘆氣。最終,小春的第二篇“C刊”還是靠著導師幫忙才得以刊發——恰好一家重要刊物開辦了新欄目,編輯向小春的導師組稿,導師特意推薦了小春。收到雜志社寄來的紙刊時,小春終于長舒了一口氣。他對學校的規定是十分清楚的,去年他們隔壁宿舍就有一位同學因為發“C刊”數量不夠,畢業時學位證就被扣下了,只領到了學歷證。那位同學沒辦法找工作,后來不知用什么辦法又發了一篇,才終于拿到了學位證。有同學說,學校這樣做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為博士生們是在為全校的科研總量添磚加瓦,沒有這些強制壓榨出來的C刊論文,整個學校的“科研實力”便會大打折扣??刹还茉鯓?,解決完這個心腹大患,小春覺得自己畢業終于指日可待了,畢竟15萬字的博士論文已經有了基本框架,完成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他甚至開始想象下半年應聘和答辯的場景了。只是這個“時間”,后來卻讓他時常陷入到一種莫名的恐慌里。大概是因為看文獻“走火入魔”的原因,小春在翻書時,腦子里總會浮現一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晚上睡覺也總會莫名醒來。他懷疑自己得了輕度抑郁,這在同窗中并不少見。有時他會想起四伯的話,覺得“時間”就在背后推搡著自己,越臨近30歲,便越發焦慮——- 身邊的人天天操心的房子車子、事業愛情、老人孩子,他卻沒辦法通過具體的方式去觸碰,心中迷茫;- 讀博以后,他對自己的穿著打扮也不再上心,只要不出門,他必然會穿那套灰色的睡衣;- 他幾乎不怎么關心時事,很少看熱播的電視節目,對于時下流行的文化,總感覺隔著什么;- 哪怕是對自己最大的愛好——閱讀,他也總懷著負疚,因為專業性的研究已牢牢捆住了他,他早就不能由著性子去讀自己感興趣的書了。小春說,每天自己都在和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在搏斗,可這種搏斗的意義究竟在哪里?他唯一能夠攥在手里的,似乎只有那些魚刺一樣的白發。02.老魏丨38歲,已婚,在職讀博整棟宿舍樓里,老魏與“學生”身份反差最大。除了1米85的個頭和發福的身材,他還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常年的教學工作使他患上了嚴重的咽炎,每天清晨,公共水房里便傳出來他清嗓子的聲音。動靜很大,一會兒像咳嗽,一會兒又像嘔吐,很多人都不堪其擾,大家在氣惱中爬起來,開始新一天的研究生活。別人對他有意見,老魏自己也經常對學校發表意見。譬如,他沒辦法理解3個博士共住一間12平米的宿舍,認為這對潛心做研究的人來說簡直是“不近情理”、“荒謬至極”。自從22歲本科畢業后,他已經有15年沒有體驗過群居生活了,更何況和他同寢住的2位博士生,年齡上比他小10歲,生活習慣本身就是“代溝”。室友們笑話老魏是真正的老年人節奏,11點多便上床睡覺——而對于他倆,這個時間靈感才剛剛敲門。一開始,老魏也想做好人。每次都會主動打掃臟亂不堪的宿舍,幫室友整理隨處亂掛的襪子和內褲,后來發現這根本捂不熟跟室友的關系,也就心灰意冷了。室友小何見狀反倒很開心,說老魏這才是想通了,“保持了博士宿舍的良好生態”。幾年前,老魏無論如何沒想到自己會進京重新做學生——事實上,他自己教過的好幾個學生都已經博士畢業了。老魏本科在一所位于三線城市的高校就讀,由于課業優異,畢業便留校做了老師,兩年后結婚,又在職就讀了自己學院的碩士。經過了十幾年的耕耘,已評上了副教授,還是學校英語系的系主任,有車有房,家庭和睦,工作順心,如果不是兒子的教育問題,他真的以為自己要在那個城市生活一輩子。