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形勢
-
2021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數據出爐——工資收入保持平穩增長
高。其中,接觸性服務業平均工資恢復增長,信息和金融行業、采礦和制造領域重點行業平均工資均保持增長態勢。01.平均工資繼續穩步提高2021年,工資整體走勢如何?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王萍萍說:“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繼續穩步提高?!比珖幠R陨掀髽I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811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3%;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06837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8.6%;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288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7.8%。哪些行業工資較高?城鎮私營單位中,年平均工資最高的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4618元,金融業95416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77708元,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2倍、1.52倍和1.24倍。城鎮非私營單位中,年平均工資最高的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01506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51776元,金融業150843元,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9倍、1.42倍和1.41倍。分區域看,城鎮私營單位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依次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分別為69706元、54278元、52698元和48106元,比上年分別增長9.6%、7.5%、7.9%和9.5%。城鎮非私營單位中,東部地區年平均工資和增速均為最高,年平均工資為124019元,同比增長10.4%;中部地區年平均工資為85533元,同比增長9.4%;西部地區年平均工資為94964元,同比增長7.9%;東北地區年平均工資為83575元,同比增長7.7%。02.行業發展帶動工資上漲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的變動與行業發展息息相關?!半S著信息化發展,近幾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工資水平與增速一直在較高水平,加之疫情防控需要,在線消費需求旺盛,帶動了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行業平均工資的增長?!蓖跗计冀榻B,2021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城鎮非私營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分別增長13.5%和13.2%。金融行業平均工資也保持了較快增長。2021年金融業行情轉好,金融機構業績回暖,部分證券公司、投資公司薪酬增加,資本市場服務業增資明顯,城鎮非私營單位中,資本市場服務業平均工資增長21.2%。2021年,金融業城鎮非私營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分別增長13.1%和15.1%。2021年,煤炭等能源價格持續走高,保供穩價、助企紓困各項政策措施密集出臺,帶動了采礦和制造領域重點行業平均工資持續增長。2021年,采礦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速較快,城鎮非私營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分別增長12.2%和14.8%,城鎮非私營單位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平均工資分別增長17.4%和14.5%。制造業企業生產逐漸恢復,效益持續改善,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保持穩定增長,城鎮非私營和城鎮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分別增長11.7%和10.4%。城鎮非私營單位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平均工資增速較高,均高于全部制造業平均工資增速2個百分點以上。03.接觸性服務業平均工資恢復增長相較其他行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平均工資水平較低,增速也處于較低水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接觸性服務業成為受沖擊最大的行業,其中,住宿和餐飲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出現負增長?!半S著疫情得到有效防控,2021年,住宿和餐飲業等接觸性服務業持續恢復?!蓖跗计颊f,受2020年平均工資基數低影響,2021年,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等接觸性服務業平均工資增速明顯提高,城鎮非私營和城鎮私營單位中,住宿和餐飲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分別增長9.8%和10.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分別增長10.3%和10.9%,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分別增長7.4%和6%。2021年,教育行業年平均工資增長有所放緩,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年平均工資增速較低。王萍萍分析,隨著疫情防控成效顯現,2021年大部分行業恢復性發展,但旅游業與景區收入恢復較慢,部分地區工資水平較低的環保、護林等公益性崗位增加較多,拉低了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工資增長速度。2021年,該行業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長3%,增速比2020年回落1.5個百分點;城鎮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增速雖然由負轉正,但僅增長0.2%,低于2019年水平。2022-05-26 10:563 瀏覽 · 0 收藏 -
2022畢業季,求職“考題”如何解
業季,我國大學生就業情況整體如何?與往年相比,有何新情況、新挑戰?曾湘泉:今年應屆畢業大學生就業面臨較大壓力。與前些年相比,應屆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人,供給規模大幅增加;通過擴大公益崗位等傳統措施增加就業的政策空間已十分有限;新冠肺炎疫情帶來較大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解決就業問題上傳導不夠順暢。當然,也要看到積極因素。從供給角度看,過去十年來勞動年齡人口下降超過4000萬,就業市場總體壓力趨勢性下降;數字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會創造出大量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工作崗位;養老、家政等服務業崗位需求潛力巨大……因此,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看,都是機遇和挑戰并存。賴德勝: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信息,今年第一季度就業形勢總體保持基本穩定。在此背景下,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也總體平穩。黨中央堅持把就業擺在“六穩”“六?!笔孜?,各界穩就業保就業的努力一直在進行。從供給端來看,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疫情增加了學生的實習難度和求職難度,部分畢業生一直無法返校,給就業指導、就業服務工作帶來了困難。從需求端來看,一些企業招聘工作推遲或處于停頓狀態,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招聘動力和能力不足。岳昌君:從招聘需求來看,仍存在現實挑戰:經濟下行導致就業需求增長乏力,北上廣深等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城市受疫情影響較大,尤其是上海在“春招”高峰的四月遭到疫情侵襲。新一線城市、省會城市作為畢業生求職的集中地區,也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響。不過,我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疫情防控經驗,隨著一些省市社會面動態清零,逐步復工復產,由此帶來的影響會逐漸減少。從全年來看,經濟增長和就業穩定的預期目標也將實現。02.“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背后的結構性矛盾記者:就業市場上常有“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的現象,這反映的本質問題是什么?曾湘泉:“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實為結構性矛盾。大學生就業情況伴隨經濟冷熱而波動,這是世界各國勞動力市場的共同規律。但在我國,大學生就業難不僅出現在經濟下行階段,也發生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換句話說,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多表現為結構性矛盾而非總量不足,本質是供需錯配。從學校來講,突出問題是培養目標不清晰,人才素質模型缺失,人才培養工作未能伴隨市場需求變動而及時調整;從用人單位來講,很多單位缺乏專業化和職業化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科學的用人評價體系未能建立,招聘一味強調學歷、學校,甚至性別等;從求職者個人來說,一些人過于追求“穩定而體面”的工作,期望過高或眼高手低,使得解決這一問題更為困難。岳昌君:該現象背后有一定深層原因:我國長期存在城鄉、地區、行業、單位、崗位之間的差異。以市場分割理論劃分的主要勞動力市場和次要勞動力市場來看,高校畢業生理想中的工作崗位大都屬于主要勞動力市場,而其就業需求不大。我國勞動力市場規模全球第一,市場主體1.5億多戶,應屆高校畢業生1000多萬人,供需雙方面對海量信息,甄別和選擇難度大,勞動力市場配置效率不高。據北京大學202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在34項學生能力增值評價指標中,財經素養、創新能力、數字技術、國際視野等市場需求大的指標得分最低,高等教育供給與勞動力市場需求有錯位。對于用人單位而言,招聘培訓、社會保險、員工福利等勞動力成本是準固定性質的,有逐年提高趨勢,在“聘用更多員工”與“增加現有員工工作時間”之間,用人單位常常選擇后者。賴德勝:這種現象是典型的結構性就業矛盾,一方面,部分勞動者因知識技能不適應現代產業發展的變化,求職就業難度加大;另一方面,一些行業和企業招不到合適的勞動者,普工、技工特別是技術技能人才短缺??梢?,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并對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但并非所有的求職者都能勝任。具體來說,部分學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質量等與市場需求不夠匹配,畢業生出口不暢。用人單位招不到需要的人,比如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長期保持在1.5倍以上,高技能人才甚至達到2倍以上。同時,有些單位以文憑、學歷取人而不是以實際能力取人,存在人才高消費現象,抬高了錄用門檻。從求職者來看,既表現在自身專業、技能等存在短板,又往往因為不夠科學的就業預期限制了工作選擇范圍,從而增加了就業難度。03.“兩頭搶手中間冷”折射就業市場需求變化記者:時下,不同類型高校、生源結構、專業領域在就業市場上的人才供需情況分別如何?有哪些新特點?從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類別、數量規模來看,又有怎樣的變化趨勢?曾湘泉:結合相關調研數據可知,“雙一流”院校簽約率明顯高于普通本科和??圃盒?。簽約率差異與學生整體素質、能力有關,也與專業設置比例有關?!半p一流”院校的理工科學生占比明顯高于普通院校;普通院校經管類畢業生占比偏高。