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海歸,在大眾心目中可能是“精英”的代名詞。因為那個時候出國留學的人并不多。
可是到了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出國留學,尤其是海外一年制碩士,海歸的精英光環也逐漸被打破了。
網上還時不時爆出關于海歸某某公司拒絕了海歸碩士,某某海歸碩士回國半年求職四處碰壁,海歸碩士薪資工資不如預期等的新聞。
新浪財經發布海歸求職難新聞截圖
這些都讓許多人疑惑,海歸未來的就業優勢還在嗎?小編接下來就從下述三個方面為大家分析。
· 壹 ·
疫情導致海歸碩士回國求職難已成了一種大趨勢
以前出國讀個QS前500的一年制碩士,回國大概率能進騰訊、阿里巴巴等大廠工作。又或者考事業編,人才引進,甚至進入高校工作,都有著不錯的優勢。但是現在,即使是QS前200海外名校畢業,回國就業的優勢也已經不大了。
小編認識一位在新西蘭奧克蘭大學讀金融碩士的朋友小王,他在畢業后回國求職了半年,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期間他陸續向上海的多家金融機構投遞了簡歷并參與了面試,可惜都接連被被拒絕,這令他十分失望。在求職差不多一年后,好不容易才有一家北京的金融機構愿意接納他,但是需要先實習半年,且薪資還是低于他的預期,僅有底薪6000元。試想一下,在繁華似錦的北京,一個月6000元對于小王他一個北漂而言,真的夠么?
這絕對不是個案,而是一種大趨勢。根據智聯招聘的《2020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報告》的數據顯示,2020年,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即有意在國內發展的海歸人才數量較2019年猛增至33.9%,增幅遠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
這種增幅,也說明了在近年來在海歸回國發展意愿持續增強的大趨勢下,2020年疫情黑天鵝事件及國際關系變化等因素明顯起到助推作用,加速海歸回國潮流。
智聯招聘發布《2020海歸求職報告》數據截圖
· 貳 ·
多因素影響造成海歸回國求職難
除了疫情,還有其他的因素也是讓許多海歸選擇回國發展的原因。下述小編就一一為各位小伙伴們分析下。
01.市場經濟下滑嚴重,同時海歸對自己預期收入評估過高
許多出國留學的小伙伴們,可能會覺得,回國后工作確實沒有以前那樣的容易找工作了。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引起的各行業經濟下滑,比如說服務行業和其他線下實體行業。因此許多企業都減少了不必要的開支成本,不再招那么多的應屆生了。另一方面,許多小伙伴們對自己的未來期待值過高,覺得出國留學后,回來一定很輕松能實現月入過萬,但現實卻總是事與愿違。
小編有位朋友,他是香港理工大學酒店管理專業碩士畢業的,他本打算一畢業就能月入過萬,畢竟港理的酒店管理可是相當的厲害,他們同專業畢業的師兄師姐也基本都實現了這個小目標。但是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他接連向國內多家五星級酒店投遞簡歷,基本就是石沉大海,偶爾有一兩家讓他去面試的,都是嫌他目標薪資過高。
后來他打聽下才知道,自疫情出現以來,大部分的酒店都反復關停,而且又沒有什么旅游團來旅游,因此長期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況。最后,小編這位朋友終于在廣州瑰麗酒店找到了一份工資,不過工資沒有預期的高,扣除五險一金后到手不到4500塊錢一個月,著實讓人無奈。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與休閑管理專業QS世界排名截圖
騰訊新聞發布疫情導致某酒店業績下滑50%截圖
02.海歸缺乏國內的實習經歷和人脈積累,求職時信息和人脈方面可能會處于劣勢
除了疫情導致的經濟下滑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海外留學生缺少實習經驗,因為學制的問題,許多海歸們都是匆匆忙忙地讀完一年的碩士,畢業就直接開始找工作了。這時候海歸們除了英語水平比國內研究生略高一點外,其他的優勢都不太明顯。
反觀國內的碩士生因為學制基本都是2-3年,所以有足夠的時間在畢業前找到合適的實習工作,為自己積累實戰工作經驗。同時因為待在國內,所以還能夠積累到一定程度的人脈網,這些都有可能給公司帶來意想不到的資源,因此,在同樣的學歷背景條件下,如果海歸不是海外特別好的學校,或者自身條件實力夠硬,國內的HR都會考慮國內的碩士畢業生。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信息差的問題。因為與國內高校圈缺乏聯系,很多海歸們忽略了秋招的重要性。所以當許多海歸11月份畢業的時候,已經錯過了國內9-10月的秋招了,在自身沒有足夠的實力或者工作經驗的情況下,貿然去參加社招,被HR拒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因此,大部分海歸要不然就是著手準備第二年的春招或秋招,要不然就是保留應屆生身份考事業編或公務員。
03.國內部分用人單位對于一年制項目不夠了解,可能帶有偏見
除了上述幾點原因外,還有一種原因,那就是國內部分用人單位對海外一年制碩士不夠了解。正如上述所說的,國內碩士基本都是2-3年才畢業,可是海外碩士基本都是一年畢業,這就很容易讓部分用人單位的HR誤會海歸的知識專業性不如國內研究生,因此把海歸拒絕的事情就時常發生。
比如2021年9月30號上海閔行區政府對外宣布,只接收碩士為2年及以上的海外碩士報考選調生,這公告一出,馬上就在網絡上引起了爭議,有些人還甚至擔心,上海此舉會不會引起其他地方的效仿。
2021年上海閔行區政府發布選調生公告截圖
