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階段,專注學習,每天一遍,早戀再見;
大學生階段,孑然一身,但覺得時間還早,總會遇到合適的;
到了研究生階段,開始想成家,卻發現對象是想找都找不到吶……
想脫單怎么就這么難,難道碩博人群真的應了那句“高學歷脫不了單”嗎?
· 壹 ·
碩博群體的情感現狀
首先我們通過一些調查數據來了解碩博群體的情感狀況。
2017年,中國教育在線針對考研發起一項調查,3094名考研黨參與了該項調查。結果顯示,考研群體中,處在單身狀態的有73.8%,可以說是為碩博群體的單身人數奠定了基礎。
數據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2021年12月底,武漢大學官方公眾號發布《研究生學霸年終盤點》,內容為針對1633名碩博研究生的調查。其中數據顯示,碩士研究生單身率過半,52.9%處于單身狀態,而博士研究生的單身率則為34.5%,研究生的情感狀況略見一斑。
2021年8月,理想島VIP聯合問卷網發起單身碩博婚戀意向調研,共有5156位單身碩博參與其中。根據調研報告顯示,超過八成的單身碩博渴望婚姻,其中甚至有將近10%愿意為結婚而降低要求。
圖源:理想島 VIP
而問到為什么想脫單,近六成的單身碩博表示向往美好的愛情??是笥H密關系,走進婚姻殿堂的碩博群體,恰如李宗盛在歌詞里寫道:我從來不想獨身,卻又預感晚婚。
· 貳 ·
高學歷真的脫單難嗎?
有人說“學歷越高,越難脫單”,事實真的如此嗎?
01.單身是現代社會的常態,而非高學歷者專屬
央視財經報道中指出,中國單身群體已經超過2億人。該話題一出,很快躍上熱搜,引起網友廣泛討論,不少人對此表示自己“單身快樂”。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官網公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1》,我國結婚登記人數自2013年以來逐年遞減,結婚登記人數從2013年1346.93萬對的峰值,到2020年已下滑至814.33萬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21》
所以,單身并不是高學歷人群的專屬標簽,而是一種社會常態。
02.對于碩博人群來說,單身更傾向于主動選擇
實際上,中國正處于第四次單身潮,而第四次單身浪潮的特征是,主動選擇單身者明顯增多。該特征在高學歷人群中更加突出。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從下往上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和愛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每個人對于需求的追求是不同的,對于高層次人才來說,對自我實現的需求很可能遠遠大于歸屬和愛的需求。也就是說他們更追求學術,而非愛情(就問你,是發文章重要還是找對象重要?。?。
當科研學術帶來的精神激勵超越了愛情的愉悅,他們就不會覺得寂寥。對于學術女性更是如此,隨著女性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對于學術女性來說,愛情不是必需品,有只是錦上添花,沒有也無傷大雅。
“高學歷難脫單”大概率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在嘴碎,千萬不要信了那騙人的鬼話。高學歷從來都是自我增值的象征,不應成為被貶低的理由,高學歷人才更無需妄自菲薄。
· 叁 ·
影響碩博脫單的原因
當然了,也有碩博人群表示:“我倒是想脫單啊,但是真的找不到啊TAT”。影響脫單的因素也有很多,常見的有:
01.社交圈子小
學歷晉升就像金字塔,越往上走人越少,再加上課程的限制,碩博研究生接觸不到什么新人,甚至在“寢室——實驗室——飯堂”三點一線里生活,導致社交圈子無法拓展。在《2021 中國單身碩博婚戀意向報告》中同樣印證了這一點,問到單身的原因,最多受調研者認為是:圈子小,沒機會認識異性。
圖源:理想島 VIP
02.學業繁重無暇找對象
看文獻、做實驗、寫文章、改文章……科研人,一天24小時都不夠用,哪還有時間談戀愛。哪怕空出一點時間了,在繁忙和壓力之下,也只想一個人靜靜——不是不想找,而是沒精力找……
03.年齡帶來的焦慮與分歧
大多數碩士研究生畢業年齡在25-26歲,博士研究生平均畢業年齡為33.17歲,投入一段感情的試錯成本隨年齡增長而變高。即使找到合適的人,婚育壓力、未來規劃等現實問題也容易引起雙方分歧,無法走到最后。
……
針對以上幾點,也提供一些脫單建議作為參考:
首要是拓寬社交圈子,可以發展一些興趣愛好,通過參與社團、活動等結識不同的人,即使找不到合適的人,也能充實自己的單身生活;
其次,如果遇到合適的人,不要害怕,二十多三十歲可能不再青春,但人生還很長,這個年齡的你依然年輕得很,更何況無論多少歲,你都擁有享受愛情的權利;
再者,如果確定一段關系,在相處的時候要學會互相包容,遇到問題時與戀人積極溝通,不要讓愛情無疾而終了。
而這一切的大前提一定是確定自己的心意,千萬不要為了脫單而脫單,為了結婚而結婚。
結語
說起來,一年一度的情人節快到了,你打算怎么過?
“一笑而過?!?/span>
▍往期內容
>>《教師崗位內定?不靠關系還能進高校嗎?丨高才情報局第11期》
>>《讀研要慎重!多所高校清退千名研究生丨高才情報局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