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大數據、生物醫藥、新能源等行業,這些產業正是吸納理工類人才的沃土,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相關專業就業。而企業對經管類相關職位通常有工作經驗要求,導致經管類畢業生簽約率較低。我們關于招聘的大數據調研表明,當前市場需求最多的是技工和普工等,而求職人數最多的則是行政、人事和文秘等。與去年相比,碩士生簽約比例大幅下降,大專生則逆勢上升。前者與其擴招后供給增多,教培等行業需求收縮以及就業期望過高等因素有關;后者則是因為吸納大專生較多的商業服務等行業近兩年需求增加,大專生擇業觀趨于務實,愿意就職于民企和小微企業的比例上升。賴德勝:就業市場上流傳著“兩頭搶手中間冷”的說法,認為博士生、名校畢業生和技工搶手,地方高校、普通高校本科、碩士就業比較困難。一定程度上,這種現象確實存在。很多博士生都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公司研發部門為主要去向,這類崗位受疫情影響不是很大,數量比較穩定,大公司的研發部門甚至還會擴大招聘數量,以加大研發力度應對眼下困難。同時,我國作為制造大國,正在積極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國外隨著經濟逐漸恢復對我國相關產品需求增加,帶動了我國出口和相關產業發展,擴大了對技工的需求。但這種現象也不是絕對的。地方高校、普通高校的優質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上也可以很搶手,關鍵在于學生自身素質,以及供需匹配的程度。岳昌君:最近十年,我國勞動力人口數量及勞動力占總人口比例出現了“雙降”趨勢。我國缺勞動力,尤其缺高學歷青年勞動力。畢業生就業難突出表現在求職階段,屬于摩擦性失業問題。從供給角度看,畢業去向落實概率和就業質量與學校類型、學校屬地、學科專業、學歷成績、求職觀念和行為等許多因素有關?;诒本┐髮W202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的計量回歸分析,單位就業畢業生和未落實就業畢業生的情況存在一定差異:“雙一流”高校、高職高專院校、東部地區高校的畢業生單位就業概率更大。人力資本水平越高的畢業生越傾向于單位就業:工科生、擔任過學生干部、擁有外語類或職業類證書、獲得過獎學金、專業與興趣更吻合的畢業生更傾向于單位就業,學歷之間的差異則并不顯著。同時,實習經歷、求職次數越多的畢業生越傾向于單位就業。從北京大學自2003年開始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數據來看,近年來本科生就業落實率比??粕?、碩士生、博士生略低,但差距并不大,各種學歷畢業生落實率有趨同現象。不同學歷收入差異顯著,學歷越高起薪越多,體現了人力資本價值。04.彌合“斷點”需校企助力記者:上述變化,以及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癥結,對求職者的綜合素質、能力結構提出了何種要求?求職者該如何調整適應,學校與企業應當怎樣提供支撐與幫助?曾湘泉:建議政府啟動實施“一加一減”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政策?!耙患印奔丛诂F有100萬(對象為失業人員)基礎上,再擴大100萬(對象為在校生)“見習計劃”規模,優先向招工難的用人單位傾斜,并開展科學的培訓效果評估?!耙粶p”是指對于培養門檻低、就業率或匹配度差的專業,采取限期整改、合并或停辦等措施,壓縮招生規模,減少財政資金支持。高校要實施在校生“知識地圖”和“能力清單”培養計劃。在人才培養階段,緊貼新興產業發展趨勢,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變重概念、輕實踐現狀,構建包括硬能力和軟能力在內的人才培養“知識地圖”和“能力清單”。針對目前產業升級、就業結構調整等實際情況,各級政府要加大對高校開展“數字素養”等綜合能力培養的支持力度。岳昌君:從求職者角度看,需要了解就業市場的特點和趨勢。目前,非標準就業或靈活就業成為世界各國普遍現象;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年未來就業報告》顯示,新技術的進步與應用將持續加速,尤其在云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領域;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合作能力、技術使用和發展能力等是未來就業市場最需要的人才素質。樹立勞動力市場層次和差異意識。全國勞動力市場、城市勞動力市場、行業勞動力市場對學歷、專業、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要及時規劃個人職業期望的地區、行業、單位、崗位等,向學校就業指導老師尋求幫助,在校期間有意識結合社會需求培養個人能力。樹立積極、主動、努力、理性的求職理念,盡量按照個人興趣選擇所學專業,并尋找與專業匹配的職業。興趣、專業、職業三者統一的工作能提高就業滿意度。賴德勝:學校要根據變化的世界,對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進行動態優化,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更好滿足勞動力市場需求。今年教育部開展了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目的之一就是使學校領導更好了解用人單位需求,加強人才培養針對性。企業也要更多、更好地參與到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中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和技能指導,幫助畢業生更好更快完成從學校到職場的轉換。同時,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扭轉“唯名?!薄拔▽W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改變人才“高消費”狀況。(本報記者 李曉 鄧暉 陳之殷)(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李曉、鄧暉、陳之殷、蘇雁、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 徐夢玲)2022-05-24 10:4715 瀏覽 · 0 收藏 -
2022: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沖刺”微觀察
言,“考試的不確定性”與“簽約期限的緊迫性”正呈現出兩面包夾之勢。沒有太多招聘會現場的摩肩接踵,一個人在電腦前刷新狀態,似乎多了些“孤立無援”的感覺。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應屆大學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到了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2022年5月,教育部開啟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活動,以期通過一系列專項行動為應屆畢業生“支招”。在過去1個多月里,記者跟隨數位不同城市、不同學歷背景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一同經歷了這場求職“沖刺”戰,記錄下了他們在疫情中“啟航”,以平常心“入?!钡男穆窔v程。01.千萬關頭迎“難”上“當前,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受國際疫情影響,返回國內就業的海外留學生也不斷增加,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整體來看嚴峻復雜……”對于類似的新聞推送,中國人民大學2022屆碩士畢業生徐一曼和身邊的人好像已經有了“群體免疫”?!坝行睦頊蕚?,今年會格外難?!毙煲宦x擇畢業后在家鄉廣東就業,從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她已經先后參加了國家公務員考試、深圳市公務員考試和廣東省選調生考試,均未能入選。最近一次和記者交流時,徐一曼剛剛通過幾輪篩選拿到了深圳一所高中教師崗位的錄用通知,能從一個區報名的幾千人中“突圍”,她感到慶幸?!拔业南敕]變過,真的就只是想考個編?!毙煲宦f,這是對當下形勢的理性判斷,一是希望離家近一些,二是覺得更加穩定。她聽說有同學簽了互聯網公司,定下了35歲前把錢賺夠的目標,“這么強的緊迫感并不是我想要的?!毙煲宦南敕?,在這屆大學畢業生中有一定的代表性。2022年4月底,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上海信息安全與社會管理創新實驗室、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09-2021)》。報告認為,目前青年網民對體制外工作更傾向正面態度,但在就業選擇中,傾向體制內工作的比例更高;00后較90后更傾向體制內工作;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對青年網民的吸引力仍然處于上升階段?!耙咔樽屢恍﹩挝徊坏貌粫壕徴衅赣媱?。推遲的考試往往沒有確定日期,一些考試從去年12月延遲到了今年3、4月,遇到新一輪疫情可能會再度延遲?!毙煲宦f,應屆畢業生等不起,一線城市總是有更多機會??季?,或許是當下盡快“上岸”相對保險且體面的方式。經歷了多次應聘考試推遲,浙江農林大學2022屆本科生李弘音決定另尋他路?!暗搅饲舐氹A段,一直保持高強度備考狀態真的很難?!睂詈胍魜碚f,放棄公務員考試有終止“沉沒成本”的意味?!盁o限”等待令人心累,打擊積極性不說,影響就業進展是關鍵??紤]到當下形勢,退而求其次是無奈之舉,但誰知道下一顆巧克力會是什么口味呢?新的賽道可能有新的機會。2022年春節前夕,李弘音開始在一家生產液晶面板的企業實習,大部分實習內容都是“線上”完成的——每天上班時間一到,打開電腦打卡,然后開始工作。線上互選節省了時間精力,但也導致了雙方無法真正深入了解以達適配,“畢竟工作環境也是影響就職體驗感的因素之一,疫情之下,只能適應?!?月初,李弘音順利獲得上述企業的錄用,但她內心卻依然忐忑。在目睹很多企業因為疫情停工停產甚至被迫減員的情況后,李弘音坦言,畢業后在哪里工作依然存有變數。為了盡可能減少這種變數,在國家多次研究部署基礎上,多部門紛紛出臺政策,通過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促創新創業帶就業,抓重點群體穩就業。各高校也在千方百計拓展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總量,學校書記、校長帶頭走訪重點合作企業,為畢業生挖掘更多崗位資源。同時,全面開展“一人一檔”“一生一策”等精準幫扶工作?!皩W生們知道,盡管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但他們并不是孤立無援?!闭憬I大學學工部副部長施祺方說。02.跳出“幸存者偏差”與“過來人”交流,聽“上岸者”宣講,這屆畢業生似乎沒那么容易被“說服”?!皫缀跎磉吤總€人都準備過選調生考試,有的寢室全員備考,大家對相關宣講會的熱情度格外高,只不過考上的人宣講可能制造‘幸存者偏差’,其實‘上岸’比例并不高?!闭憬髮W土木工程專業的史以晴說。她告訴記者,自己會同“幸存者偏差”和平共處,擇業時,她偏向更加聽從自己的興趣,通過有限的信息和自己的感受去做決定,愿意多去嘗試?!拔腋M幸惶鬃约骸饔^’的標準,而不是社會上‘客觀’的標準?!敝劣诔鰢魧W,無論是從海外疫情還是當前的國際局勢來看,都已經不是本屆畢業生的上上選了?!耙咔橹?,一個本科年級150個人幾乎有一半都想出國深造,而現在只有10人左右做這方面準備?!笔芬郧绺杏X到曾經出路多元的同學們現在都來“同一條小路上賽跑”,“大家選擇變少了,那路肯定是會更難走的”??佳?,暫緩出擊?可能是另一種“幸存者偏差”。2021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全國報考人數為457萬,而這一數字在2017年才剛剛突破200萬關口。盡管身邊有不少長輩、前輩建議自己考研,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應屆畢業生岳翔還是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備戰研究生考試的緊張程度毫不遜色于求職,而對于考研落榜生來說,就業形勢只會更加嚴峻。5月13日,記者打開多名畢業生提到的“應屆生求職網”論壇,自動跳出的討論話題是一名大四學生的經歷:“春節前拿到一個offer,但是我惦記著考研,媽媽說不考研就和我斷絕關系,于是我拒了offer。但沒想到趕上了考研人數最多的一年,分數也水漲船高,最后以5分之差落選……”岳翔說,如果陷入了“幸存者偏差”,那么很多考研人最終都會淪為“陪考人”?!捌鋵嵡镎袝r各大公司崗位剩余還是充分的,競爭對手少一些。但到了春招,之前考研失利的同學都涌去找工作,導致人多名額少?!贝蠖鄶祵W生們都有著清醒的認知,今年的就業難是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畢業生總量增加、經濟增速趨緩、疫情多點散發、國際局勢變化等,市場性崗位萎縮,政策性崗位總量有限……即便是前幾年就業形勢頗為利好的互聯網企業,今年也是較難的一年。但仍有不少畢業生選擇再“掙扎”一下,忠實于自己的夢想?!扒舐氝^程中有很多矛盾需要解決,但一直沒有放下自主創業的想法?!闭憬I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研三學生涂帥,曾拿過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在個人簡歷中,他堅持保留了“探索未知、敢闖會創”這樣的表述?!?9%的大學生創業者都失敗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還有下半句,那就是這些人后來在其他領域都成功了?!薄霸谝咔橹鲁砷L起來的這屆孩子,更想得開,也更愿意相信自己。經過學長學姐、親友和社會新聞的信息反饋,會更追求穩定,但就業的主動性也更強了。