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始建于 1979 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六位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1996 年創建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是深圳市首批兩家「三甲」醫院之一。2018 年成功入選廣東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2020、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醫院排名連續兩年深圳市第1位。 我院作為深圳地區醫療衛生系統科研“領先單位”,注重科研發展,開展高質量的科學研究,整體科研實力雄厚,科研成績斐然,擁有國家、省、市級創新載體67個。近年來醫院承擔了973、863、國際合作、重點研發等多項國家級重大課題18項;已獲批國家級、省級項目556項,科研經費累計7億余元,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1項,其中2021年獲批35項,連續10年位居深圳各醫院前列;至今為止,我院榮獲多項科技獎勵,包括國家級科技獎13項、省部級科技獎16項、市廳級科技獎15項;近10年來發表學術論文6206篇,其中SCI收錄1403篇,包括在 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Methods、Cell 、Chem Soc Rev 和 Lancet Neurology 等國際頂尖期刊上發表文章61篇;出版專著500部;授權專利1305項,其中發明專利136項;重視成果轉化,2021年度轉化科技成果119項,金額超1億元。第四屆中國醫院知庫排行榜,我院全國排名第24,廣東省第1名;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公布最新的中國醫院自然指數排行榜中,我院進入全國百強,穩居全國前63位;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公布 ESI 排名,我院臨床醫學學科2019-2021年連續三年躋身全球ESI前1%。
![]() |
一、招收條件
1、近三年內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品學兼優,身體健康,無不良記錄,年齡在35歲及以下;
2、發表本學科(專業)SCI論文或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篇及以上,參與省級以上課題研究,申請專利(前三名);
3、具有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藥學、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生物材料學、公共管理學、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背景;
4、具有敬業精神和較強的研發能力,所學專業、研究方向與本站的項目相近;
5、均招收臨床規培型博士后。
二、待遇及政策支持
1、提供住房;
2、工資及生活補貼約53萬,包括醫院薪酬35萬(稅前,含五險一金)及市政府博士后生活補貼18萬;
3、以項目負責人身份申請各級科研基金課題,申報各項人才計劃;
4、平等享受醫院科研獎勵政策;
5、優秀者出站后,可入職我院繼續從事臨床、科研工作;
6、博士后出站留深工作并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者,可申請深圳市博士后出站留深科研補助30萬。
7、在國(境)外獲得博士學位,符合相關條件者可申報“廣東省博士后人才引進計劃”等。
三、申請流程
1、提交材料:應聘者將應聘材料發送至博管辦郵箱:shenzhenyiyuan@126.com,郵件主題請注明“博士后招聘+姓名+研究方向+高校人才網”。郵件附件主要包括:
(1)個人簡歷
(2)身份證、博士學位證掃描件(2022年應屆博士畢業生提供學生證掃描件)
(3)成果證明材料掃描件(PDF格式,含論著、課題、專利等科研成果,獲獎證明等)
2、簡歷初篩:博管辦工作人員根據研究方向,將符合工作站要求的博士后應聘材料推送至相應的課題組,課題組與應聘者進行初步溝通。
3、博士后面試:課題組將溝通結果反饋于博管辦,博管辦或課題組組織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的博士后面試。
四、聯系方式
1、聯系人:池老師
2、聯系電話:0755-83366388-2233/0755-83003435
3、地址: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筍崗西路3002號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2號樓503室科教科,郵編:518035
4、辦公時間:北京時間周一至周五(節假日除外)8:00-12:00,14:00—17:00。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博士后工作站2022年招收計劃表
招收學科 |
研究方向 |
耳鼻喉科學 |
1.CRISPR技術促進內耳毛細胞再生的機制研究; |
神經科學 |
1.腦膠質瘤耐藥新靶點的發現以及靶向分子藥物的篩選和臨床前研究; |
骨科學 |
1.干細胞的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 |
神經內科 |
1.腦卒中臨床研究、社區研究、大數據庫、康復護理研究等; |
乳腺腫瘤學 |
1.乳腺癌抗PD1/PD-L1免疫治療耐受的分子機制研究; |
檢驗診斷醫學 |
1.免疫反應機理和合成免疫學研究; |
麻醉科學 |
1.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生物標記物及發生機制的研究; |
血液病學 |
1.惡性血液病發病機制研究; |
肝膽外科學 |
肝臟及胰腺惡性腫瘤的基礎研究 |
婦產科學 |
1.產前診斷與病理產科; |
醫學影像科學 |
1.高頻超聲聯合流固耦合技術對頸動脈斑塊卒中風險的研究; |
腎內科 |
腎臟病相關基礎與臨床研究 |
泌尿生殖系統腫瘤學 |
1.泌尿腫瘤合成生物學研究; |
內分泌科學 |
1.糖尿病心肌病人群臨床研究 |
康復科學 |
1.植物人促醒的預測及促醒機制研究; |
胸外科 |
肺癌相關臨床與基礎研究 |
口腔醫學 |
1.口腔腫瘤基礎研究; |
燒傷科學 |
1.創面修復的機制研究; |
老年病學 |
中樞神經內分泌系統對衰老和相關病變(如肥胖、糖尿病等)的調控作用以及衰老的分子細胞機制 |
消化內科 |
消化道腫瘤相關基礎研究 |
呼吸內科 |
肺炎相關基礎研究 |
公共衛生學 |
1.腦卒中防治策略及其干預措施的研究; |
生物信息學 |
1.腫瘤基因組數據和臨床數據生物信息分析研究; |
醫學人工智能 |
1.人工智能與生物醫學大數據; |
護理學 |
基于康復機理機制急性卒中評估與早期干預 |
生殖醫學 |
1.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并發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分子免疫機制探討; |
重癥醫學科 |
1.重癥感染的精準防治; |
腫瘤學 |
1.厭氧靶向抗瘤菌介導的ePNP/MePdR自殺基因系統抗腫瘤研究; |
轉化院團隊1 |
微生物學、精準醫學、基因組修飾與編輯、合成生物學與藥物發現方面的研究 |
轉化院團隊2 |
1.腫瘤類器官培養研究,開發基于類器官的藥物篩選平臺,指導臨床精準用藥; |