還有另外一點原因就是,近幾年考研人數逐漸升高,但是被錄取率卻跟不上報考人數。根據2022年3月20日騰訊網發布的最新消息,2022年考研報名人數達到了457萬,但是同年的錄取人數僅僅100萬出頭。這就導致有300萬以上的落榜生,他們其中會有一部分人轉而走向留學之路。這無形中就會給外界一種不好的印象,讓外界覺得海外讀碩士的人大都是國內考不上研究生的。
2015-2022國內考研報名人數統計圖截圖
圖8、2015-2022國內研究生錄取人數統計圖截圖
04.中國越來越重視國內高等教育,國內院校強勢崛起
近幾年隨著中國政府對高等教育方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撥款的經費也越來越多,國內高校的已經強勢崛起,對于海外高校的沖擊也越來越大了。
比如政府這幾年在重新定義重點大學,不再單純以985、211判斷高校好壞,而是從雙一流角度出發,這也為國內高等教育對標國際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進入了QS世界前500名的大學名單中,這也預示著中國的高等教學質量已經逐步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
同時,互聯網的普及讓世界更加緊密,國內學子們都能通過互聯網來了解國際上發生的事情,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自身的缺乏國際視野的問題。過去許多單位喜歡招聘海歸,是因為覺得海歸有著國際化的視野,能夠為企業帶來新的動力。但現在這種差距在逐漸縮小,因此在同等條件下,用人單位更傾向于招聘國內的研究生。
05.人文社科,如新聞,心理等可能并不具備優勢,不像理工科一樣具有顯性競爭能力
最后,要從專業的角度出發來探討。許多海歸抱怨回國后就業屢屢碰壁,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專業選擇的問題。如果你是理工科類海歸,基本回國求職月入過萬不是問題。因為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更加需要的高端的硬科技人才,會把更多的資金投入高精尖的產業,所以這方面需要的人才需要一直是供不應求的。
但是大部分出國留學的小伙伴們選擇讀的專業是人文社科類專業,比如傳媒、金融、藝術等等,這些專業都不具備顯性的競爭力。比如一個數據工程專業畢業的應屆生,通常的薪酬會在1-1.5萬左右,但是一個新聞學專業的應屆生,通常的薪酬基本都是4千-1萬左右。
51job數據師月工資截圖
51job新聞編輯月工資截圖
如果在整體經濟大環境好的時候,人文社科專業畢業回國的小伙伴們肯定能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但現在整體經濟不好的情況下,這些短時間內無法產出實際效益的專業,回國求職遇冷的情況就不太奇怪了。
· 叁 ·
啟發,我們應該怎么做
雖然,在現在經濟不太景氣的大環境下,許多小伙伴們肯定會在求職過程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大部分小伙伴們也不要太擔心,畢竟真正輕視一年制的用人單位還是占比較小部分的,大多數的企業都愿意接受一年制的碩士。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外在的不可控因素,那么我就從自身出發,解決遇到的困難。
01.衡量出國海外留學利弊,分析自己核心競爭力
首先,考慮自己的是不是應試型選手。如果你不是一個應試型選手,而是一名綜合型選手,那么你可以考慮出國留學讀碩士。因為國內研究生都是考試選拔制度,分數定天下。
其次,如果你是上班族,沒有時間備考國內研究生,也可以考慮出國讀碩。因為海外研究生更多采用申請制,你只需要花費1-2個月時間收集院校資料,然后準備申請文書,即可申請。而且海外院校更多會從你的校園活動表現,工作經驗,導師推薦信,個人陳述等方面著手考量,錄取難度相對于國內研究生來說較小。雖然錄取難度較小,但是師資水平還是能夠有一定的保障的。
再次,本科雙非的學子,也適合出國讀碩。因為海外QS前200的名校相對于國內雙一流來說,確實更容易進一些,而且畢業后回國的認可度也較高。
復次,想進外企工作的小伙伴們。眾所周知,國內的許多外企都喜歡招聘有留學經驗的人,因此如果你是想進外企工作,可以考慮出國讀個一年制的碩士。
最后,時間成本上的節約,比如想早點拿個研究生學歷就業的,那么海外一年制碩士就能很好的滿足你,即使你碩士讀到一半突然想繼續讀博,一年制的碩士也能讓你達到申請博士的基本條件。因為國外很多院校博士申請都只要求你有碩士學位即可,不要求你是研究型碩士還是授課型碩士的。
就好像小編一樣,覺得國內的研究生動輒2-3年才能畢業,加上讀博時間,少則4年,多則6-7年,加起來差不多快10年,著實等不起。而海外院校的碩士一年便可以畢業,相對于國內研究生來說足足節省了一半的時間。
02.提前做好規劃,如果要回國內求職,就要做好實習、技能、人脈方面的準備
既然選擇出國讀碩,就要考慮好是否畢業后回國工作的問題。如果是確定回國工作,那么要學會時間上的分配。在碩士剛開始階段就要開始積累工作經驗,盡量爭取在留學所在地的企業中獲得實習??梢栽诖T士的第一個學期爭取多修一些課程,到了第二學期時間就會充裕一些,這樣有利于可以專心找實習工作。
如果實在課程太多,無法抽空去實習,那么就爭取在課余時間學一些有用的技能,比如SPSS、Python等等,同時還要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盡早結識多些人脈,好為將來回國求職或者創業打下基礎。不要單純顧著死讀書,要知道,在海外院校中,社交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
總而言之,雖然社會上確實會有一些用人單位不愿意錄用一年制碩士,但是只要自身的實力夠硬,就不用擔心那么多。小編一直堅信一句話,“是金子,無論在哪里都會發光的”。所以我們不要被大環境的焦慮氛圍所影響,踏踏實實學好自己的專業技能,同時盡量提前規劃好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只有這樣,未來才能發光發熱,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