不太會糾結于專業的匹配度,更傾向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和價值實現?!闭憬ど檀髮W藝術設計學院研究生畢業班輔導員張捷說。作為畢業班的輔導員,張捷會周期性地去了解學生們的訴求,研判他們對自身和形勢的判斷是否客觀,激勵他們從“跳一步就可以夠得著的目標”開始努力,幫助他們平復激烈競爭帶來的情緒起伏?!敖衲昃蜆I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緩解學生心態上的困難?!鼻迦A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主任張超說,當前形勢下,學校一方面要提供更多就業資源,另一方面要關注就業心理焦慮,同時,通過就業中心網站、微信公號以及各學院就業助理傳遞信息,加大咨詢服務的投放力度。據悉,2022年5月,教育部正式開啟了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活動,通過開展萬企進校、精準幫扶等一系列專項行動為畢業生“支招”。依托國家24365就業服務平臺,推出線上專場招聘活動30余場、提供崗位超過80萬個。各地各校也打出了線上線下招聘“組合拳”,匯集地方資源,舉辦區域性、行業性、聯盟性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預計超1.5萬場。張超說,在特別難的關頭,部分本科生可能出現“慢就業”現象。但總體而言,畢業生爭取就業的態度還是積極的。03.以平常心“入?!北据喴咔橐詠?,上海交通大學2022屆碩士生韓翰一直在學校。雖然辦理離校手續一再推遲,但慶幸的是,他在這波疫情來襲之前已經找到了工作?!耙咔闀η舐毥洑v有影響,但也不絕對,個人可以在就業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惫た瞥錾淼捻n翰研究生讀的是航空航天專業,他說,雖然了解這個行業目前仍處于緩慢發展階段,待遇不比金融、計算機等熱門專業,但他更愿意從長遠角度考慮擇業,“航空領域是我國亟待大力發展的國防科技,急需人才的加入,這一點不會受疫情影響而改變,所以我堅定地選擇了本行工作?!苯浭芰艘粓鲆咔橄炊Y,韓翰感覺自己又褪去了一層浮躁——不斷抗壓、調整心態、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他說,就業并不僅僅是找到一份工作,更是面對未來的一種底氣?!皶r刻保持威脅會卷土重來的警惕和準備,是很重要的?!辈豢煞裾J,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讓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求職之路變得坎坷,但也正是因為道路坎坷而走得愈發深刻,啟發了青年對自我價值與發展、個人與社會關系的思考。浙江大學2022屆本科生楊哲倫,計劃今年完成在香港攻讀金融專業研究生后(一年制)回大陸就業。疫情期間,楊哲倫做過送餐志愿者,去年7月河南暴雨期間,他還在鄭州參與過社區物資配送服務。在志愿一線,他意識到了平常心的可貴?!澳欠N情況下,有錢的出錢,有物資的出物資,都是盡力而為?!睏钫軅愊M约阂院竽艿骄哂蟹招再|的金融機構工作?!拔伊私獾?,金融機構也有一些幫扶屬性的業務內容,像為小微企業評估風險,參與國家級的投資項目,銀行的民生類業務等等?!北本├砉ご髮W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2022屆碩士畢業生張仕啟畢業后將到互聯網公司做后端程序員。相比大部分應屆畢業生,他的求職路開始得要早很多:2019年入學,2020年底開始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和程序員必備的編程技能,2021年初開始實習,當年暑期前完成實習并獲得了留用?!澳嵌螘r間需要同時平衡學校論文、公司實習以及秋招準備,只能利用晚上10點到12點學習秋招需要用到的知識,若有面試還要向公司請假,每天都筋疲力盡但十分充實,后面回憶起來也會感謝當時努力的自己?!睆埵藛⒄f。千萬人“入?!?,“上岸”何其難。在張仕啟看來,畢業生求職現狀是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反饋。作為個體,唯有在不確定性中抓住可以確定的因素,用充分準備來對抗焦慮?!翱傮w來說,‘奮斗’仍是主旋律,大家還是普遍相信‘努力有用’?!闭憬r林大學2022屆本科生任立說,物質不是終極目標,相比買房、買車,她更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生活水平和發展個人愛好的空間,如果允許,業余時間可能會做個“斜杠青年”,生活過得有趣一些。2020年,當年的大學應屆畢業生伴著一首《入?!穯⒑?,兩年后,2022屆畢業生依然相信,“時間會回答成長,成長會回答夢想?!保ㄓ浾哂彷?、郭雨祺 文中部分學生姓名為化名)2022-05-20 10:4218 瀏覽 · 0 收藏 -
國家統計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高質量發展大勢未變
署,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努力克服疫情沖擊影響,基礎產業支撐有力,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市場價格總體平穩,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新興動能不斷成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現,國民經濟有望企穩回升。一、工業生產放緩,高技術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比1-3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制造業增長3.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股份制企業增長5.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2.8%;私營企業增長5.1%。分產品看,原煤、十種有色金屬等基礎工業品產量分別同比增長10.5%、0.7%,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等綠色智能數字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12.7%、27.5%、25.9%。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環比下降7.08%。其中,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制造業下降4.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4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7.4%,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3.3%。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556億元,同比增長8.5%。二、服務業生產下滑,現代服務業增勢較好1-4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0.3%,比1-3月份回落2.2個百分點。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13.9%、4.8%。4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6.1%,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10.3%、5.5%。1-3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0%。4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0.0%,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3.0%;其中,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位于擴張區間。三、市場銷售減少,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和網上零售持續增長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142億元,同比下降0.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9929億元,同比下降0.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8213億元,增長0.4%。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124880億元,同比增長0.4%;餐飲收入13262億元,下降5.1%?;旧铑惿唐蜂N售較快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飲料類、糧油食品類、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0.4%、9.5%、8.8%。全國網上零售額38692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2887億元,增長5.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8%。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83億元,同比下降11.1%,環比下降0.69%。其中,商品零售26874億元,同比下降9.7%;餐飲收入2609億元,下降22.7%。四、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增長較快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53544億元,同比增長6.8%,比1-3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5%,制造業投資增長12.2%,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7%。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976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商品房銷售額37789億元,下降29.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5.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2.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4.3%。民間投資增長5.3%。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2.0%,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5.9%、13.2%。高技術制造業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0.8%、29.4%;高技術服務業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研發設計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1.9%、21.1%。社會領域投資增長14.4%,其中衛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24.9%、12.5%。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下降0.82%。五、貨物進出口持續增長,貿易結構繼續優化1-4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125799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出口69674億元,增長10.3%;進口56125億元,增長5.0%。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6.7%,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7.9%。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5.4%,其中出口增長12.9%,進口增長18.6%。六、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主要群體就業基本穩定1-4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406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7%。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1%,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本地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7%;外來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為6.9%,其中外來農業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為6.6%。