老魏的妻子是一名醫生,重點大學碩士畢業。一次在飯桌上,老魏偶然給妻子讀了一則某著名高校引進副教授以上人才的公告,這所學校給出的條件讓正在吃菜的妻子默默放下了碗筷——40萬的“人才引進費”,一棟80平米的住房,孩子入讀該校附屬學校讀書……對于老魏兩口子來說,這簡直就是為他們進入省會城市撐了一把天梯。妻子當機立斷,催促老魏趕緊聯系這所學校,她當年是在父母的催逼下才回到家鄉工作,很不甘心,現在能有機會殺回去,她無論如何也不想放過。對方院校接收到老魏的簡歷,很快便給了答復:雖然老魏這些年有不少科研成果,但由于他不是博士學位,沒辦法按照“引進人才”的標準來對待。老魏長舒了口氣,自己在單位里得心應手,本來就對換城市有些懼怕,正好就此收心。然而,這個沒能實現的夢卻像打開的潘多拉盒子一樣,時刻糾纏著老魏妻子的內心。一次,她半夜突然醒來,搖醒了老魏說:“你為什么不考個博士?”妻子的理由很簡單:他們倆這輩子已經基本上“一眼望到頭了”,但兒子還小,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案改钢異圩?,則為之計深遠”,兒子若是能站在更高的地方,就離成功更近了一步。妻子甚至心花怒放地描述道:“不如你直接讀北京的博士,畢業后如果有了機會,咱們就留在北京,我哪怕去應聘社區醫生也行啊,只要孩子能有北京戶口,那高考讀個好大學還能是問題嗎?我們當年已經那么苦了,說什么也不能讓孩子再走一遍老路……”“北京那是我們能去的嗎?”老魏心里一陣發憷,裹著被子鉆進了被窩。妻子卻抓著他不依不饒,讓他現在就起床備考,還算了算,若把他們的兩套房子都賣了,再加上存款,能在北京買個多大的房子。老魏拗不過,只好在網上報名,聯系了要報考的導師??粗拮訉⒁粡垺翱疾┘佑汀钡狞S色紙條貼在臥室的墻上,覺得她真的是走火入魔了。讀書的時候,老魏的妻子常常在微信里鼓勵他,說他是“背負著全家人的希望來北京讀博的”。因為老魏已經是副高職稱,收到錄取通知書后,單位怕他跳槽,不允許他轉走人事檔案,和他簽了“定向培養”的合同:讀博期間,學校負責學費,給他發基本工資,但他必須在畢業后回校工作5年。老魏是個老實人,拿著合同回到家的時候垂頭喪氣,說大概翻身無望了。老魏妻子翻看了一遍合同,撂下時把桌子拍得啪啪響:“既然有合同,就有違約條款,不就是15萬嗎?到時候找到合適的下家了,我拿一年的工資賠給他們!”妻子雄赳赳氣昂昂的姿態讓老魏的內心出現了松動。到北京之后,他和同樓層的同學聊了聊,發現很多同齡人來讀博士,其實都和他抱著同樣的目的:孩子大多在4歲左右,所有人都在盼望著畢業后能拿到北京戶口,讓孩子到時來北京讀小學。隔壁宿舍的陳老師在來讀博前,就已算是國內美國文學研究界的青年才俊。老魏之前就讀過他的論文。陳老師從長沙來北京,同樣是看中了首都優質的教育資源。老魏經常在圖書館的外文期刊部碰到陳老師,基本是手里翻著一本雜志,腋下還夾了一本。聽陳老師講,他打算在讀博期間發表4篇“C刊”,以增加自己留京的籌碼。老魏自己也在悄悄努力發文章、積累研究材料。來京后也聽了不少名家講座,他著實感覺到先前自己的視野太狹窄,論文寫得也不夠規范,收到導師的修改意見他還會臉紅——畢竟導師只比他大了5歲。老魏真真切切地感覺到自己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平時接觸的人也比他以前的同事們優秀許多,平時在向人自我介紹時,老魏只說自己是一名英語教師,從不提及“副教授”、“系主任”這些名頭。聽講座時,老魏也不像那些抱著筆記本電腦的年輕人,還是喜歡用筆在本子上做筆記,遇到困惑的地方,就在一旁打上大大的問號——只是他從沒有在講座上舉手將自己的這些疑問說出來過,“覺得怯場,怕問得沒有水平被人笑話”。