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大齡的碩博人,在曾經博士畢業找工作面試的時候,經常會被問到“這是你第一次參加工作嗎?”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雖然聽上去有些尷尬,但因為高考失利復讀、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再選擇回校讀碩博等原因,自己的年齡偏大,馬上就要到了35歲的就業門檻線。剛剛跨出校門就面臨35歲的職場危機,就業的年齡歧視確實令人焦慮。
加之,有些單位招聘的原則性要求就是應屆碩士研究生不超過28周歲、應屆博士研究生不超過32周歲,所以就連投簡歷應聘的機會都沒有了。
面對這樣的囧境,大齡碩博的就業出路在哪?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
· 壹 ·
35歲的“年齡紅線”
通常情況下,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年齡在24—26歲之間;博士研究生畢業的年齡在27—32歲之間。28歲以上的碩士和32歲以上的博士就屬于大齡碩博了。
年齡小、可塑性強本應是剛從學校畢業步入社會的應屆生就業時最大的優勢。但對于大齡碩博生而言,年齡不僅不再是優勢,反倒成了劣勢。他們初次就業時就要面臨最難跨過的門檻—招聘單位所設定的年齡限制。
不得不說,在職場上,35歲是一條隱形的“年齡紅線”。而這條年齡的紅線針對的主要還是職場中再次選擇就業的人群。所以,參照這一標準,招聘單位對應屆就業的人群所設定的年齡限制一般會比35歲更低。
剛進入工作崗位是最需要努力和成長的關鍵時期,但又不得不承認,人的生理機能從30歲以后逐漸開始下滑,而家庭和生活的責任又接踵而來,因而招聘單位難免不對大齡碩博生有年齡上的偏見。
然而,近些年來,由于就業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畢業后選擇讀研讀博,研究生考試的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
這其中有很多人可能參加考試幾次才最終通過考研或考博,還有一些人是在參加工作幾年后才重新回爐讀研讀博,因而本身入學時的年齡就偏大。
加之,高校對研究生畢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比如大多數高校都對博士畢業有發表SCI論文的最低要求,有的甚至還規定了論文的最低IF值,達不到要求就只能延期畢業。據相關的博士研究生情況調查,延期畢業的比重已達到了39.68%。
而且,入學年齡大的博士生平均延期率也要更高一點。因此,這些因素就導致了有相當數量的碩博生畢業時的年齡偏大。
· 貳 ·
大齡碩博的就業出路
大齡碩博生在就業擇業時還是應該慎重選擇,不宜再騎驢找馬。畢竟如果已經接近35歲的年齡紅線,一般在工作后再跳槽更換新工作的難度比較大,試錯的成本比較高,而且也不適合工作不滿一兩年就頻換工作。
所以,大齡碩博生在畢業前就應該提前做好未來規劃,對自己有個明確的定位,以便在初次就業時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職位,利于未來長遠的職業發展。
如果畢業當年年齡在35周歲以下,有機會報考體制內單位(比如公務員、事業單位等)的話,建議可以嘗試一下。體制內單位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但在現行社會發展和經濟環境下相對來說還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現實中,有很多已畢業的碩博生,在體制外工作多年后,又重新選擇參加考試,在35周歲的年齡上限壓哨考入了體制內單位。而體制外的單位更新換代確實比較快,年齡越大,就越容易被更年富力強、性價比更高的應屆畢業生給淘汰。
如果碩博在校期間科研能力強的話,能去高?;蚩蒲性核ぷ魇亲詈线m的選擇。大齡仍能堅持選擇讀博的,一般還是對科研有理想、有感情的人。選擇對學歷有較高要求的科研崗位可以避免和更多更年輕的本科生競爭的壓力。博士期間能有比較滿意的科研成果的,還可以以此彌補自己年齡的劣勢。
雖然現如今,很多高校、科研院所都采取了博士后加預聘制,但博士后也算是一種工作的經歷,還可以積累科研上的經驗,對出站再就業有一定的益處。筆者認識的博士就是在博士后出站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就被單位認定為了副高,這其中博士后的科研經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叁 ·
如何面對大齡就業的囧境
01. 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節奏。既然選擇了讀研讀博,就意味著要比其他人花費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去學習讀書,畢業時可能除了學歷遠超大家外,很多方面已經落后他人。所以一定要把眼界放寬,眼光放長遠,以自我扎實的基礎功底和快速學習的能力,展現出自我的亮點,從而贏得心儀崗位的青睞。
02. 做好規劃
在校時注重培養專長,積累自我的優勢。如果讀研讀博較晚,也沒有取得較好的科研成果,那就要早點認清自己,考慮清楚是否在碩士畢業后還繼續讀博,或者是否在博士畢業后選擇進入預聘制的博士后工作站過渡。
現如今我們??吹接忻4T博畢業考到基層公務員或者到中學任教師崗位的報道,這些也需要大齡碩博生在校期間就做好準備,多參加實踐活動積累相應的經驗,以便為將來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就業是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大齡碩博生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好決定,邁出人生中的關鍵一步。即使初次就業時可能存在年齡方面的劣勢,也不必過于焦慮不安,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時刻做好準備,保持求學的積極和努力,在職場上也會發現和得到意外的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