16-24歲、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分別為18.2%、5.3%。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7%。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2小時。七、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回落1-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4%。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9%,衣著價格上漲0.5%,居住價格上漲1.2%,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2%,交通通信價格上漲6.5%,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2.0%,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7%,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7%。在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2.7%,鮮果價格上漲14.1%,鮮菜價格上漲24.0%,豬肉價格下降33.3%??鄢称泛湍茉磧r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1-4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上漲8.5%和11.2%。4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8.0%,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6%。全國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8%,環比上漲1.3%??偟膩砜?,4月份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沖擊,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實現發展預期目標有利條件較多。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穩定經濟政策措施持續顯效,經濟運行有望逐步復蘇。下階段,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信心,正視困難和挑戰,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好“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體要求,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扎實穩住經濟,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完)2022-05-19 16:539 瀏覽 · 0 收藏 -
職等你來 就業同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啟動2022年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
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搭建全國統一、多方聯動的網絡招聘平臺,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行動將持續至8月25日,預計提供超千萬個就業崗位。部省合力推進行動。設立百日千萬網絡招聘主會場和各省分會場,組織直播帶崗,提供職業指導云課堂、職業技能云培訓、就業創業政策宣傳等多維服務,首周崗位需求600萬人次。次序推出各省特色專場,首周推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4個地方特色專場。特色招聘常態舉辦。聚焦需求量大、緊缺熱門、發展前沿等領域,每周推出多個行業專場,首周專場涉及醫藥、汽車、智能制造等7個行業。按區域、群體特點,常態化開設14個招聘專區。區域專場聚焦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開設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專場。群體專場組織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脫貧勞動力專場招聘。直播帶崗持續推出。針對當前疫情形勢和互聯網發展特色,開設直播帶崗專區,開展行業性、綜合性直播帶崗和就業創業政策宣傳解讀活動,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精準對接服務,首周推出西南醫療人才、北京引才筑夢、重慶英才、名企就業直通車等50場直播帶崗。線下招聘有序組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會同部分行業協會和地方舉辦系列區域性行業特色招聘,重點涵蓋連鎖經營、有色金屬、保險等行業。各地也將統籌線上線下活動安排,有序組織靈活化、多元化、錯峰式供需對接活動,提供行業專場招聘、校園招聘、就業服務進校園等針對性服務。云端服務多元拓展。職業指導“云課堂”首周上線3000節公開課、直播課,提供求職技巧、職業規劃、創業輔導等服務。職業技能“云培訓”首周上線1400節微課,涵蓋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維修電工等領域。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分類歸集發布中央和地方有關政策文件、服務清單。多方主體資源聯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快遞協會、中國建筑業協會、中國醫院協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等10家行業協會,人民網、央視頻、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國投人力(國聘)、智聯招聘、58同城、前程無憂、同道獵聘集團、BOSS直聘、美團、一覽英才網、阿里巴巴、螞蟻集團、丁香人才、衛人就業網等15家市場主體將全程參與,推出面向不同行業、不同區域和不同群體的針對性就業服務。此次專項行動主會場設在中國公共招聘網(http://job.mohrss.gov.cn)、中國國家人才網(https://www.newjobs.com.cn)、“就業在線”(https://www.jobonline.cn),并開設就業導引地圖,鏈接各省招聘分會場和相關社會參與方。2022-05-17 10:157 瀏覽 · 0 收藏 -
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推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特色專場
隅科實(曹妃甸)精密制造公司、天津赫萊恩特生物科技公司等64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1227個,涵蓋機械工程師、生物發酵工程技術員、產品設計師等職位。天津殘疾人專場線上招聘,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和殘聯聯合主辦,旨在強化殘疾人士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進一步保障殘障人士平等就業權益。組織和平區少年文化藝術館、生態城世茂希爾頓酒店、津裕電業等21家企業提供開發工程師、漫畫原畫師、心理咨詢師、檔案管理員等崗位230余個。河北石家莊高校畢業生網絡專場招聘,結合產業集聚特色和畢業生就業需求,組織以嶺藥業、格力電器、金環建設等53家企業提供研發、技工、人事、財務等崗位2300個,通過石家莊市就業服務中心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同步發布信息,并為求職者提供“一對一”職介服務。山西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組織紅森網絡、集目看看信息技術公司、國泰中藥公司等60家企業提供崗位765個,涵蓋新媒體主播、運維工程師、人工智能工程師、中藥藥劑師等職位。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可通過中國公共招聘網(http://job.mohrss.gov.cn)、中國國家人才網(https://www.newjobs.com.cn)、“就業在線”(https://www.jobonline.cn)專項行動主會場頁面直接進入地方特色專場,或通過主會場就業導引地圖進入4個省份分會場參與。2022-05-17 09:457 瀏覽 · 0 收藏 -
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推出7個行業專場
憂承辦,提供精準搜索和“大數據+AI”智能推薦崗位服務,組織比亞迪、華晨寶馬、福特汽車、小鵬汽車等4292家企業提供崗位16186個,涵蓋電池系統開發工程師、智能座艙系統工程師、整車架構工程師、汽車內外飾造型設計師等職位。新基建專場由美團承辦,組織旗下美團配送、美團優選、美團閃購、美團單車提供崗位2萬余個。其中,全國2800個市縣的萬余個配送站點,長期招募騎手、無人機飛手、自動配送安全員;優選、閃購、單車等業務提供網格站司機、中心倉操作員、電單車倉庫維修員、客服等職位。國企央企專場由國聘招聘平臺承辦,組織國藥集團、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北京公共交通集團、招商局汽車貿易公司等479家用人單位,提供船舶設計工程師、國際貿易業務專員、人力資源專員、財務資金專員等崗位2.5萬個,招聘信息通過微信、微博和APP客戶端同步更新。智能制造專場由智聯招聘承辦,組織東方電氣、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海爾智家等40家企業提供崗位300余個,涉及自動化開發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產品檢測專員等職位。通過空中雙選會發布崗位,5月16日至31日企業人力資源經理每天將與求職者進行在線溝通和視頻面試。醫療專場安徽省高校雙選會由丁香園承辦,聯合安徽醫科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等6所高校,面向醫學畢業生和醫療行業從業者,組織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國科學院合肥腫瘤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等369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3086個,涵蓋各科醫生、護理人員和醫技類醫師等職位,并提供在線投遞簡歷、視頻面試等服務。醫藥衛生專場由獵聘承辦,組織佰仁醫療、國藥集團、賽賦醫藥等1645家企業提供崗位23471個,涵蓋研發試驗員、高級醫藥代表、質量管理專員等職位。餐飲專場由58同城承辦,聯合旗下趕集直招結合當下服務業市場需求,組織呷哺呷哺、吉野家、百盛餐飲等1700余家企業提供崗位2.1萬余個,涵蓋餐飲店長、廚師、服務員、送餐員等職位。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可通過中國公共招聘網(http://job.mohrss.gov.cn)、中國國家人才網(https://www.newjobs.com.cn)、“就業在線”(https://www.jobonline.cn)專項行動主會場頁面直接進入行業招聘專場,或點擊主會場頁面下方參與機構LOGO進入分會場參與。2022-05-17 09:425 瀏覽 · 0 收藏 -
@高校畢業生,這項通知對你就業大有幫助