平時沒課的時候,老魏也會和幾個同齡的博士生相約去國家博物館看展覽,去玉淵潭公園看櫻花。有一次,陳老師在網上買到了幾張中山音樂堂的票,幾個老男人相約去聽一場交響音樂會。這是老魏第一次聽交響樂,現場的氛圍給了他巨大的震撼,當周圍響起埃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時,他激動得有些恍惚——在以前的英美文化概況課上,他曾經給學生們播放過這部作品。離場時,幾個人紛紛感嘆“大城市就是不一樣”,想要精神享受,隨時可以得到滿足。老魏借著興奮勁兒,再次和他們討論起留京的問題,就有人唱起了悲觀的調子:“咱們這把年紀還選擇北漂,實在有點太不知深淺了。我寧愿回去待著,車沒有那么多,也沒有那么多霧霾?!崩衔簱牡牡共皇擒囎雍挽F霾。他覺得有些高校之所以把人才引進的年紀定在了35歲以內,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在他這把年紀,要在這樣人才濟濟的大城市里拼出一番樣子來,總覺得自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且不說到時候會不會有合適的工作,就算他能留下來,把妻子和孩子接過來,租房和日常用度就是很大一筆開銷;這還不算孩子報考興趣班、補習班的花費;況且妻子又那么喜歡買衣服、化妝品、名牌包,這些老魏想都不敢想——就像一位博士生同學說的,要想把他們在三、四線城市的生活質量“平移”到北京來,只靠做大學教師每月1萬左右的工資,恐怕很難實現。傍晚看書看累的時候,老魏總會搬個馬扎,坐在宿舍樓道晾曬衣服的小陽臺上和妻子視頻。妻子招呼兒子從屏幕那頭給他打招呼,老魏就會傻呵呵地笑,問他們在做什么。妻子會簡單說幾句,然后逼他講一講在北京的趣聞,說這也是對兒子的一種教育。老魏一天到晚都在圖書館看書,大部分時候并沒有什么新鮮見聞,就坐在一排排晾曬著的衣服下面,靜靜地聽妻子的嘮叨。在妻子身后的位置,老魏可以看到家里墻上熟悉的壁燈,乳白色沙發的一部分,以及沙發上的玩具汽車。這是老魏一天里覺得最踏實的時刻,仿佛他還坐在那個房子里,一切都沒有發生改變。03.李語丨29歲,博士,年輕媽媽讀博之前,李語在一家負責工商管理的事業單位上班。每天處理單調繁瑣的工作,和辦公室里那些貌合神離的面孔打交道,讓她常常有種提前養老的錯覺,經過一段時間焦躁不安的抉擇,她辭掉工作,在網上申請了來年3月份的博士入學考試。李語覺得自己適合搞科研——她喜歡讀書,無論是本專業的傳播學,還是其他人文社科類的作品,她可以坐在電視機前頭目不轉睛地抱著書看上幾十頁,在地鐵上時也是如此。讀研時,她在所有同學中最努力,別人都去實習的時候,她還在搜集資料修改碩士論文。答辯結束后,一位來自北大的辯委老師說:“你底子這么好,不讀個博士可惜了?!辈┦可雽W面試時,導師似笑非笑地看著她,問她:“你可以保證不因為個人生活而影響學業嗎?”李語想都沒想便果斷地點頭——她是個完美主義者,最討厭那種遇到事情講條件、給自己找退路的做法,她覺得那些所謂的“雞零狗碎”根本不可能壓垮強大的自己。然而博一第一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李語突然明白了導師當時的目光意味著什么:一天,在學校食堂吃飯時,覺得胃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竟然懷孕了。她驚慌失措,打電話給老公,電話那頭聽到了消息樂不可支,她卻又惱又氣,心頭還掠過了恐懼感——該怎樣告訴導師自己懷孕的消息呢。