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3年,辭職7次,從重慶到成都,又從成都回到重慶。短短幾年,我在大學當過老師,在企業做過寫手,在創業中焦頭爛額,在一次又一次的職場變換中不斷懷疑自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最終,在2020年,我選擇再次回到學校,重拾最初的夢想。
學校、宣傳部、新媒體運營,這是大三職業生涯規劃課上自己預設的“就業”關鍵詞,這也順勢成為我在往后的求職路上一直首選的方向。萬分有幸,經過不斷地經驗積累和專業提升,在畢業之際,我如愿拿到了成都一高校的offer,成為了一名高校校園媒體的編輯,開啟赴夢之旅。
01.
焦頭爛額的職場新人
2018年1月1日,我只身一人前往成都,滿懷熱情與熱愛正式步入職場?;蛟S理想很豐滿,現實真的很骨感。在與同事磨合,熟悉宣傳風格,適應陌生環境的過程中,在這普通到每一個應屆畢業生都會面臨的情境,我卻險些被其吞沒,毫無還手之力。
一次校園活動,領導突然安排我全程跟進,完成本次活動的內宣和外宣。這就意味著我需要在活動前期與相關部門溝通,確定活動流程;在活動期間,捕捉新聞亮點并攝影;活動結束后,需要迅速完成微信公眾號和網站兩篇不同風格的稿件。
作為一名新聞學專業的學生,獨立采、寫、編、排,新聞敏感性,活用網絡熱詞,借勢營銷等等可謂基本功,理應信手拈來。但,那時的我,卻為此痛苦不已。
接到任務的那一刻,我有些懵。一是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入手,二是不知道會不會有同事配合我,三是陌生的環境讓我有些膽怯,不知道能不能主動問話。毫無意外,職場小白的這次“試刀”注定以失敗告終。
那一天,我全程跟進活動,一會兒記錄活動流程,一會兒拍下精彩瞬間,一會兒采訪負責人,一會兒組織領導合影留念。那一天,我汗流浹背而不自知,樂此不疲。那一天,我出現“難產”,與電腦從下午兩點“干瞪眼”到五點,愣是沒有輸出一篇文稿。那一天,同事接過工作,順利“交卷”。那一天,我沒有被批評,卻陷入不斷自我懷疑的旋渦。
那天后,我經?!半y產”。開始失眠。開始在被窩里莫名哭泣。開始滿臉長痘。開始動搖。
02.
陷入迷茫的緩沖期
“爸、媽,對不起。我辭職回來了。成都挺好的,只是……我不合適?!?018年7月,時隔半年,我再次踏上重慶這片故土,熱淚盈眶。45°角仰望天空,萬里無云,但順著面頰留下的淚水卻多希望ta能給出答案。
我沒有選擇回家躲進父母的避風港,而是在姑媽家“躺尸”,以期用這種方式來緩沖此次“夢碎”的沖擊。在那段時間里,我將他們的關切看在眼里,也深知他們在擔心什么,但我真的需要緩緩,再緩緩。
歷時大半個月,我開始說服自己,從新振作起來,開始投遞簡歷,努力用最好的狀態參加面試。
“你的經歷挺好的呀,怎么感覺有些憔悴?”
“從你的簡歷上看,挺不錯的小姑娘,為什么從上家公司離職?”
“這個崗位,你應該沒問題,但是感覺你興致不是很高,是有其他更好的職位嗎?”
……
“感覺你的寫作水平還可以,怎么感覺寫的東西放不開?”
“沒關系。剛畢業嘛,多看看別人是怎么在構思?!?/span>
“大致上可以。若是你這里再補充一點就完整了?!?/font>
2018年8月-2020年7月,我總在不停的換工作。同行業跳槽,跨行業跳槽,和朋友一起創業,甚至向父母妥協——回老家干起了鄉鎮書記文秘。誠然,這些工作都與自己的專業相關,在職場上得到的肯定也越來越多,但我始終很迷茫,也始終找不到內心的“平衡點”,總覺得自己不適合干這行,但又不知道自己該干哪一行。
直到一個燥熱的午休,“楚哥”(大學新聞攝影老師,因其單名一個“楚”字,為人仗義暖心,被我們親切地稱為“楚哥”)發來一條信息,打破了時隔兩年的平靜。他說:“你在上學的時候,不是一直想去學校干宣傳嗎?這兒有個招聘,挺適合你的,你要不要看看?!?/span>
懷著忐忑的心情,我打開了那條招聘信息,崗位:行政文秘,要求:較高的文學素養,熟練新媒體寫作,中文或新聞學專業,中共黨員優先,有教師資格證優先。的確,這項工作和我匹配度極高,無論是業務能力還是就業意向。
03.
重新上路的追夢人
或許是冬眠的種子終于等來了春陽,我沒有絲毫猶豫便整裝前往。萬分有幸,我順利通過了筆試、面試、體檢,一舉拿下了崗位錄用資格。新坐標:重慶·北碚,我,再次成為追夢人。
這一年,我擔起撰稿重任。在學校90周年校慶、開學典禮、教師節表彰、教學科研活動、運動會、文藝匯演等各類活動中高質量完成領導講話稿、新聞報道、人物通訊等。
這一年,我勝任???、校報責任編輯。從構思、組稿到設計、校對,全權負責,如期出刊,零失誤。
這一年,我讓“失聲”許久的文學社再次唱響校園,為文學愛好者守住一隅。同時,多次帶著文學社的孩子走出校園,參加國家、省市級征文比賽,并取得可觀成績。自己也在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師生同題”賽中取得佳績。
這一年,工作張弛有度,生活有傷也有痛,卻總體很快樂,甚覺未來更美好。
哪怕為了迎檢,加班做資料到凌晨1點;哪怕談了一年半的對象崩了,自己一個人在被窩里大哭了一天一夜后還可以頂著熊貓眼、帶著口罩繼續工作;哪怕隔三差五會收到父母不厭其煩的催婚,自己無能為力卻又無聲反駁;哪怕截止目前,自己還沒有一份像樣的存款;哪怕……自己還有好多好多不完美的地方,但,如今的自己,心平靜、人坦蕩。
或許是長大了,或許是成熟了,或許是棱角被磨平了,或許是又回到了最心儀、最熱愛的領域,又或許是自己認識了社會的殘酷,卻依舊熱愛生活。在重慶·北碚的這一年,完勝所有的黑暗時光。
專業能力,人際關系,適應能力,以及工作和生活的瑣碎,再也沒能阻擋我一往無前。
04.
先做能做的事,再做喜歡的事
曾記得大學時,有一位老師說過,如果你只想做你喜歡的事,那你極有可能找不到工作。
在過去的3年時間,這句話總會不時在我耳邊環繞,直擊靈魂深處。得意時,暗暗反駁;落寞時,頻頻認命。時至今日,我才漸漸明白她說的那句話的真正含義:
先做能做的事,再做喜歡的事,前者讓你有飯吃,后者讓你有念想。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就憑直覺,在不斷嘗試的過程,快速認識自己,找準自己的優劣勢,將熱愛變成工作,砥礪前行,叱咤職場。
未來的自己是什么樣,我不想去設想。我只需要確定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有進步,那么,我相信,明天,只會更寬廣。因為,我腳下的這片土地,是我熱愛的。他鄉挺好,我也挺好,希望你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