一段時期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01.全方位向就業市場釋放“紅利”教育部網站資料顯示,2022屆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增量創歷史新高,就業形勢復雜嚴峻,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群體就業面臨不小壓力。人民網“強觀察”欄目梳理還發現,自2021年11月以來,教育部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部署了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發布了《關于做好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啟動和實施了“2022屆高校畢業生校園招聘月”系列活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等,并全新升級建成了“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案咝.厴I生等青年就業關系民生福祉、經濟發展和國家未來?!痹谥袊逃茖W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此次《通知》圍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共從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穩定公共部門崗位規模、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推動取消就業報到證等五個方面提出具體政策措施,可謂全方位向就業市場釋放“紅利”。就擴大企業就業規模方面,《通知》提出,支持中小微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達到一定數量且符合相關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在安排紓困資金、提供技術改造貸款貼息時予以傾斜;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中小微企業,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此外,《通知》還提到,要挖掘基層就業社保、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司法輔助等就業機會;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政策;今明兩年要繼續穩定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高校畢業生的規模等。儲朝暉認為,《通知》在梳理現行的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基礎上,對部分政策做了細化和突破,以全力促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02.就業服務有“溫度”“在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的同時,《通知》還大幅度簡化求職就業手續,相關措施包括穩妥有序推動取消就業報到證,推進體檢結果互認等?!眱Τ瘯煴硎?,在多方積極應對“就業大考”的背景下,簡化就業手續、取消重復體檢、優化就業服務充分體現了措施的“溫度”。在簡化優化求職就業手續方面,《通知》提出五大措施。明確從2023年起,不再發放《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飘厴I生就業報到證》和《全國畢業研究生就業報到證》(以下統稱就業報到證),取消就業報到證補辦、改派手續,不再將就業報到證作為辦理高校畢業生招聘錄用、落戶、檔案接收轉遞等手續的必需材料。為提供求職就業便利,《通知》要求取消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在就業協議書上簽章環節,取消高校畢業生離校后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辦理報到手續。此外,在推進體檢結果互認方面,《通知》指出,各地要指導用人單位根據工作崗位實際,合理確定入職體檢項目,不得違法違規開展乙肝、孕檢等檢測。人民網“強觀察”欄目梳理發現,2021年,北京還出臺了《關于進一步簡化本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手續優化就業服務的通知》,進一步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便利條件,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03.打通就業過程中的“難點堵點”據統計,5月9日至15日的“就業促進周”期間,全國各地各高校計劃舉辦超1.5萬場招聘會,累計提供超80萬個崗位。當前,高校、地方政府、網招平臺、用人單位等多方主體積極響應中央部署。國家提供相應促就業相關一攬子政策措施普遍見效的同時,還存在哪些難點堵點呢?儲朝暉認為,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一些企業仍舊處于“低谷期”,部分行業仍在裁員,也影響到就業市場上優質崗位的供需平衡。此外,部分地區和領域存在諸如促就業政策落實不力、隱性學歷歧視等問題?!坝嘘P部門應當加強勞動執法監督,切實保護高校畢業生合法權益?!薄锻ㄖ访鞔_指出,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自主創業需要有時間、有空間、有條件,就目前形勢來看,國家在重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關政策落實的同時,還需配合調整部分相關政策,來確保大學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的落實?!笆墚斍耙咔槌掷m影響,畢業季學生實習、求職計劃受阻,部分學生存在慢就業、緩就業心理,且迷茫期、焦慮期延長?!敝袊ù髮W法律碩士學院團委書記蘇宇則表示,高校需做好學生就業觀擇業觀教育,邀請心理專家為學生開展就業心理建設講座。在落實各項政策通知的同時,應構建大就業格局,利用專業課教師、校友、實習基地等資源,為學生提供就業輔導、求職信息、內推機會?!案咝.厴I生就業質量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檢驗器。從高校方面來說,要結合人才培養特點壓實責任、制定具體措施,想方設法提振后疫情時代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信心,構建大就業格局,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完善就業服務流程、加強畢業生就業幫扶、實現校院兩級聯動等,幫助畢業生成功就業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碧K宇說。2022-05-16 15:2112 瀏覽 · 0 收藏 -
20個熱門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藝術學、教育學、法學門類)的就業情況。麥可思研究院稱,其中數據來自《202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反映往年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從理工類專業來看,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就業起步階段薪資優勢明顯,就業滿意度也相對較高。報告稱,這可能與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深入,就業市場對計算機類專業人才需求旺盛有關。具體來看,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月收入為7205元,就業滿意度為78%;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月收入為6828元,就業滿意度為77%?;ヂ摼W開發人員、計算機程序員是這兩個專業畢業后最主要從事的職業。此外,就業滿意度相對較高的專業還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數學與應用數學,均為75%;且這兩個專業畢業后從事與所學專業有關工作的比例也較高,均為8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最主要從事的職業是電氣工程技術人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畢業生最主要從事的職業是中小學教師。十大理工類專業中,“學以致用”比例最高的是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后90%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土木工程技術人員是該專業畢業生最主要從事的職業。從經管類來看,2021屆本科生中,就業量較大的5個經管類專業中,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初期月收入相對更高,為6137元;69%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工作,最主要從事的職業是銀行柜員。五大經管類專業中,會計學專業雖然薪資不具優勢,但就業滿意度(76%)、工作與專業相關度(79%)方面整體表現較好,畢業生最主要從事的職業是會計。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僅有54%從事了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銷售人員、行政人員是該專業最主要從事的職業。從就業角度考慮,建議該專業在學期間注重可遷移能力培養,將有利于畢業生在未來更寬廣就業領域獲得好的發展。五大人文類專業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月收入相對較高,為5539元,畢業后主要從事平面設計人員、包裝設計師等職業。就業滿意度方面,五大人文類專業均不低于73%;視覺傳達設計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從業幸福感相對更高,均為75%。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方面,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中88%從事了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最主要從事的職業包括中小學教師和文員。整體而言,人文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具有職場成長周期長的特點。初入職場時畢業生大多要從一些基礎崗位做起,薪資也不會很高。因此為了職場更好發展,更需要畢業生主動學習,以及具備積極的工作態度。報告提示,不論是畢業生求職還是考生選擇專業,都建議要綜合考慮收入、職業發展前景、社會需求、個人興趣等多個因素,切不可盲目追求高薪或跟風選擇。(完)2022-05-12 09:3624 瀏覽 · 0 收藏 -
2022屆高校畢業生教育行業網絡雙選會啟動
即可完成求職簽約全過程。本次雙選會為期兩周,以“扎根基層守初心,服務教育擔使命”為主題,由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指導,全國普通高校教育行業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主辦,東北師范大學承辦,旨在搶抓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的求職關鍵期,全力促進教育行業畢業生順利就業。本次雙選會是東北師范大學落實教育部“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活動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深耕不輟堅持教育行業大市場建設,連續21年舉辦的全國教育行業專場招聘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網絡招聘會已成為高校畢業生求職的重要方式。如何提高網絡招聘實效性也隨之成為高校促進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一環。東北師范大學多措并舉為全國高師院校畢業生搭建優質的供需對接平臺,努力提升畢業生網絡求職簽約率。學校持續加大對教育行業市場的開拓力度,組建用人單位線上邀約專班;根據用人單位需求有針對性地推薦合適的畢業生,為畢業生搶占就業市場先機;開設“空中就業微課堂”,邀請全國金課名師,圍繞基層就業政策解讀、簡歷制作與網申、網絡面試技巧等內容開展專題講座;開展名師線上預約咨詢,一對一地解答畢業生在網絡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在本次招聘會上,東北師范大學還利用自主研發的“‘試講吧’網絡試講平臺”和“網絡簽約平臺”,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線上互動、宣講、面試、試講、簽約等提供一站式服務,確保試講簽約無障礙。據不完全統計,本次雙選會已吸引了來自全國近千家用人單位報名參加,提供崗位數量5萬余個,共有全國高師院校2.3萬余名畢業生報名參與。在招聘會啟動當天,就有近千名學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豆饷魅請蟆罚?022年05月11日 09版)2022-05-11 10:5011 瀏覽 · 0 收藏 -
貴州創新打造重點產業人才“蓄水池”
會招聘專業人才28人。這些專業人才將帶事業編制到企業工作三年,以解決企業技術難題?!昂芘d奮!我們已經和心儀人選進行了相關政策溝通,真正引來可以破解企業發展瓶頸的人才,才是把政策用在刀刃上?!辟F州易鯨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常英健高興地說。為發揮人才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支撐力作用,貴州著力找準難點、突破點,在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上大膽探索、創新。2021年11月,研究出臺《貴州省重點人才蓄水池管理辦法(試行)》,拿出流動編制,打破招引界限,引進一批產業發展急需重點人才帶事業編制身份進入貴州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解決“卡脖子”關鍵難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叭瞬乓杏梦渲?,必須有好的平臺。新國發2號文件的出臺為貴州加快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貴州正在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辟F州科學院黨委書記薛濤介紹,設置流動性編制創新舉措,在全國屬首創。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為貴州推動人才匯聚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創新打造重點產業人才“蓄水池”,貴州采取系列舉措——創新模式+平臺搭建。按照堅決破除“四唯”現象,對于入選“蓄水池”人才,按照“一企一策”等方式靈活引進,給予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身份、編制、工資和社保等保障,享受事業單位在職在編人員的待遇。目前,貴州省重點人才“蓄水池”服務平臺,公司注冊數量達203家。政策推介+崗位征集。為提高政策的知名度,貴州及時制作宣傳片、設計政策解讀宣傳手冊。面向科技創新型企業、大數據企業、規模以上研發企業、食品行業重點企業召開了數場重點人才“蓄水池”推介會,進行政策宣傳與解讀。聚焦重點產業開展重點人才“蓄水池”崗位需求信息征集。上門服務+審核論證。為深入了解企業現實需求、痛點難點,針對前期已征集崗位,對基本符合要求,又具有代表性和產業需求緊缺性的13家企業進行實地走訪,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和人才需求,指導企業用好用實政策。并組織召開省重點人才“蓄水池”第一批崗位需求論證會,對53個崗位需求進行了一一審核論證。部門聯動+專班推進?!豆芾磙k法》明確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領導、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蓄水池”工作;省委編辦負責“蓄水池”涉及事業編制管理工作;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承擔業務指導和具體監管職責;貴州科學院(貴州省應用技術研究院)負責“蓄水池”日常管理服務工作。形成人才、企業、“蓄水池”辦公室、行業主管部門四大主體共建“蓄水池”的聯動格局。(記者 吳文仙)2022-05-10 10:466 瀏覽 · 0 收藏 -