剛入學的師門聚會時,導師就在飯桌上半開玩笑地說,招女生博士是“雷區”:他的一位同行曾經招過一個女生博士,讀了6年才交上一份隨意拼湊的論文,這個導師不允許這位女弟子畢業,沒成想女弟子反咬一口,說導師想和她發生性關系,騷擾不成懷恨在心,故意整她。導師百口莫辯,反而成了貼吧里的“名人”,在校園里也常被人指指點點。李語的導師從沒有和女學生傳出過這樣的緋聞,對女學生保持距離一向很在意,連女學生去辦公室找他談事,他也會刻意把門敞開。但他卻踩了女博士生的另一個“雷區”:在他招收的女學生里,此前已經出現了兩例,因讀博期間生孩子導致論文“難產”的情況。其中一個女學生還因產后抑郁,直接放棄了博士學位。李語想,自己給導師苦心經營的“好學生”形象,恐怕很快就要坍塌了。和老公吵完一架、冷靜了兩天,李語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想來自己剛結婚那兩年,曾為備孕做過周密計劃,沒想到總是懷不上。后來老公只能悻悻地說:“順其自然吧,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比缃瘛岸Y物”不期而至,雙方父母都覺得是好事,況且李語年齡也不小了,老人們百般叮囑,千萬不能打胎。李語坐在宿舍里,在一張紙上列出了密密麻麻的日程:撰寫課程論文、孕檢、搜集論文資料、分娩、開題……當她把這些日程逐一標注在一條時間軸上時,突然發現:她完全可以瞞著導師和同學,把孩子生下來。第一學期剛一結束,李語便訂了回家的票。前幾個月孕期反應大,她害怕在同門聚會時露出馬腳,找了個理由推脫了。那時,她只需要再修2個學分就可以完成博士畢業的要求。李語決定第二學期不再回學校,等博二再去修課拿學分——那時她就已經生完孩子將近3個月了。老公和她開玩笑:“在導師的眼皮子底下生孩子,像電影里的情節一樣,有沒有覺得很刺激?”可真正的生活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刺激”?;氐郊抑?,李語的身子便一天天沉重起來,她飯量大增,吃完飯只想在沙發上躺著,去醫院做各種檢查時,常常坐在走廊里就能睡著,再拿起本理論著作,簡直就是催眠良方。這樣渾渾噩噩了兩個月,骨子里要強的她實在看不慣自己的“墮落”,坐到電腦旁邊,打算做點讀書筆記,然而一個上午過去了,連500字都沒寫出來。待產的半年里,她特別害怕收到導師的“突然關心”,覺得自己需要編很多個謊話,來解釋為什么一直沒有回學校。6月中旬,李語和老公終于迎來了女兒的出生。李語曾把生產想象得特別完美,仿佛孩子生出來的那一刻,她此前受的一切罪都宣告結束,等再過上兩個月把孩子交給婆婆,她就解脫了——沒生孩子以前,她確實可以把時間分割得清清楚楚,將事情一件一件利索地完成??珊⒆右簧聛?,她才體會到什么是“拖泥帶水”。她本能地對這個新生命產生了強烈的依戀,不愿意把孩子交到任何人手中,“做母親”這件事在她的生命中畫了一條射線,以意識到“自己是個媽媽”為原點,每天24小時貫穿她的生活。9月份學校開學前的最后一天,在火車站的進站口,老公幾乎是硬生生地從李語懷里把孩子“搶”了過去。孩子在老公懷里哭,李語在候車室里哭,宛如生離死別。直到火車走過了兩站,李語才止住眼淚?;氐綄W校,一捧起書,李語就覺得頭大,可開學第一周的學術沙龍上,導師要求她給大家講讀這本書的心得體會。學業上的壓力和對孩子的思念,不斷撕扯著李語。上課和閱讀文獻的時候,她會不時地走神,擔心孩子是不是在家里哭鬧,粗線條的婆婆會不會忘了給孩子沖奶粉。同寢室的陸老師最先知道她生了孩子,對她的堅強豎起了拇指,同時也絮絮叨叨地說起自己因為出來讀博,讀小學的兒子成績出現滑坡,打電話時對她也不那么友好。