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顯示2022年高校畢業生將高達1070萬余人,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作為一個東部沿海二線城市的雙非工科研究生,面對百萬研究生這個求職群體,也曾猶豫、也曾被各種公司拒絕,也曾擔心畢業就失業的煩惱。從第一份offer僅有6.5K到年薪30W,這一路走來也是略有感悟。
01.
彷徨期、各種被拒
和正常應屆畢業生一樣,也曾出現彷徨期,求職圈里面都經常說的一個俗語“金九銀十”,說明每年秋招的九、十兩個月是很寶貴的兩個求職月,很多大廠都會在這個期間發布招聘信息,進行網申;亦或是到校進行宣講,進行線下面試。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所在的城市處于半封閉狀態,而校園已經完全封閉,導致線下投遞簡歷的機會徹底喪失,只能寄托于網申。
作為一個機械工程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車輛底盤動力學控制,當然是想找與之專業對口的工作,看著網上很多企業都需要這樣性質的崗位,起初還是信心滿滿,當真正點擊網申的時候,才發現現實總是如此的殘酷與無奈。
當真正找到與自己研究方向對口的崗位時,大部分企業的崗位申請的第一條就是本崗位要求985、211等雙一流高校的限制,其次才是熟悉啥技能等等。而能做的只是轉投其他公司,當發現自己心儀的公司—廣州某造車新勢力也有這個崗位需求且沒有名校學歷限制的時候,作者就果斷前后投遞簡歷達到八次直到它簡歷投遞期結束,然而最終的結果也是石沉大海,臨近結束的時候才知道這種公司基本上也存在的隱形條件均為985、211等雙一流高校。
兩個月以來一份面試通知都沒有收到,低落以及失望不斷。
02.
對口撒網、積累經驗
在經歷過前面幾次失敗之后,開始總結簡歷投遞的經驗,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開始將專業崗位的選擇面放寬。根據自己對自身的職業規劃,首先考慮的是盡可能的離家鄉近點,于是在朋友的推薦下,選擇了某民營頭部車企的分公司,應聘的崗位為機械助理工程師,在經歷兩輪面試后,也成功拿到了公司的offer,然后薪資待遇卻低于看我的最低下限,僅僅只有6.5K/月。
看著研究生階段的第一份offer,陷入了沉思,這薪資待遇可謂是比本科畢業時工資還低(本科畢業時期談過7K/月的offer),最終在經過一周時間考慮后選擇放棄了這份offer,并仔細的回顧了面試時候的表現,總結了一下不足之處:
- 面試前準備不充分,經驗不足,當時也是抱著試試的態度,并且電話面試的時間為晚上十點鐘,通知的太突然,導致關于面試公司的一些基本情況不是太了解;
- 面試崗位匹配度不高,應聘的崗位為機械設備助理工程師,所需的專業知識基本上均為本科階段就能滿足的知識點,與研究生階段研究方向匹配度不高。
針對上述兩點不足之處,而后分別進行了各種面試技術學習,分別投遞了多種不同性質的公司,并且不斷的積累經驗,分別面試過諸如銀行、國企、計算機行業的公司,鍛煉自身的情商與面試技巧。只要公司給面試機會,都好好準備與把握。
03.
把握機會、星光不負趕路人
在前期積累了面試經驗以后,后期的網申也更加具有目的性了,終于在2021年的11月中旬,迎來了心儀公司—上海某造車新勢力的線下宣講會,說起線下宣講會,想必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除了宣講時會發送的精美禮品以外,還有最重要的是他們公司的面試直通卡了,擁有面試直通卡,那就意味著你直接通過了簡歷篩選以及網絡測評階段了。
因此,為了把握住這場面試,在宣講之前做足功課,作者針對該公司的歷史、組織、甚至該公司的未來規劃都做了一系列的了解,可謂是做足了功課,宣講時盡可能坐到前排,便于讓HR能夠及時的發現你。
針對HR的提問,盡可能的多回答,而作者面試時發現作為新勢力的高科技企業都會熱衷于談到各自公司的企業文化以及實力優勢,所以當時在招聘會的時候,關于該公司的文化、歷史以及優勢點基本上都是作者一人回答,并最終拿到了全場唯一的一份面試直通卡。
最終如愿以償的通過面試,拿到了自己想要的薪資待遇——30W/年。
在此,分享兩點在面試時候要注意的事項:
(1)面試專技崗的時候,盡可能要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對口、其實補充書本上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些面試官不會問很難的專業問題,都是以書本上的基礎概念為準);
(2)面試也是一項考驗自己是否對未來有清楚的認識以及清晰的職業規劃(部分面試官都會問你對未來的打算)。
最后強調一點:情商以及態度真的很重要!希望各位同仁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