就業促進周、“百日沖刺”活動丨教育部多措并舉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開展專場招聘和供需對接等活動。就業促進周以“千方百計拓崗位 攻堅克難促就業”為主題,在河南鄭州設主會場,在北京、吉林、山東、重慶、云南設5個分會場?;顒右跃€上、線下方式同步啟動。主會場和5個分會場同步開展區域性專場招聘會、人才供需對接會、就業育人主題教育等活動,預計為畢業生提供超過60多萬個崗位。就業促進周期間,教育部將依托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陸續推出系列“24365校園招聘服務”線上專場招聘活動30余場、提供崗位超過80萬個,其中教育部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將會同相關行業協會舉辦材料化工、能源動力、建筑地產等行業企業專場招聘10場。各地將廣泛匯集地方資源,舉辦區域性、行業性、聯盟性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全國各高校將舉辦各級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會預計超過1.5萬場。02.“百日沖刺”系列活動為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搶抓畢業生求職黃金期、沖刺期,加快推動就業工作進展,教育部從5月開始到8月中旬,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系列活動,多措并舉促進2022屆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鞍偃諞_刺”系列活動以“千方百計拓崗位 攻堅克難促就業”為主題,主要通過持續開展系列招聘、訪企拓崗、萬企進校、就業指導、精準幫扶等五大專項行動,進一步挖潛創新拓展崗位資源,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精心護航畢業生求職之路,全力確保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大局穩定。開展全國校園招聘活動?!鞍偃諞_刺”期間,教育部會同各地各高校和12家社會招聘機構,集中開展“24365校園招聘服務”系列專場招聘活動,為畢業生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信息。教育部19個分行業就指委會同相關行業協會廣泛匯集行業資源,舉辦系列分行業專場招聘會。各地廣泛匯集地方資源,舉辦系列區域性、行業性、聯盟性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各高校持續舉辦線上或線下校園招聘活動,確保各類招聘活動不斷線。開展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高校書記、校長及領導班子成員帶頭走進企業,與相關單位建立就業合作渠道,為畢業生挖掘更多崗位資源。同時,深入企業開展社會需求、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積極推動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啟動實施萬企進校園行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各高校主動為企業進校招聘創造有利條件,邀請企業進校舉行線下或線上專場招聘會。開展“中小企業人才供需網絡對接大會”,積極為中小企業進校招聘做好服務,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開展精準就業指導服務行動。播出系列“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各地各高校組織開展“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主題教育活動,加強就業指導,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在6月下旬舉辦2022屆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出征儀式。開展就業困難群體幫扶行動。各地各高校對低收入家庭、身體殘疾等畢業生重點群體,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開展重點幫扶。啟動實施2022年“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計劃”,面向就業重點群體開展就業能力培訓。開展“高職擴招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實施有針對性的幫扶舉措。各高校至少為每一名就業困難群體畢業生精準推送3個以上崗位,力爭幫助他們盡早實現就業。2022-05-09 10:487 瀏覽 · 0 收藏 -
高校畢業生如何找到好工作
》,數據顯示,一季度以來,1月份就業市場供需基本持平;進入2月、3月后,企業招聘需求和畢業生投遞人數均上升,3月的就業景氣指數下降至0.58。記者了解到,就業景氣指數波動既有畢業生人群基數大的原因,又有疫情導致線下求職活動受阻以及受出國留學人員回國求職等因素影響。同時,每年畢業生求職季都有周期性變化,一、二季度求職人數比較集中,8月份以后求職人數會逐漸下降。面對當前就業形勢,畢業生求職心態有了哪些變化?智聯招聘2022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力問卷調研顯示,從就業去向來看,50.4%的2022屆高校畢業生選擇單位就業,比去年下降6個百分點,而自由職業(18.6%)、慢就業(15.9%)的比例均較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在就業期待方面,本屆畢業生更務實,57.1%、49.4%的畢業生對經濟和就業市場面臨的壓力都有理性預期。數據顯示,2022屆畢業生的平均期望月薪為6295元,比去年的6711元下降約6%。針對大學生就業現狀,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教授董艷表示,政府部門、學校、企業等社會各界可以從多方入手,支持大學生就業。具體來說,一是加強信息聯通,尤其是加強就業信息的發布和對接,采用網絡信息發布、線上線下招聘會、專場招聘會、行業招聘會等方式,最大程度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二是各地政府部門可以穩定和開拓新的就業崗位,推進實施基層就業項目;三是高校與企業合作,做好高水平的前置就業指導;四是大力支持年青人創新創業的同時,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創新創業的風險,推動高水平創新創業。近期,相關部門針對當前就業形勢采取一攬子措施,為大學生就業創造有利條件。人社部2022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活動陸續推出,已到了第八批共100場特色服務活動。其中包括航空航天人才、理工科專業、就業困難人員等線上專場招聘會,以及直播帶貨崗、網上求職技巧、高校畢業生創業能力提升訓練、求職簡歷制作等就業指導和政策宣講。民營企業是吸納就業主渠道。人社部、教育部等7部門通過舉辦定制式現場招聘活動、打造不斷線網上服務、強化全方位企業用工指導等措施,為民營企業等各類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等各類人員求職集中提供服務,并于4月27日啟動2022年民營企業招聘月活動。吸納高校畢業生,更需要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據了解,今年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還能享受到不少優惠政策。其中,小微企業(含社會組織)吸納離校2年內未就業畢業生可申請享受社會保險補貼,企業招用登記失業半年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可予以定額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優惠;小微企業當年新招用高校畢業生等符合條件人員達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由財政予以貼息;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的,在職稱評定、項目申請、榮譽申報等方面可享受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同類人員同等待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崗位推送力度,繼續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將崗位信息、指導培訓、創業扶持等服務送到畢業生身邊。同時,提早啟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應對疫情影響線上線下大規模推送崗位,擴大社會參與面,推出更多有特色的行業專場招聘。(經濟日報 記者 敖蓉)2022-05-07 11:3122 瀏覽 · 0 收藏 -
2022年求職、跳槽難度比過往更大,哪些行業更受青睞?
,感受到今年求職競爭非常激烈的應屆生比例為61%,比去年高6個百分點。在南方某所大學就讀工商管理專業的張志航今年6月份即將畢業,他告訴記者:“按照以往,師哥師姐們在三四月份的時候就已經確定好畢業后的去向,但今年雖然很早就進行簡歷的投放,但收到的回復和自己的預期卻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倍c張志航有類似困擾的還有00后的李佳悅,考研失敗后,李佳悅準備開啟自己的求職之路,但等到考研成績出爐后才開始行動的她顯然已經慢了一拍?!艾F在收到的求職回復和之前期望的職位、待遇等都有差距?!崩罴褠偢嬖V記者,因為所學的專業是材料學,這一專業如果想要找到好的工作方向,對學歷要求較高,所以去年同學在著手找工作的時候自己便開始為考研做準備。如今,考研沒能上岸,求職也未能如愿,對李佳悅來說壓力不小。此前,智聯招聘發布了《2022年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2022年第一季度高校畢業生CIER指數為0.71。從環比變動來看,招聘需求人數下降6%,求職申請人數上升16%,使得CIER指數環比下降0.17;從同比變動來看,招聘需求人數下降8%,求職申請人數上升75%,使得CIER指數出現同比下降0.63。02.白領們想要跳槽也沒有往年來得容易事實上,不僅應屆畢業生在今年求職壓力有所增加,已經在職場有所經歷的白領們想要跳槽也沒有往年來得容易。月狐數據顯示,春節后,盡管只有27.4%的白領打算跳槽,但TGI指數卻高達115(TGI指數:超過100,意味著某類人群更具備相應的傾向或是喜好,標值越大則傾向和喜好越強;低于100,則表明此類人群有關傾向較差(和平均值對比);而等于100則表明在平均水平)。而跳槽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工資獎金低,錢不到位”、“晉升空間小,沒有升職機會”、“工作重復,學不到新東西”……從年齡分布來看,95后和00后更多是出于個人身心健康的考慮,通過換工作來對抗加班多、寫周報的內卷壓力和改善身體狀況;90后則更加關注上級和崗位給自身帶來的成就感和收獲。1999年出生的劉千潔今年22歲,去年在上海一家互聯網公司從事產品運營工作,而剛剛有一年工作經驗的她卻想要在今年尋求新的機會?!艾F在的工作壓力太大,工作頻率基本就是996,而且目前的工資收入和付出也不成正比?!眲⑶嵵毖?,近幾年,互聯網公司競爭激烈,員工壓力也是一年比一年大,相比較以前,花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上,但收入卻沒有比之前更多,享受生活成了奢侈的期望。此外,有意思的是,從整體來看,白領們跳槽的頻率主要集中在3~5年一次,占比24.7%。但年輕的95后和00后尤其偏好頻繁跳槽,15.8%的95后和00后不到一年就已經換了工作,在1至2年內跳槽的也高達36.8%。03.哪些行業更受青睞?那么跳槽就真的能夠解決眼下求職者所面臨的問題嗎?事實并非如此,在一份調查中,高達86%的受訪者認為,2022年跳槽的難度比過往更大。此外,在尋找下一份工作時,多數白領表示會離開原來所處行業,往其他行業尋找機會。