李語聽她倒苦水,忍不住感嘆:“你說女博士應該在哪個階段生孩子?我怎么沒見過哪個成了家的女博士可以在學業家庭上都游刃有余?!标懤蠋熆嘈φf:“男人和女人讀博士,肩膀上扛的重量完全不一樣。我前段時間還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女博士生1個孩子,就等于放棄了3篇‘C刊’?!彼D了頓,又搖搖頭說道:“還有,你現在和孩子分居兩地,最多只是思念;等回家準備論文的時候,恐怕比現在要更難熬?!标懤蠋熞徽Z成讖。好不容易等學期結束,她滿懷著期待地回到家,抱著女兒怎么親也親不夠。然而剛過了兩天,她做母親的幸福感就被孩子一刻不停的啼哭聲消磨殆盡。婆婆要回老家照顧年邁的老人,臨走時交待給李語很多哄孩子的竅門,但李語很快便明白了,這些經驗是婆婆的專屬,自己操作起來卻并不奏效。白天想要寫點東西是不可能的,即便不需要喂奶,孩子也不允許她做任何事情,不講任何道理的哭鬧就是女兒的殺手锏。李語有時候也會忍不住發一通火,但這對半歲的女兒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李語只好逆來順受,等到凌晨3點多女兒熟睡的時候爬起來,坐在衛生間的馬桶上寫論文。大學時李語經常因為看韓劇熬通宵。那時候年輕,夜里不睡覺,次日照樣打起精神去上課,但現在,她明顯覺得體力不支、不比從前了。讀論文時,她借著淋浴的燈光,瞇著眼去捉那些隨時會跳行的文字,一只胳膊抵在墻壁上,以便后背不至于因為久坐而疼痛。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一個多月,一次夜里起床時,李語衣服穿得少了些,凍感冒了。很快女兒也被傳染,母女倆一起住進了醫院。老公心疼李語,在醫院陪護時提議說干脆請個保姆來照看孩子好了,這樣她也好分出精力來寫論文。李語堅決不同意——自己的婆婆照看她都不放心,更何況外人。老公和她爭執了半天,最后怒氣沖沖地說:“又想要孩子,又想要博士,你要的也太多了?!闭f完便出去抽煙了。住院的這幾天,李語的媽媽過來幫忙看孩子,她終于可以躺在病床上放松一下緊繃的神經。她計劃著,要用4年的時間把博士學位讀下來,到時候女兒已經3歲了。等到畢業典禮那天,她一定會領著女兒一起參加,要讓自己的導師知道,她一手帶孩子一手寫論文,即便是這樣她還是做得很好。想象著3年后導師臉上驚訝的表情,李語禁不住笑出聲來——不過她的想象和眼下的狀況還有些距離,她連博士論文的開題報告還沒有寫完,開題通過后,還要寫至少10萬字的論文,而病房外女兒的哭聲已經又響起了。04.文昭丨27歲,每天泡在實驗室的博士武漢理工大學的研究生墜樓事件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時,文昭同門的微信群里也爆發了言辭激烈的大討論。交流的內容和以往一樣,聲討他們的“老板”。在自然科學的碩博圈里,“老板”是學生對碩導、博導的通用稱呼。除了每月國家發放的補助,“老板”會給學生們發放一些額外的補貼,相應地,學生要在實驗室里做實驗,完成“老板”動輒上百萬的科研項目——這是理工類高校普遍的“實驗室政治”。在“墜樓事件”的煽風點火下,這次的群內交流更像是批斗大會,揭發集中在文昭的導師葉教授最為人詬病的做事風格上:強派工作、拿學生當苦力、將學生成果據為己有、干涉學生個人生活……最讓大家受不了的一點是,導師最擅長諷刺挖苦學生,人品有問題。群里你一句我一句,文昭在做計劃書,一會兒沒看,手機上已經多出200多條消息。有個師弟情緒特別激動,說他想把墜樓事件的帖子發到自己朋友圈里,故意讓導師看到。其他幾個人都勸他要冷靜,文昭也回了一條:“順利畢業最重要,你發了也不起作用,得不償失?!泵看芜@樣的揭發都會有人站出來安撫情緒,倒苦水的人也會乖乖聽從,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還沒畢業,他們只能忍著。其實即使畢業了又能怎樣呢?文昭知道一個師兄,現在已經在另一所大學任教,每次發文章還要將“通訊作者”署名為導師的,自己只占“第一作者”的位置。除了這個名為“父王求你不要亂來”的聊天群,文昭他們還有另一個大群,名字是“葉門一家親”,里面有導師的歷屆學生,以及導師本尊。相比小群,這個群的聊天內容就比較“官方”,通常是逢年過節大家給導師送祝福,或者導師發來一篇媒體對自己的報道,下面便會跟帖數不勝數的玫瑰、禮花與鼓掌。文昭知道群里每個人都對導師有不滿的情緒,但每個人又都忌憚他,就像那個畢業了幾年的師兄對他講的:“不在文章上加上老板的名字,我睡覺都不踏實,總覺得他會在夢里插我一刀?!碑斈暌舱浅鲇谶@種忌憚,文昭研二時便老老實實接受了導師的建議,申請直博,繼續跟著他做研究?!绊樏瘛敝虚g不是沒有叛逆者,碩士期間,一個同門室友就悄悄申請了國外一所大學的博士。申請博士需要兩名同領域專家的推薦信,他直接跳過了自己的導師,找了其他人。毫無疑問,這位同學的做法直接踩到了導師脆弱的自尊心。在周一的例會上,導師好幾次拐彎抹角說到這件事,大罵那個學生是“人渣”,“狗吃完屎還會對拉屎的人搖尾巴,他簡直就是豬狗不如”。導師還揚言要在國內學術界封殺這個“叛徒”,并告誡在座的學生不要和這位“洋博士”交往,一旦被他發現,后果只有一個——“逐出師門”。文昭和其他同學都低著頭,為自己的導師說出那些話感到羞恥。大家一致認為,“老板”在金庸劇里面絕對是毒瞎徒弟雙眼的丁春秋,最擅長黨同伐異。文昭有時候也會想不明白,他的導師本碩博都畢業于名校,還是國外多所高校的訪問學者,頭上頂著“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長江學者”的名頭,怎么會經常在學生面前發表一些偏執荒謬的言論呢?“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就比北方人聰明?!薄澳銈冊賹W30年也別想和我平起平坐,人的天分是不一樣的?!薄安惠敵鼋洕б婢筒灰勄閼蚜?,文學哲學這些東西早晚要完蛋?!薄豪锝洺N出一個名為“骨骼清奇我老板”的Word文檔,專門記錄導師發表的這些觀點,隔一段時間就有人主動更新內容。文昭他們每天待在一個100多平米的實驗室里,等待數據的過程無聊而漫長,這些奇葩言論便成為大家最喜聞樂見的談資。最早跟隨導師讀書時,文昭曾被好奇心驅使,在網上查閱了導師的詞條。其中有一行關于“為人治學”的介紹:“長期以來以教學質量為己任,力求以精彩的課堂教學影響學生;他的人格魅力激勵和鼓舞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焙髞?,文昭每次回想起這段介紹就覺得滑稽可笑。博一剛入學,導師便把幾個新入學的研一師弟師妹交給了文昭,文昭要負責給他們講課,教他們怎樣觀測樣品、收集實驗數據,以及如何撰寫論文,甚至有時還會在他們遇到情感問題時提供幫助——實驗室里的規矩向來如此,高年級的學生負責帶新生,而導師只會在重要關頭把握一下大方向,其余時間都在自己的辦公室忙他的項目。文昭被眾人圍著,“眾星捧月”的興奮勁很快就過去了,他想抽點時間寫寫自己的論文,卻總是受到干擾。無奈之下,他把微信設成了靜音,常常一個人躲在實驗室旁邊的標本室里看英文文獻。博二上學期的一天,文昭正在清洗試管,忽然被導師叫到了辦公室。