智聯招聘數據顯示,互聯網/電子商務、專業服務/咨詢、酒店/餐飲、通信/電信運營/增值服務、儀器儀表及工業自動化等行業的就業景氣相對較好。一季度,通信/電信運營/增值服務、儀器儀表及工業自動化、醫藥/生物工程、基金/證券等行業的招聘需求的同比均出現上升明顯。求職人數最多行業互聯網/電子商務、房地產/建筑、專業服務/咨詢、計算機軟件業、快速消費品等,從供給占比來看,投遞前三行業的占比為19.5%。數據來源:智聯招聘從用人單位的招聘情況看,往年用工需求較高的互聯網和房地產行業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發展受挫后,2022年的用工量銳減;而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等產業存在人才增量缺口,成為釋放就業崗位最多的行業。04.直播除了能“帶貨”還能“帶崗”值得一提的是,求職和招聘發展到今天,衍生出更多便捷高效的方法。直播除了“帶貨”,還能“帶崗”,向求職者宣講招聘信息的同時,也利用直播鏡頭輸出企業的背景資料。求職招聘新玩法從直播種類來看,主播作為企業和求職者之間的信息橋梁,發布招聘信息、解讀就業政策、通過鏡頭勘察工作環境;求職經紀人為求職者服務,代為處理投簡歷、發郵件、安排面試時間、商討薪資等事務,求職者只需進行面試;社區化交流,求職者尤其是藍領階層擁有互動、交流社區,可以就面試、入職建議等職場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形成了求職者和企業的另一集結地。尤其是今年以來,全國多地疫情不斷,線上直播的方式更為求職者和企業所青睞。5月3日,由陜西省人社廳和陜西省國資委主辦的“奮進陜煤職通未來”2022年省屬國企穩就業專項行動暨陜煤集團招聘系列首場直播活動拉開帷幕?;顒油ㄟ^線上招聘和“直播帶崗”兩種形式開展。當天,陜煤集團攜下屬30余家企業帶來2000多個崗位,包含煤炭開采、煤化工、燃煤發電、鋼鐵冶煉、機械制造、科技、金融等多個行業,涵蓋工、理、文等多個學科。此前,快手宣布在今年五一期間,聯合多家職校及企業,開啟一場線上“云招聘”。據悉,此次招聘一次性釋放38000個崗位。記者注意到,此次參與招聘的企業中,多家A股行業龍頭公司也在其中。包括比亞迪、歌爾股份、立訊集團、華晨寶馬、康華制藥等。涵蓋新能源、光伏、醫藥等多個當下最火爆的行業。04.國家政策“暖風”頻吹,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擇業綜合來看,在當下的就業市場,不管是應屆畢業生還是準備重新選擇工作的求職者,其競爭不可謂不激烈。如何能夠提高自身競爭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眼下青年人最為關注的現實問題。同時,對于當前嚴峻復雜的就業形勢,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近一段時間來,各地頻頻釋放政策“暖風”給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支持,內容包括搭建平臺,發放補貼,提供指導等。3月18日,甘肅省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出,采取省級財政適當補貼、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支持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甘肅省基層單位就業。其中,省級財政對聘用的畢業生按照每人每月1500元的標準給予生活補貼,補貼期限3年。3月17日,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通知提出,3-5月份組織開展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活動,其中,4月份組織開展民營企業招聘月。此外,各地結合5-8月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適時開展針對畢業生的各類小型網絡招聘活動。3月7日,天津市就業領導小組發布通知,要求各高校在3-5月招聘高峰期,每校每天至少舉辦1場招聘相關活動……2022-05-07 09:5318 瀏覽 · 0 收藏 -
“月薪1萬多招不到人”是市場的提醒
的職業排行顯示,100個職業中有36個屬于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24個屬于專業技術人員,制造業缺工狀況持續。有媒體報道稱,月薪1.4萬元都招不到機械專業學生。上述1.4萬元都招不到的機械專業學生來自985高校,且早已被其他“大廠”以“年薪二十幾萬、三十幾萬”的更高工資提前簽約鎖定,而給出1.4萬元月薪的制造企業已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給出這樣的標準,是公司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兩相對比之下,能夠得出一個結論,即中國的部分制造企業需要及時更新市場觀念,正確看待制造業人才。中國制造業早已不再是工業生產體系中最為基礎的來料加工工廠群,曾經大量遍布中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正在逐步尋求轉型。與之相應,新制造業的技術型人才也早已不是我們認知中的普通藍領工人。曾經的藍領工人在人們認知中以量取勝,不需要太多專業技能,一度成就了中國制造業大國的身份。如今的藍領工人逐漸精英化,已成為助推中國轉型升級為制造業強國的關鍵支撐。工資是勞動價值的最直接體現。1.4萬元月薪招不到985高校機械專業學生,意味著這一群體在當前勞動力市場上的價值已遠遠超過這一數字?!案摺毙秸胁坏饺艘巡辉偈悄贻p人嫌工人社會地位不夠高這樣單一的原因導致的,而是因為企業并沒有通過合理薪酬來給予年輕人足夠的尊重。市場經濟的競爭性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無故高薪用工,當整個行業市場趨勢如此,說明我們在制造業人才供求上存在結構性錯配問題。制造企業更新觀念,正確認識到人才的市場供需關系,還有著更深層次的積極推動作用。曾經,年輕人報考大學都搶著讀國際貿易專業。彼時,加入WTO后的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全面接軌,市場急需大量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基礎、熟悉國際貿易實務、熟練掌握外語的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始終是影響高校人才培養和年輕人專業選擇的重要因素。當年輕人看到制造業的行業前景和“錢景”,他們自然而然愿意為此而付出。這樣的觀念并不俗氣,反而是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具體呈現。因此,解決多行業缺工問題,就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當市場需求與就業需求不再錯位,“最缺工”現象才能夠得到緩解,全社會的就業壓力同樣能夠減輕。(作者:陳 城)2022-05-05 10:1931 瀏覽 · 0 收藏 -
就業歧視屢禁不止背后的“真相”:違法成本應再高一點
方合力。生育等社會制度的完善以及政府對企業實施相應用人成本補償都是可行之策?!耙驗椴皇请p一流學校而被拒絕,明顯的學歷歧視,也只能忍了”“贏了官司又如何?只賠2000元,一句道歉都沒有,更覺得委屈”……記者連日調查采訪發現,面對求職履職過程中種種歧視行為,盡管有明確的法律禁止性規定,勞動者卻各有各的苦衷。消除就業不合理限制阻力重重,為勞動者創造公平就業環境亟須良方妙策。叫停就業歧視,出戰者應是何人?對此,社會各界呼聲強烈。01.屢禁不止背后的“真相”“985、211高校畢業生優先”“只招35歲以下人員”“乙肝攜帶者不予錄用”……為何法律有明確規定,一些用人單位還在招聘中暗自設置種種帶有歧視性的限制條件?“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用人單位都是挑剔的”。成都一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企業整體發展提檔升級,需要更多優秀人才作為支撐,招人門檻也隨之抬高,“招聘市場每年成百上千萬的高校畢業生,排除法肯定會更高效”?!皠趧诱咂降染蜆I權在現實中是依托于用人單位來實現的,這是雙向互認,而非單向強加的過程”。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凱提出,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根據其單位性質和崗位實際等情況設置一定的門檻和條件無可厚非,但如果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設置的門檻或條件具有歧視性,則構成“權利濫用”,其行為就應予以糾正并受到相應的處罰。真實的職場生態環境中,性別歧視所呈現的矛盾最為突出?!罢幸幻鸦槲从呐?,懷孕生產后的工作誰來頂?要是重新再招一個人,多出的用人成本誰來擔?”一位中小微企業的人事部經理向記者感慨企業“招男不招女”背后的無奈?!熬蜆I歧視產生的首要根源是經濟原因,其次才是觀念和偏見的結果”。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院長沈劍峰認為,法律為了保護特定用工主體,會對其休假、加班限制等作出特別的規定,這樣就會增加用人單位用工管理壓力。對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而言,自然會排斥這類勞動者群體。此外,一些傳統陋俗或者觀念也會讓用人單位帶著偏見對待特定群體的勞動者,從而引發就業歧視。02.違法成本還應再高一點記者采訪過程中發現,社會大眾和求職者對就業歧視呈現出極大的容忍度,有的是因為對企業用工自主權的邊界模糊、存在錯誤認知;有的則是聽之任之,即便受到歧視也選擇息事寧人,主動維權者甚少?!澳壳?,針對這一領域的維權,主要是勞動者的自力救濟,由相對弱小的勞動者對抗較為強勢的用人單位,結果往往以勞動者的敗訴告終”。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王蓓稱,勞動者的敗訴結果會產生傳遞效應,使其他有同樣遭遇的勞動者出于維權成本高和維權效果差的顧慮,最終放棄維權的想法,“勞動者越沉默,企業則越無所顧忌”?!霸诜淳蜆I歧視方面,我國法律存在缺失”。四川偉旭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王恩慧告訴《工人日報》記者,我國就業促進法第二十六條雖然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職業中介機構從事職業中介活動,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并在第六十二條指出違反本法規定,實施就業歧視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斑@些都只是倡導性的原則性規定,缺乏對就業歧視內涵、性質、判斷標準、法律責任等內容進行明確而細致的規定,現實中很難操作執行,約束力有限”。曾有公開案例顯示,90后女孩在應聘快遞員時,歷經多輪面試考核后卻被以“一線員工不要女的”為由拒絕錄用,訴諸法院后,雖贏了官司,卻僅獲得2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道歉的請求未獲得法庭支持?!斑`法成本還應再高一點”。在王恩慧看來,只有讓用人單位對就業歧視付出得不償失的違法成本,才能促其產生不想、不敢、不能的法治敬畏,有效治理就業歧視的頑疾。03.強力治標更要有效治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就業歧視”,并增加了“學歷歧視”和“公平就業環境”等內容,“取消公務員考試35歲以下限制”“取消高校畢業生擇業期政策,往屆應屆一視同仁”“加快修訂婦女權益保障法,完善就業性別歧視保障機制”話題的討論也熱度極高,反就業歧視的推進再次引起廣泛關注。面對就業歧視對于勞動者公平就業的損害,社會各界普遍認為既要強力治標,同樣也要有效治本?!笆紫葢獜母淖冇^念入手,尤其是企業”。沈劍峰強調,企業必須要認識到,維護平等就業環境,不僅是社會責任使然,更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要求,“反對就業歧視是對不正當市場選擇的干預和限制,其內在本質不應被妖魔化”。最近幾年,對于出臺反就業歧視法的呼聲愈加強烈。沈劍峰表示,我國與就業歧視相關的法律法規多而零散、未成體系,一部專門的反就業歧視法,對于整治歧視問題將更具有規范性、普遍性和強制性,是最切實可行和有效的措施。此外,還應完善救濟手段,如加大勞動保障監察介入力度,可以設置就業歧視行政處罰等?!懊鎸τ萌藛挝幻黠@不合理的要求和歧視行為要勇于說不!”王蓓希望勞動者能夠積極維權,同時提出在反就業歧視領域推廣公益訴訟制度,“由檢察機關發出檢察建議或提起公益訴訟,不僅能夠暢通維權渠道,還能對用人單位起到警示震懾作用,用以儆效尤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解決勞動者面臨的維權難問題”。受訪專家普遍認為,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員工保障與就業的不公平現象或將達到一定的平衡。但要根本性消除就業歧視對平等就業造成的沖擊,在法律之外,有關部門、社會、用人單位等還應形成多方合力。生育等社會制度的完善以及政府對企業實施相應用人成本補償都是可行之策。比如將企業用人情況與稅收等掛鉤,對積極清理取消就業不合理限制的企業予以稅收或其他政策優惠等,能夠更好地激發企業自覺營造公平就業環境的積極性。2022-05-05 10:118 瀏覽 · 0 收藏 -
人社部回應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穩定擴大國企招聘