他本以為會像往常一樣,聽導師陰陽怪氣發表一番言論,沒想到導師笑瞇瞇的,說他“人小心細,做事認真,英文水平也一流的,有老師當年的樣子”。所以,為了“繼續挖掘你的學術潛能”,導師給了文昭兩個自己要申請的課題申報書,讓他負責撰寫。文昭帶上門,無聲地罵了句臟話。文昭的女朋友在一個出版社工作,平時喜歡畫漫畫。她從沒見過文昭的“老板”,卻憑借文昭的描述,畫了一幅他的漫畫。文昭用手機拍了發到群里,大家都說像,紛紛稱贊文昭女朋友有慧根?!皩撤降牧私庖欢ㄒ獫B入到本質!”女朋友哈哈大笑。她有時候也會稱文昭的導師是自己的“情敵”,因為他,文昭連周末也沒辦法離開實驗室——實驗室有嚴格的請假制度,沒有特殊情況的話,理工科的博士生們都是以實驗室為家的。導師經常用“沒理由”和“無條件”這兩個詞來強調他們與科研項目的關系,仿佛要把學生們牢牢地“焊”在實驗上,但文昭常常會暗自嘀咕:真正和實驗成果、項目經費綁在一起的,不是“老板”一個人嗎?一個師妹曾經對文昭抱怨過:博士生在實驗室工作的時間和網上流傳的“996”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導師每個月才給大家發1800元的補助,“JM的面膜都還要10塊錢一張呢!”她說這句話時,帶著深深的幽怨。不過事實上,在實驗室里時間越長,女學生們逛街購物和打扮自己的興趣就越低,很多人進了實驗室便換上白色的工作服,真正過上了低欲望生活。博二那年,文昭和女朋友被父母一催再催,辦了個簡單的訂親儀式,并商量元旦結婚。選擇這個時間點,主要是考慮到女友有假期,而自己的一篇重要論文也可以保證完成。他提前在實驗室里宣布了結婚的消息,眾人的歡呼聲讓他一時頭腦發熱——他敲了導師辦公室的門,希望他能批準一周的假期,好和女朋友去烏鎮拍婚紗照。導師坐在辦公桌前聽文昭講完,示意他坐在對面,接著便用帶著些鄙夷的語氣問:“這么著急結婚,不是懷孕了吧?”文昭的臉立刻紅了,說:“沒有,沒有……”“那為什么非要今年結婚?你忘了9月份是項目結項的關鍵時期嗎?”導師這句冷冰冰的話讓文昭無言以對。他原本積攢了一肚子的意見,到了導師這兒卻全都吞進了肚子。導師見他低下頭去,語調稍微緩和了點,又開始給他講人生選擇這樣的大問題,還很體己地加了一句:“你們北方人,做事就愛一時沖動,想不到顧全大局……”接著導師以自己為例子,大談當年和師母婚期將近時是怎樣在實驗室里熬夜做研究,最后是準岳父提著棍子逼他去買新婚的西裝?!叭魏螘r候都要把精力投入到最有用的地方。做學術沒有這點犧牲精神,能成大事嗎?嗯?”導師冷峻的目光透過鏡片朝文昭掃過來,像是在打量一個屢教不改的慣犯。文昭踉踉蹌蹌從導師的辦公室走到了實驗室里,其他同學看他臉上慘白的表情,已經猜中了幾分,七嘴八舌地安慰文昭,罵“老板”沒有人性,“存天理,滅人欲”。文昭一言不發,聽著大家的議論,滿腦子都是導師在辦公室里充滿理想主義激情的宣講。后來他從實驗室里走出來,沿著步行梯走到了實驗大樓的最高層。他想打電話給女朋友,把導師提出的推后婚期的建議告訴她,可是想著女友前一天晚上還在興致勃勃地和他討論寫婚禮請柬的情景,無論如何不忍心撥通熟悉的號碼。實驗樓挨著校外的一條主干道,看得到街邊的水果店和驢肉湯館的招牌,兩個老太太從超市推著小推車出來,一個中學生用手機掃碼打開了一輛路邊的共享單車……一個念頭突然從文昭腦子里冒出來:實驗樓里的寧靜和喧鬧的街角,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生活?在校園里待著的這些年,文昭好像很少關注過這些,這讓他一下子有些無所適從。(文中人物均為化名)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