善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推進政策落實打包快辦,加快政策兌現,引導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城鄉基層就業,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聘,穩定事業單位、基層項目招聘招募。陳勇嘉表示,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就業關系到他們的價值實現,寄托著萬千家庭的幸福,關系國家高質量發展。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076萬新高,在國內外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情況下,促進就業的任務更重。下一步,人社部重點有四個方面的舉措:一是加力渠道拓展。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推進政策落實打包快辦,加快政策兌現,引導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城鄉基層就業,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聘,穩定事業單位、基層項目招聘招募。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同時,針對疫情影響,指導各地調整優化公共部門考試招錄的時間安排,為畢業生求職留出時間窗口。二是加力崗位推送。繼續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將崗位信息、指導培訓、創業扶持等服務送到畢業生身邊。同時,接續開展城市聯合招聘、民營企業招聘等活動,提早啟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應對疫情影響線上線下大規模推送崗位,擴大社會參與面,推出更多有特色的行業專場招聘。三是加力見習培訓。深入推進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針對畢業生工作經驗積累的需要,募集一批高質量的見習崗位,推出一批國家級見習示范單位,提升畢業生實踐能力。同時,針對畢業生職業發展的需要,積極組織參加技能培訓,著力提升培訓質量,拓展新職業培訓,支持畢業生實現技能就業。四是加力困難幫扶。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提早做好信息銜接,做實幫扶臺賬,暢通各類登記求助渠道,及時跟進提供實名制服務。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開展“一對一”就業援助,優先提供服務,優先推薦崗位。對長期失業青年,及時納入就業失業管理服務,加強實踐引導和分類幫扶,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就業市場??傊?,人社部門將盡最大努力,創造積極條件,助力畢業生到各領域施展才華、建功立業。(完)2022-04-29 10:2041 瀏覽 · 0 收藏 -
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預計舉辦招聘會超1.5萬場
促就業活動。教育部“24365校園招聘服務”預計舉行線上招聘會30余場,提供崗位超過80萬個;教育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將會同相關行業協會,舉辦行業企業專場招聘10余場;各地各高校將舉辦各級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會預計超過1.5萬場。(記者胡浩)教育部將舉辦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 開展“百日沖刺”系列活動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求職關鍵期。為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加快推動就業工作進展,全力促進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教育部將在全國范圍內,于5月9日舉辦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活動,并于5月-8月開展“百日沖刺”系列活動。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活動以“千方百計拓崗位 攻堅克難促就業”為主題,將于5月9日—15日,集中舉辦專場招聘、供需對接、就業推進會等促就業活動。促進周在河南鄭州主會場,5月9日啟動當天,教育部將舉辦“24365校園招聘服務”鄭州專場招聘會;在北京、吉林、山東、重慶、云南設5個分會場,將同步舉辦專場招聘會,為2022屆高校畢業生畢業生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促進周期間,教育部“24365校園招聘服務”預計開展線上招聘會30余場,提供崗位超過80萬個;教育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將會同相關行業協會,舉辦行業企業專場招聘10余場;各地各高校將舉辦各級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會預計超過1.5萬場。5月—8月,教育部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并與各地各高校統籌聯動,集中開展系列招聘、訪企拓崗、萬企進校、就業指導、精準幫扶等“百日沖刺”五大專項行動。一是全國校園招聘活動,各地各高校挖潛創新,主動對接招聘機構、行業協會、用人單位等,保證招聘活動不斷線。二是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高校領導班子帶頭走出校園、走進企業,與用人單位共建促就業渠道。三是實施萬企進校園計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各高校創造條件,邀請企業進校園,特別為中小企業進校招聘做好服務。四是精準指導服務行動,健全高校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系,持續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就業育人主題教育活動,引導畢業生到重點領域和基層建功立業。五是就業困難群體幫扶行動,啟動實施2022年宏志助航高校畢業生就業培訓項目,采取重點推薦、“一對一”指導等方式,為就業困難群體畢業生提供就業幫扶;各高校為每一名就業困難畢業生推送3個以上崗位,力爭幫助他們盡早實現就業。2022-04-29 09:4120 瀏覽 · 0 收藏 -
經濟結構調整疊加疫情沖擊,就業壓力凸顯——緩解就業壓力尤需政策平衡
時期。在此背景下,我國勞動力市場也出現調整,就業壓力加大。從中長期來看,隨著我國人口出生率的逐步回落,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將對我國勞動力市場供給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從短期來看,經濟結構調整疊加疫情沖擊,就業壓力進一步凸顯,解決就業不足問題依然是當務之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新增1100萬就業崗位,將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隨著我國經濟的修復,預計今年順利完成該目標問題不大。但當前在我國就業市場面臨存量挑戰、需求收縮及供需結構性錯位的背景下,就業壓力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尤其要精準施策,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平衡:第一,不僅要注意新就業機會供給,也要注意鞏固現存就業崗位。近兩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中小企業生存面臨困境,部分企業瀕臨倒閉,對我國保持就業市場平穩帶來較大壓力。在此背景下,穩就業既要重視每年新增就業人口數量,同時也要固定已經就業的勞動崗位,努力做到固存量、擴增量。第二,不僅要重視勞動力需求的收縮,也要重視勞動力結構性供給不足。要加大“六穩”“六?!钡恼邔嵤┝Χ?,做到精準施策,助企紓困,適當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穩就業的能力,幫助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恢復活力,擴大投資生產,從根源上緩解企業用工需求不足的問題。對于勞動力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相關部門可提供公共就業服務,提升勞動者的綜合技能。此外,東南沿海等部分地區用工難的問題應予以高度關注。第三,不僅要鼓勵雇主擴大就業,也要合理引導勞動者薪資預期。盡管近年來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但是當前經濟面臨三重壓力,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面臨較大的生存困境,在此背景下,引導勞動者形成合理的薪資預期十分重要。合理預期的形成需要落實到政策層面展開討論,而不能僅僅從宣傳手段上來對其進行引導。如何在加大公共投入和建立求職者合理預期中找到平衡點,是未來我們需要重點考慮的。第四,不僅要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要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將繼續做好“六穩”“六?!惫ぷ?,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穩就業、保就業。保持市場主體平穩健康發展是實現經濟穩增長的核心和關鍵一環。在保市場主體的過程中就涉及雇主和勞動者的關系問題,如何在市場主體經營面臨較大困難的情況下,實現雇主與勞動者權益的平衡是相關部門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22-04-27 10:2315 瀏覽 · 0 收藏 -
靠“人職匹配”,這所學校實現精準培養
為每個學生規劃合適的就業出路。01.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半月談記者在河南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發現,近幾年該學院在實施人才分類培養的同時,盡力實現“人職匹配”。創業做老板、名企做銷售、成為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技術技能的“扛把子”等,是學生的新選擇、新出路。河南職業技術學院2020屆畢業生趙天旭告訴半月談記者,他入校時被電梯工程技術專業錄取,卻“常常因找不到學習興趣而苦惱”,后經學校的“學生專業與職業匹配測評”,發現市場營銷專業最適合自己,隨即轉到市場營銷專業學習,畢業后進入河南一家有名的建筑工程公司任職,現已當上采購部部長。憨厚老實,不善言辭,是半月談記者見到河南職業技術學院2017級學生張文博時的第一印象。張文博入校不久也進行了測評,結果顯示,他具有務實勤奮、洞察力強、不怕吃苦的創業特質。于是,學院因材施教,在梳理項目、注冊公司和品牌、企業運營等各方面予以指導。如今,張文博團隊從賣生鮮到保障生鮮供應鏈,在助力農產品降損耗方面持續發力,并先后幫助8個團隊復制模式成功創業。02.大數據“人職匹配”,實現精準培養據介紹,趙天旭提到的“學生專業與職業匹配測評”是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開發的“人職匹配”大數據平臺模塊之一。完成這套測評后,每個學生會得到一份《大學專業與職業性向評估報告》,報告里有“適合度最高的專業”以及相應的簡介,同時對學生的職業風格和匹配職業作出初步分析和建議。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公室副主任、計算機專業教師韓雪平告訴半月談記者,“學生專業和職業匹配測評”依托學校技術平臺自動抓取學生的基本信息、圖書借閱、興趣愛好、學習情況、社會實踐等多維度信息,形成學生職業性向大數據倉庫,對學生進行測評畫像和綜合分析。除此之外,學院還根據學生學習進度,開發了輔助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生職業能力大數據分析系統”,以及為學生推薦高匹配度就業崗位的“學生智慧化精準就業系統”。這樣就形成綜合支撐人才分類精準培養的“人職匹配”大數據平臺,助力實現學生“入學教育階段-專業學習階段-求職擇業階段”的全過程匹配?!巴ㄟ^大數據,學院幫助學生選定合適的專業和人生發展方向后,實施精準施教和事業規劃引導,并相應地引薦實習就業崗位或提供創業實踐平臺?!焙幽下殬I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桂貞介紹, “根據市場需求,學院已在實踐中形成‘專業+創業’‘專業+創新’‘專業+管理’‘專業+營銷’的4種培養模式?!?3.讓“人職匹配”覆蓋更多學校李桂貞介紹,多年來,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滿意度為93%,高出全國均值,畢業后從事一線管理的學生晉升比例超90%,晉升周期縮短2至3年。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中心副主任、創業指導老師田嘉說,發現人才特質、因需引導發展,實現人才潛能挖掘和激發,進而服務國家發展需要,這是人才分類培養的初衷和職業教育發展的有效路徑。國家職業教育指導咨詢委員會副秘書長鄧澤民認為,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人職匹配”,為因材施教、精準施教提供依據,從而實現人才分類培養的做法值得重視。目前,該成果已被30余家職業院校采納實施。2022-04-25 11:556 瀏覽 · 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